周国丽;李青莉;王洁琳;祝琳
目的:对Ⅱ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应用格列奇特控释片和格列奇特普通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4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入格列奇特控释片组(A)和格列奇特普通片组(B),两组各24例,分别服用格列奇特控释片30mg+早餐前2片+安慰剂晚餐前2片和格列奇特普通片80mg+安慰剂,每日2次.所有患者均随访血糖、C肽、HbA1c,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静脉血糖和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001),C肽水平有明显升高(P<0.01);降糖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5.83%,所有临床参数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无患者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结论:格列奇特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格列奇特普通片相似,安全性良好.
作者:余丹菁;姚君厘;殳雪怡;吴丹;姜林娣;高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胆道再手术是普通外科临床较为突出和特殊的问题.本文结合33例胆道再手术病例对基层医院胆道再手术的原因以及如何降低再手术率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林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对采用半月节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358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及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采用侧方入路或前侧入路穿刺半月节进行射频热凝术治疗,效果欠佳者加用眶下孔或颏孔射频治疗,对合并第Ⅰ支痛的加用眶上孔射频治疗.结果:术后疗效优258例(占72%),良72例(占20%),无效28例(占8%),总有效率为92%.共285例随访3个月~5年.1年内复发16例(5.6%);2年内复发25例(8.8%);5年内复发29例(10.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半月节穿刺温控射频治疗的效果满意,加用外周支组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该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为群;王国栋;韩韬;丁峰;曲元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肝脏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或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效应.方法:80例ASA Ⅰ~Ⅱ择期行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n=20).术后行PCEA(背景剂量4ml/h+PCA 4ml/次,锁定时间8min)或PCIA(背景剂量为2.5ml/h+PCA 5ml/次,锁定时间8min).Bf组镇痛用药为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2mg/ml芬太尼;Bs组镇痛用药为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0.4mg/ml舒芬太尼;S组镇痛用药为静脉0.8mg/ml舒芬太尼;F组镇痛用药为静脉4mg/ml芬太尼.观察术后2,4,8,12,24,48h镇痛(VAS)和镇静效果、镇痛泵使用情况;记录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均镇痛良好.Bs组各时点的镇痛评分低,与S组相比2、4、48h镇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与Bf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S组较F组8、12、24h镇痛评分低(P<0.05),Bs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使用量少,与其它三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四组生命体征稳定.结论:舒芬太尼镇痛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沈霞;葛宁花;缪长虹;薛张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研究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胰腺囊实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hionF二步法标记,测定α-1AT、ⅥM、SYN、NSE、CK、CHA、Insulin、SMA的表达.结果:6例CSTP患者,年龄14~21岁,平均17.5岁.女性5例,男性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肿块位于胰尾部4例,胰头和胰体各1例.肿瘤10 cm×9 cm×9cm~7 cm× 5 cm× 5 cm大小有纤维包膜与胰腺分隔,呈实性及囊性变区.组织学: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间界限清楚,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无异型,肿瘤组织广泛出血坏死,可见明显乳头样结构.免疫组化:α-1AT、VIM 6例阳性,SYN、NSE 3例阳性,CK、CHA 2例阳性,Insulin、SMA阴性.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发生于年轻人,多见于女性,男性非常少见,组织学显示实性和假乳头两种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形成假乳头结构为其特征性改变,这种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肿瘤属于潜在恶性~低度恶性.
作者:丁永玲;朱忠信;周洁;王磊;刘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D44v6的表达及与其分型和颅内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7例NSCLC组织标本中CD44v6的表达,以小细胞肺癌(SCLC)为对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D44v6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及颅内转移有关(P<0.05),是NSCLC颅内转移的独立风险因子.结论:检测CD44v6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为判断NSCLC淋巴结转移、颅内转移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徐健;顾瑜蓉;周范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前肝脏病变的影像诊断中,除超声(ultrasound,US)检查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CT和MRI机已发展成为多螺旋CT(64层/周扫描)与高场强MRI机(3T),其扫描速度、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均显著改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在肝癌(主要是小肝癌[≤3.0 cm]和微小肝癌[≤1.0 cm])的诊治和随访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3].
作者:曾蒙苏;严福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大肠脂肪瘤十分少见,其发病率在大肠良性肿瘤中属第2位.国外文献报道大肠脂肪瘤发病率仅为0.035%~4.4%[1].Mayo等收集4000例消化道良性肿瘤中,结肠脂肪瘤为119例,占3%.国内从1949~1992年仅报道30例.本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国外个别报道以女性多见,而国内报告男:女为2:1.大肠脂肪瘤发病年龄为10~84岁,以60岁左右居多.我院于2005年6月17日收治1例乙状结肠脂肪瘤病人.
作者:魏强;许剑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肉眼观察超声显示脂肪肝衰减情况及定量测量肝灰阶值反映相对衰减程度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超声检查90例体检人群;所有检查保证超声调节条件一致;肉眼观察肝脏图像按衰减程度分正常组,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采图后用PHOTOSHOP软件定制直方图取样范围,测量肝深层灰阶值(GSLD)、肝浅层灰阶值(GSLS)、右肾皮质灰阶值(GSK),并计算肝脏浅深层部灰阶比值(GSLS/GSLD)及肝浅层肾脏皮质灰阶比值(GSLS/GSK)反映相对衰减程度;抽血检查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所有肉眼观察脂肪肝人群ALT高于正常组;中、重度脂肪肝AST、GGT高于正常组.ALT、AST、GGT与肉眼观察脂肪肝程度呈正相关.ALT、AST,GGT阳性组GSLS、GSK、GSLS/GSLD、GSLS/GS较ALT、AST,GGT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GSLS、GSLS/GSLD、GSLS/GSK与脂肪肝程度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相对衰减程度GSLS/GSLD、GSLS/GS与肝功能关系大.结论超声图像灰阶测量可用于定量评估脂肪肝.
作者:王立;何苗苗;周宇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经面罩机械通气(FMMV)对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CHF的患者FMMV后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FMMV后,12例患者在30 min内皆能较好耐受FMMV,呼吸困难减轻;2 h后症状明显改善,RR从(35±7)次/min降至(22±4)次/min(P<0.05),HR从(129±15)次/min降至(108±10)次/min(0.05);24 h后继续改善;3~5 d基本缓解,自然呼吸时的RR(16±3)次/min(P<0.05),HR(87±9)次/min(P<0.05).在吸氧流量相同的情况下,2 h后PaO2从(74±8)mmHg升至(96±22)mmHg(P<0.05),24 h后升至(114±18)mmHg(P<0.05).脱机后吸空气时,PaO2为(79±6)mmHg.无明显副作用.结论:FMMV可较快改善顽固性CHF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作者:朱蕾;侯静静;王齐兵;周京敏;钮善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淋巴管脂肪复合组织移植在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单侧阻塞性淋巴水肿患者1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半年进行肢体周径测定、同位素淋巴管造影检查.5例应用大隐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结合负压抽吸治疗(A组),5例行单纯肢体淋巴水肿负压抽吸治疗(B组).结果:A组术后2周肢体周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半年后肢体周径与术前比较亦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2周与术后半年的肢体周径无明显变化(P>0.05).同位素淋巴管造影显示淋巴回流有不同程度改善.B组肢体周径半年内改善较明显,但淋巴回流改善不明显.结论:采用带蒂大隐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瓣移植结合负压抽吸治疗单侧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施越冬;张学军;徐剑炜;顾建英;亓发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液中CD4、CD8、CD56、CD16的变化.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有差异.结论:细胞减灭术有利于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晓慧;彭芝兰;杨永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风湿科门诊的常见病种、发病危险因素和诊治状况等.方法:对2005年7月18日~7月27日就诊于中山医院风湿科门诊的98例患者以问卷的形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就诊患者以中年者居多,职业多为工人,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类风关)比例在一半以上.患者多在就诊后2年应用改变病情药物(DMARDs).痛风患者以工人、科研工作者、经商者居多.类风关患者平均在关节痛出现3年后服用DMARDs,有81.48%的患者服用该类药物,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服用甲氨蝶呤(MTX),其次为MTX与青霉胺或与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用药.类风关患者HAQ分值高.结论:风湿疾病的疾病谱较前有所改变,痛风成为常见病种.DMARDs的应用率较广,但未被早期应用.风湿疾病中以类风关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较差,痛风者相对较好.
作者:薛如意;姜林娣;于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髋关节翻修术的目标是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但由于摩擦以及摩擦碎屑和炎症引起的严重骨溶解,使置入假体初期稳定性和解剖关系的恢复受到影响.
作者:林建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12月住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治疗的9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腹腔镜保守手术组和剖腹保守手术组,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保守手术组血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与剖腹保守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保守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发热、镇痛剂使用例数均明显少于剖腹保守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组优于剖腹组.
作者:王华;孙翠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合阴道B超早期诊治异位妊娠原因,以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0例腹腔镜下治疗的异位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异位妊娠中早期未破裂输卵管妊娠12例,陈旧性异位妊娠4例,宫角妊娠2例,输卵管流产2例,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治愈.结论:应用腹腔镜能早期诊治输卵管妊娠,降低异位妊娠病灶破裂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作者:吴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利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探索阴道成形术的理想术式.方法:对2001年11月~2004年8月收治的38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施行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总结分析其手术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38例手术中,除2例中转开腹改行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外,其余36例均获成功.术后随访近3年,再造阴道深8~10cm,可容窥阴器,阴道粘膜粉红色、湿润、其柔软度、弹性及走向符合解剖结构及生理要求.结论: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手术简单、安全、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阴道成形术术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廖莳;杜敏;许可可;王春平;周明;秦成路;黄志欣;龙隽;罗光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栓塞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在给予抗凝、解痉、消炎等对症处理的同时,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无创通气治疗后1 d,患者的PaO2、呼吸频率和心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3 d后PaO2、呼吸频率和心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上述数值较治疗后1 d有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治疗3 d后的PaO2较治疗1 d后数值有进一步的改善(P<0.01).结论:无创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栓塞伴低氧血症者可以明显纠正低氧血症,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减少心肺意外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群英;陈挺剑;戴文森;林庆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DR)的理想治疗手段.由于尸肾来源匮乏,活体供肾移植的比例逐年增加.与尸肾移植相比,活体供肾移植的植肾功能和存活率均优于尸肾移植,人/肾存活率高,对病人和移植物长期存活有利.
作者:孙立安;朱同玉;王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单纯性血尿患儿开展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的意义,探讨其在单纯性血尿患儿肾活检时机选择中的参考作用.方法:回顾分析82例单纯性血尿住院病例,检测患者尿微量蛋白系列:尿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所有患者均进行肾活检.对IgA肾病组和薄基底膜病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8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中薄基底膜病52例(63.4%),IgA肾病18例(22%),IgA肾病组尿微量蛋白系列总阳性率高于薄基底膜病组,但无显著性.两组间ALB、IgG、TRF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IgG有显著差异(P<0.01);ALB、TRF无差异;NAG、RBP阳性率和数值比较无差异.结论:在单纯性血尿患儿中尿微量蛋白有明显升高,特别是IgG升高时,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应尽早建议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以便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方晓燕;曹琦;徐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