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波;严菲;赵建华;褚海波;王涛;菅凤国;郭文君
急性重症胆囊炎是外科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法应为外科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当患者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或伴有麻醉手术相对禁忌证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有报道其死亡率高达20%~40%,即使行手术胆囊造瘘,也高达6%~20%[1],从而导致该病的治疗很棘手.
作者:韩磊;周文平;程广明;江少杰;王林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区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水肿为常见并发症.因切除乳腺腺体、皮下脂肪、腋窝脂肪及淋巴结后,皮瓣与胸壁、腋窝之间留有间隙,大面积的创面有较多渗出,如有止血不彻底、大的淋巴管未结扎[1]、脂肪液化、皮瓣下积气或引流不畅等,就可发生皮瓣下积液.传统的加压包扎易造成静脉回流受阻、动脉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导致皮瓣坏死,影响呼吸运动等.探讨新的操作和处理方法对预防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琳;王雪莹;王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HER2/neu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它通过信号转导途径与多种相关基因协同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浸润与侵袭作用,出现过表达及高扩增,并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在胃癌治疗中,针对HER2/neu的靶向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
作者:张馨燕;孙振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男子乳房发育症(gyneacomastia,GYN)也叫男子女性型乳房,是男子乳房的一种持续性增大,多是由于患者体内雌激素浓度相对增高,引起乳腺组织增生发育.男子乳房发育症患者发育的乳房组织在组织学上没有分泌乳汁的腺体存在,仅有乳管的增生和束状扩大,同时有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的增生.男子乳房发育症通常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发育,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其他疾病[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4年7月—2011年11月共收治GYN患者4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魏奉才;胡振生;马玲;李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腹部手术患者由于胃肠动力学受到干扰,手术创伤导致分解代谢增强,机体往往处于免疫抑制状态[1],因而术后常需要营养支持.随着对肠功能的再认识,尤其是肠道黏膜屏障、细菌易位及肠道是应激反应的一个中心器官等概念的确立,肠内营养支持逐步得到外科医师的接受.近年来营养支持已从辅助治疗逐渐成为主要治疗的措施之一[2].由于上消化道手术后吻合口的存在,手术同时置管于吻合口以下进行肠内营养是积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总结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实施经皮空肠穿刺造口置管进行肠内营养的腹部疾病患者60例,报道如下.
作者:武杰;黄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急性发作时胆囊壁呈现显著的充血水肿.重者可出现脓性纤维素样渗出或发生囊壁坏死,囊内充满脓性或柏油样稠厚胆汁,胆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胆囊可与网膜、胃、十二指肠等发生疏密不等的粘连,严重者可形成胆囊周围脓肿,发生严重后果.因此,临床一旦确诊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治疗存在一定争议[1],为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就两种方法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作者:李林山;罗玉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是一种十分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常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肿瘤有破裂出血及癌变的可能,临床上与原发性肝癌鉴别困难,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目前认为肝细胞腺瘤是由于特殊的基因突变所致,包括转录因子-1基因(TCF-1基因)、白介素6信号传感器基因(IL6ST基因)和β-连环蛋白1基因(CTNNB1基因)[1].
作者:汪华霖;蒋怡帆;龚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十二指肠损伤在临床中较少见,发生率约为3.7%~5%[1].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因十二指肠周围解剖复杂,损伤后诊断困难且治疗较棘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术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治疗十二指肠损伤尤为重要.收集我院199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
作者:罗威;李红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肝区叩击痛是指在肝脏体表投影处进行直接或间接叩击引起上腹部疼痛的一种体检方式,常用于诊断肝脓肿、肝炎等疾病[1].在临床工作中,肝区叩击痛在某些上腹部压痛阴性的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诊断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洪生;周文波;吴红伟;方大正;张桢;田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肝脓肿是常见多发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彩超的普及,肝脓肿诊断技术不断完善,其治疗方法也不断改进.甘肃陇南成县人民医院2005年8月—2012年2月经彩超引导经皮肝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38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邓得应;刘润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营养不良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可导致术后感染、伤口愈合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肝癌切除术后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促进伤口早期愈合、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防止体重过度减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应用逐渐增多,其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临床多以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作为营养支持手段,随着临床经验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1-4],其不足之处逐渐显现出来.笔者旨在探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EN对其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并与PN支持效果进行比较.
作者:黄静;武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胰腺炎微循环障碍加重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实验用大鼠共30只,其中15只大鼠处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另外15只大鼠则处理为胰腺炎微循环障碍加重后的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测量2组大鼠血清中VEGF的含量,检测VEGF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将胰腺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2组血清中均有较高的VEGF含量,ANP组高于AEP组(P<0.05);ANP组大鼠胰腺组织中的VEGF表达明显升高,与AE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2组大鼠的胰腺组织,AEP组间质充血,存在坏死的腺泡灶,而ANP组则出现间质的出血,腺泡灶也存在大范围的坏死,同时大量红细胞沉积,坏死更加明显.结论:在胰腺炎微循环障碍加重之后,VEGF出现明显的高表达,在临床上可以作为疾病加重的指标之一.
作者:叶进军;戴璟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Smo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结肠癌组织中Smo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术后肝转移的关系.结果:正常结肠组织中Smo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结肠癌组织(34.6% vs 66.7%,P<0.05),高T分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低T分期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Smo蛋白阳性表达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o蛋白阴性表达组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时间显著迟于阳性表达组[(48.73±8.02)月vs (27.98±6.86)月,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Smo蛋白异常表达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对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Smo蛋白表达情况可以作为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预测因子.
作者:纪志鹏;王琦三;丁印鲁;周勇;李全辉;苏英锋;强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胆汁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发现及治疗,可能引起化学性腹膜炎,导致化脓性腹膜炎甚至休克等不良后果[1].我院肝胆外科2008—2011年实施肝胆外科手术1430例,发生胆汁漏53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程光辉;白剑;谢开汉;曾赟裘;罗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结直肠癌患者IL-6及IL-8血清表达和癌细胞分泌的影响,初步探讨辛伐他汀在结直肠癌中的治疗机制.方法:应用ELISA检测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6及IL-8水平,应用RT-PCR比较IL-6与IL-8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应用ELISA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IL-6与IL-8的变化规律.应用ELISA检测辛伐他汀干预后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与Caco-2)上清中IL-6与IL-8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6与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IL-8 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IL-6 mRNA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应用辛伐他汀(80 mg/d)治疗14d后,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IL-8无明显变化(P>0.05).应用浓度达到5 μmol/L以上辛伐他汀干预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与Caco-2后,其IL-6及IL-8分泌明显下降(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6的水平,并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IL-8与IL-6分泌.
作者:包成梅;闫建伟;孙巧兰;李文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诊断猕猴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中淋巴系统病理变化的价值.方法:用放射线照射与手术联合方法在3只猕猴右上肢制作继发性淋巴水肿模型,左侧作为对照.术后第7周,双侧上肢手掌指蹼皮内注射钆喷酸葡胺,每侧手掌4个指蹼共0.8 mL.然后应用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观察不同时期淋巴系统的的变化.结果:成功制备3只猕猴右上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模型.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能准确反映淋巴水肿时肢体皮下组织和淋巴系统的变化.病变早期,主要表现为皮下组织的渗出性改变.随着淋巴水肿发展,皮下组织出现不规则的网状结构、淋巴管的串珠状扩张和造影剂渗出形成的淋巴管外的云雾状或松枝状改变.病变晚期,真皮层增厚及皮下组织的纤维化,淋巴管呈囊袋状扩张.结论: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动物继发性淋巴水肿时不同时期淋巴系统的病理改变.
作者:孟志刚;田兴松;吴国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肠麻痹或肠梗阻的患者,胃肠减压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我们观察到胃肠减压液的变化规律与胃肠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监测其引流量和pH值变化有助于临床对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我科收治肠梗阻患者48例,其中手术治疗31例,非手术治疗17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郭现民;史传文;李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评估健康查体在胰腺癌早期发现及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于2003年5月—2008年5月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查体的人群中,随机抽取20位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体检组).再随机抽取同期至该院门诊就诊的40位胰腺癌患者(门诊组),对2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体检组根治性切除率明显高于门诊组(P=0.011).体检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门诊组(P<0.01),然而2组患者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检组中,无症状患者较有症状患者具有更高的根治率和更长的生存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查体可以提高胰腺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然而,并不能延长患者的长期生存期.
作者:王光峰;孙晓慧;王加勇;牛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直肠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47例没有远处转移的直肠癌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22例)和腹腔镜手术组(25例).术前,术后24、48和72 h测定患者血中白细胞、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表达的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生长激素,催乳素和氢化可的松的水平.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后短期免疫功能得到保存.腹腔镜术后24 h,单核细胞的HLA-DR表达明显升高(75% vs 58%,P=0.024),IL-6水平没有明显升高(4.8 vs 11.5,P=0.002).开腹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IL-8、生长激素、催乳素和氢化可的松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术后短期免疫功能得到保存而炎症反应更轻微,说明腹腔镜手术创伤比开腹手术要小,可能有利于抑制术后肿瘤细胞转移.
作者:姜洪伟;何玉宝;王举;孙国鹏;梁越;高小平;房学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含血栓曲张大隐静脉血管壁中膜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变化.方法:收集含血栓曲张大隐静脉管壁标本19例(血栓组),单纯曲张大隐静脉管壁标本10例(曲张组),另设17例正常大隐静脉管壁标本作对照(对照组).行EVG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管壁中膜胶原和弹性纤维分布观察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血栓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堆积,部分增生的胶原纤维侵入并破坏平滑肌细胞规则性环层排列,弹性纤维明显减少,环形分布被破坏,出现分离、断裂.血栓组胶原纤维的相对含量(RCC)、弹性纤维的相对含量(RCE)以及管壁僵硬度(C/E)分别为(41.90±10.91)%、(2.44±1.54)%和25.22±18.97;曲张组为(29.71±6.63)%、(7.50±2.49)%和4.34±1.42;对照组为(23.52±620)%、(9.71±3.89)%和2.59±0.83.血栓组RCC、RCE、C/E与曲张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会加重管壁中膜胶原和弹性纤维的比例失调.
作者:徐永波;严菲;赵建华;褚海波;王涛;菅凤国;郭文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