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卫东;梁雅芬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和喉罩插管两种通气方式对部分CO2重吸入法测心排血量值的影响.方法:22例烧伤面积小于5%,行择期清创植皮术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喉罩插管组.所有患者入室后接胸阻抗监测仪,常规麻醉诱导后行部分CO2重吸入测心排血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手术45min时间点记录相应的心排血量值.结果:两组患者组内呼出末CO2心排血量值(RBCO)与胸阻抗心排血量值(ICCO)相比,前者均略高于后者,但组内数据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组内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检验在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意义.组间比较显示气管插管组T-ICCO与喉罩组L-ICCO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虽然气管插管组的RBCO值较喉罩组略高,但两组间比较仍无显著差异.结论:两种通气方式(气管插管和喉罩)对部分CO2重吸入法测心排血量值的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作者:张爱萍;于布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对食管动力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方法: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4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通过PC Polygraf HR检测食管运动功能,应用放免法检测空腹血浆MT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及食管远端蠕动波幅(PA)、蠕动持续时间(PD)、蠕动传导速度(PV)均明显异常(P<0.01).肝硬化从A级B级到C级远端的PA、PD、PV异常进行性加重,LESP显著下降.食管近端的PA、PD、PV在肝硬化患者及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肝硬化Child-Pugh三级分级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LESP与肝功能Child-Pugh分数呈显著负相关,γ=-0.764,(P<0.01).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血浆MTL浓度明显升高(P<0.01),在肝硬化Child-Pugh三级分级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MTL与肝功能Child-Pugh分数呈显著正相关,(γ=0.981,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有食管远端的动力异常及LESP下降,这改变与肝功能减退有关.血浆MTL水平对判断肝硬化病情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真岩波;周世庆;崔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的关系.方法:2000年3月~2004年3月期间,47例Ib2~Ⅲa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根据NACT近期临床疗效分为NACT有效组和无效组,用TUNEL法测定肿瘤组织的凋亡指数AI,观察两组NACT前后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NACT后AI明显高于NACT前,而有效组NACT前后的AI均高于无效组,有效组NACT后AI升高多于无效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结果表明,NACT前AI与NACT疗效有关(P<0.05).结论:细胞凋亡水平可作为评价和预测宫颈癌NACT疗效的一个指标.
作者:阮晓红;钟开运;杨爱莲;陈兰芳;罗中明;温宝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皮下植入式化疗泵在联合腹腔化疗中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12月经治的186例中晚期胃肠道肿瘤行术中植入化疗泵,随访并总结植泵近期及化疗期间的并发症、引起原因及措施.结果:共出现与化疗泵有关的并发症28例,发生率15.2%%,其中化疗泵周围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6.4%,包括泵周积液、局部感染、药泵渗漏、导管堵塞及药泵翻转.腹腔内并发症16例,发生率为8.8%,包括腹痛、包裹性积液、腹腔感染.结论:植入式化疗泵引起并发症应引起重视,应就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作者:安大玖;毛锋;曲兴龙;陈新平;郁瑾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腹腔内给予局麻药物和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方法:腹腔镜胆囊手术结束,90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3组,组1在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30ml;组2在腹腔内注射0.25%布比卡因30ml;组3腹腔内注射30ml 0.25%布比卡因+50μg芬太尼.组2在腹腔内注射完毕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0μg,组1和组2则注射2m1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后的1、2、6、12、24h记录病人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的模拟镇痛评分、曲马多的累积用量、曲马多的PCA追加用量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除了术后2h,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组3腹腔内接受布比卡因和芬太尼药物对切口和腹腔内疼痛的镇痛效果均较其余两组好(P<0.05),组3肩膀疼痛的发生率较其余两组明显降低(P<0.05),在术后的12h,曲马多的PCA追加累计剂量组2较组1明显降低(P<0.05),3组的相后24h曲马多用量分别是(406±104 mg,642±123 mg和663±126 mg;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腹腔内给与局麻药和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单纯使用腹腔内局麻药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肩膀疼痛的发生,可以降低术后其他镇痛药物的用量.
作者:李华;庄小凤;张燕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科在2002年收治2例风湿性心脏病伴巨大左房病人,手术后胸X片及B超诊断:大量胸腔积液并作胸腔穿刺,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是巨大左房.具体病史如下.
作者:虞敏;吴雪英;许小云;徐琳;薛松;萧明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围手术期应用头孢曲松(CFT)和头孢吡肟(CFP)在伴感染危险因素的心脏直视手术中,预防各种感染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3年6月伴有1项以上感染危险因素的成年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围手术期分别给予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预防感染,疗程6d.观察各种感染情况,包括肺部、胃肠道、尿道、手术伤口、血液等感染.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和细菌学检查结果.结果:212例患者中,CFT组103例,感染13例(12.6%),包括肺部感染9例,肠道感染3例,胆囊炎1例;CFP组109例,感染14例(12.8%),肺部感染7例,肠道感染5例,腮腺炎1例,牙周脓肿1例,两组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学检查中两组均分离到耐药葡萄球菌和真菌.结论:在有感染危险因素的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中,围手术期第三代头孢菌素(CFT)和第四代头孢菌素(CFP)的预防感染效果相似.
作者:叶一舟;虞敏;毛建强;卢成宝;萧明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情况.方法:对1984年6月~2000年12月间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患者86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感染为首次发病诱因者42例,其中呼吸道感染36例.存在血尿79例,蛋白尿83例;伴高血压40例;发生急性肾衰竭4例.治疗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70ml/min 62例,50~70ml/min 15例,25~50ml/min 8例,<25ml/min 1例;治疗后Ccr>70ml/min 73例,50~70ml/min 5例,25~50ml/mm 4例,<25ml/min 4例.除肾小球系膜增生外,病理改变以间质炎症和肾小球硬化出现的比例高,其次为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结论: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蛋白尿和血尿多见,且两者合并存在的机会多见;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压升高及肾功能恶化.IgA肾病患者应早期进行肾活检检查.
作者:王景福;邹建洲;丁小强;滕杰;宦金星;钟一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脏囊性病变(囊肿≥4cm)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83年~200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外科治疗的肝脏囊性病变的病因、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肝脏囊性病变64例,其中单纯性肝囊肿57例,肝棘球蚴病4例,肝胆管囊腺瘤2例,肝胆管囊腺癌1例.囊肿平均大小10.4cm.16例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术后所有病人囊肿复发.52例单纯性肝囊肿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方法有囊肿去顶术(28例剖腹行囊肿去顶术,6例术后复发;18例腹腔镜辅助下手术,2例术后复发),囊肿切除术2例,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4例.4例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无复发.2例肝胆管囊腺瘤和1例肝胆管囊腺癌,均行肝叶切除术.结论:巨大(≥4cm)、有临床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均复发;囊肿去顶术复发率低,腹腔镜辅助下手术较剖腹手术创伤小.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是有效的,复发率低.肝胆管囊腺瘤可能恶变,应早期手术切除.
作者:陈卫;张生来;王雪峰;董平;张勇;全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头颈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和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125例,术中作冰冻切片监测手术切缘,术后缺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邻近随意皮瓣、直接拉拢、血管化游离皮瓣、带蒂皮瓣、植皮方法修复.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一期修复,甲级愈合.结论: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术中作冰冻切片监测手术切缘有助于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其中以邻近随意皮瓣的效果较好.
作者:黄玲莉;严文洪;丁浩;崔西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病、危险因素、病原学情况及对转归的影响.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ICU病房近2年来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80例,机械通气(machinical ventilation,MV)≥48h者49例,其中患VAP28例为研究组,同期机械通气未患VAP者21例为对照组,两组针对VAP的危险因素及VAP对转归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VAP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的实验室结果进行总结.结果:MV≥48h者49例,患VAP28例,发病率57%.MV时间是VAP的危险因素,VAP对患儿预后有不利影响.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延长MV时间增加了VAP的发生机率,且VAP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首位,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作者:曲东;李杰;甘小庄;徐放生;耿海云;赵涓;丛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68例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48min,术后疼痛轻,恢复快,5~12d出院.复发2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损伤轻、痛苦小、复发率低,应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术式.
作者:蔡忠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影响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病人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随访83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其中64例术后行门静脉和(或)肝动脉化疗栓塞.单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单纯手术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10.3个月,若术后行各种化疗栓塞,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13.4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7.6%、30.7%、14.0%,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术后化疗栓塞次数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Edmondson分级、术后化疗栓塞次数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结论:Edmondson分级、术后化疗栓塞次数是影响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后门静脉和(或)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陈荣新;樊嘉;吴志全;周俭;邱双健;肖水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与经静脉溶栓治疗相比较探讨原发性支架植入术(primary 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远期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经静脉溶栓治疗或原发性支架植入术)的AMI患者134例,其中79例患者接受原发性支架植入术治疗,55例患者接受经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支架组的即刻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溶栓组(98.7%vs.74.5%,P<0.001);远期随访22.3±10.9个月,支架组的心源性死亡率低于溶栓组(7.6%vs.20.0%,P<0.05),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率明显低于溶栓组(3.8%vs.32.7%,P<0.001),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组(15.2%vs.56.4%,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生存分析显示原发性支架植入术可显著降低远期心源性死亡率(P=0.034,OR=0.299)和MACE发生率(P=0.001,OR=0.219).结论:原发性支架植入术能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减少TVR,降低远期心源性死亡和MACE发生率.
作者:张峰;钱菊英;王箴;樊冰;王齐兵;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下胸部、上腹部严重损伤引起膈肌破裂,导致腹腔内脏器进入胸腔,称之为创伤性膈疝,它常为复合伤的一部分.创伤性膈疝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合并伤、有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复合伤症状掩盖,能否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本院1992年12月~2002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腹部闭合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作者:王细文;徐健;陈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pIgAN)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影响因素及HBV感染对其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71例pIgAN患者血清HBV抗原及抗体,以879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影响IgAN HBV感染的因素.571例pIgAN分为A组(伴HBV感染者,n=88)、B组(仅HBV抗体阳性,n=88)、C组(无HBV感染者,n=395例),比较三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pIgAN HBV感染率为15.41%,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3.19%).不同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类型、肾功能状态的pIgAN之间HBV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病程≥24个月者与病程<24个月者的HBV感染率分别为7.35%,17.93%,P<0.01.Lee Ⅳ~Ⅴ级患者HBV感染率显著高于Ⅰ~Ⅲ级患者(P<0.05).A组Ⅳ~Ⅴ级所占比例高于B、C组,病理类型中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性硬化占46.73%,显著较B、C组高(P<0.05).三组在其他临床表现、新月体形成、球囊粘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透明血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及类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pIgAN合并HBV感染高于健康人群,病程、病变程度为其影响因素,伴HBV感染pIgAN者其肾组织病变较重.
作者:庄永泽;谢福安;施洪;陈建;王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总结自1982年4月~2001年11月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23例病案.结果: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21~59岁(平均34.31岁);均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肿大淋巴结位于左纵隔3例,右侧12例,双侧共同累及8例.9例胸部CT观察到环状强化与间隔状强化的表现.接受结核菌素皮试(PPD)的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术前初诊恶性病变16例(69.57%)、结节病或纵隔良性肿瘤3例,仅4例拟淋巴结核.本组病例术式为:剖胸探查活检11例,肺门支气管旁脓肿清除术2例,纵隔镜活检10例.术后均行抗痨(2HRZE/10-16HR)12~18个月后痊愈.结论:纵隔淋巴结结核常表现为多组淋巴结受累,尤以右侧为主,肺内并不一定伴有可检出的病灶存在;胸CT检查应注重淋巴结在增强扫描前后的密度与形态变化.PPD试验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本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手术是得到病理诊断的方法之一,应注重术后强化抗结核治疗.
作者:陈昶;高文;丁嘉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是根治此类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对慢径消融常选用中下位法,消融的终点为慢径消失,包括心房回波.与消融房室旁道的操作不同,房室结双径路的消融需要在窦性心律下放电,以保证整个放电过程中对正常房室传导功能的监测,在选择慢径消融时,有效的消融位点标志一直在争论.有人认为三尖瓣环处局部心房碎裂电位即慢电位可能是较好的消融位点[1],在此放电可消除慢径传导,但经研究证实在心房的其它部位也有碎裂电位,因此局部心房碎裂电位并不是慢径有效消融位点的标志[2].在慢径消融过程中,常常可以出现交界心律,所以有人认为它是房室结双径路病人慢径消融有效位点的标志[3].
作者:范修才;万镇;郑爱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血浆支持疗法在小儿麻疹并肺炎的治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3月~2003年3月兴义市人民工人医院儿科住院麻疹并肺炎患儿63例,分成治疗组及观察组,两组病人在抗炎、抗病毒及一般支持对症治疗方面完全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支持疗法,共用2~4d.比较两组病人在病情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上有否差异.结果:治疗组病情缓解时间明显短;住院时间比观察组缩短1.7d,差异显著(P<0.01).
作者:汤兴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成人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约为8%[1].我院门诊自2001年10月~2003年4月应用美满霉素加高特灵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2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洪波;侯旭;李树伦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