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新;樊嘉;吴志全;周俭;邱双健;肖水胜
目的:通过分析以重度肺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确诊此类PDA的有效方法.方法:12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PDA患者,分别采用Philips Sonos 5500及GE Vivid 7型超声心动图仪进行检查,用维生素B6注射液5 ml与碳酸氢钠注射液5 ml等比混合进行静脉超声造影,根据降主动脉内有无造影剂出现判定有无PDA.结果:常规超声诊断此类PDA的难度很高和容易漏诊,而注射超声造影剂后所有患者降主动脉内均出现较多造影气泡,提示主动脉与肺动脉间存在交通.结论:以重度肺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成人PDA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包括:(1)以右房室大为主要表现,左心大小多在正常范围;(2)肺动脉显著扩张,肺动脉收缩压多在100mmHg以上;(3)用超声造影观察降主动脉的方法有助于迅速确诊PDA.
作者:刘诗珍;潘翠珍;舒先红;陈灏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科在2002年收治2例风湿性心脏病伴巨大左房病人,手术后胸X片及B超诊断:大量胸腔积液并作胸腔穿刺,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是巨大左房.具体病史如下.
作者:虞敏;吴雪英;许小云;徐琳;薛松;萧明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型局麻药罗哌卡因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靶控输注异丙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胸腹部手术病人40例,30岁以上成人,体重超过45kg,无心、肺、肝、肾及代谢性和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分成两组,硬外罗哌卡因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罗哌卡因组),和单纯全凭静脉麻醉组(单纯全麻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在全麻诱导前于T7~T10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罗哌卡因组经导管注入0.75%罗哌卡因5ml,单纯全麻组注入生理盐水5ml.5min后全麻诱导,顺序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4μg/ml.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kg,然后把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降为3.3μg/m1维持麻醉.2min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10ml/kg.术中每45min追加芬太尼2μg/kg,罗哌卡因组每90min追加0.75%罗哌卡因3ml,适时追加维库溴铵0.05mg/kg,满足肌松需要.术中增加或减小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每次0.1μg/ml,使BIS值维持在50±5范围内.记录入室后(基础值)和术中血液动力学、BIS和HRV.结果:单纯全麻组中有1例行肺癌根治术,术中广泛渗血,从组中剔除.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无显著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的芬太尼用量<单纯全麻组(P<0.05),异丙酚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睁眼时间相似(P>0.05).罗哌卡因组术中收缩压、心率变异功率谱中低频(LF)、高频(HF)、低高频比值(LF/HF)及总功率(TP)均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5).舒张压、心率和BIS值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小剂量0.75%罗哌卡因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使自主神经功能保持较好的均衡性,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作者:何威;赵国栋;季文进;花柱明;李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爱通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组和对照组各40例.rtPA组给予rtPA总量0.8mg/kg,90min内静脉滴入.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16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0 d.统计两组发生颅内出血的例数,依据头颅CT所见将出血转化分为出血性梗死、脑实质性出血2种类型.用欧洲脑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ESS)和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rtPA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rtPA组发生颅内出血4例,其中出血性梗死1例,脑实质性出血3例,死亡2例.对照组发生颅内出血2例,均为出血性梗死,死亡1例.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实,但脑实质性出血高于对照组,主要见于高龄、房颤患者.
作者:陶庆玲;赵晖;许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病例的部分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5例发热待查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5例发热待查病例,住院期间确诊204例,其中感染144例(61.3%),结缔组织疾病29例(12.3%),肿瘤21例(8.9%),其他10例(4.3%);原因仍未明确31例,占13.2%.确诊病例的疾病类型与患者的年龄有关,感染均居各年龄组首位,<20岁及40岁以上年龄段组中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分别居第二、第三位,而20~39岁组中结缔组织疾病及其他原因居第二、第三位,肿瘤居末位.确诊病例的疾病类型还与性别有关,感染、肿瘤病例中男性居前二位,但女性前二位为感染与结缔组织疾病;感染病例中男性仅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女性则以呼吸道与泌尿道两个系统疾病为主.结论:发热原因待查以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及肿瘤为主,疾病类型与性别、年龄有关,感染所累及的系统与性别有关.
作者:马万里;付薇;张飞彩;白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pIgAN)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影响因素及HBV感染对其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71例pIgAN患者血清HBV抗原及抗体,以879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影响IgAN HBV感染的因素.571例pIgAN分为A组(伴HBV感染者,n=88)、B组(仅HBV抗体阳性,n=88)、C组(无HBV感染者,n=395例),比较三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pIgAN HBV感染率为15.41%,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3.19%).不同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类型、肾功能状态的pIgAN之间HBV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病程≥24个月者与病程<24个月者的HBV感染率分别为7.35%,17.93%,P<0.01.Lee Ⅳ~Ⅴ级患者HBV感染率显著高于Ⅰ~Ⅲ级患者(P<0.05).A组Ⅳ~Ⅴ级所占比例高于B、C组,病理类型中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性硬化占46.73%,显著较B、C组高(P<0.05).三组在其他临床表现、新月体形成、球囊粘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透明血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及类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pIgAN合并HBV感染高于健康人群,病程、病变程度为其影响因素,伴HBV感染pIgAN者其肾组织病变较重.
作者:庄永泽;谢福安;施洪;陈建;王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总结自1982年4月~2001年11月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23例病案.结果: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21~59岁(平均34.31岁);均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肿大淋巴结位于左纵隔3例,右侧12例,双侧共同累及8例.9例胸部CT观察到环状强化与间隔状强化的表现.接受结核菌素皮试(PPD)的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术前初诊恶性病变16例(69.57%)、结节病或纵隔良性肿瘤3例,仅4例拟淋巴结核.本组病例术式为:剖胸探查活检11例,肺门支气管旁脓肿清除术2例,纵隔镜活检10例.术后均行抗痨(2HRZE/10-16HR)12~18个月后痊愈.结论:纵隔淋巴结结核常表现为多组淋巴结受累,尤以右侧为主,肺内并不一定伴有可检出的病灶存在;胸CT检查应注重淋巴结在增强扫描前后的密度与形态变化.PPD试验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本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手术是得到病理诊断的方法之一,应注重术后强化抗结核治疗.
作者:陈昶;高文;丁嘉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D44v6和p53基因分子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08例经手术切除和/或肺穿刺活检证实的肺癌组织标本进行CD44v6和p53基因表达率测定.结果:①108例肺癌组织中CD44v6和p53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和50.9%,而正常组织中无一例阳性表达;②CD44v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62.1%)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33.3%)(X2=6.91,P<0.01).p53基因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1.4%)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46.0%)(X2=3.90,P<0.05);③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基因表达阳性率(67.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5.1%)(X2=9.15,P<0.01),晚期肺癌(Ⅲ/Ⅳ期)组织中CD44v6基因表达率(65.7%)高于较早期肺癌(41.5%)(x2=7.09,P<0.01).而p53基因表达与肺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测定肺癌组织中CD44v6和p53基因表达对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D44v6阳性表达是判断肺癌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p53基因分子与肺癌转移无关.
作者:卓安山;杨秋佳;李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ABPM)监测方法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压负荷变化与靶器官受损的关系.方法:对86例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检测结果随机分为杓型组或非杓型组,并分析血压负荷与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心房纤颤、室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进行比较.结果:24h动态平均收缩压(SBP)和平均舒张压(D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差异(P<0.01),脑血管意外发生与夜间平均SBP、DBP有显著差异(P<0.01).而动态血压中有杓型变化与无杓型变化者比较,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血压负荷值>35%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信号.结论:血压昼夜节律、24h总体SBP水平及SBP、DBP负荷值是导致老年高血压并心脑在管疾病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苏解芬;张涛;唐遇春;陈开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下胸部、上腹部严重损伤引起膈肌破裂,导致腹腔内脏器进入胸腔,称之为创伤性膈疝,它常为复合伤的一部分.创伤性膈疝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合并伤、有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复合伤症状掩盖,能否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本院1992年12月~2002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腹部闭合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作者:王细文;徐健;陈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期间CO2气腹对患者动脉血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ASAⅠ~Ⅱ级,于气腹前10min和气腹后15min、30min以及放气后30min分别采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气,同时记录PETCO2.结果:与气腹前10min比较,气腹后15min和30min PaCO2及PETCO2均显著增加(P<0.05),pH值、PaO2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气后30min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气腹前水平.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腹期间,PETCO2和PaCO2均显著增加,提示可能存在高碳酸血症,应加强PETCO2的监测.
作者:敖翔;陆诚;段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围手术期应用头孢曲松(CFT)和头孢吡肟(CFP)在伴感染危险因素的心脏直视手术中,预防各种感染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3年6月伴有1项以上感染危险因素的成年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围手术期分别给予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预防感染,疗程6d.观察各种感染情况,包括肺部、胃肠道、尿道、手术伤口、血液等感染.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和细菌学检查结果.结果:212例患者中,CFT组103例,感染13例(12.6%),包括肺部感染9例,肠道感染3例,胆囊炎1例;CFP组109例,感染14例(12.8%),肺部感染7例,肠道感染5例,腮腺炎1例,牙周脓肿1例,两组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学检查中两组均分离到耐药葡萄球菌和真菌.结论:在有感染危险因素的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中,围手术期第三代头孢菌素(CFT)和第四代头孢菌素(CFP)的预防感染效果相似.
作者:叶一舟;虞敏;毛建强;卢成宝;萧明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皮下植入式化疗泵在联合腹腔化疗中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12月经治的186例中晚期胃肠道肿瘤行术中植入化疗泵,随访并总结植泵近期及化疗期间的并发症、引起原因及措施.结果:共出现与化疗泵有关的并发症28例,发生率15.2%%,其中化疗泵周围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6.4%,包括泵周积液、局部感染、药泵渗漏、导管堵塞及药泵翻转.腹腔内并发症16例,发生率为8.8%,包括腹痛、包裹性积液、腹腔感染.结论:植入式化疗泵引起并发症应引起重视,应就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作者:安大玖;毛锋;曲兴龙;陈新平;郁瑾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的变化是否与多发性硬化病情程度以及病程发展有关.方法:观察3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21例为缓解复发型,9例为原发进展型)HDL、LDL以及血白细胞计数以及分类变化情况,以同期住院30例非免疫相关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将患者EDSS评分、血白细胞计数以及分类与HDL、LDL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入组患者及对照组均除外:急性感染、肿瘤、急性组织损伤、肾病综合征、肝功能异常、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以及抽血6个月前服用降脂药物.结果:多发性硬化原发进展组HDL浓度为1.06±0.34mmol/L,较对照组1.54±0.33mmol/L明显下降(P<0.001),复发缓解组HDL浓度1.33±0.43mmol/L,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原发进展组、复发缓解组甘油三酯、LDL浓度均较对照组增高,无显著差异.三组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均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多发性硬化患者LDI.浓度与EDSS评分正相关(r=0.416,P=0.022).HDL浓度与血单核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276,P=0.048).原发进展组与复发缓解组HDL与LDL比值分别为0.55、0.66,均较对照组(0.82)降低,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血脂蛋白与多发性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病程的进展有关.HDL浓度下降、LDL浓度升高提示多发性硬化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伤残程度较高.
作者:丁晶;郭思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高原地区48例酒精性肝病三个不同时期[酒精性脂肪肝(AF)、酒精性肝炎(AH)和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血清NO、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AH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高于AF和AC患者(P<0.05);AC患者血清NO、IL-6和TNF-α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O、IL-6和TNF-α在高原AF、AH和AC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高原酒精性肝病病程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浩;陈露;次仁罗布;李献;次仁达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分析17例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的原因,总结其治疗方法.开放手术修补损伤8例,黏膜脱垂剥脱3例,复位后置双J管引流,单纯置双J管引流2例,4例碎石后再置双J管引流.结果:13例患者输尿管连续性、完整性恢复良好,4例患者肾轻度积水,其中3例肾功能正常.结论: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应重在预防,争取早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作者:江先汉;李清荣;郭燕东;邓立文;张文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物性肝病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1994~2004年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494例,分析统计每年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甲亢药是主要的损肝药物,本病近10年来每年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平均发病时间63.52d,用药1个月内发病的占61.34%,2个月内的占70.24%,无症状者占45.14%,有症状者占54.86%,治疗后总有效率93.18%.结论:临床应重视本病,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作者:周世明;贾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高龄肾移植受者长期人/肾存活的影响.方法:54例高龄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组1术后用药方案为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30例;组2术后用药方案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CsA+霉酚酸酯(MMF)+Pred 24例.观察患者1、3、5年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发生率,移植肾功能,病毒感染发生率以及血脂情况.结果:组1与组2相比,1、3、5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6.7%/80%、76.7%/60%、60%/43.3%vs 95.8%/95.8%、91.7%/87.5%、83.3%/75%,两组病人同一时期人/肾存活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急性排斥率分别为40%vs 25%,(P<0.05);1、3、5年时血清肌酐(SCr)值92±15.3μmmol/L,118±23.5μmmol/L,163±31.9μmmol/L vs 88±17.4μmmol/L,102±21.7μmmol/L,124±26.3μmmol/L,两组病人分别在第3、5年时的Cr值有显著差异(P<0.05);5年内病毒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3%vs 20.8%,无显著差异(P>0.05);高脂血症发生率70%vs 45.8%,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LG+CsA+MMF+Pred方案安全、有效,优于CsA+Aza+Pred方案.
作者:丰贵文;赵显国;王跃;魏金星;高建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本地区城乡学龄期儿童的日均摄入能量、发育程度、血脂(TC、HDL-c、LDL-c)的关系,为本地区学龄期儿童的保健及预防冠心病年轻化趋势提供建议.方法:调查城乡7~1 2岁6个年龄组2220名(每个年龄组分别均是185名)儿童的1周膳食的品种和数量、身高、体重、血脂,计算日均摄入能量、罗尔指数、TC、HDL-c、LDL-c的均值,并对比分析.结果:6个年龄组日均摄入能量城市分别为7.11±0.43、7.19±0.57、7.36±0.95、8.44±1.12、8.95±1.62、9.80±1.97兆焦尔,乡镇分别为5.34±0.22、5.53±0.31、6.02±0.37、6.68±0.41、7.22±0.77、7.95±0.83MJ.罗尔指数城市男童分别为115.43±4.56、130.79±5.73、100.89±3.27、121.38±2.83、120.13±3.12、112.97±3.12,乡镇男童分别为100.17±1.09、103.79±2.19、103.87±2.09、102.98±3.15、99.37±1.79、112.34±3.03;城市女童分别为113.31±4.14、127.51±2.07、109.56±5.03、119.29±3.79、117.21±2.59、108.83±3.51,乡镇女童分别为98.93±2.43、96.10±4.07、96.65±3.83、96.49±3.01、97.21±2.74、108.22±3.21,城乡男女对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均P<0.01).日均摄入能量、罗尔指数城乡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血脂(TC、HDL-c、LDL-c)均正常范围.城乡肥胖儿童占6.35%,城市(9.25%)与乡镇(3.42%)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日均摄入能量与罗尔指数呈正相关(γ=0.32),TC与日均摄入能量、罗尔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城市6个年龄组学龄儿童的日均摄入能量、发育程度均达标,乡镇则普遍低于标准.本地区肥胖儿童比例偏高,肥胖儿童的日均摄入能量与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血清总胆固醇与日均摄入能量、发育程度无必然关系.
作者:刘少波;黎以斌;刘华荣;王碧云;王丹丹;徐华新;吴梦强;陈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研究端粒酶活性是否与其恶性程度相关.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对48例胶质瘤标本和8例正常脑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8例正常脑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表达,48例胶质瘤标本中23例为表达阳性(47.92%),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胶质瘤之间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明显相关,端粒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永胜;秦秀香;王芳;李娜;许学国;郑修启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