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移植中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靳斌;姜希宏

关键词:肝移植·基因疗法
摘要:1 转基因技术在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供肝早期功能损害甚至失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将表达过氧化物岐化酶的基因转入供肝,清除氧自由基,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用腺病毒载体,使小鼠供肝表达线粒体过氧化物酶,可明显减轻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与抑制氧化还原反应,激活NF-kb和AP1转录因子有关[1].Amersi等[2]将血红素加氧酶-1(HO-1)转入遗传性肥胖的Zucker大鼠,能减轻冷保存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存活率由对照组的40%提高到80%.用转基因方法改造脂肪肝,增加了供肝的来源,将推动肝移植的发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肝移植中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1 转基因技术在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供肝早期功能损害甚至失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将表达过氧化物岐化酶的基因转入供肝,清除氧自由基,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用腺病毒载体,使小鼠供肝表达线粒体过氧化物酶,可明显减轻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与抑制氧化还原反应,激活NF-kb和AP1转录因子有关[1].Amersi等[2]将血红素加氧酶-1(HO-1)转入遗传性肥胖的Zucker大鼠,能减轻冷保存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存活率由对照组的40%提高到80%.用转基因方法改造脂肪肝,增加了供肝的来源,将推动肝移植的发展.

    作者:靳斌;姜希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三腔导尿管在治疗盆腔脓肿中应用

    我科1996年12月~2003年12月采用三腔导尿管引流冲洗的方法治疗盆腔脓肿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8~78岁.原发病胃穿孔4例,阑尾穿孔7例,肠破裂4例,子宫穿孔1例.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均有里急后重、尿频、尿急、尿痛,直肠指检直肠前壁有触痛性包块及波动感,B超证实为盆腔脓肿.

    作者:苗绪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VEGF-D及VEGFR-3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

    淋巴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关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VEGF-D是VEGF家族的新成员,被称为促淋巴管生长因子.近年研究发现VEGFR-D及其配体VEGF-D相互作用后可诱导淋巴管生成及瘤细胞淋巴道转移.VEGF-D可能是影响乳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

    作者:陈晰;张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三苯氧胺对人胰腺癌细胞mdr1基因表达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三苯氧胺(TAM)对人胰腺癌细胞mdr1基因表达的逆转作用.方法:TAM和5-Fu作用于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Ⅱ、SW1990),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mdr1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检测mdr1基因mRNA的变化.结果:高剂量的TAM对ERα阳性的Capan-Ⅱ细胞有抑制作用,TAM可以逆转Capan-Ⅱ细胞和T47D细胞中mdr1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高剂量的TAM对ERα阳性的Capan-Ⅱ细胞有抑制作用,可以逆转mdr1的表达.

    作者:李胜;王春英;张波;赵磊;于文胜;衣龙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腔内隔绝术微创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

    我科2003年6月至12月应用微创人造血管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兴立;陈翠菊;郭曙光;杨镛;方伟;尹存平;张鹏;杨光;段丽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来源的Krukenberg瘤15例

    Krukenberg瘤是卵巢的转移性肿瘤,现报告15例胃来源的Krukenberg瘤.

    作者:毕明君;唐翠燕;李松军;王剑;王俊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鼠胰腺癌模型制备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癌模型制备的可行方法. 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3组.A组:胰腺被膜下包埋生理盐水线结;B组:胰腺被膜下包埋二甲基苯并蒽(DMBA)浸泡线结;C组:胰腺被膜下包埋DMBA浸泡线结+硫唑嘌呤口服.术后定期获取胰腺病理切片检查成瘤情况. 结果:A组无肿瘤形成,B、C组6周后开始成瘤.B组累计发生胰腺肿瘤10只(35.7%),C组发生胰腺肿瘤18只(62.1%),C组成瘤率高于B组(χ2=3.96,P<0.05).结论:DMBA埋线法制备大鼠胰腺癌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成瘤率高、成瘤时间短的优点;加服硫唑嘌呤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成瘤率.

    作者:李朝阳;张曙光;于振海;孙京杰;时昌文;阮长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乳腺癌手术病人血清儿茶酚胺及IL-6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乳腺癌手术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A)和单纯全麻(GA)围手术期血清儿茶酚胺和IL-6的变化,评价其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乳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GEA和GA两组,于手术前、切皮后30min、120min、术后第1、3日晨采血测定血清儿茶酚胺和IL-6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人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儿茶酚胺总量(CA)切皮后30min升高,手术120min达高峰,术后第1日清晨依然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切皮30min、120min时,血清儿茶酚胺总量(CA)GA组比GEA组明显偏高(P<0.05).血清IL-6手术120min时达到高峰,术后第1日仍高于手术前(P<0.05),但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手术引起的儿茶酚胺升高,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手术引起的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无影响.

    作者:易文波;张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中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

    乳腺癌的发病日渐增多,而随着一些特异性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被发现,淋巴管和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某些肿瘤中,如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等,已经证实存在淋巴管生成,并探讨了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目前对乳腺癌的淋巴管生成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研究也已开展.

    作者:李伟;张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胆囊癌细胞中转染Survivin和bcl-2反义寡核苷酸后凋亡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转染Survivin、bcl-2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凋亡促进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特异性靶向Survivin及bcl-2的ASODN.胆囊癌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Survivin ASODN转染组、bcl-2 ASODN转染组、Survivin SODN转染组和bcl-2 SODN转染组,转染24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urvivin基因、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ASODN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转染Survivin及bcl-2 ASODN后,胆囊癌细胞内Survivin基因表达下调47.8%,bcl-2基因表达下调52.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4±3.9)%、(7.3±3.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转染Survivin ASODN组及bc1-2ASODN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两转染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4.3%、41.6%.[HTY3]结论:[HTY1]Survivin和bcl-2反义寡核苷酸均可有效的抑制Survivin及bc1-2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胆囊癌细胞的凋亡,两者相比,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可更为有效地诱导胆囊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冯立民;姜希宏;乌新林;苏永红;徐克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R系统在乳腺钼靶摄影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及评价CR系统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IP板,MIEV钼靶X线机,轴位、斜位乳腺拍片,经CR系统后处理拍出激光照片.结果:45例中,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25例,与手术后病理切片对比,诊断正确率90%(40/45).结论:CR技术在诊断、鉴别诊断、早期发现乳腺肿瘤等方面作用突出.

    作者:康笑水;唐鲁兵;卢成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腹股沟疝172例,其中实验组86例,男72例,女14例,年龄16~78岁.腹股沟斜疝71例,直疝15例,其中复发疝6例.对照组86例,男78例,女8例,年龄6~68岁.腹股沟斜疝75例(3例双侧),直疝11例,其中3例为复发疝.

    作者:刘亚东;季巧金;胡铭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双吻合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4例

    我院5年来采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Dixon手术78例,发生吻合口瘘4例.1临床资料[例1]男,45岁.距肛缘3cm的高分化腺癌,DukesB期.

    作者:曹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腹股沟疝75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5例复发腹股沟疝,男64例,女11例,年龄34~91岁,≥60岁者58例.单侧斜疝45例,双侧斜疝16例,直疝12例,斜疝合并直疝2例.就诊时滑动性斜疝39例,嵌顿性斜疝15例.传统手术后复发时间短者为2周,长为44年,中位复发时间为2年4个月.

    作者:杨廉泽;颜强;梁水权;周忠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MRC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作用

    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及生物学特性,术前诊断及判断能否手术切除较为困难.今回顾分析我院1994~2003年收治的80例肝门部胆管癌,将其磁共振胆管造影(MRC)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诊断方法.

    作者:王建立;徐克森;李森;宋钦华;寿楠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肿瘤多药耐药及其基因治疗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现象后会对其他结构、细胞靶点和作用机制迥然不同的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

    作者:高鹏;周庚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抑癌基因PTE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HCC组织和癌周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53例HCC中PTEN蛋白阳性率(52.8%)和阳性强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92.5%)(P<0.01,P<0.05);HCC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HCC分化愈差,PTEN蛋白表达愈弱;PTEN蛋白表达还与癌拴形成有关(P<0.005).结论:PTEN的异常表达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反映HCC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7例临床分析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栓塞(SMAE)是肠系膜血管急性血循环障碍,由于起病急,缺乏特异的检查手段,加之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易延误诊治,死亡率高达60%~100%,尽早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

    作者:王亚军;李铎;刘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螺旋CT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形态学表现、早期增强率和时间-密度曲线的特点,探讨应用螺旋CT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排探测器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病变形态学特点、增强率和时间-密度曲线,与病理学结果对照,探讨各种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结果:患者38例,共43个病灶,乳腺癌28个,良性病变15个.11个病灶表现为片状影,32个表现为肿块影,21个恶性肿块中有毛刺和分叶征象的各12个,11个良性肿块中有毛刺和分叶征象的分别为1个和2个.20个乳腺癌的时间-密度曲线类型为Ⅲ型,11个良性病变为Ⅰ型曲线,Ⅱ型曲线中良、恶性病变有较多重叠.增强率反映了病变区的血供情况,以E1min、E3min作为鉴别良、恶性的标准较E5min为佳.结论:乳腺恶性肿瘤毛刺、分叶征象比良性病变多见;早期增强率和时间-密度曲线类型对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三者综合分析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螺旋CT从多个角度对乳腺病变进行分析,提供了更多的鉴别诊断信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修建军;李传福;刘庆伟;余志刚;张晓明;于德新;赵素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DcR3反义RNA与顺铂对肝癌细胞凋亡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DcR3反义RNA与顺铂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与TUNEL等方法检测DcR3反义RNA和顺铂引起肝癌细胞凋亡的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DcR3反义RNA处理组与顺铂处理组的凋亡率与对照的单纯肝癌细胞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二者之间凋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R3反义RNA有效降低DcR3表达,同时有较强的促凋亡作用,与顺铂作用相似.

    作者:段伟宏;苏忠学;吴泰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