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兴旺;张延成
目的:探讨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对52例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钙、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及出血时间均发现有显著的改变.41例经治疗后好转,1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贫血、低钙、凝血机制障碍、透析不充分等是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变化尽早防治.
作者:曹艳玲;邢淑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我们应用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成功治疗子宫肌瘤4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国琳;耿蕾;刘玉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概述胰头癌是难治的消化道恶性疾患.迄今,手术仍然是治疗胰头癌唯一有效的方法.胰腺是毗邻大血管多的腹部器官,胰腺癌很容易侵蚀大血管尤其是门静脉,血管受侵犯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PD)彻底性的主要障碍,并被认为肿瘤切除是不可能或者是无指征(Nihilist).许多经典教科书及手术图谱也告诫我们在作Wipple手术时若胰头后部不能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静脉及肝动脉分开者,表明肿瘤已长出腺体之外,不能被切除,应终止PD手术.几十年的外科临床实践始终遵循这一原则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作者:陈福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炎病毒对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影响.方法:对38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CMV-IgM进行检测,比较肝炎病毒感染组与非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结果: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30.5%)明显高于无病毒感染组(11.3%)(P<0.05),若患者术前已有CMV感染,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更高(47.4%).结论:肝炎病毒感染能够增加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率,对术前已有CMV感染的肝炎病毒感染者更应注意术后CMV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毒活动,避免病情进展.
作者:王少鑫;高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及其周边区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促进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方法:以冷冻损伤的方法建立新西兰种家兔心梗模型,4周后,将提取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梗及心梗周边区.分析心梗及心梗周边区病理组织学特点,比较区域内微血管密度,并以Westem blot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梗及心梗周边区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梗及心梗周边区减少移植区域瘢痕化,增加微血管密度;(2)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梗及心梗周边区使某些重要血管生成相关基因,VEGF,FGF及Angiopoietin-Ⅰ表达上调,于心梗周边区作用更加显著.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梗及心梗周边区可以减少移植区域瘢痕化,增加微血管密度,上调心梗及心梗周边区重要血管生成相关基因.
作者:孙勇新;赵强;王宜青;杨成;潘翠珍;韩蓓蓓;程蕾蕾;陈瑞珍;杨英珍;史剑慧;邵晶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慢性病性贫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慢性病贫血病人经骨髓可染铁检测分为慢性病贫血伴缺铁(ACDID)组,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ACDNID)组及30例缺铁性贫血(IDA)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检测及计算STfR/SF、STfR/logSF的比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慢性病贫血患者中骨髓可染铁缺乏22例,占52%;缺铁性贫血组与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SF值比有显著差异(P<0.01),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STfR、STfR/logSF值在IDA、ACDID组均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ACDNI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病贫血伴缺铁与不伴缺铁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STfR与SF呈负相关(r=-0.39 P<0.01).结论:慢性病贫血患者约有半数合并缺铁.STfR是一种新的反映机体铁贮存状况指标,能准确评估慢性病贫血病人体内贮存铁状况,STfR、STfR/logSF可作为诊断ACD是否合并缺铁的诊断依据.STfR与SF间在缺铁性贫血中呈负相关.
作者:孙丽华;郑亚路;范小红;邹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奥利司他治疗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30~60岁,体重指数(BMI)≥28kg/m2<42kg/m2的肥胖患者在给予低热卡饮食的基础上被分为奥利司他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24周.结果:奥利司他治疗组体重下降7.42±3.38kg,较对照组的体重下降4.25±1.62kg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与对照组相比,奥利司他还能显著降低肥胖患者的腰围、收缩压及舒张压、血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奥利司他显著降低肥胖合并高血糖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P=0.001和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奥利司他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大多为轻度,可自行缓解.结论:奥利司他结合饮食治疗可得到更为显著的体重改善,同时有助于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的改善.
作者:韩青;王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微创治疗.方法:前列腺增生症202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技术.结果:194例一次治疗成功,治愈率96.03%.术中发生穿孔6例.术后并发出血4例,水中毒2例,膀胱颈狭窄6例,无尿失禁.元一例死亡.结论:经尿道汽化切除前列腺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一种好方法,对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作者:彭光平;王善良;綦德柱;刘增义;王培耕;胡克清;栾杰;徐炜志;宋兆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时,QRS间期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李运清;霍雅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病人使用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研究它对各种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的清除作用,通过调控炎症反应阻断SIRS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展,降低MODS的发生,提高SIRS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抢救15例急性重症肾衰伴SIRS患者(Ⅰ组)及23例肾功能衰竭前的SIRS患者(Ⅱ组).结果:两组患者TNF-α、IL-Iβ、IL-6均明显升高,经治疗后均降低,但Ⅱ组降低更明显,两组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Ⅰ组15例全部发生MODS,10例死亡;Ⅱ组23例其中6例发生MODS,4例死亡,两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RRT能有效地清除各种炎症介质,在肾功能衰竭前的SIRS患者应用CRRT能有效地阻断SIRS向MODS的发展,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作者:容永璋;孙玉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传统的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散光小、无缝合、恢复快、接近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更好的推广普及、提高手术质量,现将我院应用该术式所遇到的术中并发症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NETs)非常罕见,在所有胰腺肿瘤中的比例不足5%[1].复习我院近20年的胰腺癌诊治临床资料,属于此类疾病者仅3例.传统认为胰腺NETs起源于胰腺胰岛细胞,而现在认为起源于具有多极分化能力的胰腺导管细胞.胰腺NETs与机体其他部位的神经内分泌癌具有相类似的特征.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的广泛应用,对神经内分泌癌的认识有很大的进展,其类型不断增多,然而关于胰腺NETs研究的报道国内外仍然较少.
作者:戎叶飞;楼文晖;靳大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肾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病终末期的基本病理变化.肾纤维化的特点是Ⅰ、Ⅲ和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各种蛋白聚糖等在肾组织基底膜和肾间质不恰当的积聚和分布,导致正常组织结构破坏,肾功能丧失[1].因此,肾纤维化已成为近年来肾脏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拟对近年来肾纤维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和γ-干扰素在其中作用的研究作一系统介绍.
作者:刘江;梁华;杨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血中RV RNA敏感性以及病毒血症的情况.方法:应用2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3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进行外周血血浆和单个核细胞中的RVRNA检测,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及测序证实.结果:3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出RVRNA 1例,血浆中RV RNA检测均阴性,2种RT-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测序结果证实属于人RV VP7片段序列,与G1型相似性为94%,与G9型相似性为75%.检测出RV RNA阳性的病例有肠道外脏器损伤的表现.结论:不同PCR方法可以检测到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血中RV RNA,RV可能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肠道外扩散,引起病毒血症造成肠道外脏器损伤.
作者:刘丽利;黄永坤;魏群德;侯宗柳;周丽芳;王明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日益升高,如何更有效地降低由此带来的病死率、病残率日益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药物、介入、手术治疗能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衰症状,却无法促使梗死的心肌细胞再生,心脏移植也有极大的局限性.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造血干细胞研究认识的深入,使人们试图将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受损心肌组织中增殖替代坏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为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国内外研究已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
作者:马根山;冯毅;陈宝安;高冲;高玲;严金川;丁建东;沈成兴;罗丹;戴启明;陈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现代物理医学工程新技术促进了肿瘤靶向局部治疗的迅猛发展.此类技术包括冷冻、激光、微波、射频等,可以通过经皮穿刺、经内窥镜、联合剖腹手术等多种途径使用治疗,多利用其理化效应使肿瘤组织产生变性坏死,具有损伤小、易重复治疗的优点,并有逐步取代传统液氮冷冻、开腹激光或微波等治疗的趋势.目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相继开展射频、微波、氩氦刀冷冻等多种局部治疗.虽然局部治疗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治疗中已经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局部治疗更适合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或作为肝外科的辅助治疗.局部治疗可能存在不彻底性和对较大肿瘤治疗较困难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余耀;周信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急腹症是一种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诊情况.多数急腹症发病急剧,腹腔内病变为进行性,发展较快,如果病人就诊过晚,或接诊医师诊治不及时甚至失误,可造成一定的死亡率.我们近几年共收治15例合并休克急腹症病人,本文对其围手术期诊治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甫拉提·居马;刘宏旭;靳大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过敏性血管炎也称变应性血管炎、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皮肤坏死性血管炎、变应性脉管炎、皮肤坏死性细小静脉炎,它是由于药物或感染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细小血管(细小动脉和静脉,毛细血管),但也可累及其他脏器的小血管而造成多系统病变,呈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过程.现将我院1993年3月~2003年4月21例有病理诊断的过敏性血管炎住院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顾昳丽;徐麦玲;邹和建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