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妍;史传奎;范玉
目的:明确GJB6目的基因蛋白Cx30在GJB6 3种突变体A88V、G11R和V37E在HaCa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构建GJB6基因突变体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至HaCaT,应用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其表达.结果:突变体中G11R和A88V经过多次转染实验,能够明确观察到HaCaT细胞细胞膜上有Cx30蛋白的荧光表达;而V37E突变型荧光表达极弱或无.结论:3种突变体的Cx30表达量不同,初步推测突变体编码的蛋白质或不能定位于角质形成细胞膜或不能形成功能性的Cx30,从而影响了HaCaT细胞正常的增殖和分化.
作者:姬灿灿;王震英;燕鹏荣;陈楠;吴静;张永飞;宋亚丽;张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周身反复红斑水疱伴痒4个月.4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躯干部出现绿豆至黄豆大水疱,疱壁紧张,尼氏征阴性,剧烈瘙痒,外院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给予“DDS 50mg,泼尼松龙30 mg,日1次”治疗2周,大疱逐渐消退,瘙痒减轻,患者即刻停药,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部再次出现绿豆大水疱,疱液清亮,伴咳嗽、胸闷、气短,来我院就诊.
作者:吴爱萍;边芳;瞿平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明确生殖道念珠菌病的菌群分布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60例患者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念珠菌占71.67%,热带念珠菌占11.67%,光滑念珠菌占8.33%,克柔念珠菌占5.00%,其他念珠菌占3.33%.ROSCO纸片扩散法测得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73.33%和65.00%.结论:白念珠菌仍为生殖道念珠菌病主要致病菌;ROSCO纸片扩散法为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了依据.
作者:曹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外阴赘生物3年.3年前患者发现右侧大阴唇一绿豆大赘生物,质软,无自觉症状.随后赘生物逐渐增大,带蒂,呈息肉状,偶有牵拉感疼痛.患者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均佳,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疾患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患者.
作者:郭生红;夏登梅;李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明确2007-2013年全国性病检验实验室沙眼衣原体(Ct)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效果.方法:向参加室间质评的性病检测实验室发放模拟临床Ct检测拭子的质控品,性病控制中心对汇报检测结果进行评价,评分后将结果反馈至各参评实验室.结果:参评实验室Ct检测合格率由2007年的84.93%提高到2013年的92.31%,优秀率从2007年的47.95%提高到2013年的78.85%,不合格率则从2007年的5.48%下降到2013年的0.38%.结论:经过7年严格的室间质量评价及质量管理,全国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逐年提高.
作者:钟铭英;尹跃平;魏万惠;王红春;韩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门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0~64(31±3.3)岁;病程20±4 d.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9~58(28±3.5)岁;病程16±3 d,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对药物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全身系统性疾病、传染病等患者.
作者:杨丽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女,72岁,全身丘疹、结节,伴剧痒1年余,头面部、四肢红斑、水疱1个月,无口腔水疱、糜烂.组织病理可见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见IgG及C3于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间接免疫荧光示抗桥粒抗体弱阳性.诊断:结节性类天疱疮.
作者:周梅娟;韩世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前国内外对银屑病患者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关注心理因素与银屑病的关系,有相当比例的银屑病是由精神紧张而触发或加重,相关调查发现40%以上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紧张与该病持续不退和恶化有关.1,2目前运用团体干预的形式对银屑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非常少,而团体心理咨询相对于个体咨询来说,有着不同的优点,并且能够更有效,更广泛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作者:樊一斌;柏涌海;杨明辉;谢宸;寿碧琪;温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前胸、后背增生性斑块20余年,右腹部掌大红斑、上覆鳞屑半年,加重2周.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前胸、后背出现数个增生性肿物,前胸部呈蟹足状,后背部为椭圆型扁平隆起红色斑块,质硬,表面光滑.皮损逐年增大,伴轻度瘙痒.半年前饮酒后于右腹部出现手掌大红斑,上覆鳞屑,后渐累及全身,多硬币至掌大,且于左肩胛部增生性肿物表面出现黄豆至蚕豆大红斑、脱屑,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诊为银屑病,经中药口服,皮肤康洗液外用等治疗后,银屑病皮损改善不明显,左肩胛并发银屑病皮损的瘢痕疙瘩较前减小.
作者:潘胡丹;梁思;荆月藜;杨顶权;白彦萍;张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褥疮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率高,病程长,皮损程度重,皮损难以愈合.我们采用中药超声雾化经皮给药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褥疮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静;殷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1 对全县7个乡镇63个村(居)委会652个自然村进行宣传和线索访问调查.1.1.2 对历年治愈患者、现症患者及家属进行体检、复查.1.1.3 对所提供的麻风可疑线索进行全面复查.1.2 方法1.2.1 培训 依靠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支持,每年县级召开卫生工作会、各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专干工作会议和乡村医生培训班,进行项目工作培训.
作者:戴常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龙岩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中HIV感染和行为学情况.方法:2012年1~11月对龙岩市208名MSM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该人群平均年龄28.1岁,小于40岁占92.3%.208份标本中HIV抗体阳性率为7.2%、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88%.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用安全套者占58.2%;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14人(21.9%).结论:该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低,因此应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
作者:郑禄祥;阙金财;陈前进;阎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就诊者,临床确诊为扁平疣,男68例,女112例;年龄18 ~ 48岁,平均23.5岁;病程1月~5.5年,平均2.0年.皮损位于面部95例,位于双手背51例,两个部位均有34例.疣体数目>25枚102例,≤25枚78例.排除标准:①年龄大于60岁或小于14岁;②已知对治疗药物有过敏史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及准备妊娠者;④高血脂、高血糖和肝肾功能异常者;⑤近4周用过抗病毒及维A酸药物治疗者;⑥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剔除标准:①不能很好配合者;②疗程不足或依从性差者及失访者;③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必须停止实验者.
作者:钟龙英;林仲法;熊家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男,62岁,菏泽人.全身泛发红斑伴麻木2年.2年前患者左手背出现红斑,无痛痒,伴麻木,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过敏”,具体用药不详,效果欠佳,病情无明显改善,未再就诊.2个月前躯干、四肢出现红斑.1个月前出现头皮、手足麻木,眼睛流泪等症状,在当地某医院诊断为“皮炎”,治疗无效(具体不详).近日患者就诊于菏泽市立医院,行组织病理检查后怀疑“麻风”,转诊至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作者:初同胜;周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重症药疹病情发展快、皮损广泛,内脏可受累,目前认为是药物诱导的免疫反应.本文对重症药疹发生发展相关的免疫细胞、免疫途径、HLA基因多态易感性及病毒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丁高中;孙杰;鲁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明确八正散中单味中药及黄柏等7种清热利湿中药的体外抗沙眼衣原体活性.方法:应用微量McCoy细胞培养法检测八正散中单味中药及黄柏等7种清热利湿药体外抗沙眼衣原体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生大黄、黄柏在体外有较强的抗沙眼衣原体活性,两者MIC与MBC相同,分别为6.25 mg/mL和12.5 mg/mL.其余中药未检测出MIC值与MBC值,但栀子、瞿麦在大无毒浓度(TD0)时孔内沙眼衣原体包涵体数目明显减少,体积缩小.结论:生大黄、黄柏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沙眼衣原体活性,栀子、瞿麦有一定的体外抗沙眼衣原体活性.
作者:黄敏;郑和平;段行武;薛耀华;李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复方倍他米松痛点皮内注射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氦氖激光照射疼痛区域,同时痛点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对照组64例仅给予痛点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
作者:杜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报道2例角层下脓疱性皮病,男女各1例,男63岁,女34岁,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病程均为2年,无明显伴发疾病.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角层下脓疱,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及脓疱疱液细菌培养均阴性.2例患者分别给予糖皮质激素和甲砜霉素治疗,疗效好.
作者:张蕾;李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关节酸痛6年,颜面部红斑1年,发热伴无力1天.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酸痛,以双膝及双肘关节为主,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疼痛无明显季节性.在当地一直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明显.1年前颜面对称出现散在红斑,无瘙痒,无日晒后加重,无口腔溃疡,手指皮肤无遇冷变白发紫现象,头顶部稀疏脱发,未治疗.
作者:张升伟;李芳英;董家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工人.前臂及双下肢发生紫红色斑块、水疱,伴指、趾甲萎缩12年,在当地医院皮肤科诊断为“天疱疮”,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略有好转,但患者未坚持治疗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12年前双小腿出现散在分布的玉米粒至花生米大紫红色斑片、斑块及水疱,皮损偶有瘙痒感,无脱发及口腔溃疡,水疱的发生与外伤及摩擦无关,无关节痛及发热.在当地诊为“天疱疮”后,给予泼尼松每天10 mg口服,7天后水疱逐渐干涸,红斑轻度消退.
作者:仪晓芹;张洁;齐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