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开兴;陈巍;郑起;黄玉耀;甄戈华;高琦;夏阳;茅江泳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总结自1982年4月~2001年11月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23例病案.结果: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21~59岁(平均34.31岁);均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肿大淋巴结位于左纵隔3例,右侧12例,双侧共同累及8例.9例胸部CT观察到环状强化与间隔状强化的表现.接受结核菌素皮试(PPD)的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术前初诊恶性病变16例(69.57%)、结节病或纵隔良性肿瘤3例,仅4例拟淋巴结核.本组病例术式为:剖胸探查活检11例,肺门支气管旁脓肿清除术2例,纵隔镜活检10例.术后均行抗痨(2HRZE/10-16HR)12~18个月后痊愈.结论:纵隔淋巴结结核常表现为多组淋巴结受累,尤以右侧为主,肺内并不一定伴有可检出的病灶存在;胸CT检查应注重淋巴结在增强扫描前后的密度与形态变化.PPD试验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本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手术是得到病理诊断的方法之一,应注重术后强化抗结核治疗.
作者:陈昶;高文;丁嘉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围手术期应用头孢曲松(CFT)和头孢吡肟(CFP)在伴感染危险因素的心脏直视手术中,预防各种感染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3年6月伴有1项以上感染危险因素的成年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围手术期分别给予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预防感染,疗程6d.观察各种感染情况,包括肺部、胃肠道、尿道、手术伤口、血液等感染.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和细菌学检查结果.结果:212例患者中,CFT组103例,感染13例(12.6%),包括肺部感染9例,肠道感染3例,胆囊炎1例;CFP组109例,感染14例(12.8%),肺部感染7例,肠道感染5例,腮腺炎1例,牙周脓肿1例,两组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学检查中两组均分离到耐药葡萄球菌和真菌.结论:在有感染危险因素的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中,围手术期第三代头孢菌素(CFT)和第四代头孢菌素(CFP)的预防感染效果相似.
作者:叶一舟;虞敏;毛建强;卢成宝;萧明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病例的有关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检查和诊断水平.方法: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确诊的116例患者的124只眼的临床和FFA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RVO(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者27只眼;半侧RVO有8只眼.BRVO(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89只眼,共有93支血管受累,其中颞上支占64%,为易受累之血管分支;多支血管受累的患者占单纯BRVO的13.41%.另外,双眼RVO共8例,占患者总数的7%.有56只眼存在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占总眼数的45.16%;有新生血管形成18只眼,占总眼数的14.52%.CRVO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08岁,BRVO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06岁,两者有显著差异(t=2.45,P<0.05).结论:RVO的类型和年龄有一定关系;诊断时要考虑双眼RVO及多支BRVO的可能性;联合包括直接检眼镜、前置镜和FFA等检查方法能帮助RVO的诊断和指导治疗.
作者:袁源智;袁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情况.方法:对1984年6月~2000年12月间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患者86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感染为首次发病诱因者42例,其中呼吸道感染36例.存在血尿79例,蛋白尿83例;伴高血压40例;发生急性肾衰竭4例.治疗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70ml/min 62例,50~70ml/min 15例,25~50ml/min 8例,<25ml/min 1例;治疗后Ccr>70ml/min 73例,50~70ml/min 5例,25~50ml/mm 4例,<25ml/min 4例.除肾小球系膜增生外,病理改变以间质炎症和肾小球硬化出现的比例高,其次为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结论: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蛋白尿和血尿多见,且两者合并存在的机会多见;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压升高及肾功能恶化.IgA肾病患者应早期进行肾活检检查.
作者:王景福;邹建洲;丁小强;滕杰;宦金星;钟一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外科技术和麻醉管理的进步确实降低了老年病人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术前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病人进行各种复杂手术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且手术时间越来越长.中枢神经功能(CNS)不全即术后精神障碍被认为是心脏和非心脏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老年病人发病率明显提高.
作者:朱彪;薛张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物性肝病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1994~2004年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494例,分析统计每年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甲亢药是主要的损肝药物,本病近10年来每年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平均发病时间63.52d,用药1个月内发病的占61.34%,2个月内的占70.24%,无症状者占45.14%,有症状者占54.86%,治疗后总有效率93.18%.结论:临床应重视本病,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作者:周世明;贾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头颈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和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125例,术中作冰冻切片监测手术切缘,术后缺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邻近随意皮瓣、直接拉拢、血管化游离皮瓣、带蒂皮瓣、植皮方法修复.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一期修复,甲级愈合.结论: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术中作冰冻切片监测手术切缘有助于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其中以邻近随意皮瓣的效果较好.
作者:黄玲莉;严文洪;丁浩;崔西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型局麻药罗哌卡因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靶控输注异丙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胸腹部手术病人40例,30岁以上成人,体重超过45kg,无心、肺、肝、肾及代谢性和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分成两组,硬外罗哌卡因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罗哌卡因组),和单纯全凭静脉麻醉组(单纯全麻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在全麻诱导前于T7~T10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罗哌卡因组经导管注入0.75%罗哌卡因5ml,单纯全麻组注入生理盐水5ml.5min后全麻诱导,顺序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4μg/ml.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kg,然后把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降为3.3μg/m1维持麻醉.2min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10ml/kg.术中每45min追加芬太尼2μg/kg,罗哌卡因组每90min追加0.75%罗哌卡因3ml,适时追加维库溴铵0.05mg/kg,满足肌松需要.术中增加或减小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每次0.1μg/ml,使BIS值维持在50±5范围内.记录入室后(基础值)和术中血液动力学、BIS和HRV.结果:单纯全麻组中有1例行肺癌根治术,术中广泛渗血,从组中剔除.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无显著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的芬太尼用量<单纯全麻组(P<0.05),异丙酚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睁眼时间相似(P>0.05).罗哌卡因组术中收缩压、心率变异功率谱中低频(LF)、高频(HF)、低高频比值(LF/HF)及总功率(TP)均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5).舒张压、心率和BIS值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小剂量0.75%罗哌卡因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使自主神经功能保持较好的均衡性,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作者:何威;赵国栋;季文进;花柱明;李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科在2002年收治2例风湿性心脏病伴巨大左房病人,手术后胸X片及B超诊断:大量胸腔积液并作胸腔穿刺,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是巨大左房.具体病史如下.
作者:虞敏;吴雪英;许小云;徐琳;薛松;萧明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成人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约为8%[1].我院门诊自2001年10月~2003年4月应用美满霉素加高特灵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2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洪波;侯旭;李树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沙氏导丝支撑三腔二囊管插入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气囊压迫止血的病人随机分为沙氏导丝支撑三腔二囊管插入法组(A组)和常规方法插管组(B组)进行插管对比研究.结果:沙氏导丝支撑三腔二囊管插入法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误入气管2例占6.7%,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沙氏导丝支撑三腔二囊管插入法有效安全.
作者:彭贺新;王红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氟铁龙(Furtulon,FTL)与5-氟脲嘧啶(5-FU)在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比较.方法:回顾分析46例接受Furtulon为主治疗6个周期的结直肠癌病例(A组),并与同期用5-氟脲嘧啶为主治疗6个周期的33例结直肠癌病例(B组)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4年,A组的复发率为4.3%转移率为10.9%,B组的复发率为15.8%转移率为23.7%,两组病例的复发率及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FTL组)较B组(5-FU组)毒副作用轻,有显著差异.结论:Furtulon在结肠、直肠癌辅助化疗中疗效较好,使用方便,毒副作用轻.
作者:李威;曾永明;陈广灿;陈君填;郭毓文;李欣欣;章斐然;吴宝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肠肿瘤患者的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的表现.方法:对92例大肠癌的失血程度与癌的大小,部位,病程,病理和癌胚抗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结果:肿瘤直径大小3cm组比小于等于3cm组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明显减少(P<0.01;P<0.05).右半结肠组的失血量比左半结肠组的多(P<0.01).结论:大肠癌引起的失血与肿瘤的大小及发生部位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峰;周玮;尹华;卢爱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再次手术原因,探讨初次手术甲状腺腺叶切除范围.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1988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01例甲状腺肿瘤再次手术病人.结果:男性14例,女性87例,中位年龄41岁(18~69岁).甲状腺肿瘤再次手术率为12.9%(101/781),肿瘤残留或复发占67.3%(68/101),初次手术病理为良性肿瘤,再次手术癌检出率为20.7%(17/82),再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9%(13/101).结论:甲状腺肿瘤初次手术腺叶切除范围不够是导致肿瘤残留或复发的主要原因,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再次手术有较高的癌检出率,再次手术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建议甲状腺肿瘤初次手术行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中冰冻.
作者:宗兵;朱江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与经静脉溶栓治疗相比较探讨原发性支架植入术(primary 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远期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经静脉溶栓治疗或原发性支架植入术)的AMI患者134例,其中79例患者接受原发性支架植入术治疗,55例患者接受经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支架组的即刻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溶栓组(98.7%vs.74.5%,P<0.001);远期随访22.3±10.9个月,支架组的心源性死亡率低于溶栓组(7.6%vs.20.0%,P<0.05),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率明显低于溶栓组(3.8%vs.32.7%,P<0.001),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组(15.2%vs.56.4%,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生存分析显示原发性支架植入术可显著降低远期心源性死亡率(P=0.034,OR=0.299)和MACE发生率(P=0.001,OR=0.219).结论:原发性支架植入术能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减少TVR,降低远期心源性死亡和MACE发生率.
作者:张峰;钱菊英;王箴;樊冰;王齐兵;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娩时宫底优势的形成机理.方法:B超监测26例进入活跃期的足月初产妇女的子宫肌层厚度的动态变化,由专人测量其子宫下段、前壁、宫底部和后壁的子宫肌层厚度,宫缩时测量子宫前壁肌层的厚度及人工破膜后测量子宫肌层的厚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活跃期的产妇子宫前壁、宫底部和后壁子宫肌层均明显变薄(P<0.01).活跃期子宫下段肌层的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子宫前壁肌层厚度不受宫缩的影响(P>0.05).人工破膜时尽管羊水指数明显减少,但各观察部位子宫肌层厚度无变化(P>0.05).第二产程胎先露下降至棘下3cm时前壁和宫底部肌层较活跃期明显增厚(P<0.01).第三产程结束后,宫底部肌层仍较前壁和后壁薄(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子宫收缩力的大小和方向并不是由子宫肌层的不对称性增厚决定的,而可能与宫底表面积的增加导致肌力的增加有关.
作者:周荣向;陈洪贵;孙成玲;秦棠妮;王瑞;胡伟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变标本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确定凋亡机制在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模型,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探讨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细胞凋亡与移植后冠状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可见凋亡细胞,但无显著差异.血管壁中未见到凋亡细胞,结论:凋亡发生与组织内细胞成分多少有关,心肌内细胞凋亡的发生率高于血管壁组织.
作者:邵孟平;吴清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腹腔内给予局麻药物和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方法:腹腔镜胆囊手术结束,90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3组,组1在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30ml;组2在腹腔内注射0.25%布比卡因30ml;组3腹腔内注射30ml 0.25%布比卡因+50μg芬太尼.组2在腹腔内注射完毕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0μg,组1和组2则注射2m1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后的1、2、6、12、24h记录病人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的模拟镇痛评分、曲马多的累积用量、曲马多的PCA追加用量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除了术后2h,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组3腹腔内接受布比卡因和芬太尼药物对切口和腹腔内疼痛的镇痛效果均较其余两组好(P<0.05),组3肩膀疼痛的发生率较其余两组明显降低(P<0.05),在术后的12h,曲马多的PCA追加累计剂量组2较组1明显降低(P<0.05),3组的相后24h曲马多用量分别是(406±104 mg,642±123 mg和663±126 mg;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腹腔内给与局麻药和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单纯使用腹腔内局麻药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肩膀疼痛的发生,可以降低术后其他镇痛药物的用量.
作者:李华;庄小凤;张燕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膀胱疝临床较少见,我院2004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性,60岁,右腹股沟可复性肿块10年,肿块逐渐增大,突出时有排尿不适.体检:右腹股沟内侧见半球型直径5cm肿块,不入阴囊,平卧消失,诊断右腹股沟直疝.术中发现:直疝疝囊壁为肌性组织,壁厚2mm,直径4cm,疝内环口约3cm.术中诊断腹膜外膀胱疝.疝回纳后,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肿块消失,排尿不适消失.痊愈出院.
作者:杨彪;徐子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血浆支持疗法在小儿麻疹并肺炎的治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3月~2003年3月兴义市人民工人医院儿科住院麻疹并肺炎患儿63例,分成治疗组及观察组,两组病人在抗炎、抗病毒及一般支持对症治疗方面完全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支持疗法,共用2~4d.比较两组病人在病情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上有否差异.结果:治疗组病情缓解时间明显短;住院时间比观察组缩短1.7d,差异显著(P<0.01).
作者:汤兴群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