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个性化方案选择及其思考

钟春玖

关键词:帕金森病, 药物治疗, 个性化, 方案选择, 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 患者, 变性性疾病, 组合使用, 运动障碍, 科学研究, 对症治疗, 操作技巧, 不良反应, 状况, 应用, 疗效, 经验, 剂量
摘要:帕金森病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现有多种对症治疗的药物.按照正确的顺序、正确的剂量及正确的组合使用这些药物,可以达到佳的疗效和少的不良反应,这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正确地指导应用这些药物的科学研究远远落后于实际的临床需要,临床上目前只能根据经验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因而,从某种角度说,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是一种临床操作技巧.本文旨在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目的:观察、比较胃癌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44例胃癌术后病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EN组术后24h启动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给热卡25~30kcal·kg-1·d-1,氮0.18g·kg-1·d-1,热氮比为134:1,PN组经外周静脉输注,热量25~30kcal·kg-1·d-1,由葡萄糖及30%Intralipid分别提供50%的热量,氮0.18g·kg-1·d-1(氮源为8.5%乐凡命),共7d.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营养计划.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TP、PA、ALB组内比较PN组均下降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PN组PA下降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肝功能的影响PN组术后AST、ALT、GGT升高较明显,有极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PN组术后GGT升高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经口进食时间EN组早于PN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有效的.EN对于改善营养状况、维持机体血浆蛋白水平优于PN;与PN相比,EN对肝功能影响较小,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提前.

    作者:何洁依;谢勇;李萍;花天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工气管移植的研究

    人工气管的研制,是当前一个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气管超限度切除后的替代物的选择和应用依然是气管重建外科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气管作为单根无匹配结构,具有其解剖结构上的独特性,加上手术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寻找重建气管材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使得气管外科的发展较胸外科其他领域相对滞后.

    作者:纪波;曾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内镜在食管微小平滑肌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微小平滑肌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微小食管平滑肌瘤患者,行超声胃镜检查后分别予高频电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切除组织送组织病理检查,后对比分析相关资料.结果:24例行超声胃镜检查,显示超声声像以低回声、不均匀回声多见,境界较清楚.1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9例病变位于固有肌层浅层,共21例予高频电切除治疗;3例病变位于固有肌层深层,予外科手术治疗.24例病理检查示平滑肌瘤23例(瘤位于黏膜肌层12例,固有肌层11例).超声内镜检查诊断准确率95.8%(23/24).结论:超声胃镜不仅能对食管微小平滑肌瘤作出准确诊断,而且由于其对肿瘤的起源、范围等探查准确,可为后续治疗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借鉴.

    作者:李文波;张修礼;陈桂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占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50%,其中40%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1].近年,虽然血运重建术使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是过量功能心肌细胞丧失引起的心力衰竭仍是影响远期预后的主要问题,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并不能很好解决功能心肌细胞丧失的问题.实验研究显示移植的干细胞有可能取代受损心肌细胞并建立新的血供通路.目前,尝试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干细胞包括:骨髓干细胞,骨骼肌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动物实验显示了骨髓干细胞具有如下优势:(1)骨髓干细胞移植入动物心脏后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2)能与受体心肌细胞进行有效的电-机械耦合,克服了骨骼肌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移植的缺点;(3)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4)易于自体采集,避免了胚胎干细胞移植所面临的伦理学纠纷和免疫排斥反应.实验研究的飞速发展,使骨髓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用于移植的细胞也从原来的混合细胞群逐渐向某个亚群细胞过渡,本文就近年来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作概述.

    作者:张少衡;葛均波;史剑慧;王克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全麻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不同剂量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ASAI-Ⅱ级病人30例,按照戊乙奎醚的剂量大小分为3组,即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芬太尼、硫苯妥钠、琥珀胆碱快速静脉诱导,异氟醚吸入全麻维持,间断追加维库溴胺和芬太尼维持肌松和镇痛.记录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频率,唾液分泌量、口干程度、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记录.结果:3组病人的组内比较表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呼吸频率和体温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的组间各值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对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而言,肌注药物后30min和术后1h较基础值有显著差异(P<0.05),以上两个时间点的不同剂量的组间比较表明,以高剂量组的肌注后30min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明显(P<0.05),术后1h时间点3组之间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戊乙奎醚低、中和高剂量均可以安全和有效的作为全麻病人的术前用药,减少围术期唾液腺的分泌和口干程度持续时间更长.

    作者:张爱萍;吴民慧;朱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折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对策

    骨折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岩;黄丽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压氧对缺血性皮瓣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缺血性皮瓣的作用.方法:切取以腹壁上动脉为蒂的鼠腹部皮瓣约3cm×6cm,分别阻断股动脉、股静脉和股动静脉造成皮瓣缺血模型,7d后测量皮瓣存活长度.结果:接受HBO治疗组的皮瓣平均存活长度分别为:5.9cm,4.5cm,2.1 cm,不接受HBO治疗组的皮瓣均坏死,两者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高压氧对缺血性皮瓣存活是有作用的.

    作者:许涛;李裕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髓干细胞归巢损伤脏器机制的研究概况

    大量的研究发现:当脏器损伤发生后,骨髓会迅速动员多种干细胞迁移至病变处,产生自然的代偿性修复;而通过各种途径引入体内的外源性骨髓干细胞,也会定向归巢至损伤处,发挥治疗作用,但其中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作者:马军;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TM和ICAM-1在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的基因表达

    目的:用RT-PCR的方法半定量测定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TM及ICAM-1基因的mRNA表达量,以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参与的机制.方法:选择18只成年SD大鼠,注射STZ成糖尿病模型,其中4只注射胰岛素作为治疗对照组(TC组),其余为糖尿病组(DM组).另选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每4周测定尿白蛋白定量,14周后取肾皮质匀浆后采用RT-PCR检测其中TM和ICAM-1的mRNA表达,并利用半定量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DM组肾皮质内TM和ICAM-1mRNA的含量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TC组无差异;DM组TM和ICAM-1的含量与尿白蛋白定量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尿病大鼠的肾皮质内TM和ICAM-1的mRNA表达相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且与尿白蛋白排泄存在相关性.提示TM和ICAM-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盛宏光;周颖;郭郁郁;龚家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甲亢病人的心率变异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3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甲亢组)和31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甲亢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方法:对甲亢组和对照组进行24h HRV对比分析.结果:甲亢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时域指标:SDNN、SDANN明显降低,频域指标:VLF、LF/HF增高(P<0.001,P<0.05),LF、HF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P<0.05).结论:通过HRV的变化,进一步说明甲亢患者的交感神经受损和迷走神经失衡.

    作者:朱加加;张矛;许广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应用现状

    在微创外科时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首选术式.10%~15%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结石,其中90%以上为继发性结石.目前处理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主要有3种:其一为LC+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其二为LC+腹腔镜经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tomy,LCD);其三为LC+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TC-CBDE).我们复习有关文献,分析较好的方法及处理程序.

    作者:沈汉斌;卢小明;郑启昌;蔡小棠;张少炎;周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流量触发通气时的心源性触发现象

    在机械通气中,触发呼吸一般通过两种触发方式实现,一是流量触发,另一种是压力触发,相对而言,流量触发更为敏感,患者的吸气负荷更少[1~4].我们发现一些心脏外科病人术后行流量触发机械通气时,由于心脏的收缩引起胸腔内压力的改变,进而触发呼吸机的压力支持.此类异常触发现象已有许多报道,但并没有解释其发生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心脏收缩程度和自主触发频率之间的关系.我们怀疑这种心源性触发现象在临床上要比想象中更常见.

    作者:郑志强;韩曙光;吕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探索

    目的:为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成人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27例,抽取骨髓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直接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入冠脉.结果:术后随访显示病人的活动能力明显改善,NYHA提高>2级12例,>1级4例,EF明显提高(36.4±12.5%,vs 46.3±10.6%,P<0.001),99Tc心脏ECT检查心肌缺血区可见岛状放射性同位素充盈,提示有部分新生心肌存在.因心肌再梗死住院1例,其他1 5例均无明显症状并院外存活.结论: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心肌细胞成形术,对缺血心肌的恢复和改善病人临床心功能有肯定疗效,该方法在临床上安全、简单、可行,对病人没有明显的负影响.

    作者:高传玉;牛振民;高恩民;黄克钧;李炜;朱中玉;李牧蔚;翟亚平;张茵;段红艳;许文凯;徐予;张静;周晗;张嘉莹;沈玉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二维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于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44个)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灰阶超声图像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中单发35例,多发2例.44个肿瘤中实质性肿块29个(65.9%),囊实混合性肿块1 5个(34.1%),实质性肿块中低回声型多(69%).绝大多数肿瘤边界清晰.不同大小肿瘤中,囊实混合回声型所占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维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俞清;刘利民;季正标;袁锦芳;王文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髓基质干细胞心肌化诱导过程中转录因子NKx 2.5的表达

    目的:研究5-氮杂胞嘧啶(5-azacytidine,5-aza)和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hu 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心肌分化过程中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 2.5表达的变化.方法:取传至第8代hMSC,以3μmol/L的5-aza和DMSO诱导24h.1周后重复诱导1次.在诱导后1、2和3周3个时间点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 2.5的表达变化.结果:hMSC经5-aza诱导后,约1周左右细胞明显变大,2周时细胞走向趋于一致,邻近细胞间连接较前紧密,并形成肌节样结构.RT-PCR的结果显示,5-aza可诱导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 2.5,并一直持续表达3周.在DMSO诱导hBMSC后1周,开始可检测到细胞发生转录水平变化NKx 2.5表达,并均可持续表达至诱导后3周;NKx 2.5表达量有随诱导后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5-aza和DMSO在体外可诱导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 2.5的表达,从而启动hMSC心肌化的过程.

    作者:牛玉宏;史剑慧;胡昕婴;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头孢匹美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头孢匹美(马斯平)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围手术期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例ACST患者采用头孢匹美治疗,剂量1g,q8h静脉注射,疗程5~7d.结果:总有效率为96%,细菌清除率为94.7%,细菌转阴率为96%,无不良反应.57株致病菌作药敏试验,头孢匹美的敏感率96.5%,较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环丙沙星、替硝唑的敏感率高.结论:ACST并肺部感染用头孢匹美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向宏市;利仕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

    心肌梗死所致的细胞丢失、瘢痕形成和心室重构是影响心脏功能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目前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冠脉旁路手术能够改善心肌缺血,但却不能逆转已经坏死的心肌,而心脏移植的供体少、费用高及慢性排异反应等缺点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移植供体,在治疗心梗及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诱人前景.骨髓干细胞的组成很复杂,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以及其他功能不明的干细胞.本研究探讨了杂种犬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植入梗死心肌后的分化能力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燕;张运;张梅;安丰双;姚桂华;仲琳;孙文宇;丁士芳;张鹏飞;王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清一氧化氮对肝硬化患者食管动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对食管动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核素扫描法测定4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EV)和30例健康人(HS)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和胃食管反流,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并随访1年.结果:EV组血浆NO含量显著高于HS组(P<0.05);EV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HS组(P<0.05);EV组中胃食管反流患者的NO含量显著高于无胃食管反流的患者(P<0.05),EV食管动力异常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P<0.05);EV食管动力异常组出血率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NO含量的升高可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松弛而产生胃食管反流,进而导致EVB机会增加.

    作者:孙群;陈尼维;朱金水;罗小蓉;姚惠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FDG PET在监测胃肠道淋巴瘤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FDG-PET在监测胃肠道淋巴瘤治疗疗效中的应用.方法:对19例不同类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霍奇金氏淋巴瘤,15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例mantle细胞淋巴瘤).3例为胃部淋巴瘤,14例为小肠淋巴瘤,2例为结肠淋巴瘤.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PET显像.显像结果与临床结果相比较.结果:19例患者的治疗前扫描中,17例(89%)为FDG摄取明显增强,2例显示病灶部位FDG摄取轻度增强.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PET扫描,13例PET图像上未见明显异常FDG摄取,6例原病灶部位仍存在异常FDG摄取.FDG PET扫描阴性的患者中,仅有1例1年后复发,占7.7%,而所有6例(100%)治疗后PET随访仍阳性的患者,在1年的随访当中复发.结论:FDG-PET在监测胃肠道淋巴瘤治疗反应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修雁;Kumar Rakesh;孙晓光;Potenta Scott;Mavi Ayse;Zhuang Hongming;Yu Jian Q;Dhurairaj T;陈绍亮;Alavi A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呈雌激素依赖性.临床和尸检资料显示:35岁以上妇女中有20%~40%患子宫肌瘤.月经过多为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痛经、由于子宫增大引起的腹胀和局部压迫症状等.子宫肌瘤还可导致不孕和晚期流产.

    作者:李欣;杨丹;王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