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翔;陆诚;段宏伟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CNA和AFP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43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PCNA和AF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43例HCC标本中分别有30例表达Survivin蛋白(69.8%),除1例癌旁组织外,其它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未见Survivin蛋白表达.Survivin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AFP的表达等无明显相关.Survivin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活性(PCNA-LI)显著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Survivin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的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活性(PCNA-LI)显著相关,提示Sur-vivin可能促进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作者:陈明;伊新;林木生;缪辉来;陈念平;包仕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并发症特征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1994~2002年间发生腹部手术并发症的85例老年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后果.结果:术后并发症:消化道外瘘15例;胃肠道机械性梗阻6例;术后出血8例;腹腔感染及脓肿3例;切口并发症21例;肺部并发症21例;心功不全,心衰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胃瘫4例;粒性白血球缺乏症1例.1 5例并发症存在技术性原因;40例并发症如果措施加强,可能避免;38例并发症是意外出现.后果导致28例病人死亡.结论: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易发生并发症,死亡率高,应注意术前、术中、术后的预防措施,同时建议在较大医院各个外科,成立老年病的手术组,以强化专门性.
作者:林乐岷;赵金朋;薛东波;宋春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手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38例择期前列腺摘除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CEA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PCEA组病人手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维持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对照组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分别在麻醉前,手术后1、2、3、5d采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RBC-ICR),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RBC-Ca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丙二醛(MDA).结果:麻醉前各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1、2、3d:PCEA组RBC-C3bRR、RFER比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RBC-ICR、RFIR、MDA比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RBC-C3bRR、RBC-CaR、RFER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0.01),RBC-ICR、RFIR、MDA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0.01),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手术后5d时各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后PCEA能提高老年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和降低MDA水平,有助于病人康复.
作者:姚业兴;张良清;何绮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中腓骨钢板固定的位置.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75例,仅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进行分析.随访10~24个月,平均1 5个月.采用Baird和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骨折愈合.术后疗效为优24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结论:腓骨钢板的后方放置可以减少缝合时的张力,钢板有更好的软组织覆盖,钢板无须过多塑形,固定比较牢固.
作者:范永前;梁承伟;沈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汞暴露对牙科专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128名牙科专业人员与120名来自同一医疗机构的非牙科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尿样测定尿中汞、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尿(β2-MG)和N-已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并用尿肌酐进行校正.WHO核心测试组合评价情感状态和神经行为功能.结果:牙科专业人员的平均尿汞水平为0.60nmolHg/mmolCr,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水平(0.36nmolHg/mmolCr,P=0.000).牙科专业人员(工龄≤10和>10年)的ALB和β2-MG均高于对照组.工龄>10年组在POMSV得分(15.93)低于对照组(19.10),而POMSF得分(8.67)高于对照组(6.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汞暴露对上述改变的作用很小.结论:在目前的汞暴露水平下,牙科专业人员存在较小的肾脏和神经行为损害风险,不应忽视早期影响和亚临床改变.
作者:徐培成;叶细标;许缃;朱霖;傅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静脉给药与硬膜外给药对降低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是否存在不同.方法:选择150例硬膜外麻醉的妇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3组,手术结束前A组硬膜外腔注射10mg地塞米松,B组静脉给予10mg地塞米松,而C组不用地塞米松(对照组).术毕所有病例均行吗啡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硬膜外镇痛.观察48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访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等情况.结果:PONV发生率A组为16%,B组为8%,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均明显低于C组(48%),两组与C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未发生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的病例.结论:地塞米松10mg无论静脉给药还是硬膜外给药均能显著降低妇科手术后吗啡镇痛患者PONV的发生率,且单次给药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黄绍强;蒋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估静脉曲张手术方法--TriVex术的疗效,总结其常见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250例(328条肢体)静脉曲张病人,在硬膜外或腰麻加用静脉麻醉下,采用TriVex系统的刨刀,在带灌注的冷光源引导下,行微创刨吸曲张静脉切除术.结果:病人术后住院天数2~12d,平均4.46d,术前溃疡于术后全部愈合,色素沉着明显减轻.术后52条肢体出现血肿,3例感染,随访发现2例复发.结论:采用该术式可简化手术操作过程,能较彻底去除曲张静脉而又减少手术创伤,具有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徐欣;符伟国;王玉琦;杨珏;陈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疗价值.方法:2001年4月~2004年7月对12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进行胆道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放置鼻胆管或塑料内支架引流等诊疗方法.结果: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2例,共行ERCP15次:胆管吻合口狭窄、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急诊内镜取石、鼻胆管引流,再次内镜胆总管塑料内支架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伴胆管泥沙样结石2例,内镜乳头切开、取石、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其中塑料内支架引流2例,未置引流1例,鼻胆管放置失败1例,胆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无法通过1例.胆漏2例,因胆总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未能通过.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内镜诊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有一定的诊疗价值.
作者:何国杰;姚礼庆;高卫东;周平红;徐关东;钟芸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是根治此类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对慢径消融常选用中下位法,消融的终点为慢径消失,包括心房回波.与消融房室旁道的操作不同,房室结双径路的消融需要在窦性心律下放电,以保证整个放电过程中对正常房室传导功能的监测,在选择慢径消融时,有效的消融位点标志一直在争论.有人认为三尖瓣环处局部心房碎裂电位即慢电位可能是较好的消融位点[1],在此放电可消除慢径传导,但经研究证实在心房的其它部位也有碎裂电位,因此局部心房碎裂电位并不是慢径有效消融位点的标志[2].在慢径消融过程中,常常可以出现交界心律,所以有人认为它是房室结双径路病人慢径消融有效位点的标志[3].
作者:范修才;万镇;郑爱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病例的部分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5例发热待查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5例发热待查病例,住院期间确诊204例,其中感染144例(61.3%),结缔组织疾病29例(12.3%),肿瘤21例(8.9%),其他10例(4.3%);原因仍未明确31例,占13.2%.确诊病例的疾病类型与患者的年龄有关,感染均居各年龄组首位,<20岁及40岁以上年龄段组中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分别居第二、第三位,而20~39岁组中结缔组织疾病及其他原因居第二、第三位,肿瘤居末位.确诊病例的疾病类型还与性别有关,感染、肿瘤病例中男性居前二位,但女性前二位为感染与结缔组织疾病;感染病例中男性仅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女性则以呼吸道与泌尿道两个系统疾病为主.结论:发热原因待查以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及肿瘤为主,疾病类型与性别、年龄有关,感染所累及的系统与性别有关.
作者:马万里;付薇;张飞彩;白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总结自1982年4月~2001年11月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23例病案.结果: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21~59岁(平均34.31岁);均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肿大淋巴结位于左纵隔3例,右侧12例,双侧共同累及8例.9例胸部CT观察到环状强化与间隔状强化的表现.接受结核菌素皮试(PPD)的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术前初诊恶性病变16例(69.57%)、结节病或纵隔良性肿瘤3例,仅4例拟淋巴结核.本组病例术式为:剖胸探查活检11例,肺门支气管旁脓肿清除术2例,纵隔镜活检10例.术后均行抗痨(2HRZE/10-16HR)12~18个月后痊愈.结论:纵隔淋巴结结核常表现为多组淋巴结受累,尤以右侧为主,肺内并不一定伴有可检出的病灶存在;胸CT检查应注重淋巴结在增强扫描前后的密度与形态变化.PPD试验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本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手术是得到病理诊断的方法之一,应注重术后强化抗结核治疗.
作者:陈昶;高文;丁嘉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胃癌及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20,CK20)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乳腺癌、胃癌及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并以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6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K20mRNA均为阴性.实验组138例CK20mRNA表达阳性为53/138,其中CK20mRNA表达阳性分别为乳腺癌16/44,胃癌22/57及大肠癌15/37.CK20mRNA表达阳性在TNM及Dukes(大肠癌)分期中分别为:Ⅰ期(乳腺癌1/6;胃癌2/11),Ⅱ期(乳腺癌2/12;胃癌4/19),Ⅲ期(乳腺癌10/18;胃癌12/21)及Ⅳ期(乳腺癌3/8;胃癌4/6),(P<0.05,Ⅰ,Ⅱ vs Ⅲ,Ⅳ);大肠癌A期(1/7),B期(4/16),C期(7/10)及D期(3/4),(P<0.05,A、B及C、D期间).胃癌及大肠癌病理改变在低未分化及中高分化癌间经X2检验有显著差异.结论: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胃癌及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与其临床及病理分期相关.
作者:梁春林;张国利;陈志奇;张奇兵;梁龙彦;白山;陈克林;黄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再次手术原因,探讨初次手术甲状腺腺叶切除范围.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1988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01例甲状腺肿瘤再次手术病人.结果:男性14例,女性87例,中位年龄41岁(18~69岁).甲状腺肿瘤再次手术率为12.9%(101/781),肿瘤残留或复发占67.3%(68/101),初次手术病理为良性肿瘤,再次手术癌检出率为20.7%(17/82),再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9%(13/101).结论:甲状腺肿瘤初次手术腺叶切除范围不够是导致肿瘤残留或复发的主要原因,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再次手术有较高的癌检出率,再次手术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建议甲状腺肿瘤初次手术行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中冰冻.
作者:宗兵;朱江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各项指标,探讨高凝状态在LDVT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以74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74例LDVT患者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蛋白C活性(PC)、总蛋白S含量(PS);纤溶酶原(PIg)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DVT患者的PAgT、GMP-140分子数明显升高(P<0.05);PT、TT、APTT、AT-ⅢA、PC、PS、PIg活性、tPA-A水平均明显降低;而Fg、VWF及PAI-1含量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均P<0.001).结论: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活性异常所致的高凝状态在LDVT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应采用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联合指导LDVT的防治,以取得佳疗效.
作者:芦璐;房淑欣;孙成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本地区城乡学龄期儿童的日均摄入能量、发育程度、血脂(TC、HDL-c、LDL-c)的关系,为本地区学龄期儿童的保健及预防冠心病年轻化趋势提供建议.方法:调查城乡7~1 2岁6个年龄组2220名(每个年龄组分别均是185名)儿童的1周膳食的品种和数量、身高、体重、血脂,计算日均摄入能量、罗尔指数、TC、HDL-c、LDL-c的均值,并对比分析.结果:6个年龄组日均摄入能量城市分别为7.11±0.43、7.19±0.57、7.36±0.95、8.44±1.12、8.95±1.62、9.80±1.97兆焦尔,乡镇分别为5.34±0.22、5.53±0.31、6.02±0.37、6.68±0.41、7.22±0.77、7.95±0.83MJ.罗尔指数城市男童分别为115.43±4.56、130.79±5.73、100.89±3.27、121.38±2.83、120.13±3.12、112.97±3.12,乡镇男童分别为100.17±1.09、103.79±2.19、103.87±2.09、102.98±3.15、99.37±1.79、112.34±3.03;城市女童分别为113.31±4.14、127.51±2.07、109.56±5.03、119.29±3.79、117.21±2.59、108.83±3.51,乡镇女童分别为98.93±2.43、96.10±4.07、96.65±3.83、96.49±3.01、97.21±2.74、108.22±3.21,城乡男女对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均P<0.01).日均摄入能量、罗尔指数城乡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血脂(TC、HDL-c、LDL-c)均正常范围.城乡肥胖儿童占6.35%,城市(9.25%)与乡镇(3.42%)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日均摄入能量与罗尔指数呈正相关(γ=0.32),TC与日均摄入能量、罗尔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城市6个年龄组学龄儿童的日均摄入能量、发育程度均达标,乡镇则普遍低于标准.本地区肥胖儿童比例偏高,肥胖儿童的日均摄入能量与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血清总胆固醇与日均摄入能量、发育程度无必然关系.
作者:刘少波;黎以斌;刘华荣;王碧云;王丹丹;徐华新;吴梦强;陈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变标本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确定凋亡机制在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模型,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探讨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细胞凋亡与移植后冠状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可见凋亡细胞,但无显著差异.血管壁中未见到凋亡细胞,结论:凋亡发生与组织内细胞成分多少有关,心肌内细胞凋亡的发生率高于血管壁组织.
作者:邵孟平;吴清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脏囊性病变(囊肿≥4cm)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83年~200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外科治疗的肝脏囊性病变的病因、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肝脏囊性病变64例,其中单纯性肝囊肿57例,肝棘球蚴病4例,肝胆管囊腺瘤2例,肝胆管囊腺癌1例.囊肿平均大小10.4cm.16例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术后所有病人囊肿复发.52例单纯性肝囊肿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方法有囊肿去顶术(28例剖腹行囊肿去顶术,6例术后复发;18例腹腔镜辅助下手术,2例术后复发),囊肿切除术2例,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4例.4例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无复发.2例肝胆管囊腺瘤和1例肝胆管囊腺癌,均行肝叶切除术.结论:巨大(≥4cm)、有临床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均复发;囊肿去顶术复发率低,腹腔镜辅助下手术较剖腹手术创伤小.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是有效的,复发率低.肝胆管囊腺瘤可能恶变,应早期手术切除.
作者:陈卫;张生来;王雪峰;董平;张勇;全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拉米呋定(贺普丁)治疗慢性肝炎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贺浦丁100mg·d-1,po,同时加用苦参素600mg·d-1,iv,疗程2个月,后600mg·d-1,po,疗程4个月;对照组30例单用拉米呋定100mg·d-1,po.结果:疗程结束时(2年),观察HBV-YMDD变异率、HBeAg转换率的变化.两组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和16.7%,HBV-YMDD变异率分别为20.0%和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呋定能够显著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降低HBV-YMDD变异发生率,建议两者联合应用以作为慢性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
作者:申悦平;张圆海;王晨红;张莉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收集1993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55例NHL患者,对误诊的疾病、首诊的症状进行统计记录,对误诊原因进行归类总结,探索减少误诊的经验.结果:55例NHL患者首次确诊13例(23.6%),误诊率高.结论:对NHL认识不足,看问题片面局限、缺乏全面分析,缺少耐心、不注意随访,活检取材部位不准确、检查技术落后,忽视全面检查是NHL误诊的主要原因.熟悉早期症状,掌握NHL的生物学行为,正确的活组织取材和免疫组化检查,充分利用各项检查可提高NHL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刘鑫国;白宏伟;刘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的相互关系.方法:测定114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SNCV异常率为59.4%,MNCV异常率为53.6%,(P<0.01).随病程越长,NCV异常率逐渐升高.NCV异常组的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NCV正常组.结论: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助于延缓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
作者:施晓红;周湘兰;诸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