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全麻手术的护理配合

王晓君;王佩珍;童艳萍

关键词:麻醉手术期间, 病情变化, 患儿, 医护人员, 生理特性, 全身麻醉, 麻醉方法, 护理体会, 代偿能力, 机体, 安全
摘要:全身麻醉是小儿常用的麻醉方法,小儿因生理特性决定其机体代偿能力有限,麻醉手术期间患儿的病情变化较快,医护人员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儿安全渡过麻醉手术期.现将69例患儿麻醉手术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为确保预防接种实施的安全,探讨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对我院预防接种门诊2005年6月~2006年6月期间发生接种后不良反应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全身反应21例,占总接种人数的1.11‰;局部反应14例,占总接种人数的0.74‰;偶合反应1例,占总接种人数的0.05‰,异常反应3倒,占总接种人数的0.16‰.结论:任何疫苗的不良反应都会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影响,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疫苗的发生率,增加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梁翠霞;陈永坚;黄锦希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测量生命体征中的误区及护理对策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是衡量机体状况的可靠指标,临床上称它们为生命体征.当机体患病时,T、P、R、BP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T、P、R曲线的绘制和血压的记录可反映出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一阶段.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尽管测量生命体征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由于业务素质、个人素质以及工作责任心参差不齐等原因,出现测量误区,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作者:王永红;何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脑外伤手术后患者出院健康知识指导

    近年来随着人们活动范围扩大,各种脑外伤患者逐年增多,绝大部分患者住院积极治疗,都能转危为安,但是,要彻底的康复还需一段漫长的过程,而大多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因此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治疗尤为重要.我科对23名脑外伤手术后出院的患者开展健康知识指导,并定期随访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蕊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病房开展人性化服务的护理体会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1].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就医者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规范、服务态度、质量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以人为对象的护理队伍,要紧紧抓住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其提供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预测服务对象的需求,主动提供服务[2].为此,我院于2005年10月在我科开展人性化服务的示范病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慧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200份产科护理记录质量检查结果及分析

    产科护理记录是产科助产士运用护理程序,为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其结果的具体体现及凭证,是产科病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产科临床科研、教学和法律依据的原始资料之一,也反映了助产士的文化素养、思维方式、知识范围和工作能力及护理工作的内涵,更显示了产科护理工作的价值.

    作者:何隽;代黔丽;赵桂莲;李登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康复指导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经过抢救治疗可渡过急性期,但多数患者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语言障碍、生活能力减退等后遗症和心理烦躁、忧郁等心理变化,而丧失生活与劳动能力.早期正确的康复指导可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水平,减轻后遗症的程度,缩短病程,为以后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患者早日恢复生活能力.我院对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指导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美清;罗彩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浅谈小儿采血量不足的方法改进

    目的:探讨提高5岁以下小儿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的方法,减轻患儿痛苦.方法:采用手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同时挤压血管上段的方法.结果:通过对40例患儿的观察,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0%,家长较轻松接受;一次采血成功不仅指一针见血,而且抽取的血量符合化验室的要求.结论:采用手臂静脉采血加挤压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所需血量较多的5岁以下小儿.

    作者:王晓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骨科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15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通过精心的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房艳蕊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80例0~4岁需输液7 d以上的小儿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A组)和头皮针组(B组),研究连续输液7 d患儿的情况.A组患儿在第1 d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后静脉留置针予以保留供以后6 d使用.B组患儿在第1 d静脉输液后拔掉静脉头皮针,以后每天输液时都重新穿刺.记录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每天输液后两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和穿刺部位肿胀情况、输液时哭闹情况,7 d后对两组患儿的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针眼数量、穿刺局部无差异,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A组患儿的针眼数量,穿刺局部肿胀基本不变,除第1 d穿刺哭闹外,以后很少哭闹,患儿家长都满意或基本满意这种输液方法,都表示以后愿意接受该方法.而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B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局部肿胀在不断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需要多天静脉输液的小儿静脉留置针较头皮针有明显优势.

    作者:郭锡素;鲁婷华;陈武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问题

    为了减轻输液患者的疼痛,促进康复,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提高输液质量,本文针对外周静脉输液中输液排气、药液配制、血管的选择及穿刺、进针的深浅度、滴速的控制、输液后的拔针及按压等操作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以减轻输液中的不良反应及病人痛苦.

    作者:吴海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淤点及淤斑的护理

    我院从2004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120例,其中108例有皮肤淤点、淤斑,有的甚至融合成片.现将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淤点及淤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旭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急诊科护士增强主动性护理的培训方法

    急诊病人一般病情危急,随时可危及生命.目前我科护理抢救工作,是在医师下达医嘱后被动执行护理操作,不能主动进行判断和开展各项治疗.为提高抢救效率,创造抢救时机,要求急诊护士必须能以敏捷、快速、有效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早期治疗和护理.因此,提倡急诊护士进行主动性护理,是保障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值得推广和执行的.我院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了主动性护理的培训,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重先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15例小儿蚕豆病的护理及预防

    蚕豆病是由于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之后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是发病的基本内因,故蚕豆病又常称为G-6-PD缺陷病.我院对小儿蚕豆病采取了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并做好预防工作,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云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中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

    由于各种危害因素的不断上升,导致了癌症患者的逐年增加,愈来愈多的癌症患者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疾病群体.因癌症一般早期不易发现,故一旦发现多已为中晚期.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使在对其护理过程中会遇到与其他病种患者不同的护理问题,这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势必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李筱芬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小儿全麻手术的护理配合

    全身麻醉是小儿常用的麻醉方法,小儿因生理特性决定其机体代偿能力有限,麻醉手术期间患儿的病情变化较快,医护人员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儿安全渡过麻醉手术期.现将69例患儿麻醉手术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君;王佩珍;童艳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护士长的个性特质与有效管理

    护士长的有效管理,除了具备吃苦耐劳的表率作用和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作用外,还应具备自信、柔韧、坚强、沉稳、冷静、热情、开朗、宽容等个性特征.因此护士长要认识自己的特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炼,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认为护士长的个性特质与有效管理密切相关,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文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一次性尿壶在肠造瘘病人灌肠中的应用

    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肠造瘘术后病人因肠梗阻、肠造口狭窄或术前肠道准备等原因需要灌肠.肠造瘘病人由于造瘘口失去括约肌的控制,易使灌肠液不自主地从造瘘口流出,使用便盆接肠液不完全,严重时灌肠液喷溅而污染病人衣物、身体、被褥、周围环境和操作人员.2003年以来,我科对25例肠造瘘病人应用一次性尿壶配合一次性气囊导尿管灌肠,经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艳;吴海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室患者中的应用

    门诊输液室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科室,治疗任务繁重,每天输液的患者逗留时间短、流动性大,且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患者患病种类复杂,在短时间内患者经历了挂号、候诊、就诊、检查、取药等多个环节,所以患者来输液室治疗的时候,需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蔡阿来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饮食内容和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内容和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长期治疗,病史均在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为期2个月饮食内容、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在实验开始、实验中、结束时,均用末稍血动态观察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临床观察综合干预前后血糖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注重饮食内容、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将血糖有效地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有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莉萍;陈伟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40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对40例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全面护理,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均改善,除5例胃胀气、2例面部充血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配合有效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且副作用小.

    作者:石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