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冬眠心肌与心肌血运重建术

韩雅玲

关键词:冬眠心肌, 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血运重建术
摘要:本文就近年冬眠心肌概念的扩展、发生机制及形态学变化、临床表现、外科和介入血运重建术治疗效果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037 阿托伐他汀治疗在头2周对血脂的影响:一项随机的安慰剂对照研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42 心脏三维影象的重要性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50 踝臂指数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氧磷酯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对氧磷酯酶(PON)是一种与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的钙离子依赖性糖蛋白,能够水解有机磷.研究显示:PON1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ON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某些PON1同种异型酶(allozyme)可通过抑制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对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马瑞欣;闫胜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45 急性心肌梗死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产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氨力农与洋地黄治疗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氨力农与洋地黄治疗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择40例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氨力农组(n=20);洋地黄组(n=18/20).分别用氨力农200mg+NS250ml,以5~10mg·kg-1·min-1静滴,疗程7天;洋地黄首次以西地兰0.4~0.8mg静推,以后地高辛0.125mg口服,疗程7天.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心动超声(PAP,EF)指标、肺功能(VC,RV/TCL,FEV1%)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氨力农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5%,洋地黄组为88.9%,同时,对肺动脉压、射血分数及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各指标两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氨力农组为0,洋地黄组为10%.结论:氨力农与洋地黄对治疗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有明显的疗效,但是,氨力农治疗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既有效又安全,而洋地黄对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应持慎重态度.

    作者:唐洁;陆建平;沈爱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47 症状性心肌桥患者植入支架后长期的临床和血管造影随访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DITPA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本文就近年来甲状腺激素及DITPA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治疗效应等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殷兆芳;吴士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冬眠心肌与心肌血运重建术

    本文就近年冬眠心肌概念的扩展、发生机制及形态学变化、临床表现、外科和介入血运重建术治疗效果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韩雅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41 射频消融术的适应证和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氯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氨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起效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通过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的开放性临床试验,在停用原降压药1周后即给予氯沙坦50mg和氢氯噻嗪12.5mg联合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血压、心率、血钾、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药联合应用可以比较迅速而有效的降低血压,第1周有效率可达63.2%,到第4周总有效率达92.8%.患者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结论:两药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值得临床推荐的用药方式.

    作者:李勇;金炜;徐伟民;李晓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48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及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对血浆脑利钠肽前体N-端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胶原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粥样斑块稳定性增加可以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斑块纤维帽中胶原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斑块的稳定.本文对胶原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陈倩;吴宗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36 联合持续应用甘露醇、速尿和多巴胺治疗心脏手术后肾功能衰竭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变异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受体(ATR)具有多种亚型,存在多个位点基因突变,不同程度地影响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病程及预后起重要调节作用.本文重点综述ATR基因结构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联性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前景进行分析展望.

    作者:彭澍;彭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与氟伐他汀调脂疗效的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辛伐他汀(simvastatin,商品名:舒降之,默沙东公司生产)与氟伐他汀(fluvastatin,商品名:来适可,诺华制药公司生产)临床调脂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将100例TC>5.2mmol/L伴或不伴TG>1.7mmol/L的对象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n=50)与氟伐他汀组(n=50),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分别测定TC、TG、HDL-C、LDL-C以及ALT、AST、CK值.结果:两组治疗6周后及治疗12周后,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12周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6周后,TC降低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12周后,TC、LDL-C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分别<0.05和<0.01),HDL-C升高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20mg/d,氟伐他汀40mg/d调脂疗效均较好且安全.其中,辛伐他汀在降低TC、LDL-C水平以及升高HDL-C水平优于氟伐他汀;但对肝功能影响辛伐他汀比氟伐他汀大.

    作者:宦鹏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ET)、同位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把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AP组(83例)、UAP组(108例)和AMI组(52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行EET、ECT并与CAG进行对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57例)比较.结果:AMI、UAP以单支(狭窄≥50%)血管病变占绝大多数(80.1%和62.8%),而SAP以2支和3支血管病变更常见(占83.6%).EET检出冠心病的特异性(84.6%)比ECT(53.8%)高(P<0.05),而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3.6%)高于EET(80.9%).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5和0.413(P<0.05).结论:SAP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UAP(P<0.05).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ECT>EET,而特异性EET>ECT.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晓惠;王彬尧;厉锦华;刘建平;张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39 一种钾通道开放剂降低LQT1、LQT2和LQT3型长QT综合征透壁性复极化离散度和阻止尖端扭转型室速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钙调神经磷酸酶依赖的信号通路在致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心肌细胞内持续的Ca2+平台激活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使活化T细胞核因子c(NF-ATc)去磷酸化并进入胞核.去磷酸化的NF-ATc再与锌指转录因子(GATA4)等相互作用,活化多种心肌肥厚的相关基因,导致心肌肥厚.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CsA)、FK506等可抑制CaN活性,消除心肌肥厚而改善心衰.

    作者:杨永健;祝善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52 细菌培养阳性活动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影响早、晚期治疗结果的因素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