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作林;吴铮;曾昭冲;李文如;王健;陈刚
本研究旨在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时,QRS间期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李运清;霍雅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镇痛分娩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期望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先露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镇痛分娩组(A)和非镇痛分娩组(N),分别在产前、宫口3cm、胎儿娩出、产后24h、产后48h采静脉血,检测红细胞酵母菌花环率(RY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R)、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TRRR)、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RFER)、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率(RFIR).去除剖宫产分娩及产钳助产分娩,成功阴道分娩A组及N组各18例.结果:产前及宫口3cm时各检测值无明显变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胎儿娩出时两组RYRR、TRRR、RFER明显下降(P<0.05,P<0.01),RICRR、RFIR明显增加(P<0.05,P<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24h,A组各指标已基本恢复至基础值,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1);产后48h两组各指标恢复至产前水平.结论:镇痛分娩能显著改善分娩疼痛应激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丽文;吴芸;庄婵娟;曹时珍;陈亚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膀胱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本院1990~2002年间创伤性膀胱患者17例,对损伤原因、损伤类型、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腹膜内型5例,腹膜外型9例,混合型3例;膀胱灌注试验阳性率80%;膀胱造影阳性率87.5%;14例行膀胱修补术,13例一期痊愈出院;2例患者单纯留置导尿痊愈;6例后尿道损伤患者同时行尿道会师手术;死亡1例.结论:创伤性膀胱破裂是一种非常见的损伤类型,往往伴有其它脏器的合并伤,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作者:倪俭;王杭;孙立安;张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术式及疗效.结果:124例中120例(96.8%)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0年5个月,平均为7年10个月.采取肝方叶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胆肠吻合术式的87例与采用其它术式的37例比较,残石率、结石复发率及优良率分别为19.8%和38.9%(P<0.05),7.7%和22.7%(P<0.01),92.0%和67.6%(P<0.01).结论:肝方叶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有效手段,采取肝方叶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胆肠吻合术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疗效.
作者:刘俊;殷杰;范崇九;张德进;罗六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呈雌激素依赖性.临床和尸检资料显示:35岁以上妇女中有20%~40%患子宫肌瘤.月经过多为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痛经、由于子宫增大引起的腹胀和局部压迫症状等.子宫肌瘤还可导致不孕和晚期流产.
作者:李欣;杨丹;王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射频热疗结合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和(或)复发性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并与单纯放疗的病人比较.方法:分析本院1998~2002年收治的83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其中51例给予单外疗(单放组),予全盆腔放疗,用8MV-X线,放疗剂量(DT)40~46Gy,局部缩野Dr 20~26Gy,总Dr 60~66Gy,均为常规分割.32例予外放疗结合射频热疗(热放组),放疗方法及剂量同单纯放疗组.热疗设备选用ZRL-Ⅰ型射频热疗机.2例为腔内热疗,其余均为腹部透热,提升肿块局部温度达41°~43℃,并维持45~60分钟,热疗2次/周,每个疗程6次.结果:(1)症状的改变:对有疼痛症状者采用自身对比法,热放组共23例,疼痛缓解率91.3%.单放组40例伴有疼痛,症状缓解率67.5%(P<0.05).热放组18例便血,缓解率88.9%,单放组31例,缓解率61.3%(P<0.05).(2)瘤体的变化情况:以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腹盆腔CT检查结果为准,热放组有效率为62.5%(20/32).单放组有效率43.1%(22/51),无显著差异(P>0.05).(3)生存率:热放组1年生存率为87.5%,单放组为84.3%,无显著差异(P>0.05).(4)急性不良反应:热放组肠道放射反应18例(56.3%),单放组28例(54.9%);膀胱放射反应,热放组2例(6.3%),单放组3例(5.9%),但均能耐受;Ⅰ~Ⅱ级骨髓抑制:热放组6例(18.8%),单放组10例(19.6%);皮肤反应:热放组2度以上烫伤未见,轻度烫伤2例.结论:射频热疗结合外放疗,对局部晚期或复发性直肠癌患者安全,与单纯放疗相比,提高了症状缓解率,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作者:向毅晖;吴铮;李文如;陈刚;曾昭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骨折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岩;黄丽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为提高对胃肝样腺癌的认识.方法:将本院2例和国内报告的97例胃肝样腺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临床特点:男性中老年多见.②多发于胃窦.症状无特异性,以上腹部闷痛、腹胀、黑便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血清AFP阳性率59.8%.③诊断:钡餐及胃镜可诊断胃癌,由于胃镜下所取组织少,术前确诊胃肝样腺癌较困难,仅占胃癌的9.3%,术后病理诊断是关键.④病理组织学上可见肝癌样区及腺癌区.肝癌样区AF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占88.7%,AAT阳性表达占91.7%,ACT阳性表达占93.8%.⑤治疗与预后:以根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胃非肝样腺癌差.结论:胃肝样腺癌与胃非肝样腺癌均为胃上皮肿瘤,血清AFP阳性及免疫组化AFP染色阳性,有助于诊断胃肝样腺癌.而有肝癌样分化是胃肝样腺癌的主要病理特征,也是诊断胃肝样腺癌必不可少的依据.该病易转移至肝脏,预后差.
作者:许东辉;江显毅;张思宇;方庆全;陈福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经验.方法:腹腔镜手术组47例;开腹手术组51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肛门排气为准)、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使用镇痛剂、术后并发症发生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使用镇痛剂等方面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侵袭性小,不干扰腹腔内环境,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洪晓明;孙伟亮;汪路;王超洋;徐浩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机械通气中,触发呼吸一般通过两种触发方式实现,一是流量触发,另一种是压力触发,相对而言,流量触发更为敏感,患者的吸气负荷更少[1~4].我们发现一些心脏外科病人术后行流量触发机械通气时,由于心脏的收缩引起胸腔内压力的改变,进而触发呼吸机的压力支持.此类异常触发现象已有许多报道,但并没有解释其发生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心脏收缩程度和自主触发频率之间的关系.我们怀疑这种心源性触发现象在临床上要比想象中更常见.
作者:郑志强;韩曙光;吕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证实的Ⅲ期和Ⅳ期大肠癌患者17例,每天口服卡培他滨2000mg/m2(D1~14),静滴奥沙利铂130 mg/m2(D1).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结果:17例患者中CR5.9%,PR29.4%,NC47.1%,PD17.6%,总有效率为35.3%,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感觉神经病变,无大于3级不良反应.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是有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新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向作林;吴铮;曾昭冲;李文如;王健;陈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SARS病人在暂无快捷特异诊断方法的情况下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对从1630例发热病人中发现1例SARS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刘刚;许宾;邓星奇;陈影;方佩君;徐书生;王晓明;沈英;黄燕;赵燕萍;杨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对食管动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核素扫描法测定4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EV)和30例健康人(HS)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和胃食管反流,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并随访1年.结果:EV组血浆NO含量显著高于HS组(P<0.05);EV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HS组(P<0.05);EV组中胃食管反流患者的NO含量显著高于无胃食管反流的患者(P<0.05),EV食管动力异常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P<0.05);EV食管动力异常组出血率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NO含量的升高可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松弛而产生胃食管反流,进而导致EVB机会增加.
作者:孙群;陈尼维;朱金水;罗小蓉;姚惠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缺血性皮瓣的作用.方法:切取以腹壁上动脉为蒂的鼠腹部皮瓣约3cm×6cm,分别阻断股动脉、股静脉和股动静脉造成皮瓣缺血模型,7d后测量皮瓣存活长度.结果:接受HBO治疗组的皮瓣平均存活长度分别为:5.9cm,4.5cm,2.1 cm,不接受HBO治疗组的皮瓣均坏死,两者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高压氧对缺血性皮瓣存活是有作用的.
作者:许涛;李裕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100IU/kg,q.12h,疗程7d,治疗前后监测肺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血凝及纤溶指标,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平均动脉压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凝及纤溶指标有变化但未引起出血现象,治疗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可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肺动脉压,改善肺通气功能.
作者:李海明;张华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炎病毒对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影响.方法:对38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CMV-IgM进行检测,比较肝炎病毒感染组与非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结果: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30.5%)明显高于无病毒感染组(11.3%)(P<0.05),若患者术前已有CMV感染,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更高(47.4%).结论:肝炎病毒感染能够增加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率,对术前已有CMV感染的肝炎病毒感染者更应注意术后CMV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毒活动,避免病情进展.
作者:王少鑫;高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5-氮杂胞嘧啶(5-azacytidine,5-aza)和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hu 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心肌分化过程中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 2.5表达的变化.方法:取传至第8代hMSC,以3μmol/L的5-aza和DMSO诱导24h.1周后重复诱导1次.在诱导后1、2和3周3个时间点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 2.5的表达变化.结果:hMSC经5-aza诱导后,约1周左右细胞明显变大,2周时细胞走向趋于一致,邻近细胞间连接较前紧密,并形成肌节样结构.RT-PCR的结果显示,5-aza可诱导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 2.5,并一直持续表达3周.在DMSO诱导hBMSC后1周,开始可检测到细胞发生转录水平变化NKx 2.5表达,并均可持续表达至诱导后3周;NKx 2.5表达量有随诱导后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5-aza和DMSO在体外可诱导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 2.5的表达,从而启动hMSC心肌化的过程.
作者:牛玉宏;史剑慧;胡昕婴;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及验证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药物用量的终止早孕方法.方法:选择要求终止妊娠、孕周≤10周的健康妇女共92例,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术前3h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米索)400μg;B组30例,术前3h阴道内放置米索200μg;C组30例,术前不用米索.三组受术者均以异丙酚静脉麻醉,再行负压吸宫术.结果:A、B、C三组的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及术中出血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C组相比,A、B两组术前宫颈的松弛扩张显著(P<0.05);术前的阴道出血量、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A组显著多于B组(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负压吸宫术前应用米索可有效扩张宫颈,但使用与否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异丙酚用量无明显影响;米索200μg与400μg具有相同的宫颈扩张效果,但较小剂量使用时的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方爱华;陈勤芳;刘颖;王彦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新品种和新剂型不断出现,探讨其临床用药和发展趋势,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院2003年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赵文艳;王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对不同剂量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ASAI-Ⅱ级病人30例,按照戊乙奎醚的剂量大小分为3组,即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芬太尼、硫苯妥钠、琥珀胆碱快速静脉诱导,异氟醚吸入全麻维持,间断追加维库溴胺和芬太尼维持肌松和镇痛.记录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频率,唾液分泌量、口干程度、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记录.结果:3组病人的组内比较表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呼吸频率和体温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的组间各值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对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而言,肌注药物后30min和术后1h较基础值有显著差异(P<0.05),以上两个时间点的不同剂量的组间比较表明,以高剂量组的肌注后30min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明显(P<0.05),术后1h时间点3组之间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戊乙奎醚低、中和高剂量均可以安全和有效的作为全麻病人的术前用药,减少围术期唾液腺的分泌和口干程度持续时间更长.
作者:张爱萍;吴民慧;朱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