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张岚;张勇;朱海云

关键词:表观弥散系数, 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摘要: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其中髓母细胞瘤25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3例,室管膜瘤12例.所有患儿术前行MRI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三组肿瘤的平均ADC值和小ADC(ADCmin)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肿瘤鉴别诊断的佳阈值及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结果:髓母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69±0.34)×10-3mm2/s、(1.68±0.23)×10-3mm2/s和(1.15±0.27)×10 3mm2/s;ADCmin值分别为(0.48±0.29)×10 3mm2/s、(1.59±0.32)×10-3mm2/s和(0.83±0.39)×10-3mm2/s,三组肿瘤的平均ADC值和ADCmin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鉴别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平均ADC值佳阈值为0.87×10-3mm2/s,相应敏感度92.7%、特异度96.3%、诊断准确率94.5%;鉴别室管膜瘤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平均ADC值佳阈值为1.36×10-3mm2/s,相应敏感度91.7%、特异度92.6%、诊断准确率92.7%.ADCmin值鉴别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佳阈值为0.67×10-3mm2/s,相应敏感度97%、特异度100%、诊断准确率97.8%.ADCmm值鉴别室管膜瘤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佳阈值为1.06×10-3mm2/s,相应敏感度95.7%、特异度97.9%、诊断准确率94.7%结论:平均ADC值和ADCmin值在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ADCmin值对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优于平均ADC值.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相关文献
  • DCE-MRI定量参数结合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74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PCa) 32例,前列腺增生(BPH) 42例.均行磁共振平扫、DCE-MRI和DWI扫描,参照MR图像及病理,选择感兴趣区(ROI)并测定DCE-MRI定量参数Kttrans、Kep、Ve及弥散加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两组间Ktrans,Kep,Ve值、DWI图像信号特点、ADC值,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Ktrants、Ke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两组间DWI信号差异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结合DWI-ADC值对Pc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单纯的DCE-MRI或DWI检查.结论:DCE-MRI定量分析结合DWI成像及ADC值可有效提高对Pca的诊断效能.

    作者:王永杰;金彪;吴斌;陈建华;陈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与卵圆孔未闭自然愈合的超声心动图随访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与卵圆孔未闭的自然愈合情况进行随访,比较两者在自然愈合时间和愈合率上的差别.方法:依据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的判断标准对存在心房间分流的220例新生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其分成三组:房间隔缺损直径≤3mm组(A组)48例、房间隔缺损直径> 3mm组(B组)30例,卵圆孔未闭组(C组)142例,分别对其在出生后6个月、出生后1年、出生后2年进行定期超声随访,记录各组的自然愈合例数并计算出自然愈合率.结果:A组出生后6个月、出生后1年和出生后2年的自然愈合率分别为16.7% (8/48)、52.1%(25/48)、93.8%(45/48);B组分别为:6.7% (2/30)、13.3% (4/30)、23.3% (7/30);C组分别为:80.3% (114/142)、95.1% (135/142)、98.6% (140/142).对同一时间点上的三组的自然愈合率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出生后6个月时,C组的自然愈合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年时, 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高于B组(P<0.05),出生后2年时,C组和A组均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在出生后6个月内不容易愈合,当继发型房间隔缺损的直径≤3mm时,其出生后6个月至2年时自然愈合的概率很高,而当缺损的直径> 3mm则不容易自然愈合,卵圆孔未闭大多在6个月至1岁时自然愈合,相对房间隔缺损要早一些,然而出生后2年时它与< 3mm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自然愈合率差别不大.

    作者:阮伟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磁共振新技术诊断头颈部血管外皮瘤的价值

    目的:结合磁共振(MRI)影像新技术,提高头颈部血管外皮瘤(HPC)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7例HPC的MRI表现,其中17例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10例行磁敏感成像(SWI),5例行血管成像.结果:14例位于颅内,2例位于颈部,1例为颅内及颈部多发肿块.在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血管成像显示2例颅内病灶由颈内动脉供血,1例多发肿块由颈外动脉供血,颈内和颈外静脉引流;SWI均显示肿瘤周边及内部多发的静脉和出血灶;结论:HPC的传统MRI表现具有一些特点,MRI新技术可为诊断和鉴别诊断HPC提供更多依据,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赖文佳;胡海菁;余田;杜丽云;吴梅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3.0T MR DTI技术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定量分析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外周带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常规MRI、DWI及DTI扫描,后经穿刺病理证实的25例外周带PCa患者(恶性组),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或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良性组)影像学资料,采用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比较ADC、FA值及两者联合诊断外周带PCa的诊断效能,并初步确定ADC、FA的诊断阈值.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癌区与非癌区ADC值和FA值分别为(0.89±0.19)×10-3mm2/s,0.25±0.05和(1.46±0.23)×10-3mm2/s,0.17±0.04,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414和-7.789,P值均<0.05).ADC阈值为1.135×10-3mm2/s,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0%和95.0%;FA阈值为0.19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0%和85.0%.ROC曲线上,ADC值、FA值及两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974,0.907和0.990,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00 ~ 0.998,0.809 ~ 0.965和0.926~1.000.AUC的两两比较,ADC值与FA值、ADC值与两者联合,FA值与两者联合,z值分别为1.498、1.312、2.151,P值分别为0.134、0.190、0.032.结论:DTI评价参数ADC、FA值均可为外周带P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ADC值较FA值对外周带PCa的诊断效能高,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较ADC值无统计学差异,较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姬广海;郑义;叶平;李鹏;蔡磊;陈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CT值阈值法测量骨骼肌体积

    目的:以臀肌群为例,探讨128层螺旋CT测量骨骼肌体积的可行性.方法:将横轴位臀肌群CT扫描原始数据输入后处理工作站,应用CT阈值法测量软件对骨骼肌的三维形态进行重建,由软件计算骨骼肌体积.由两名操作者分别进行处理,操作者1于一周后重复此过程,比较不同操作者间及同一操作者在不同时间点测量的可靠性.结果:臀肌群三维形态显示良好,符合解剖学所见.研究中在组内和组间测量上均显示了很高的可靠性.臀肌群体积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结论:128层螺旋CT应用CT值阈值法测量骨骼肌体积简便、直观、可重复性强,可作为骨骼肌体积评价的影像学手段.

    作者:杨献峰;杨尚文;胡安宁;金文凤;朱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心点Y轴精度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心点Y轴精度的情况.方法:2016年1月至5月病理明确诊断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50例进入本研究.年龄43 ~ 58岁,平均年龄55岁,男女比例为3:1;使用飞利浦CT模拟机进行常规CT螺旋扫描,扫描层厚为5mm;使用Pinnacl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制订放射治疗计划,并确保进行研究的50例患者的放射治疗计划所生成的中心是采用原始的中心点即标记点(放疗中心点),重建生成数字重建放射图像(DRR);治疗前使用瓦里安Acuity模拟机(DR)进行验证.模拟机透视记录治疗中心点与CT扫描重建出的DRR图像的中心点确定放射治疗中心点Y轴精度误差发生情况(上移或下移),并分析误差发生的原因.结果:模拟机透视的放疗中心点与DRR图像的中心点相配准后,记录Y轴方向上移或下移的情况.50例患者中,有23例的患者需要上下移动5mm(仅为一个层面),其中12例患者需要上移,11例患者需要下移;27例患者不需移动.模拟机下Y轴中心点精度误差表现为离散均衡,未发现离散至一侧倾向趋势.误差主要发生原因为由于摆位Mark点的几何体积尺寸(1.5mm)和CT扫描层厚(5mm)和CT的扫描方式(螺旋扫描)的原因导致CT扫描中心点(Mark点)出现在临近的上下两层CT扫描层面,使得DRR图像的中心点与模拟机下摆位中心点发生偏差,导致表观上Y轴精度发生误差.结论:CT螺旋扫描会导致Mark点在相邻层面同时出现,导致治疗中心点在Y轴出现误差,治疗前仍需要模拟机验证.

    作者:任珺;许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强度超声聚焦联合宫腔镜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高强度超声聚焦(HIFU)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CSP病例资料,先行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治疗后2~3天再行宫腔镜手术,观察分析孕龄、术前血β-HCG水平、子宫峡部肌层厚度、病灶形态、手术成功率、治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30例患者中位孕龄为45d (38 ~ 70d),术前中位血β-HCG为15000U/L(2694 ~ 161863U/L), 子宫峡部肌层厚度平均为2.1mm (1.6 ~ 3.5mm).30例中28例宫腔镜下见子宫峡部凹陷呈腔隙状,所有病例妊娠物均突向宫腔或峡部腔隙内,采用宫腔镜电切割环联合刮宫清除妊娠物.平均手术时间为(22±10) min,术中出血量(65±60)ml,手术成功率、治愈率均为100%(15/15),血β-HCG术后平均(23±10)d恢复正常,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平均(21±12)d消失.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联合HIFU终止CSP安全、有效.

    作者:许正芬;周丽仙;金玉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分辨率DWI-RESOLVE序列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分辨率DWI-RESOLVE序列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直肠腺癌患者40例(T1-T2为A组,T3-T4为B组).全部研究对象均完成RESOLVE序列扫描,b值=0、1000s/mm2.两名医师独立分析图像,得到感兴趣区的ADC值.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两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根据病理结果制作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得出佳诊断阈值及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40例直肠癌术后病理T分期:T1-T2 17例,T3-T4 23例.A组的平均ADC值为(1.230±0.160)×10-3mm2/s(医师1)和(1.200±0.166)×10-3mm2/s(医师2),高于B组的平均ADC值(0.973±0.216)×10-3mm2/s(医师1)和(0.948±0.181)×10-3mm2/s(医师2).两名医师测量参数的ICC系数是0.947.ROC曲线下面积是0.850,敏感度76.47%,特异度78.26%,诊断阈值为1.13×10-3mm2/s. 结论:RESOLVE序列对于术前判断直肠癌病灶是否突破固有肌层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马晓璐;沈浮;陈玉坤;王振;陆建平;王敏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动物模型的石膏固定后四肢摄影参数的优化

    目的:研究石膏固定后的四肢摄影的优化方案.方法:依据自动曝光控制系统(AEC)开关分两组实验,每组管电压选择45 ~ 69kV,每2kV为一档,共11档,分别使用7档mAs曝光;评价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得出优化的摄影参数,应用于石膏固定后的猪后肢摄影.结果:石膏固定前,随kV值升高,AEC关闭组较AEC打开组图像质量更好;mAs较kV对于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影响不明显.石膏固定后,SNR、CNR平均为24.25、1.7,较石膏固定前的24.9、2.15均降低.摄影参数优化后,SNR和CNR值平均升高为25.45和2.25,且DAP值降低.结论:四肢石膏固定后摄影中,适当提高管电压(建议5 ~ 8kV),关闭AEC,可获得更好影像质量的图像,并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徐子军;王鸣鹏;冯月华;汤欢;张长宝;徐彧;张宗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原发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与神经鞘瘤的CT表现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原发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与神经鞘瘤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副神经节瘤与神经鞘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原发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7例及神经鞘瘤10例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并对其CT图像进行分析,包括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质地(有无坏死、囊变、出血或钙化)、增强模式及强化程度等,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原发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与神经鞘瘤在病变的大小、形态、质地以及出血、钙化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增强扫描表现上则具有明显差别,副神经节瘤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稍减弱,神经鞘瘤则呈轻中度渐进性延迟强化;两组肿瘤在平扫(P=0.001)、动脉期强化值(△CTa) (P=0.001)、静脉期强化值(△CTv) (P=0.004)及静脉期与动脉期强化差值(△CTv-a) (P=0.005)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副神经节瘤多发生在腹主动脉旁(15/17),而神经鞘瘤则多发生在肾门脊柱旁(5/10)及盆骶前区(2/10).结论: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与神经鞘瘤的CT表现对比中,肿瘤的发生位置、增强模式以及强化程度的差异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作者:纪仁浩;樊页川;王斌;贺启龙;潘新成;梁文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婴幼儿梅克尔憩室的超声诊断要点及漏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梅克尔憩室(MD)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漏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MD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手术证实为MD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放射性核素检查、消化道造影或CT结果对比分析,对超声漏诊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该病的超声诊断要点.结果:超声正确诊断45例,漏诊误诊21例.所有正确诊断的病例表现为右下腹管状肠管影、囊性回声包块或混合回声包块,其中25例清楚显示憩室盲端及与肠腔开口.本组共漏诊17例,漏诊率25.8%,误诊4例,误诊率6.1%.3例因合并急性阑尾炎穿孔脓肿形成而漏诊,3例因继发引起肠套叠漏诊,4例由于憩室顶端索带压迫造成肠梗阻而漏诊,2例因脐疝巨大而漏诊,1例为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幽门狭窄而漏诊,1例术前诊断肠重复畸形而未能仔细扫查而漏诊,另1例漏诊为新生儿期合并肠狭窄并穿孔而漏诊,2例腹腔气体回声致密而漏诊;2例误诊为肠重复畸形,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结论:梅克尔憩室临床易漏诊误诊,小儿以急腹症及反复便血就诊时,应警惕MD的可能.若同时合并其他急腹症及消化道畸形时也不能完全排除MD,并将所有怀疑为MD的患者应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或消化道造影及CT检查,以便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尽早手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浩;周昕;陈俊;朱善良;李涛;李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DWI多指数模态评价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比较单指数模型和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 DWI理论的双指数模型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按标准纳入52例AP患者(观察组)及3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上腹部常规MRI和0~ 1500s/mm2多b值DWI成像,分别测量DWI单、双指数模型参数Standard ADC、slow ADC mono、fast ADC mono、Ff ADC mono、slow ADC Bi、fast ADC Bi、Ff ADC Bi值,比较其对AP的诊断效能.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standard ADC、Ff ADC mono、Ff ADC B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ow ADC mono、fast ADC mono、slow ADC Bi、fast ADC 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standard ADC、Ff ADC mono、Ff ADC Bi有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mm2,0.777mm2,0.643mm2,P< 0.05),Ff ADC mono与Ff ADC Bi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ADC mono、Ff ADC Bi与standard ADC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WI单指数模型参数standard ADC及双指数模型参数Ff ADC mono、Ff ADC Bi对AP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双指数模型参数Ff ADC mono较Ff ADC.Bi对AP的诊断效能高.

    作者:石林;黄小华;胡海;邓巧;刘翠兰;潘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早期SPECT/CT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的增益价值

    目的:探讨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及早期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单发及多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灶术前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间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53.1±14.8岁)临床诊断为原发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且获得手术病理结果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99mTc-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平面显像及早期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进行术前定位.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平面显像及早期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单发及多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42例患者术中共探得甲状旁腺阳性病灶78个,早期SPECT/CT对单发及多发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双期平面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95,P<0.05;x2=9.001,P<0.05).结论:增加早期SPECT/CT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较传统双时相平面显像有较高的增益价值.

    作者:华茜;赵艳军;唐平;倪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健康成年人肾脏DKI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志愿者肾脏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可行性和重复性.方法:3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采用西门子3.0T磁共振行两次DKI扫描,分别测量两侧肾脏的上、中、下三个位置的平均扩散系数(MD)和平均峰度系数(MK),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是否统计学意义;采用Bland-Altman法对两次扫描的参数进行重复性评价.结果:测量者两次测量获得的MD和MK具有很好的一致性(ICC为0.755 ~ 0.940);两次扫描、两侧肾脏不同测量部位MD和MK值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扫描,右肾下部的MD值和MK值重复性较好(分别为0.00±0.21和0.000±0.04).结论:肾脏DKI具有可行性和重复性,尤以右肾下部的重复性较好.

    作者:房伟;冯强;马智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对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及与血清PSA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DCE-MRI)定量测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定量参数值与血清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行DCE-MRI扫描且经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PCa) 30例,前列腺增生(BPH)45例.测量两组病变感兴趣区(ROI)定量参数Ktrans、Kep、Ve值,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进分析比较,并分析三组数值与PSA的关系.结果:Ktrans及Kep值在PCa和BPH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Ve值无统计学意义(P=0.72);PCa组Ktrans、Kep值与血清PSA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0.63,P<0.05),Ve值与血清PSA值无相关性(r=0.78,P>0.05);BPH组Ktrans、Kep、Ve值与血清PSA值均无相关性(r=0.0.36、-0.077、-0.045,P>0.05).结论:定量参数Ktrans及Kep值对PCa和BPH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Ve无明显价值,且PCa Ktrans、Kep值与血清PSA值呈正相关,可为PCa的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吴斌;金彪;王永杰;陈建华;陈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双源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斑块判断的价值

    目的:以血管内超声(IVUS)为金标准,判断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DSCTA)对临界病变的斑块定量及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临界病变62例(83个部位),男性25人,女性37人,均于来院后先行DSCTA后1~2周内做CAG及IVUS检查.在DSCTA和IVUS图像上分别测量临界病变血管外膜内面积(EEMCSA)、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面积狭窄率及血管重构指数(R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以IVUS为金标准,判断DSCTA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以IVUS为金标准,DSCTA对冠脉临界病变的管腔狭窄率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EEMCSA、MLA、PA、PB及RI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且相关性好,但DSCTA对EEMCSA、MLA、PA、PB及RI指标均有低估倾向.83个临界病变中,DSCTA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72.92%、74.29%、79.55%、66.67%及73.49%.结论:以IVUS为金标准,DSCTA可以对冠脉临界性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量和定性诊断.

    作者:吴启源;袁明远;许建荣;殷焱;周华;王伟;范晓军;刘晓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其中髓母细胞瘤25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3例,室管膜瘤12例.所有患儿术前行MRI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三组肿瘤的平均ADC值和小ADC(ADCmin)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肿瘤鉴别诊断的佳阈值及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结果:髓母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69±0.34)×10-3mm2/s、(1.68±0.23)×10-3mm2/s和(1.15±0.27)×10 3mm2/s;ADCmin值分别为(0.48±0.29)×10 3mm2/s、(1.59±0.32)×10-3mm2/s和(0.83±0.39)×10-3mm2/s,三组肿瘤的平均ADC值和ADCmin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鉴别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平均ADC值佳阈值为0.87×10-3mm2/s,相应敏感度92.7%、特异度96.3%、诊断准确率94.5%;鉴别室管膜瘤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平均ADC值佳阈值为1.36×10-3mm2/s,相应敏感度91.7%、特异度92.6%、诊断准确率92.7%.ADCmin值鉴别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佳阈值为0.67×10-3mm2/s,相应敏感度97%、特异度100%、诊断准确率97.8%.ADCmm值鉴别室管膜瘤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佳阈值为1.06×10-3mm2/s,相应敏感度95.7%、特异度97.9%、诊断准确率94.7%结论:平均ADC值和ADCmin值在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ADCmin值对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优于平均ADC值.

    作者:张岚;张勇;朱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衰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86例,根据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大于50%,分为恢复组(A组,56例)和未恢复组(B组,30例).比较患者病程初诊时、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别,两组患者初诊时斑点追踪参数的差别,分别计算初诊时心底部、心尖部及左心室整体斑点追踪参数与治疗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三个月后LVEF、SV、CO、E/A值高于初诊时(58.56%±4.18% vs 45.16%±3.35%;79.68±3.01ml/beat vs 65.70±3.10ml/beat;4.06±0.22L/min vs 3.10±0.21L/min;1.00±0.09 vs0.65±0.07),而LVDd、LVDs值则低于初诊时(52.10±5.51mm vs 58.77±6.27mm;30.00±2.43mmvs 34.23±2.8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旋转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以及整体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大干未恢复组(6.38°±1.21° vs 5.43°±1.32°;84.17%±7.17% vs 70.98%±6.32%;76.55±6.80°/svs 62.18±4.91°/s;-45.04±3.28°/s vs-53.29±3.20°/s;17.56°±2.14°vs 6.67°±0.86°;115.48±8.10°/s vs 99.98±6.02°/s;-77.83±5.29°/s vs-83.48±7.1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旋转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以及整体旋转角度峰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参数对心衰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中以心尖部参数的预测价值更加明显.

    作者:张玲;陈晓旭;周欣彤;周鹏翔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卵巢纤维卵泡膜瘤的MRI表现

    目的:分析卵巢纤维卵泡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MRI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纤维卵泡膜瘤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根据T2WI信号特点将病例分成高信号组与低信号组,采用t检验及精确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间肿瘤大径、血清糖抗原125(CA-125)升高例数以及子宫内膜病变发生例数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20位患者中18例为绝经后妇女(90%),10例(50%)表现为CA-125增高,6例(30%)合并子宫内膜病变,1例(5%)合并卵巢畸胎瘤.20例患者均出现腹水体征,其中1例表现中等量腹水,19例为少量腹水.T1WI上所有肿块都表现为略低信号.肿瘤的T2WI有两个主要特点:①以等、稍高信号为主(稍高信号组,10例).②以低信号为主(低信号组,10例).两组间病灶大径、CA-125值升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9、P=0.656;两组间子宫内膜病变发生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增强后肿瘤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小于子宫肌层(P=0.000).结论:良性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少血供、T2WI信号、常合并腹水及子宫内膜病变的MRI特征有助于卵巢纤维卵泡膜瘤的诊断.肿瘤的T2WI信号特点有助于患者高雌激素血症的诊断.

    作者:孙静;吴瑜;王蔚;俞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