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索前列醇术前使用在异丙酚麻醉早孕负压吸宫术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方爱华;陈勤芳;刘颖;王彦林

关键词:早孕, 负压吸宫术, 米索前列醇, 异丙酚
摘要:目的:探讨及验证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药物用量的终止早孕方法.方法:选择要求终止妊娠、孕周≤10周的健康妇女共92例,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术前3h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米索)400μg;B组30例,术前3h阴道内放置米索200μg;C组30例,术前不用米索.三组受术者均以异丙酚静脉麻醉,再行负压吸宫术.结果:A、B、C三组的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及术中出血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C组相比,A、B两组术前宫颈的松弛扩张显著(P<0.05);术前的阴道出血量、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A组显著多于B组(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负压吸宫术前应用米索可有效扩张宫颈,但使用与否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异丙酚用量无明显影响;米索200μg与400μg具有相同的宫颈扩张效果,但较小剂量使用时的不良反应较少.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

    心肌梗死所致的细胞丢失、瘢痕形成和心室重构是影响心脏功能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目前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冠脉旁路手术能够改善心肌缺血,但却不能逆转已经坏死的心肌,而心脏移植的供体少、费用高及慢性排异反应等缺点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移植供体,在治疗心梗及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诱人前景.骨髓干细胞的组成很复杂,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以及其他功能不明的干细胞.本研究探讨了杂种犬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植入梗死心肌后的分化能力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燕;张运;张梅;安丰双;姚桂华;仲琳;孙文宇;丁士芳;张鹏飞;王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20种不同的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胺为阳性对照.结果:在2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对粉尘螨和屋尘螨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分别占50%;对13种变应原的阳性反应分别占2%~10%;对其余5种变应原的反应均阴性.选择对螨变应原阳性的50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也为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提供客观指标.

    作者:徐慧珍;徐林根;姜辉;潘莲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镇痛分娩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镇痛分娩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期望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先露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镇痛分娩组(A)和非镇痛分娩组(N),分别在产前、宫口3cm、胎儿娩出、产后24h、产后48h采静脉血,检测红细胞酵母菌花环率(RY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R)、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TRRR)、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RFER)、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率(RFIR).去除剖宫产分娩及产钳助产分娩,成功阴道分娩A组及N组各18例.结果:产前及宫口3cm时各检测值无明显变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胎儿娩出时两组RYRR、TRRR、RFER明显下降(P<0.05,P<0.01),RICRR、RFIR明显增加(P<0.05,P<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24h,A组各指标已基本恢复至基础值,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1);产后48h两组各指标恢复至产前水平.结论:镇痛分娩能显著改善分娩疼痛应激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丽文;吴芸;庄婵娟;曹时珍;陈亚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式的改进及取栓的时机.方法:53例经股静脉取栓.17例经腘静脉顺行取栓.12例经髂静脉顺行取栓.48例进腹探查髂静脉,发现髂静脉狭窄或闭塞43例,均行人工血管移植.22例加做股动-静脉瘘.结果:40例于术后3d内下肢肿胀缓解,8例于术后5~8d缓解,5例无缓解.随访40例,平均30个月,6例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应同时手术处理;并顺着血流方向取出髂、股、脑静脉内的血栓;手术时机应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间、术前造影的结果及溶栓、抗凝情况综合考虑.

    作者:郭劲松;李晓强;段鹏飞;唐军建;余朝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清一氧化氮对肝硬化患者食管动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对食管动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核素扫描法测定4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EV)和30例健康人(HS)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和胃食管反流,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并随访1年.结果:EV组血浆NO含量显著高于HS组(P<0.05);EV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HS组(P<0.05);EV组中胃食管反流患者的NO含量显著高于无胃食管反流的患者(P<0.05),EV食管动力异常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P<0.05);EV食管动力异常组出血率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NO含量的升高可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松弛而产生胃食管反流,进而导致EVB机会增加.

    作者:孙群;陈尼维;朱金水;罗小蓉;姚惠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应用整合酶ФC31治疗1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将整合酶ФC31和尾静脉液压法结合用于1型糖尿病的基因治疗.方法:应用尾静脉液压法(hydrodynamic),将携带attB位点的、突变后的人胰岛素原cDNA(mhINS)表达质粒pCMV-mhINS-attB及ФC31整合酶表达质粒pCMV-Int 同时导入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体内.结果:注射后,治疗组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并维持4周,小鼠体重增加,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免疫组化检测证实mhINS在小鼠肝脏有效表达.结论:整合酶ФC31能介导人胰岛素原cDNA在糖尿病小鼠肝脏中持续表达,将是糖尿病基因治疗的有用工具.

    作者:盛卫忠;沈坤堂;秦新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头孢匹美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头孢匹美(马斯平)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围手术期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例ACST患者采用头孢匹美治疗,剂量1g,q8h静脉注射,疗程5~7d.结果:总有效率为96%,细菌清除率为94.7%,细菌转阴率为96%,无不良反应.57株致病菌作药敏试验,头孢匹美的敏感率96.5%,较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环丙沙星、替硝唑的敏感率高.结论:ACST并肺部感染用头孢匹美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向宏市;利仕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2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胃镜检查体会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是指十二指肠球部以后的溃疡,即从第一环形皱襞开始至十二指肠空肠曲部所发生的溃疡.十二指肠球后溃疡胃镜检查易漏诊.本文总结我院近5年中经纤维胃镜检出的12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临床表现和内镜特点,供基层同道参考.

    作者:沈家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流量触发通气时的心源性触发现象

    在机械通气中,触发呼吸一般通过两种触发方式实现,一是流量触发,另一种是压力触发,相对而言,流量触发更为敏感,患者的吸气负荷更少[1~4].我们发现一些心脏外科病人术后行流量触发机械通气时,由于心脏的收缩引起胸腔内压力的改变,进而触发呼吸机的压力支持.此类异常触发现象已有许多报道,但并没有解释其发生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心脏收缩程度和自主触发频率之间的关系.我们怀疑这种心源性触发现象在临床上要比想象中更常见.

    作者:郑志强;韩曙光;吕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QRS间期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时,QRS间期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李运清;霍雅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100IU/kg,q.12h,疗程7d,治疗前后监测肺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血凝及纤溶指标,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平均动脉压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凝及纤溶指标有变化但未引起出血现象,治疗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可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肺动脉压,改善肺通气功能.

    作者:李海明;张华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利用分析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新品种和新剂型不断出现,探讨其临床用药和发展趋势,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院2003年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赵文艳;王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奥利司他对肥胖者的体重控制及危险因素的影响

    目的:评价奥利司他治疗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30~60岁,体重指数(BMI)≥28kg/m2<42kg/m2的肥胖患者在给予低热卡饮食的基础上被分为奥利司他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24周.结果:奥利司他治疗组体重下降7.42±3.38kg,较对照组的体重下降4.25±1.62kg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与对照组相比,奥利司他还能显著降低肥胖患者的腰围、收缩压及舒张压、血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奥利司他显著降低肥胖合并高血糖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P=0.001和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奥利司他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大多为轻度,可自行缓解.结论:奥利司他结合饮食治疗可得到更为显著的体重改善,同时有助于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的改善.

    作者:韩青;王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踝阵挛试验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监测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踝阵挛试验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脊髓功能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患者,在唤醒试验减浅麻醉时进行踝阵挛试验,并与唤醒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49例患者中,45例双侧引出踝阵挛,1例单侧引出,3例双侧均未引出踝阵挛.而所有受试者唤醒试验的结果均为阳性,术后亦无脊髓损伤.因此在本观察中,踝阵挛试验无真阳性和假阴性结果,4例假阳性结果(8.16%).踝阵挛出现的时间明显早于唤醒试验(P<0.001).结论:踝阵挛试验对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测具有应用价值,且出现较早、简单易行,应作为常规监测,甚至可取代唤醒试验.

    作者:徐庆;谢文吉;高木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髓干细胞归巢损伤脏器机制的研究概况

    大量的研究发现:当脏器损伤发生后,骨髓会迅速动员多种干细胞迁移至病变处,产生自然的代偿性修复;而通过各种途径引入体内的外源性骨髓干细胞,也会定向归巢至损伤处,发挥治疗作用,但其中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作者:马军;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前列腺癌致异位ATCH综合征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5岁.因四肢乏力2个月余,加重3周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渐起四肢乏力,下肢浮肿,血压明显升高,尿量增多至每日4000ml以上.因血压不易控制及顽固性低血钾来我院诊治.既往有前列腺腺癌病史4年,在外院行内分泌治疗3年余,并行睾丸切除术及seeds治疗.入院体检:体温正常血压200/100mmHg(1mmHg=0.133kPa),皮肤菲薄,满月脸,皮肤未见紫纹,甲状腺不大,颈、腋淋巴结未及.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

    作者:任凤东;周湘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肾纤维化及γ-干扰素的治疗

    肾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病终末期的基本病理变化.肾纤维化的特点是Ⅰ、Ⅲ和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各种蛋白聚糖等在肾组织基底膜和肾间质不恰当的积聚和分布,导致正常组织结构破坏,肾功能丧失[1].因此,肾纤维化已成为近年来肾脏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拟对近年来肾纤维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和γ-干扰素在其中作用的研究作一系统介绍.

    作者:刘江;梁华;杨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FDG PET在监测胃肠道淋巴瘤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FDG-PET在监测胃肠道淋巴瘤治疗疗效中的应用.方法:对19例不同类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霍奇金氏淋巴瘤,15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例mantle细胞淋巴瘤).3例为胃部淋巴瘤,14例为小肠淋巴瘤,2例为结肠淋巴瘤.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PET显像.显像结果与临床结果相比较.结果:19例患者的治疗前扫描中,17例(89%)为FDG摄取明显增强,2例显示病灶部位FDG摄取轻度增强.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PET扫描,13例PET图像上未见明显异常FDG摄取,6例原病灶部位仍存在异常FDG摄取.FDG PET扫描阴性的患者中,仅有1例1年后复发,占7.7%,而所有6例(100%)治疗后PET随访仍阳性的患者,在1年的随访当中复发.结论:FDG-PET在监测胃肠道淋巴瘤治疗反应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修雁;Kumar Rakesh;孙晓光;Potenta Scott;Mavi Ayse;Zhuang Hongming;Yu Jian Q;Dhurairaj T;陈绍亮;Alavi A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个性化方案选择及其思考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现有多种对症治疗的药物.按照正确的顺序、正确的剂量及正确的组合使用这些药物,可以达到佳的疗效和少的不良反应,这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正确地指导应用这些药物的科学研究远远落后于实际的临床需要,临床上目前只能根据经验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因而,从某种角度说,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是一种临床操作技巧.本文旨在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作者:钟春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血中RV基因

    目的:探讨不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血中RV RNA敏感性以及病毒血症的情况.方法:应用2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3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进行外周血血浆和单个核细胞中的RVRNA检测,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及测序证实.结果:3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出RVRNA 1例,血浆中RV RNA检测均阴性,2种RT-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测序结果证实属于人RV VP7片段序列,与G1型相似性为94%,与G9型相似性为75%.检测出RV RNA阳性的病例有肠道外脏器损伤的表现.结论:不同PCR方法可以检测到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血中RV RNA,RV可能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肠道外扩散,引起病毒血症造成肠道外脏器损伤.

    作者:刘丽利;黄永坤;魏群德;侯宗柳;周丽芳;王明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