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安山;杨秋佳;李奕
目的:探讨肝脏囊性病变(囊肿≥4cm)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83年~200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外科治疗的肝脏囊性病变的病因、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肝脏囊性病变64例,其中单纯性肝囊肿57例,肝棘球蚴病4例,肝胆管囊腺瘤2例,肝胆管囊腺癌1例.囊肿平均大小10.4cm.16例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术后所有病人囊肿复发.52例单纯性肝囊肿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方法有囊肿去顶术(28例剖腹行囊肿去顶术,6例术后复发;18例腹腔镜辅助下手术,2例术后复发),囊肿切除术2例,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4例.4例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无复发.2例肝胆管囊腺瘤和1例肝胆管囊腺癌,均行肝叶切除术.结论:巨大(≥4cm)、有临床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均复发;囊肿去顶术复发率低,腹腔镜辅助下手术较剖腹手术创伤小.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是有效的,复发率低.肝胆管囊腺瘤可能恶变,应早期手术切除.
作者:陈卫;张生来;王雪峰;董平;张勇;全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再次手术原因,探讨初次手术甲状腺腺叶切除范围.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1988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01例甲状腺肿瘤再次手术病人.结果:男性14例,女性87例,中位年龄41岁(18~69岁).甲状腺肿瘤再次手术率为12.9%(101/781),肿瘤残留或复发占67.3%(68/101),初次手术病理为良性肿瘤,再次手术癌检出率为20.7%(17/82),再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9%(13/101).结论:甲状腺肿瘤初次手术腺叶切除范围不够是导致肿瘤残留或复发的主要原因,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再次手术有较高的癌检出率,再次手术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建议甲状腺肿瘤初次手术行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中冰冻.
作者:宗兵;朱江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组相互作用又互相调节的激素或前体,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等.AngⅡ为强的血管收缩剂之一,具有众多的生物学活性.目前认为,AngⅡ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而抑制其合成和(或)抑制其生物学效应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丛丽;俞茂华;李益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胃癌及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20,CK20)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乳腺癌、胃癌及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并以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6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K20mRNA均为阴性.实验组138例CK20mRNA表达阳性为53/138,其中CK20mRNA表达阳性分别为乳腺癌16/44,胃癌22/57及大肠癌15/37.CK20mRNA表达阳性在TNM及Dukes(大肠癌)分期中分别为:Ⅰ期(乳腺癌1/6;胃癌2/11),Ⅱ期(乳腺癌2/12;胃癌4/19),Ⅲ期(乳腺癌10/18;胃癌12/21)及Ⅳ期(乳腺癌3/8;胃癌4/6),(P<0.05,Ⅰ,Ⅱ vs Ⅲ,Ⅳ);大肠癌A期(1/7),B期(4/16),C期(7/10)及D期(3/4),(P<0.05,A、B及C、D期间).胃癌及大肠癌病理改变在低未分化及中高分化癌间经X2检验有显著差异.结论: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胃癌及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与其临床及病理分期相关.
作者:梁春林;张国利;陈志奇;张奇兵;梁龙彦;白山;陈克林;黄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变标本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确定凋亡机制在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模型,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探讨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细胞凋亡与移植后冠状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可见凋亡细胞,但无显著差异.血管壁中未见到凋亡细胞,结论:凋亡发生与组织内细胞成分多少有关,心肌内细胞凋亡的发生率高于血管壁组织.
作者:邵孟平;吴清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腹腔内给予局麻药物和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方法:腹腔镜胆囊手术结束,90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3组,组1在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30ml;组2在腹腔内注射0.25%布比卡因30ml;组3腹腔内注射30ml 0.25%布比卡因+50μg芬太尼.组2在腹腔内注射完毕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0μg,组1和组2则注射2m1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后的1、2、6、12、24h记录病人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的模拟镇痛评分、曲马多的累积用量、曲马多的PCA追加用量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除了术后2h,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组3腹腔内接受布比卡因和芬太尼药物对切口和腹腔内疼痛的镇痛效果均较其余两组好(P<0.05),组3肩膀疼痛的发生率较其余两组明显降低(P<0.05),在术后的12h,曲马多的PCA追加累计剂量组2较组1明显降低(P<0.05),3组的相后24h曲马多用量分别是(406±104 mg,642±123 mg和663±126 mg;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腹腔内给与局麻药和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单纯使用腹腔内局麻药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肩膀疼痛的发生,可以降低术后其他镇痛药物的用量.
作者:李华;庄小凤;张燕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分析电子胎心率监护(EFM)与围产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935份胎心监护曲线(CTG)的计算机评分及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CTG评分分5组:≥8分组,7分组,6分组,5分组和≤4分组.分别对各组新生儿出生后记录Apgar评分、羊水量、羊水污染度及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等项进行统计对比.结果:CTG评分7分组和≥8分组各项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6分组与≥7分组相比,新生儿Apgar低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羊水污染及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5分组与≥6分组相比,羊水污染、Apgar低评分及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各项对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4分组,围产儿预后全部不良,各项指标与其他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计算机分析电子胎心率监护(EFM)对预测围产儿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潘晓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罗格列酮组(30例)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罗格列酮4mg,qd,po,对照组(30例)维持原治疗方案.试验历时52周,观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组空腹血糖、HbA1 c、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4±1.3)mmol·L-1,(0.8±1.0)%,(3±6)mU·L-1和(1.93±3.13),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罗格列酮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h)、HDL-ch总胆固醇变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并能改善脂代谢,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安全性好.
作者:周崓;滕香宇;吴培红;周佳雯;刘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末端游离可摘局部义齿是常见的牙列缺损修复类型[1],此类义齿的设计多采用基托下组织与基牙共同支持方式,其特点是义齿的负荷由两种组织共同承担:基牙承受相对不活动的支持,和牙槽嵴及其上覆盖的软组织所提供的支持[2,3].由于两种支持组织的压缩系数各不相同而造成承受力分布不均,因此在修复设计时要尽力使修复体既恢复缺损外形又能恢复生理功能,而且考虑修复体要符合生物学原则,符合机械力学或工程学的基本规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根据上述各种因素提出了各种修复方式,本文将末端游离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体、连接体设计与应力分析综述如下.
作者:解春;俞立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冰水对重症中暑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近4年收治的6例重症中暑患者经冰水灌注的临床治疗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对重症中暑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结果:证实冰水灌注既是一种简便的降温方法,又是有效治疗重症中暑的治疗手段.结论:在抢救重症中暑时,在冰水应用的基础上,给予传统的治疗,同时纠正休克并利尿及补充凝血因子对改善重症中暑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徐中杰;刘梅;蔡振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病例的部分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5例发热待查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5例发热待查病例,住院期间确诊204例,其中感染144例(61.3%),结缔组织疾病29例(12.3%),肿瘤21例(8.9%),其他10例(4.3%);原因仍未明确31例,占13.2%.确诊病例的疾病类型与患者的年龄有关,感染均居各年龄组首位,<20岁及40岁以上年龄段组中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分别居第二、第三位,而20~39岁组中结缔组织疾病及其他原因居第二、第三位,肿瘤居末位.确诊病例的疾病类型还与性别有关,感染、肿瘤病例中男性居前二位,但女性前二位为感染与结缔组织疾病;感染病例中男性仅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女性则以呼吸道与泌尿道两个系统疾病为主.结论:发热原因待查以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及肿瘤为主,疾病类型与性别、年龄有关,感染所累及的系统与性别有关.
作者:马万里;付薇;张飞彩;白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膀胱疝临床较少见,我院2004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性,60岁,右腹股沟可复性肿块10年,肿块逐渐增大,突出时有排尿不适.体检:右腹股沟内侧见半球型直径5cm肿块,不入阴囊,平卧消失,诊断右腹股沟直疝.术中发现:直疝疝囊壁为肌性组织,壁厚2mm,直径4cm,疝内环口约3cm.术中诊断腹膜外膀胱疝.疝回纳后,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肿块消失,排尿不适消失.痊愈出院.
作者:杨彪;徐子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肠肿瘤患者的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的表现.方法:对92例大肠癌的失血程度与癌的大小,部位,病程,病理和癌胚抗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结果:肿瘤直径大小3cm组比小于等于3cm组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明显减少(P<0.01;P<0.05).右半结肠组的失血量比左半结肠组的多(P<0.01).结论:大肠癌引起的失血与肿瘤的大小及发生部位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峰;周玮;尹华;卢爱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中腓骨钢板固定的位置.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75例,仅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进行分析.随访10~24个月,平均1 5个月.采用Baird和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骨折愈合.术后疗效为优24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结论:腓骨钢板的后方放置可以减少缝合时的张力,钢板有更好的软组织覆盖,钢板无须过多塑形,固定比较牢固.
作者:范永前;梁承伟;沈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围手术期应用头孢曲松(CFT)和头孢吡肟(CFP)在伴感染危险因素的心脏直视手术中,预防各种感染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3年6月伴有1项以上感染危险因素的成年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围手术期分别给予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预防感染,疗程6d.观察各种感染情况,包括肺部、胃肠道、尿道、手术伤口、血液等感染.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和细菌学检查结果.结果:212例患者中,CFT组103例,感染13例(12.6%),包括肺部感染9例,肠道感染3例,胆囊炎1例;CFP组109例,感染14例(12.8%),肺部感染7例,肠道感染5例,腮腺炎1例,牙周脓肿1例,两组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学检查中两组均分离到耐药葡萄球菌和真菌.结论:在有感染危险因素的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中,围手术期第三代头孢菌素(CFT)和第四代头孢菌素(CFP)的预防感染效果相似.
作者:叶一舟;虞敏;毛建强;卢成宝;萧明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本地区城乡学龄期儿童的日均摄入能量、发育程度、血脂(TC、HDL-c、LDL-c)的关系,为本地区学龄期儿童的保健及预防冠心病年轻化趋势提供建议.方法:调查城乡7~1 2岁6个年龄组2220名(每个年龄组分别均是185名)儿童的1周膳食的品种和数量、身高、体重、血脂,计算日均摄入能量、罗尔指数、TC、HDL-c、LDL-c的均值,并对比分析.结果:6个年龄组日均摄入能量城市分别为7.11±0.43、7.19±0.57、7.36±0.95、8.44±1.12、8.95±1.62、9.80±1.97兆焦尔,乡镇分别为5.34±0.22、5.53±0.31、6.02±0.37、6.68±0.41、7.22±0.77、7.95±0.83MJ.罗尔指数城市男童分别为115.43±4.56、130.79±5.73、100.89±3.27、121.38±2.83、120.13±3.12、112.97±3.12,乡镇男童分别为100.17±1.09、103.79±2.19、103.87±2.09、102.98±3.15、99.37±1.79、112.34±3.03;城市女童分别为113.31±4.14、127.51±2.07、109.56±5.03、119.29±3.79、117.21±2.59、108.83±3.51,乡镇女童分别为98.93±2.43、96.10±4.07、96.65±3.83、96.49±3.01、97.21±2.74、108.22±3.21,城乡男女对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均P<0.01).日均摄入能量、罗尔指数城乡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血脂(TC、HDL-c、LDL-c)均正常范围.城乡肥胖儿童占6.35%,城市(9.25%)与乡镇(3.42%)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日均摄入能量与罗尔指数呈正相关(γ=0.32),TC与日均摄入能量、罗尔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城市6个年龄组学龄儿童的日均摄入能量、发育程度均达标,乡镇则普遍低于标准.本地区肥胖儿童比例偏高,肥胖儿童的日均摄入能量与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血清总胆固醇与日均摄入能量、发育程度无必然关系.
作者:刘少波;黎以斌;刘华荣;王碧云;王丹丹;徐华新;吴梦强;陈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期间CO2气腹对患者动脉血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ASAⅠ~Ⅱ级,于气腹前10min和气腹后15min、30min以及放气后30min分别采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气,同时记录PETCO2.结果:与气腹前10min比较,气腹后15min和30min PaCO2及PETCO2均显著增加(P<0.05),pH值、PaO2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气后30min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气腹前水平.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腹期间,PETCO2和PaCO2均显著增加,提示可能存在高碳酸血症,应加强PETCO2的监测.
作者:敖翔;陆诚;段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拉米呋定(贺普丁)治疗慢性肝炎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贺浦丁100mg·d-1,po,同时加用苦参素600mg·d-1,iv,疗程2个月,后600mg·d-1,po,疗程4个月;对照组30例单用拉米呋定100mg·d-1,po.结果:疗程结束时(2年),观察HBV-YMDD变异率、HBeAg转换率的变化.两组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和16.7%,HBV-YMDD变异率分别为20.0%和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呋定能够显著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降低HBV-YMDD变异发生率,建议两者联合应用以作为慢性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
作者:申悦平;张圆海;王晨红;张莉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浆GMP-140(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起病在24h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氯吡格雷及普通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GMP-140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浆GMP-14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作者:朱浩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胆管探查术后处理方法分成胆管一期缝合组(19例)和T管引流组(84例),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与T管引流组相比,一期缝合组在术后胆汁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方面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手术死亡率,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胆汁丧失量,避免因放置T管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艾开兴;陈巍;郑起;黄玉耀;甄戈华;高琦;夏阳;茅江泳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