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折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对策

刘岩;黄丽青

关键词:骨折, 糖尿病患者, 围手术期, 血糖控制, 控制对策
摘要:骨折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20种不同的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胺为阳性对照.结果:在2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对粉尘螨和屋尘螨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分别占50%;对13种变应原的阳性反应分别占2%~10%;对其余5种变应原的反应均阴性.选择对螨变应原阳性的50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也为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提供客观指标.

    作者:徐慧珍;徐林根;姜辉;潘莲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胃肝样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

    目的:为提高对胃肝样腺癌的认识.方法:将本院2例和国内报告的97例胃肝样腺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临床特点:男性中老年多见.②多发于胃窦.症状无特异性,以上腹部闷痛、腹胀、黑便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血清AFP阳性率59.8%.③诊断:钡餐及胃镜可诊断胃癌,由于胃镜下所取组织少,术前确诊胃肝样腺癌较困难,仅占胃癌的9.3%,术后病理诊断是关键.④病理组织学上可见肝癌样区及腺癌区.肝癌样区AF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占88.7%,AAT阳性表达占91.7%,ACT阳性表达占93.8%.⑤治疗与预后:以根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胃非肝样腺癌差.结论:胃肝样腺癌与胃非肝样腺癌均为胃上皮肿瘤,血清AFP阳性及免疫组化AFP染色阳性,有助于诊断胃肝样腺癌.而有肝癌样分化是胃肝样腺癌的主要病理特征,也是诊断胃肝样腺癌必不可少的依据.该病易转移至肝脏,预后差.

    作者:许东辉;江显毅;张思宇;方庆全;陈福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全麻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不同剂量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ASAI-Ⅱ级病人30例,按照戊乙奎醚的剂量大小分为3组,即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芬太尼、硫苯妥钠、琥珀胆碱快速静脉诱导,异氟醚吸入全麻维持,间断追加维库溴胺和芬太尼维持肌松和镇痛.记录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频率,唾液分泌量、口干程度、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记录.结果:3组病人的组内比较表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呼吸频率和体温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的组间各值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对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而言,肌注药物后30min和术后1h较基础值有显著差异(P<0.05),以上两个时间点的不同剂量的组间比较表明,以高剂量组的肌注后30min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明显(P<0.05),术后1h时间点3组之间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戊乙奎醚低、中和高剂量均可以安全和有效的作为全麻病人的术前用药,减少围术期唾液腺的分泌和口干程度持续时间更长.

    作者:张爱萍;吴民慧;朱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癌靶向局部治疗新进展

    现代物理医学工程新技术促进了肿瘤靶向局部治疗的迅猛发展.此类技术包括冷冻、激光、微波、射频等,可以通过经皮穿刺、经内窥镜、联合剖腹手术等多种途径使用治疗,多利用其理化效应使肿瘤组织产生变性坏死,具有损伤小、易重复治疗的优点,并有逐步取代传统液氮冷冻、开腹激光或微波等治疗的趋势.目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相继开展射频、微波、氩氦刀冷冻等多种局部治疗.虽然局部治疗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治疗中已经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局部治疗更适合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或作为肝外科的辅助治疗.局部治疗可能存在不彻底性和对较大肿瘤治疗较困难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余耀;周信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二维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于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44个)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灰阶超声图像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中单发35例,多发2例.44个肿瘤中实质性肿块29个(65.9%),囊实混合性肿块1 5个(34.1%),实质性肿块中低回声型多(69%).绝大多数肿瘤边界清晰.不同大小肿瘤中,囊实混合回声型所占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维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俞清;刘利民;季正标;袁锦芳;王文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证实的Ⅲ期和Ⅳ期大肠癌患者17例,每天口服卡培他滨2000mg/m2(D1~14),静滴奥沙利铂130 mg/m2(D1).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结果:17例患者中CR5.9%,PR29.4%,NC47.1%,PD17.6%,总有效率为35.3%,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感觉神经病变,无大于3级不良反应.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是有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新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向作林;吴铮;曾昭冲;李文如;王健;陈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斜疝修补术54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斜疝修补术的合理性、安全性与手术效果.方法:1992年7月~2003年6月共行腹腔镜斜疝修补术54例(男性52例,女性2例),年龄14~70岁,其中斜疝修补术后复发行第2次手术15例,行第3次手术2例.手术时间15~35min,平均22min.采用脐下缘及双侧锁骨中线脐平面交点共3个穿刺点,在腹腔镜直视下分离内环周围腹膜瓣,置Bard网片于腹膜前间隙的疝内口处,以钛夹固定后,闭合腹膜瓣.结果: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个月~11年,平均5年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斜疝修补术符合生理,安全有效,手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操作简便、损伤小、瘢痕小、病人恢复快.尤其适合于斜疝多次手术后复发的病例,本手术同样适合于直疝和股疝.

    作者:苏旭;李滨;陈福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凯妮汀治疗经阴道手术前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女常见病,阴道手术前念珠菌性阴道炎必须治疗后才能进行手术.凯妮汀阴道片每片含克霉唑500mg,为广谱抗真菌药物,采用乳酸配方,崩解快,局部浓度高,应用1片即可达到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使用方便.本文对阴道手术前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作了临床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胡萍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应用现状

    在微创外科时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首选术式.10%~15%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结石,其中90%以上为继发性结石.目前处理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主要有3种:其一为LC+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其二为LC+腹腔镜经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tomy,LCD);其三为LC+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TC-CBDE).我们复习有关文献,分析较好的方法及处理程序.

    作者:沈汉斌;卢小明;郑启昌;蔡小棠;张少炎;周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联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问题

    1概述胰头癌是难治的消化道恶性疾患.迄今,手术仍然是治疗胰头癌唯一有效的方法.胰腺是毗邻大血管多的腹部器官,胰腺癌很容易侵蚀大血管尤其是门静脉,血管受侵犯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PD)彻底性的主要障碍,并被认为肿瘤切除是不可能或者是无指征(Nihilist).许多经典教科书及手术图谱也告诫我们在作Wipple手术时若胰头后部不能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静脉及肝动脉分开者,表明肿瘤已长出腺体之外,不能被切除,应终止PD手术.几十年的外科临床实践始终遵循这一原则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作者:陈福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6例桡神经嵌压神经肌电图分析

    桡神经是支配上肢伸肌运动的主要神经,据神经解剖特点,易于在外侧肌间隔(螺旋沟)和旋后肌处发生嵌压.引起受损部位以下的伸肌无力、萎缩.常表现为不同程度垂腕或伸腕力弱和手指不能伸直.本文对1989年~1999年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36例有上述症状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并作如下分析.

    作者:马淑霞;贾月霞;朱文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腹症与休克

    急腹症是一种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诊情况.多数急腹症发病急剧,腹腔内病变为进行性,发展较快,如果病人就诊过晚,或接诊医师诊治不及时甚至失误,可造成一定的死亡率.我们近几年共收治15例合并休克急腹症病人,本文对其围手术期诊治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甫拉提·居马;刘宏旭;靳大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以肝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SLE 1例报告

    1临床资料孟素英,女,54岁,因发热伴中上腹不适1个月,乏力伴皮肤巩膜黄染1周于2002年8月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低热,咽部不适,流清涕等上感样症状,体温38℃左右,不伴尿频尿痛,腹痛、腹泻,咳嗽、咳痰,伴中上腹胀满不适.在外院予抗炎补液及口服中药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周前出现乏力、纳差、厌油,继而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8月2日外院查肝功能示TB/CB 104.4/82.7(μmol/L),A/G 42/34(g/L),ALT/AST638/858(U/L),同时HBsAg(+).腹部B超示血吸虫肝病,胆囊壁增厚,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起病以来神萎,胃纳欠佳,二便尚可,体重未见明显改变.

    作者:佘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呈雌激素依赖性.临床和尸检资料显示:35岁以上妇女中有20%~40%患子宫肌瘤.月经过多为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痛经、由于子宫增大引起的腹胀和局部压迫症状等.子宫肌瘤还可导致不孕和晚期流产.

    作者:李欣;杨丹;王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局部晚期和(或)复发性直肠癌热疗加放疗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射频热疗结合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和(或)复发性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并与单纯放疗的病人比较.方法:分析本院1998~2002年收治的83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其中51例给予单外疗(单放组),予全盆腔放疗,用8MV-X线,放疗剂量(DT)40~46Gy,局部缩野Dr 20~26Gy,总Dr 60~66Gy,均为常规分割.32例予外放疗结合射频热疗(热放组),放疗方法及剂量同单纯放疗组.热疗设备选用ZRL-Ⅰ型射频热疗机.2例为腔内热疗,其余均为腹部透热,提升肿块局部温度达41°~43℃,并维持45~60分钟,热疗2次/周,每个疗程6次.结果:(1)症状的改变:对有疼痛症状者采用自身对比法,热放组共23例,疼痛缓解率91.3%.单放组40例伴有疼痛,症状缓解率67.5%(P<0.05).热放组18例便血,缓解率88.9%,单放组31例,缓解率61.3%(P<0.05).(2)瘤体的变化情况:以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腹盆腔CT检查结果为准,热放组有效率为62.5%(20/32).单放组有效率43.1%(22/51),无显著差异(P>0.05).(3)生存率:热放组1年生存率为87.5%,单放组为84.3%,无显著差异(P>0.05).(4)急性不良反应:热放组肠道放射反应18例(56.3%),单放组28例(54.9%);膀胱放射反应,热放组2例(6.3%),单放组3例(5.9%),但均能耐受;Ⅰ~Ⅱ级骨髓抑制:热放组6例(18.8%),单放组10例(19.6%);皮肤反应:热放组2度以上烫伤未见,轻度烫伤2例.结论:射频热疗结合外放疗,对局部晚期或复发性直肠癌患者安全,与单纯放疗相比,提高了症状缓解率,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作者:向毅晖;吴铮;李文如;陈刚;曾昭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利用分析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新品种和新剂型不断出现,探讨其临床用药和发展趋势,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院2003年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赵文艳;王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儿及青春期卵巢肿瘤31例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妇科1999~2003年18岁以下幼少女卵巢肿瘤31例.年龄4~18岁,平均14.8岁.其中上皮性肿瘤10例,生殖细胞肿瘤15例,卵巢瘤样病变6例.结果: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痊愈出院.2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术后予化疗,随访至今.结论:幼少女卵巢肿瘤大多为良性且生殖细胞肿瘤占多数,其组织类型在各年龄阶段分布不同.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诊断应注意其特点,减少误诊.除非证实肿瘤为恶性,否则应尽量保留卵巢,如对侧卵巢外观无异常,不应常规活检或楔形切除.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可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术式,除非对侧卵巢或子宫已经受累.PEB方案为术后化疗首选.

    作者:阮晓红;杨爱莲;钟开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清一氧化氮对肝硬化患者食管动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对食管动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核素扫描法测定4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EV)和30例健康人(HS)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和胃食管反流,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并随访1年.结果:EV组血浆NO含量显著高于HS组(P<0.05);EV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HS组(P<0.05);EV组中胃食管反流患者的NO含量显著高于无胃食管反流的患者(P<0.05),EV食管动力异常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P<0.05);EV食管动力异常组出血率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NO含量的升高可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松弛而产生胃食管反流,进而导致EVB机会增加.

    作者:孙群;陈尼维;朱金水;罗小蓉;姚惠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差的护理对策

    骨折患者治疗的一般原则是骨折的复位、固定及功能锻炼,复位和固定为骨折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对机体的整体康复尤为重要,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使血肿吸收快,骨痂生长好.现对我院2003年1月1日~2003年10月30日收治的206例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其护理干预作一初步分析.

    作者:程杏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5-氮杂胞嘧啶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心肌分化

    目的:研究5-氮杂胞嘧啶(5-aza)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MSC)心肌分化过程中心肌特异转录因子和心肌特异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取传至第8代hMSC,以3μmol/L的5-aza孵育细胞24h,分别在诱导后3d、1周、2周和3周4个时间点提取细胞RNA,以RT-PCR方法检测细胞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2.5和心肌特异基因(connexin43、ANP等)的表达.结果:hMSC经5-aza诱导后,形成肌节样结构.RT-PCR的结果显示,5-aza可诱导心肌特异基因connexin43和ANP的表达,随诱导时间延长,connexin43和ANP的表达量逐渐增加.5-aza还能诱导hMSC表达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2.5,并持续表达至3周.结论:5-aza在体外可诱导hMSC向心肌细胞分化,5-aza可能通过诱导心肌特异转录因子的表达而启动hMSC心肌化的过程.

    作者:胡昕婴;史剑慧;牛玉宏;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