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宝富;刘晓芹;成俊祥
患者,男性,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自感上牙前凸而被议论2年,辍学1周入院.2年前出现自己上牙前凸感,为此寝食不安,留恋往返于镜前.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此后渐发展认为上牙前凸明显,相貌丑陋,整日沉湎于此想象中,感周围同学在议论、讥讽他的相貌.
作者:张辉;罗利玲;孙润珠;李卓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5例经8周利培酮或氟哌啶醇急性期治疗后BPSD得到缓解的病例继续服利培酮1mg/d,14例同类病人不服任何抗精神病药,两组病人均随访24周.随访中,定期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和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的评定.病人随访中如BPSD复发(BEHAVE-AD评分≥8分)则作为复发病例.结果利培酮组复发率26.67%(4/15),不服药组复发率57.14%(8/14);经Ka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复发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是否用药维持因素无显著性(P>0.05).结论尽管短期用抗精神病药治疗BPSD有效,但长期用药维持是不必要的.
作者:盛建华;高之旭;陈美娟;张明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氟派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84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12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64.29%,明显高于氟哌啶醇组的42.85%.两组间在PANS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及一般病理症状量表分值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氟哌啶醇,对阴性症状的效果尤其明显.
作者:郑占杰;刘琳琳;王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用利培酮系统治疗16周,辅以心理治疗.结果 14例患者体重增加10%以上,有效率为77.8%;10例患者体重增加20%以上,显效率为55.6%.副反应轻微,主要为震颤、嗜睡和便秘.结论利培酮合并心理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小.
作者:张文忠;景洪华;田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5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分别应用帕罗西汀(28例)、地西泮(28例)进行治疗,疗程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与地西泮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4周末两组SAS、HAMA以及HAMA因子分的减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副反应两药相似,帕罗西汀的主要副反应为口干、头痛、头晕和恶心.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副反应轻微.
作者:田博;景洪华;王心蕊;张文忠;刘延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透明膈囊肿伴精神障碍国内仅有少量报导,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全;周海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家族性与散发性分裂症患者在暗示性方面的差异.方法以住院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完全依照唐安平的暗示性测查方法,测查其暗示性,同时调查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散发性分裂症患者在视觉暗示性和触觉暗示性方面明显高于高发家系分裂症患者,低发家系分裂症患者在视觉暗示性方面明显高于高发家系分裂症患者.家族史是被纳入逐步判别方程的一个重要变量.结论各群组间暗示性的差异为家族性与散发性、高发家系与低发家系的不同源或者不同质提供了间接的佐证.
作者:杨永信;吴少兰;唐振坤;孙士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性,30岁,教师,住院号2003006,因失眠、躁闹不安1年余,加重3天于2002年12月31日入院.入院体检无异常,胸透、心电图、血、尿常规及肝功均无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可,否认感知觉障碍,又说又唱,思维松散,未发现妄想性体验,情感反应极不协调,意志活动病理性增强,无自知力,诊断未定型精神分裂症.
作者:张维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170名少数民族卫生学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卫校学生的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P<0.001).高年级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因子分高于低年级(P<0.05).结论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突出,应予以重视及相应干预.
作者:曹秉玉;廖彩琼;刘照旭;唐茂芹;李传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组病例符合CCMD-2-R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氟西汀合并丁螺环酮30例为研究组,单用氟西汀30例为对照组,用HAMD、HAMA、TESS量表评价疗效及副反应.结果研究组HAMD减分率自第2周末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AMA减分率自第1周末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效率80%,有效率93.3%均高于对照组,副反应评分,研究组则高于对照组,尤其是第1周明显,但无严重副反应,不影响治疗.结论氟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效果好,起效快,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副作用不影响治疗.
作者:张春英;李永玺;李玉兰;崔承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利培酮使用状况及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问题.方法对128例经利培酮治疗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每1~2个月门诊随访一次,视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共随访三年.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结果共有90例患者完成了3年的随访观察,其中30例患者利培酮治疗3年.对维持治疗效果良好中断治疗的因素有多种.结论利培酮长期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中断治疗易复发或加重,应针对相关原因和问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维持治疗进行干预.
作者:王爱青;张永莉;赵贵芳;石玉兰;邱惠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奎的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奎的平与利培酮治疗6周,于入组前及治疗结束时测查数字划销测验(CT),修订韦氏记忆测验(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析两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WMS-RC测验的记忆商数均显著提高;奎的平组CT、WCST测验仅有部分项目成绩改善,利培酮组CT、WCST测验所有项目均改善显著.结论两药对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均有显著疗效,利培酮对注意、执行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
作者:安宝富;刘晓芹;成俊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利培酮所致男子乳房女性化之副反应偶有报告,但用中药治疗该副反应罕有所闻,现介绍于下:
作者:解克平;张敦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抗抑郁药物临床疗效评价的工具几乎所有的临床研究涉及抗抑郁药物疗效评价的量表只有2个,一是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和蒙特玛莉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 [1],并由这些量表分值的变化来判定抑郁的改变程度.这是一种量化的指标,也是反映疾病变化或活动的指标.这种情形就打破了我们传统应用的等级评价方法,如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概念.但是由于量表评定不是逐日进行的,有的评价间隔时间还比较长.
作者:金卫东;沈莹;陈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热线电话的资料,探讨热线电话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方法对宁波市411例次心理热线电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期仍以精神疾病的咨询占首位,咨询内容广泛.结论心理热线电话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尚需不断完善.
作者:龚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及总补体(CH50)与阿尔采默病(AD)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动化生化仪对44例AD患者的apoE和总补体(CH50)进行测定,并与29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AD组apoE为(4.84±3.10)mg/dL,高于VD组的(4.21±1.17)mg/dL,差异有显著性(t=1.67,P=0.03);AD组CH50为(40.52±10.1)ku/L,低于VD组的(45.66±9.9)ku/L,差异有显著性(t=1.67,P<0.05).结论载脂蛋白E异常是阿尔采默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载脂蛋白E的测定对鉴别阿尔采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有一定价值;免疫反应在阿尔采默病中的作用不明.
作者:奚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季节的关系,为此病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圆形分布统计法,对1997年1月~2002年12月6年间首次发病住院的19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高峰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高峰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r=0.1623,P<0.01),发病高峰时间约为2月22日左右,按季节推算应为冬末春初.结论此季节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是降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徐喜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验证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治疗,疗程8周,用BPRS及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6%,显效率为74%;对照组有效率为84%,显效率为7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利培酮合并舒必利服药方便,副作用少且轻微.结论利培酮合并舒必利与氯氮平合并舒必利同样有效,副反应小.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1988-2002年<山东精神医学>刊载的论文及其引文,对该刊的专业水平和刊物特色进行评估.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进行统计,分析该刊15年刊载的1731篇论文的5363篇参考文献,从引文量、引文文献类型、语种分布,作者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1731篇论文中平均篇引文量3.08条,引文中期刊多(4223),占78.8%;语种以中文多,英文其次,分别占65%和33%.结论 <山东精神医学>在国内精神卫生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引文文献量在逐年增加.
作者:孟宪芬;王继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