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致失血性休克1例

王彦;徐爱群;王璇

关键词:宫颈, 子宫, 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放置宫内节育器, 月经, 人工流产, 临床资料, 急诊入院, 患者, 性交痛, 大出血, 住院, 早孕, 阴道, 痛经, 妊娠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43岁,住院号367443.因月经后阴道淋漓流血1年,大出血3次,于2000年6月28日8pm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为28~30d,无痛经及性交痛史,曾2次早孕行人工流产,末次妊娠人流时间为1996年4月,未放置宫内节育器.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壁韧带样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9岁,因发现右下腹壁肿块进行性增大半年而入院,无明显肿痛不适,亦无畏寒发热.检查:BP:120/80mmHg,血生化正常,查体:腹部平,右下腹近耻骨处局部皮肤隆起,皮下扪及一约8cm×7cm×5CT大小肿块,质硬,界清,光滑,活动差,无压痛,余未见异常.

    作者:沈菊平;俞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2例先天性腭咽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腭咽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率.方法:22例CVPI患者,男性10人,女性12人,年龄4~25岁,平均为13岁,对其出现的局部和全身症状作相关的临床检查、头颅定位分析和语音测试.结果:22例CVPI患者,临床表现除了过高鼻音,鼻漏气及代偿性发音外,其中伴先天性心脏病2例,耳部疾患3例,视力异常3例,四肢畸形1例.韦氏智力测试IQ为轻度障碍.头颅定位分析CVPI组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语音测试CVPI组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通过对CVPl患者的临床检查,CVPI不仅有局部的临床特征,同时还可伴有全身系统的异常,充分认识此疾病可大大提高CVPI的诊断率和治疗率.

    作者:俞立英;周艺;吴斌;王国民;陈阳;吴忆来;范洲际;蒋莉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从肝脓肿患者中分离出1株绿色气球茵

    2003年3月,我们从1例肝脓肿患者的血液及肝脓性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绿色气球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兴利;王延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姑息性手术治疗可提高晚期乳房癌病人的生存率

    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在晚期乳癌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0年间收治的227例晚期乳癌的资料,并对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组和未接受手术仅保守治疗组的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晚期乳癌病人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均要高于未接受手术治疗者.而在手术组,切缘阴性者生存率大于切缘阳性组.结论:姑息性手术可能在晚期乳癌患者综合治疗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成剑文;张勇;秦贤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介入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经血管造影检查,表现为隐匿性髓内血管畸形者6例,余20均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其中供血动脉为单纯脊髓前动脉者10例,单纯脊髓后动脉者4例,脊髓前动脉和后动脉同时供血者6例.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达到临床治愈者3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8.3%.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后行栓塞治疗是髓内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戚跃勇;孙清荣;梁开运;邹利光;周政;刘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

    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00年7月~2002年12月在我科NICU呼吸机治疗的63例新生儿资料,分析其各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比较肺透明膜病(HMD)治愈组与死亡组胎龄、出生体重及上机日龄的差异.结果: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愈率为69.8%;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53.0%,其中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为41.3%,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的致病菌;气漏、肺不胀的发生率分别为12.7%、7.9%,肺气漏的发生与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明显相关;HMD患儿治愈组与死亡的组胎龄、出生体重、上机日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愈的HMD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为25.9%,BPD的发生与胎龄、体重明显相关.结论:呼吸机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下呼吸道感染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建议早产儿当吸气峰压超过25cmH2O时,使用高频通气以免发生肺气压伤;HMD患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同时也越易并发BPD.

    作者:宋金枝;吴本清;潘小梅;吴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预防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对比研究

    目的:了解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对预防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77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39例及法莫替丁对照组38例,对照两组上腹痛、反酸、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上腹痛、反酸、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病死率分别为5.13%、7.69%、2.56%、0%,对照组分别为23.68%、34.21%、21.05%、13.16%,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奥美拉唑更能减少慢阻肺、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从而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病死率.

    作者:林学壬;肖伟民;李伟明;刘林;胡杨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实施心肺联含移植手术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来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组织结构的二次谐波显像--灰阶定量研究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声学组织灰阶定量技术评价二次谐波显像在不同切面、不同深度心肌与基波显像的差别.方法:采用美国Hewletr Parkard Image Point HX心脏超声诊断仪和2-4MHz探头.在增益、抑制、TGC和LGC不变的情况下,对20例患者,分别用基波显像和二次谐波显像采集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左室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心切面.用Windows 98支持下的Photoshop 6.0软件对图象进行分析.结果:示二次谐波显像后近场的前间隔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小值、大值及优势灰阶分别高于基波显像19%、31%、24%、10%、15%和32%;远场的左室后壁的心肌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小值、大值及优势灰阶分别高于基波显像21%、45%、21%、17%、25%和46%.进一步研究发现二次谐波显像后左室侧壁的心肌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小值、大值及优势灰阶心肌灰阶各测值低于基波显像12%、47%、11%、16%、19%和30%.结论:二次谐波显像后心脏结构的轮廓更为清晰,尤其在透声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心内膜的显示能力明显增加.

    作者:岑琪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以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晚期阶段,病因比较复杂.一般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和相关化验检查等常可确定病因.但是,部分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现伊始即为肾功能不全,因此确定病因比较困难.超声检查是肾病患者的常规检查之一.本文总结分析超声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的情况,评价超声检查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益虎;石莹;陈伟明;吴意赟;王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膀胱癌谷胱甘肽转移酶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组合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组合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GSTπ和TopoⅡ表达.结果:GSTπ表达水平升高,其阳性率在Ta~T1与T2~T4(34.5%、87.1%)、Ⅰ、Ⅱ、Ⅲ级(40%、62.5%、84.6%)、初发与复发(52.3%、87.5%)间比较(P<0.05);TopoⅡ表达水平下降,其阳性率在I、Ⅱ、Ⅲ级(80%、62.5%、30.8%)、单发与多发(81.3%、35.7%)间比较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复发无关P>0.05.以GSTπ+/Topo Ⅱ-表达者膀胱癌恶性程度更高,具有更强的侵袭力,易复发,进展快,预后差.结论:GSTπ高表达和Topo Ⅱ表达水平下降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赵长林;石兴敏;徐惠绵;吴永安;苗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分期中的超声内镜作用现状

    1简介超声内镜(endoscopy ultrasonography,EUS)的应用提高了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Dukes A期患者(T1,T2,NO)现已增至结直肠癌的18%~24%,这些早期患者有局部或内镜下切除治愈的可能,因此术前正确、可靠的癌肿分期至关重要.

    作者:冯跃;秦凤艳;孟荣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10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卵巢储备与卵巢反应性的分析

    目的:以月经周期第3天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FSH/LH为卵巢储备检测指标,分析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与超促排卵时卵巢反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按卵泡数目及取卵数分为取消组、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比较各组患者周期第3天血基础bFSH、bLH、b E2、bFSH/LH.结果:各组bFSH、bLH、b E2均正常,随年龄增加,辅助生育时卵巢反应性下降;随bFSH/LH比值升高,卵巢反应性下降,取消组bFSH/LH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bFSH/LH比值增加可作为辅助生育技术卵巢反应性降低的早期信号.

    作者:邱慧玲;沙爱国;任建枝;郑仁瑞;李萍;黄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拟行选择性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15例)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15例).术中连续监测HR,BP和气道压;测定患者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20min及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 4个时点的血糖浓度;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的术后唤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气腹期间和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及HR均显著增加(P<0.05).气腹时两组气道压及血糖水平均有所升高,但A组升高较明显(P<0.05).B组病人术后唤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轻,术后清醒快且术后躁动发生率低,是一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中军;李涵葳;石碧明;任永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成人Bartter综合征1例

    Bartter综合征是临床上发病率极低的一种肾小管疾病,国外统计约为1/10 6[1].它的临床特点包括:低钾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增高,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反应低下,血压正常或偏低,尿前列腺素E2及其它来源于肾脏的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常有血钙、血镁降低,肾活检示肾小球旁器增生,无组织水肿等[2].Bartter于1962年首先报告.现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同时结合文献复习.

    作者:李园;任跃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erbB-2表达、SPF和组蛋白酶D与乳腺癌预后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的c-erbB-2表达,SPF与预后的关系,以及cath-D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28例乳腺癌病人的c-erbB-2和cath-D的表达.结果:c-erbB-2表达比不表达病人预后差(P=0.01).cath-D和c-erbB-2表达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001).结论:c-erbB-2阳性表达和cath-D阳性表达者,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

    作者:孙燕翔;谢大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Wilson病基因第8、14和18外显子突变检测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wilson病基因(ATP7B)第8、14、18外显子突变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初步研究了30例患者和15例正常人ATP7B基因第8、14、18外显子突变频率.结果:第8外显子有6例患者发现泳动异常(20%,6/30),且均为杂合子;14、18外显子及正常人未见异常迁移.结论:提示中国人ATP7B基因第8外显子可能为一突变热区.

    作者:林豪杰;董强;李乃忠;汪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控制胶体渗透压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围体外循环期胶体渗透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68例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以晶体液、血浆、人血白蛋白、血定安预充,观察胶体渗透压和临床一些指标的变化及比较组织的湿干重比.结果:以人血白蛋白、血定安预充与以晶体液、血浆预充相比,前两者能够在体外循环中维持较理想的胶体渗透压;组织的湿干重比升高幅度较小;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短,出现眼球结膜、眼睑水肿的比率较低.结论:维持小儿体外循环过程中适当的胶体渗透压有助于患儿康复,减少并发症;以人血白蛋白和血定安预充能够较好维持所需水平的胶体渗透压,且安全、有效.

    作者:徐驯宇;韩涛;李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内镜结合超声内镜进行临床诊断,高频电切及其它方法对直径小于2cm良性肿瘤行内镜下治疗.结果:48例内镜治疗后病理确诊黏膜下肿瘤,仅6例术前活检病理确诊,21例术前接受超声胃镜检查,其中16例与术后病理符合.47例1次切除,1例2次以上切除.单纯高频电切除24例,皮圈或尼龙圈套扎后切除12例,血管瘤栓塞和套扎治疗2例,黏膜切除术10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黏膜下肿瘤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形态学,超声胃镜可判断肿瘤起源层次,确诊有赖术后病理.内镜下治疗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为较小黏膜下肿瘤治疗首选方法.

    作者:汪全红;陈世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