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018心衰患者常见QRS间期室间和室内收缩不同步

关键词:心衰患者, 室内
摘要: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031心衰患者应用安体舒通引起肾功能不全和高钾血症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新型钙离子拮抗剂乐卡地平

    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乐卡地平通过对分子结构的修饰优化,使其成为一种高度血管选择性、高亲脂性、高耐受性、血浆半衰期短、疗效持久的降压药物.文中对其药代动力学特点、相关临床研究及在慢性肾衰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汪志华;陈万春;金惠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019系列超声心动图对膜部室间隔瘤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029左房容积对于急性心梗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窦房结细胞形态结构及电生理异质性的研究

    窦房结是哺乳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界嵴和上下腔静脉之间,由许多形态大小各异、自律性高低不同的细胞组成.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窦房结内部存有较大的异质性,近几年关于窦房结细胞异质性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家兔窦房结细胞形态结构及电生理异质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杜以梅;柯琴梅;唐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心房感知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心房感知起搏器(AAI)的临床应用状况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在长征医院进行起搏治疗的175例SSS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132例患者分成AAI、双腔感知起搏器(DDD)、心室感知起搏器(VVI)三组,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房颤、中风、心力衰竭、起搏器综合征、手术并发症、起搏电极脱位、生活质量改善以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等临床情况. 结果:175例SSS患者中共有AAI适应证42%(73例),但仅有13%(22例)置入AAI起搏器.AAI组的房颤、中风、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VVI组.AAI组中未发现新发生的AVB. 结论:AAI起搏较其他起搏方式更有利于SSS的预后.应该注意纠正临床上AAI起搏器应用率偏低的不合理情况.

    作者:郭启智;廖德宁;牛小萍;钱建英;陈懿;卢必德;吴宗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医学视讯》DVD介绍新医疗技术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020血运重建可降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022长效硝苯地平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死亡率和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028稳定的心脏病患者短期内突然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不会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023阿托伐他汀减少冠脉介入治疗引起心肌损伤的随机研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间隙连接及其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肌细胞间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相邻细胞电学和化学耦联的基础,主要由连接蛋白40、43和45组成.GJ重构是多种获得性及遗传性心脏病的共同分子特征,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重塑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范书英;曾玉杰;申玉良;柯元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的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当前TEHV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种子细胞、生物材料及组织构建.本文就种子细胞的来源、分离、培养和鉴定,生物材料的种类、要求,TEHV的构建方法和构建环境,和TEHV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作者:杨岷;陈长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疾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为自身抗原诱发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oxLDL的自身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预防和致病的双重作用.

    作者:崔向辉;浦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032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行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心脏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的瓣膜置换

    目的:探讨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提高瓣膜置换术后的疗效. 方法:共47例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与二尖瓣双瓣置换35例,二尖瓣置换5例,主动脉置换7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42例,左房折叠4例. 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14例(34%),死亡2例(4.25%),影响瓣膜置换手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严重左室扩大,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0.40,左室短轴缩短率(FS)<0.25和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围术期室颤. 结论:掌握合适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措施,大限度地保留心内结构是巨大左心室病人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谢永明;邵冲;朱家麟;武士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均存在昼夜节律.引起昼夜节律的原因很多,交感-副交感神经的昼夜张力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两者的失衡可引起心电稳定改变,从而易发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本文回顾近年来对心源性猝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的研究结果,并分析两者的关系,从而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的机制和临床意义.

    作者:丁芳;鲁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治疗性血管生成

    治疗性血管生成是目前新近提出的概念,与传统的治疗手段(血管搭桥)不同,它是利用成血管诱导因子或内皮祖细胞,模拟体内血管生成的机制,达到促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的目的.文中就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晏开力;翟志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026口服雷帕霉素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再次出现狭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三磷酸腺苷敏感的钾通道与心肌保护

    三磷酸腺苷敏感的钾通道(KATP)可分为质膜KATP(sarcKATP)和线粒体KATP(mito KATP),结构尚不十分清楚.KATP的开放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小梗死面积、提高心功能恢复率,目前推测KATP的心肌保护作用与mitoKATP开放有关.

    作者:王先宝;马春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