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霞
景观治疗是深受疗养员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它不仅能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还能够起到增进健康的作用.为了消除景观治疗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疗养员的景观治疗质量,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科学的指导和正规的培训,从游览的每一个细节入手,抓好点滴,为疗养员的出行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好地解决了疗养员的后顾之忧,使疗养员在景观治疗的康复中得到佳的身心疗养.
作者:马晓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近几年,随着军队体制改革的深化,护理人员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文职人员队伍发展壮大,成为国防护理队伍的生力军.针对队伍结构的变化情况,我们适时调整工作思路,突破工作难点,把握队伍特点,健全培训机制,将岗位练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敖卓东;刘新玲;王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自2005年以来,我院应用改良VSD技术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17例,治疗方法:①术前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根据结果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②清创.冲洗负压封闭治疗5~10 d后再重复多次,直至引流液细菌培养阴性,窦道内外露骨完全被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③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伤口.结果 本组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0个月.临床痊愈10例,显效4例,有效3例.结论 本组患者在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的指导下,全部采用置管持续滴注抗生素液,这就保证在局部达到足够的抗生素浓度,使抗菌效果明显增强,同时利用VSD技术,多个疗程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吴爱民;曲家富;曹利海;王良;孙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156例中老年健康体检人员颈动脉检测,共诊断5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对其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超声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占53.7%,颈内动脉起始段,占27.8%,颈总动脉主干,占18.5%.超声特征表现为四种类型: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溃疡斑,临床追踪随访及CT、MRI检查证实总计有脑梗死19例,占35.2%,其中,软斑块及溃疡斑块易被血流冲击脱落,形成栓子,发生脑梗死.结论 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张宇虹;尹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132名特勤人员体重指数(BMI)与血红蛋白(HGB)增高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32例体检人员的BMI和HGB并加以对照.结果 体重正常组HGB增高达11.54%,超重组HGB增高达56.67%,肥胖组HGB增高达70.83%.经检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部队特勤人群中,肥胖症与HGB增高有明确相关性.
作者:郑阁萍;尹仕伟;田秀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抗抑郁药对脱毒依从性和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91例戒毒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3组,在使用美沙酮治疗过程中,分别给予盐酸安非他酮、盐酸曲唑酮和安慰剂,比较患者住院天数和脱毒成功率.结果 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曲唑酮组的住院天数和脱毒成功率均高于安慰剂组.但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曲唑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抑郁药可明显提高自愿戒毒患者的脱毒依从性和脱毒成功率.
作者:宾燕丽;林云;徐珀;郑军;徐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髓样癌(MTC)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11例MTC患者15个MTC结节的超声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及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MTC的超声表现特点.结果 11例患者7例合并其他结节,15个病灶中8个病灶边界清晰,11个形态不规则,10个大于1 cm,位于中上部11个,不均匀低回声11个,出现钙化灶13个,无包膜或晕圈9个.结论 高频彩超是诊断MTC的首选影像学手段.
作者:李志;陈树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1例癫痫患者在疗养期间进行精心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通过疗养改善了心理状态,病情得到好转.方法 指定专人负责,对患者的饮食、活动、生活习惯及心理给予合理的指导.结果 患者在疗养期间,病情得到好转,无癫痫发作,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患者只要得到合理的健康指导,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顽症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作者:薛凌;广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健康教育是医院和疗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实行整体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疗给病人以适当的治疗与护理,而且还要结合病人的治疗需要,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向病人解释疾病的常识,用药的注意事项,饮食、活动、休息的合理安排以取得佳效果.
作者:徐媛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通过对10年来关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康复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后得知,尽管目前国内外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方法较多,但尚未发现能促进患者意识、认知恢复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在正确诊断评估基础上综合促醒康复是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治疗的必然路径.
作者:沈威;李立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调查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80%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炎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其中有35%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的慢性疾病.通常80%的老年人需药物治疗,25%左右的老年病人同时服用4~6种药物,而且用药时间一般较长[1],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适应能力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2],不良的用药习惯不仅增加经济负担,也给老年人带来严重的副反应.
作者:曹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真空采血器采集血液标本具有自动定量、安全可靠、高效方便等优点.其真空度的准确设定实际采血量误差值为±5%,主要误差来源于血液黏度变化及试管内径的细微差别[1].
作者:李丽;赵曦;刘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疗养院信息网络化是疗养院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疗养院信息管理的全面开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疗养院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步伐还是过慢,有些问题急需解决.
作者:涂岩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恩格尔教授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带动了护理模式的转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仅重视病人的生理或病理反应的局部,而且把患者看作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全面考虑.
作者:郭艳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行部分血运重建(即单纯处理近期引起心肌缺血的血管)冠脉介入手术后胸闷症状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阐明此种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冠心病患者因反复胸闷、气紧而行冠脉造影后需介入支架治疗者40例,单纯在近期明显狭窄的血管处行支架治疗,余陈旧病变不干预,40例患者虽非在同一导管室手术,但手术原则相同,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胸闷症状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40例患者中原有35例反复胸闷,占87.5%,术后只有2例仍有胸闷,占5%,余症状明显缓解(P<0.05).术前30例患者彩超提示:左心功能减低,其中5例心功能Ⅲ级占12.5%,EF值<45%,左室内径平均值:(56±12)mm,术后只有1例心功能Ⅲ级占2.5%(P<0.05),EF值<45%,余患者EF值较术前提高,左室内径平均值:(48±7)mm,有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4例出现皮肤出血点,1例出现脑卒中.结论 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手术可以改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及心功能,同时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飒;郝建文;尹建芳;张海荣;王慧峰;王瑞珍;佟秋艳;王与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非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手法、中频电疗、牵引综合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209例.结果 经1~4个疗程治疗,并追踪观察1年以上,治愈131例(占62.7%),显效45例(占21.5%),好转16例(占7.7%),无效17例(占8.1%).有效率:91.8%.结论 多手段结合疗法,从多个层面起作用是治疗颈椎病的佳选择,取得较好疗效,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罗志安;邓燕妮;徐雪明;范景霞;施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健康教育是军队疗养院维护和保障广大干部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而护士在疗养院健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高疗养院的健康教育效果,满足疗养员的需求,我们制定了强化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掌握健康教育程序,使健康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刘翠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抓好后勤部疗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控制疫情漏报.着重阐述疗养院传染病防制的现状、难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以严格落实制度,认识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大力普及传染病保健知识,提高各部门防治传染病的意识,从而强化对传染病的管理,提高防治水平,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山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中药熏蒸、体外高频热疗、牵引及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获得满意疗效.结果 治愈:70例;显效:3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结论 以上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值得提出的是体外高频热疗法是用射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电极间的人体加热(内生热),并通过高频电磁场的效应达到治疗病痛的目的 ,真正做到了使患者无痛苦、无创伤、非介入.
作者:李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军队疗养院利用疗养淡季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训练的做法及效果.方法 对成都军区峨眉疗养院全体护理人员按职称职务进行全方位、分层次、多形式和多渠道相结合的系统综合训练,并进行严格的分阶段考核、验收和评价.结果 全院护理人员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结论 疗养院利用疗养淡季开展护理业务训练的做法科学、有效,是提升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荟;田径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