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晖;杨军;汪勇俊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式的改进及取栓的时机.方法:53例经股静脉取栓.17例经腘静脉顺行取栓.12例经髂静脉顺行取栓.48例进腹探查髂静脉,发现髂静脉狭窄或闭塞43例,均行人工血管移植.22例加做股动-静脉瘘.结果:40例于术后3d内下肢肿胀缓解,8例于术后5~8d缓解,5例无缓解.随访40例,平均30个月,6例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应同时手术处理;并顺着血流方向取出髂、股、脑静脉内的血栓;手术时机应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间、术前造影的结果及溶栓、抗凝情况综合考虑.
作者:郭劲松;李晓强;段鹏飞;唐军建;余朝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用RT-PCR的方法半定量测定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TM及ICAM-1基因的mRNA表达量,以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参与的机制.方法:选择18只成年SD大鼠,注射STZ成糖尿病模型,其中4只注射胰岛素作为治疗对照组(TC组),其余为糖尿病组(DM组).另选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每4周测定尿白蛋白定量,14周后取肾皮质匀浆后采用RT-PCR检测其中TM和ICAM-1的mRNA表达,并利用半定量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DM组肾皮质内TM和ICAM-1mRNA的含量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TC组无差异;DM组TM和ICAM-1的含量与尿白蛋白定量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尿病大鼠的肾皮质内TM和ICAM-1的mRNA表达相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且与尿白蛋白排泄存在相关性.提示TM和ICAM-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盛宏光;周颖;郭郁郁;龚家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是指十二指肠球部以后的溃疡,即从第一环形皱襞开始至十二指肠空肠曲部所发生的溃疡.十二指肠球后溃疡胃镜检查易漏诊.本文总结我院近5年中经纤维胃镜检出的12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临床表现和内镜特点,供基层同道参考.
作者:沈家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女常见病,阴道手术前念珠菌性阴道炎必须治疗后才能进行手术.凯妮汀阴道片每片含克霉唑500mg,为广谱抗真菌药物,采用乳酸配方,崩解快,局部浓度高,应用1片即可达到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使用方便.本文对阴道手术前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作了临床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胡萍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FDG-PET在监测胃肠道淋巴瘤治疗疗效中的应用.方法:对19例不同类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霍奇金氏淋巴瘤,15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例mantle细胞淋巴瘤).3例为胃部淋巴瘤,14例为小肠淋巴瘤,2例为结肠淋巴瘤.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PET显像.显像结果与临床结果相比较.结果:19例患者的治疗前扫描中,17例(89%)为FDG摄取明显增强,2例显示病灶部位FDG摄取轻度增强.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PET扫描,13例PET图像上未见明显异常FDG摄取,6例原病灶部位仍存在异常FDG摄取.FDG PET扫描阴性的患者中,仅有1例1年后复发,占7.7%,而所有6例(100%)治疗后PET随访仍阳性的患者,在1年的随访当中复发.结论:FDG-PET在监测胃肠道淋巴瘤治疗反应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修雁;Kumar Rakesh;孙晓光;Potenta Scott;Mavi Ayse;Zhuang Hongming;Yu Jian Q;Dhurairaj T;陈绍亮;Alavi A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病人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ACST病人的诊治及预后情况.结果:治愈120例,围手术期死亡10例.在中毒性休克6h内行手术者全部存活,超过24h 8例,除1例幸存外,余7例均于术后1~4d死于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ACST病人应在出现休克或精神症状之前采用手术治疗,越早手术效果越好;简单、迅速、有效的手术方式,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廷坚;候光;郭予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炎病毒对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影响.方法:对38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CMV-IgM进行检测,比较肝炎病毒感染组与非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结果: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30.5%)明显高于无病毒感染组(11.3%)(P<0.05),若患者术前已有CMV感染,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更高(47.4%).结论:肝炎病毒感染能够增加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率,对术前已有CMV感染的肝炎病毒感染者更应注意术后CMV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毒活动,避免病情进展.
作者:王少鑫;高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急腹症是一种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诊情况.多数急腹症发病急剧,腹腔内病变为进行性,发展较快,如果病人就诊过晚,或接诊医师诊治不及时甚至失误,可造成一定的死亡率.我们近几年共收治15例合并休克急腹症病人,本文对其围手术期诊治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甫拉提·居马;刘宏旭;靳大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奥利司他治疗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30~60岁,体重指数(BMI)≥28kg/m2<42kg/m2的肥胖患者在给予低热卡饮食的基础上被分为奥利司他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24周.结果:奥利司他治疗组体重下降7.42±3.38kg,较对照组的体重下降4.25±1.62kg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与对照组相比,奥利司他还能显著降低肥胖患者的腰围、收缩压及舒张压、血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奥利司他显著降低肥胖合并高血糖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P=0.001和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奥利司他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大多为轻度,可自行缓解.结论:奥利司他结合饮食治疗可得到更为显著的体重改善,同时有助于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的改善.
作者:韩青;王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镇痛分娩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期望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先露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镇痛分娩组(A)和非镇痛分娩组(N),分别在产前、宫口3cm、胎儿娩出、产后24h、产后48h采静脉血,检测红细胞酵母菌花环率(RY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R)、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TRRR)、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RFER)、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率(RFIR).去除剖宫产分娩及产钳助产分娩,成功阴道分娩A组及N组各18例.结果:产前及宫口3cm时各检测值无明显变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胎儿娩出时两组RYRR、TRRR、RFER明显下降(P<0.05,P<0.01),RICRR、RFIR明显增加(P<0.05,P<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24h,A组各指标已基本恢复至基础值,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1);产后48h两组各指标恢复至产前水平.结论:镇痛分娩能显著改善分娩疼痛应激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丽文;吴芸;庄婵娟;曹时珍;陈亚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孟素英,女,54岁,因发热伴中上腹不适1个月,乏力伴皮肤巩膜黄染1周于2002年8月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低热,咽部不适,流清涕等上感样症状,体温38℃左右,不伴尿频尿痛,腹痛、腹泻,咳嗽、咳痰,伴中上腹胀满不适.在外院予抗炎补液及口服中药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周前出现乏力、纳差、厌油,继而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8月2日外院查肝功能示TB/CB 104.4/82.7(μmol/L),A/G 42/34(g/L),ALT/AST638/858(U/L),同时HBsAg(+).腹部B超示血吸虫肝病,胆囊壁增厚,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起病以来神萎,胃纳欠佳,二便尚可,体重未见明显改变.
作者:佘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粥样硬化性狭窄在颅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发生率,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对脑动脉狭窄的检测,多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彩色双功能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很少有金标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的资料.国内报道动脉狭窄病变部位及比例与国外数据比较有较大差异.本文总结了我院146例病人的DSA及Duplex资料,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并探讨DSA与Duplex在诊断颅外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赵晖;陶庆玲;龚承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头孢匹美(马斯平)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围手术期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例ACST患者采用头孢匹美治疗,剂量1g,q8h静脉注射,疗程5~7d.结果:总有效率为96%,细菌清除率为94.7%,细菌转阴率为96%,无不良反应.57株致病菌作药敏试验,头孢匹美的敏感率96.5%,较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环丙沙星、替硝唑的敏感率高.结论:ACST并肺部感染用头孢匹美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向宏市;利仕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p16INK4a和p19ARF2种抑癌基因在可切除的人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形式,从而对其在这两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差异的本质有一个初步认识.方法:胰腺癌和结直肠癌切除标本各30例的石蜡标本,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ABC法同时测定肿瘤组织的p16、p19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的p16表达率13.3%(4/30)明显低于结直肠癌的40%(12/30,P<0.02);而p19在两者的表达率差异不明显.p16与p19表达无相关性.p16的表达率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和分级呈负相关;有大血管浸润的胰腺癌p19阳性率(20%)低于无血管浸润者(72.2%,P=0.01).P19在局部淋巴结阳性的胰腺癌表达率低于淋巴结阴性者,但无显著差异.而p16和p19与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分级、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结论:p16的下调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也是胰腺癌生物学行为明显不同于结直肠癌的主要原因;我们还首次发现,p19下调与胰腺癌的大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19异常可能是胰腺癌播散的1种标示.未发现这2种抑癌基因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明显关系.
作者:陈雨强;林谋彬;蔡端;马保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NETs)非常罕见,在所有胰腺肿瘤中的比例不足5%[1].复习我院近20年的胰腺癌诊治临床资料,属于此类疾病者仅3例.传统认为胰腺NETs起源于胰腺胰岛细胞,而现在认为起源于具有多极分化能力的胰腺导管细胞.胰腺NETs与机体其他部位的神经内分泌癌具有相类似的特征.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的广泛应用,对神经内分泌癌的认识有很大的进展,其类型不断增多,然而关于胰腺NETs研究的报道国内外仍然较少.
作者:戎叶飞;楼文晖;靳大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我们应用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成功治疗子宫肌瘤4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国琳;耿蕾;刘玉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在美国,偏头痛的患病率在女性中为17%,男性中为6%.我国国内尚无精确的统计资料.本文就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分型、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毛悦时;汪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微创治疗.方法:前列腺增生症202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技术.结果:194例一次治疗成功,治愈率96.03%.术中发生穿孔6例.术后并发出血4例,水中毒2例,膀胱颈狭窄6例,无尿失禁.元一例死亡.结论:经尿道汽化切除前列腺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一种好方法,对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作者:彭光平;王善良;綦德柱;刘增义;王培耕;胡克清;栾杰;徐炜志;宋兆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5岁.因四肢乏力2个月余,加重3周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渐起四肢乏力,下肢浮肿,血压明显升高,尿量增多至每日4000ml以上.因血压不易控制及顽固性低血钾来我院诊治.既往有前列腺腺癌病史4年,在外院行内分泌治疗3年余,并行睾丸切除术及seeds治疗.入院体检:体温正常血压200/100mmHg(1mmHg=0.133kPa),皮肤菲薄,满月脸,皮肤未见紫纹,甲状腺不大,颈、腋淋巴结未及.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
作者:任凤东;周湘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