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善血肿周围缺血治疗脑出血性水肿的初步研究

董强;贺丹;张仁良;韩翔;冯晓源;吕传真

关键词:脑出血, 缺血, 水肿,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摘要:目的:观察治疗血肿周围缺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水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4例入选的I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组第1、4、10、21d利用CT测量水肿体积,临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1次/d,连用14d;甘露醇、维生素C静滴作为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第4、10、21天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第4、10、21天ES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血肿周围缺血能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97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

    老年人机体内环境多处于相对退行性改变和不稳定,机体免疫反应能力差,对疼痛感觉迟钝,抗病机能减退,伴发病多,一旦患急性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死亡率亦高[1],所以围手术期处理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我院1989~1998年收治97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启民;江文枢;孟刚;潘国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改善血肿周围缺血治疗脑出血性水肿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治疗血肿周围缺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水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4例入选的I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组第1、4、10、21d利用CT测量水肿体积,临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1次/d,连用14d;甘露醇、维生素C静滴作为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第4、10、21天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第4、10、21天ES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血肿周围缺血能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董强;贺丹;张仁良;韩翔;冯晓源;吕传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及其临床价值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计多或者全部窦房结异常的综合征[1].目前善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我们参照1997年6月在北京制定的标准[2],按照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表现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Ⅳ型:Ⅰ型:单纯而持续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Ⅱ型为窦性心动过缓伴停搏或者窦房传导阻滞;Ⅲ型为慢一快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或者交界性逸搏合并交界性、窦性快速心律失常;Ⅳ型:双结病变.人们往往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归因于冠心病,在治疗时除给予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外,常规给予扩管、降脂、抗凝治疗.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对1997年~2000年确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常规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并且给予状动脉造影术.这时,这对于正确认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并指导治疗有重大意义.

    作者:汪芳;孙宝贵;温沁竹;何奔;庄亚纯;庄文燕;薛吉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利用扩大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的初步报告

    目的:介绍单纯应用扩大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方法.方法:在背部设计半月形皮肤切口,切取背阔肌及周围脂肪组织,不应用乳房假体,进行即时或后期乳房再造.结果:应用该方法再造乳房12例,再造乳房形态良好.结论: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安全有效,再造乳房形态良好,是乳房再造方法的重要进展.

    作者:亓发芝;陈君雪;顾建英;施越冬;张学军;吴坤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H-ras癌基因转染后SMMC 7721细胞转移特性的体内外检测

    目的:研究H-ras癌基因与肝癌转移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转移技术将H-ras癌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1,通过对几种转移相关指标的体内外检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转移特性的变化.结果:体外检测显示转染后细胞的粘附、运动能力提高,Ⅳ型胶原酶(cⅣase)的分泌增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增加,且上述变化与H-ras基因的蛋白产物p21的表达有明确的相关关系.裸鼠体内实验性转移试验为阴性结果.结论:H-ras癌基因能在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转移表型的产生,提高细胞的转移潜能,但在活体内还受多种正性、负性调控因子的影响.

    作者:汪青;林芷英;冯晓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误诊原因分析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病程长,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桥本氏甲状腺炎大多是全叶病变,双侧腺叶对称性、结节样肿大,实质富有韧性,边界清晰,可扪及双侧腺叶上极,结合免疫和影像学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少数桥本氏甲状腺炎可以和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并存,但有时症状不典型,腺叶肿大不对称,一侧结节比较明显,因此易误诊为肿瘤.本院自1989~1998年因误诊而手术治疗的共19例,本文针对误诊的原因作一回顾性探讨.

    作者:张金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直接PTCA组2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30例AMI患者行心电图描记,分别测量入院时、直接PTCA后2h、24h、1周、2周的QTd值,并观察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结果:直接PTCA组与未再灌注治疗组入院时QTd无差异(P>0.05),直接PTCA组除术后2h QTd一过性增大外,24h后明显缩小,与未再灌注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期直接PTCA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P<0.01).结论:AMI后直接PTCA能缩小患者QTd,并能降低急性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刚;刘铭雅;王蔚;李景霞;李志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生活质量量表编制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然后对160例服用氨氯地平(络活喜,Amlodipine)或依那普利(怡那林,Enalapril)的老年患者进行量表白评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结果:筛选和检验后形成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三个分量表共22项条目的自评量表.经16周观察,两组药物均明显降压,组间比较降压幅度、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均改善.组间比较躯体健康有显著差异,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无显著差异.结论: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均安全有效,两种药物对生活质量不同影响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选择.

    作者:徐伟;王吉耀;Michael Phillips;诸骏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声控机械臂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2例

    近年来,微创外科兴起,新的外科手术器械设备应运而生,我科于2000年6月,应用声控机械臂(Aesop;美国Computer Motion公司)辅助右胸小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成宝;萧明第;袁忠祥;徐根兴;王利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并快速心室率的疗效.方法:36例心房纤颤心室率大于100次/min者,10min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观察10min,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10min推注150mg,仍未转复者则以每分钟0.5mg~1.0mg静脉滴注24h,转为窦性心律者则随时终止滴注.结果:24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者33人(92%).转为窦性心律时间10min~23h,平均6.9h.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药物剂量150mg~900mg,平均为406mg.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李茂亭;吕健;柳景华;马娜;杨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期用肝素和(或)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1].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普通肝素通过解聚和分离所得[2].我们应用LMWH及(或)阿斯匹林治疗UAP,对比分析LMWH的疗效.

    作者:张澍;徐飞;徐伟;马红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VI度拇指缺损的再造

    VI度拇指缺损,常合并有大鱼际、部分手掌及手指同时缺损,对这类伤型的修复一直是手外科、显微外科的难题.文献报道多是采取复杂的多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再造拇指,由于创伤大、风险高,常难为患者所接受.自1998年起,我们采用吻合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胸脐皮瓣转移术修复这类创伤,既能再造拇指,又能使手掌成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兆祥;朱亚平;李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桡动脉及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对桡动脉的影响.方法:选择109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患者,其中男性91例,女性18例,年龄37~81岁(平均66 8±8.9岁).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桡动脉直径和血流速度的变化,并同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在压迫和不压迫桡动脉情况下,测量尺动脉直径和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前后桡动脉直径和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未见血肿、动脉瘤、动静脉瘘及桡动脉闭塞发生.结论:在Allen试验阴性的患者中,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安全、可行,不会造成手部缺血.桡动脉也可作为冠脉介入的入径反复使用.

    作者:魏盟;潘翠珍;唐斌;卜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价

    目的:通过Ⅱ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研究药物来氟米特(LEF)和阳性对照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科学地评价LEF在治疗RA中的作用.方法:本试验为单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50例活动性RA病人随机分入LEF组(24例)和MTX组(26例),分别服用LEF20mg/d+安慰剂(C)和MTX15mg/每周+安慰剂(B)3个月.试验开始4周同时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噁丙嗪.所有病人在治疗前和试验结束后测定临床指标包括休息痛、晨僵、握力、关节压痛数/指数、关节肿胀数/指数、ESR、CRP、病人/医师评价等.结果:治疗12周后,LEF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100%和83.33%,MTX组分别为96 15%和73 08%(P<0.05).两组病人治疗12周主要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除晨僵外两组间改善值和改善百分率比较无明显差别.LE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MTX组为23.08%(P=0.012).病人对LEF耐受性好,两组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明显的差异(P=0.043).结论:LEF治疗RA病人12周,其疗效与MTX相似,未发现不良反应,病人耐受性好.

    作者:姜林娣;於强;梅振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时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水平在2型糖尿病人及其血管病变中的变化.方法: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40例糖尿病人和3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NO水平,同时测定了血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胰岛素、C肽及尿微量白蛋白.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7.29±20.40)μmol/L VS(70.04±15.95)μmol/L,P<0.01];(2)2型糖尿病人的血清NO水平随着病程的增加而降低;(3)2型糖尿病人血清NO水平与一定阶段的病程(6~10)年组呈负相关,(γ=-0.45,P<0.05).结论:说明NO在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NO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糖尿病及其血管损伤的程度,同时,糖尿病病程5年后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但>10年后,NO水平不再继续下降.

    作者:吴慧萍;黄珊;张如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逆行吻合血管法再植末节手指完全离断的体会

    我院自1991年10月至2000年10月,采用先吻合动脉的方法再植末节手指完全离断95例,共101指,成功91指,成功率达90.1%,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继源;李国泰;李子金;马利武;张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上海市区3713人中单纯性肾囊肿发生率的研究

    目的:研究单纯性肾囊肿发生率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对3713例体检者行B超检查,其中男2401例,女1312例,年龄20~89岁,平均41.23岁.结果:发现124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占3.34%.其中男4.00%,女2.13%,男、女比例为1.88:1.患者好发于40~69岁.结论:单纯性肾囊肿发生率与年龄和性别有关;B超检查可以作为此病的初筛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徐志兵;王国民;张永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口服氨水致气管食管瘘1例报告

    1临床资料男性,36岁.因氨水中毒5h,伴上腹痛、呕血.于2000年7月14日11时来我院急诊.患者当日6时自服氨水150ml,感持续上腹剧痛,反复呕淡血性物,县医院予口服牛奶后转我院.1998年患者被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不规则服药.

    作者:杨小亮;黄培志;童朝阳;祝墡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50例老年喉癌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放疗与术后放疗对老年喉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60岁以上老年喉癌的放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单纯放疗(剂量55~80Gy)和术后放疗(剂量50~75Gy).随访率为92%,总的5年生存率为46%.结果:单纯放疗组(28例)和术后放疗组(22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2%和54.5%,临床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60%,38.9%,和9.1%.声门上型和声门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4.4%和66.7%.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明显较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差.结论:早期声门癌单纯放疗可取得较高的5年生存率,对于Ⅱ、Ⅲ期喉癌,术后放疗能提高5年生存率,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是提高老年喉癌生存期的关键.

    作者:傅美娜;方庆亮;王国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食管电极心室起搏抢救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胃食管电极心室起搏抢救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应用.方法:以18例急重症缓慢型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性猝死,进行18例次胃食管电极心室起搏.结果:16例(88.9%)起搏成功.其中15例(83.3%)起搏脉宽40 msec,阈值22.1±8.7V;1例脉宽10msec,阈值32V.结论:体会有3点优点:①心室夺获率高,阈值电压低;②操作非创伤性、安全、方便、快速;③不需中断心肺复苏术(CPR)的持续进行.

    作者:刘少波;刘华荣;黎以斌;李剑;李志文;罗蔚桓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