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组织结构的二次谐波显像--灰阶定量研究

岑琪美

关键词:二次谐波显象, 灰阶定量
摘要: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声学组织灰阶定量技术评价二次谐波显像在不同切面、不同深度心肌与基波显像的差别.方法:采用美国Hewletr Parkard Image Point HX心脏超声诊断仪和2-4MHz探头.在增益、抑制、TGC和LGC不变的情况下,对20例患者,分别用基波显像和二次谐波显像采集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左室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心切面.用Windows 98支持下的Photoshop 6.0软件对图象进行分析.结果:示二次谐波显像后近场的前间隔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小值、大值及优势灰阶分别高于基波显像19%、31%、24%、10%、15%和32%;远场的左室后壁的心肌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小值、大值及优势灰阶分别高于基波显像21%、45%、21%、17%、25%和46%.进一步研究发现二次谐波显像后左室侧壁的心肌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小值、大值及优势灰阶心肌灰阶各测值低于基波显像12%、47%、11%、16%、19%和30%.结论:二次谐波显像后心脏结构的轮廓更为清晰,尤其在透声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心内膜的显示能力明显增加.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10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卵巢储备与卵巢反应性的分析

    目的:以月经周期第3天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FSH/LH为卵巢储备检测指标,分析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与超促排卵时卵巢反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按卵泡数目及取卵数分为取消组、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比较各组患者周期第3天血基础bFSH、bLH、b E2、bFSH/LH.结果:各组bFSH、bLH、b E2均正常,随年龄增加,辅助生育时卵巢反应性下降;随bFSH/LH比值升高,卵巢反应性下降,取消组bFSH/LH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bFSH/LH比值增加可作为辅助生育技术卵巢反应性降低的早期信号.

    作者:邱慧玲;沙爱国;任建枝;郑仁瑞;李萍;黄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实施心肺联含移植手术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声带囊肿显微喉镜手术前后的电声门图评估

    目的:探讨电声门图(electroglottograph,EGG)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显微喉镜摘除术前后的声带囊肿患者进行EGG测试,分析其波形和参数.结果:声带囊肿患者EGG波形多呈现异常,且多为渐开相切迹或陡直.显微喉镜术后EGG波形多数转为正常,且振动的稳定性提高(jitter和shimmer降低,HNR增加),CQ、CQP和CIP降低.性别之间,EGG波形无显著差异,女性Fo显著高于男性,jitter、shimmer和CQP多数高于男性,HNR则低于男性.结论:声带囊肿患者的EGG波形和参数呈现病理性改变.EGG可作为临床上一项客观的评估手段.

    作者:魏春生;王薇;陈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以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晚期阶段,病因比较复杂.一般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和相关化验检查等常可确定病因.但是,部分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现伊始即为肾功能不全,因此确定病因比较困难.超声检查是肾病患者的常规检查之一.本文总结分析超声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的情况,评价超声检查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益虎;石莹;陈伟明;吴意赟;王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暴发性肝衰竭

    急性暴发性肝衰竭是一危重病症,如不进行肝移植,死亡率可高达80%[1,2].近年来德国研制的一种新型人工肝支持技术--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肝衰竭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3,4].

    作者:邹建洲;陈利明;丁小强;滕杰;傅辰生;钟一红;袁敏;王吉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葛均波教授在TCT大会上公布RACTS研究结果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18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科手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 59例,脾切除(LS)2例,LS+LC 1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1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LC 1例,辅助胃大部切除11例,可调控式胃束带术(LAGB)5例,甲状腺肿瘤4例,阑尾切除术2例.本组2次手术3例,胆漏1例,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普通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

    作者:丁志国;郑成竹;李际辉;印慨;胡明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姑息性手术治疗可提高晚期乳房癌病人的生存率

    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在晚期乳癌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0年间收治的227例晚期乳癌的资料,并对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组和未接受手术仅保守治疗组的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晚期乳癌病人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均要高于未接受手术治疗者.而在手术组,切缘阴性者生存率大于切缘阳性组.结论:姑息性手术可能在晚期乳癌患者综合治疗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成剑文;张勇;秦贤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31I治疗Graves病504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并评价131I治疗的504例不同年龄组Graves病患者的疗效及甲减发生情况.方法:将504例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18岁)、B组(19~25岁)、C组(26~39岁)、D组(40~59岁)和E组(60~74岁),服131I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相同;确定治愈、未治愈及发生甲减标准,治疗后每3~6个月随访1次.结果:治愈率A、B、C、D四组相近(90.3~94.1%),E组略低(78.4%);甲减发生率A、B组高,E组低.结论:老年人组Graves病患者1311治疗治愈率略低,但甲减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青少年组甲减发生率虽高,但也是可以接受的;对于少年儿童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不属于绝对禁忌.

    作者:王强;杨吉生;余大富;徐燕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科微创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骨科微创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应用于临床,如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但微创外科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概念而兴起,早源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微创冠脉搭桥(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它强调的不仅仅是一个手术小切口,而且非常强调在保证获得常规外科手术疗效的前提下,通过精确的定位技术,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创伤和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干扰,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促使病人的早日康复.

    作者:阎作勤;姚振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xE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目的:探索难治性急陛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应用米托蒽醌(Mx),10mg·d-1,1d~3d;足叶乙甙(VPl6)100mg·d-1,1d~5d;阿糖胞苷(Ara-c)200mg·d-1,1d~7d;7d为一疗程.结果:25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14例CR,占56%,5例PR,占20%,总有效率76%.结论:应用MxEA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取得较好疗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作者:郭熙哲;潘敬新;张少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致失血性休克1例

    1临床资料患者43岁,住院号367443.因月经后阴道淋漓流血1年,大出血3次,于2000年6月28日8pm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为28~30d,无痛经及性交痛史,曾2次早孕行人工流产,末次妊娠人流时间为1996年4月,未放置宫内节育器.

    作者:王彦;徐爱群;王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Wilson病基因第8、14和18外显子突变检测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wilson病基因(ATP7B)第8、14、18外显子突变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初步研究了30例患者和15例正常人ATP7B基因第8、14、18外显子突变频率.结果:第8外显子有6例患者发现泳动异常(20%,6/30),且均为杂合子;14、18外显子及正常人未见异常迁移.结论:提示中国人ATP7B基因第8外显子可能为一突变热区.

    作者:林豪杰;董强;李乃忠;汪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癌与肺结核空洞的CT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空洞与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空洞形成的肺癌45例,肺结核空洞31例,分析评价空洞壁的厚薄、有无壁结节、液平,是否偏心分布,及病灶本身的特点,包括分叶、毛刺、钙化、周围卫星灶,胸膜凹陷征等情况.结果:癌性空洞一般为厚壁,有壁结节,分叶及周围胸膜凹陷征多见,而结核空洞薄壁相对多见,常有卫星灶.结论:厚壁空洞出现壁结节伴胸膜凹陷征高度提示肺癌.

    作者:冯斌;吕俊明;张兴伟;张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2例先天性腭咽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腭咽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率.方法:22例CVPI患者,男性10人,女性12人,年龄4~25岁,平均为13岁,对其出现的局部和全身症状作相关的临床检查、头颅定位分析和语音测试.结果:22例CVPI患者,临床表现除了过高鼻音,鼻漏气及代偿性发音外,其中伴先天性心脏病2例,耳部疾患3例,视力异常3例,四肢畸形1例.韦氏智力测试IQ为轻度障碍.头颅定位分析CVPI组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语音测试CVPI组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通过对CVPl患者的临床检查,CVPI不仅有局部的临床特征,同时还可伴有全身系统的异常,充分认识此疾病可大大提高CVPI的诊断率和治疗率.

    作者:俞立英;周艺;吴斌;王国民;陈阳;吴忆来;范洲际;蒋莉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肾间质损害关系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改变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IgA肾病患者及22例正常人血浆ADM水平,分析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血浆ADM的关系.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间质明显病变组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间质轻度病变组(P<0.01);血浆ADM水平与尿蛋白及尿钠的排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DM参与了IgA肾病患者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DM升高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关,血浆ADM与尿钠及尿蛋白的排泄有关.

    作者:曹礼应;谢云惠;段建;郭虹;余开慧;王柏清;卓红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的影响.方法:将32~92岁共15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年龄分为3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长,≥70岁组女性患者明显增多,无痛性心肌梗死增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60~69岁组及32~59岁组.结论:年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多见,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作者:姜瑾;顾平生;张元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介入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经血管造影检查,表现为隐匿性髓内血管畸形者6例,余20均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其中供血动脉为单纯脊髓前动脉者10例,单纯脊髓后动脉者4例,脊髓前动脉和后动脉同时供血者6例.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达到临床治愈者3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8.3%.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后行栓塞治疗是髓内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戚跃勇;孙清荣;梁开运;邹利光;周政;刘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特征的探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7~2002年收治了57例DKA,其中老年者23例(40.4%),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老年DKA的临床特征.

    作者:苏会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动态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NSE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检测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3d内、第5、7、10、14天血浆NSE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观察血浆NSE含量与患者Hunt氏分级及G()S预后评分的关系.结果:患者血浆NSE的高峰值出现在发病5d以后,Hunt氏分级Ⅰ、Ⅱ级的患者血浆NSE在发病第5,7d时较对照组高,P<0.05,发病3d内血浆NSE浓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Ⅲ、Ⅳ、V级患者的血浆NSE水平在发病14d内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较Ⅰ、Ⅱ级的患者血浆NSE升高更明显,在第14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患者平均血浆NSE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r=0.57,P<0.01),与患者的预后成正比(r=0.61,P<0.01).结论:动态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NSE有助于我们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代红源;杨友松;郭富强;韦永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