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广泛开展,心脏X综合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心脏X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不明确性及复杂性,对于它的治疗仍是一种挑战.文中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对心脏X综合征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并介绍了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和可采取的治疗选择.
作者:李恒栋;章渭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疾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为自身抗原诱发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oxLDL的自身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预防和致病的双重作用.
作者:崔向辉;浦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左室功能是评价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主要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障碍不仅可以由心肌坏死和纤维化引发的不可逆性损害所致,而且可以由心肌急性或慢性缺血而导致的可逆性心肌损害所致,而血运重建可以改善局部和整体左室功能,改善预后.准确区分这种心肌损害的可逆性抑或不可逆性,即评价存活心肌的存在与否,对治疗方案的确立、佳疗效的获取以及患者预后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若凌;王仁平;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提高瓣膜置换术后的疗效. 方法:共47例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与二尖瓣双瓣置换35例,二尖瓣置换5例,主动脉置换7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42例,左房折叠4例. 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14例(34%),死亡2例(4.25%),影响瓣膜置换手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严重左室扩大,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0.40,左室短轴缩短率(FS)<0.25和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围术期室颤. 结论:掌握合适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措施,大限度地保留心内结构是巨大左心室病人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谢永明;邵冲;朱家麟;武士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均存在昼夜节律.引起昼夜节律的原因很多,交感-副交感神经的昼夜张力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两者的失衡可引起心电稳定改变,从而易发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本文回顾近年来对心源性猝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的研究结果,并分析两者的关系,从而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的机制和临床意义.
作者:丁芳;鲁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乏氧同许多疾病有关,乏氧显像为人们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新近合成的乏氧显像剂99mTc-HL91,可被乏氧心肌组织摄取,而肝脏摄取相对较低,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深入研究99mTc-HL91的组织滞留机制和不同心肌组织的代谢特点,将为其终应用于临床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贺永明;杨向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运动可分为耐力或动力性(dynamic)和力量或静力性(static)两种,前者包括马拉松、滑雪等,其特点是运动强度小,有氧供能,骨骼肌长度发生变化,而肌张力相对变化小;后者包括举重、投掷等,具有运动强度大、无氧供能的特点,其骨骼肌张力显著升高,而肌长度不变.有些运动项目则兼有上述两种特点,如划船等.本文重点概述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心脏的生理学、形态学、内分泌的影响,以及运动员心脏的临床特征.
作者:赵清;金立仁;魏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心肌细胞间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相邻细胞电学和化学耦联的基础,主要由连接蛋白40、43和45组成.GJ重构是多种获得性及遗传性心脏病的共同分子特征,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重塑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范书英;曾玉杰;申玉良;柯元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因子(neuregulin,NRG)是内皮源性生长因子,与ErbB族受体相结合,在心脏发生、肺脏发生、神经结发生、神经细胞分化、乳腺发生和伤口愈合等多种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现就neuregulin-ErbB信号系统对心脏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远方;蔡迺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窦房结是哺乳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界嵴和上下腔静脉之间,由许多形态大小各异、自律性高低不同的细胞组成.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窦房结内部存有较大的异质性,近几年关于窦房结细胞异质性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家兔窦房结细胞形态结构及电生理异质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杜以梅;柯琴梅;唐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心电图aVR导联ST段的抬高或压低,往往提示病人存在严重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前降支近段病变或三支病变,病人的预后较差,需要及时的干预治疗.
作者:杜乃立;杜瑞芝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