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郑和平;段行武;薛耀华;李建红
褥疮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率高,病程长,皮损程度重,皮损难以愈合.我们采用中药超声雾化经皮给药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褥疮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静;殷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Goulden将成年女性痤疮分为持续性和迟发性两种,1前者指25岁以前发病,临床表现持续到25岁以后,后者为25岁以后发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不规则用药、化妆品使用、心理因素、环境改变等密切相关.为探讨成年女性痤疮可能的发病因素,笔者对8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宇;钱桂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关节酸痛6年,颜面部红斑1年,发热伴无力1天.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酸痛,以双膝及双肘关节为主,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疼痛无明显季节性.在当地一直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明显.1年前颜面对称出现散在红斑,无瘙痒,无日晒后加重,无口腔溃疡,手指皮肤无遇冷变白发紫现象,头顶部稀疏脱发,未治疗.
作者:张升伟;李芳英;董家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儿,女,3岁.1年前双手出现暗红色质硬斑块,遇水后变白、肿胀、皱缩,干后恢复原状.无类似疾病家族史,外用0.025%维A酸乳膏,1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
作者:刘宏新;李振鲁;徐保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明确化妆品引起皮肤各种不良反应的特征和致敏物.方法:对658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可疑致病化妆品斑贴或光斑贴试验.结果:患者中女性占86.9%;21~45岁占76.7%.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皮炎597例(90.7%),其他依次为化妆品痤疮15例,化妆品毛发损害5例,化妆品色素异常7例,化妆品甲损害2例,化妆品光感性皮炎5例,另外化妆品激素依赖性皮炎27例.大部分(59.8%)是由护肤类引起,其次为护发美发类(23.3%)、芳香类(7.2%).308例患者做了可疑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有165例阳性,阳性率达53.6%.部分阳性者行标准过敏原斑贴试验,过敏原阳性比例依次为对苯二胺占18.5%、硫酸镍占14.8%、硫柳汞占13.0%、重铬酸钾占11.1%,芳香混合物、甲醛、卡巴混合物各占7.4%等.结论:化妆品不良反应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是常见的化妆品皮肤病;护肤类为主要致病化妆品;标准过敏原斑贴试验阳性者依次为对苯二胺、硫酸镍、硫柳汞、重铬酸钾、芳香混合物、甲醛、卡巴混合物等.
作者:王广进;张虹;亓兴亮;冯帆;李文娟;刘建新;庞静;田洪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明确GJB6目的基因蛋白Cx30在GJB6 3种突变体A88V、G11R和V37E在HaCa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构建GJB6基因突变体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至HaCaT,应用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其表达.结果:突变体中G11R和A88V经过多次转染实验,能够明确观察到HaCaT细胞细胞膜上有Cx30蛋白的荧光表达;而V37E突变型荧光表达极弱或无.结论:3种突变体的Cx30表达量不同,初步推测突变体编码的蛋白质或不能定位于角质形成细胞膜或不能形成功能性的Cx30,从而影响了HaCaT细胞正常的增殖和分化.
作者:姬灿灿;王震英;燕鹏荣;陈楠;吴静;张永飞;宋亚丽;张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因面部、躯干丘疹、脱屑1年半于2012年11月来我院就诊.1年半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背部出现散在分布黄豆大鳞屑性红斑,部分糜烂,无自觉症状,当地医院按“银屑病”治疗(具体诊疗不详),皮损消退;2012年6月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头皮、背部出现类似皮损,开封市某医院诊断为“银屑病”,口服中药(具体成分不详),未见明显效果;2012年10月就诊于济南市某银屑病医院,给予中药治疗(具体成分不详),红斑、糜烂加重并逐渐累及面部、四肢.
作者:郑婷;周盛基;周桂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明确生殖道念珠菌病的菌群分布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60例患者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念珠菌占71.67%,热带念珠菌占11.67%,光滑念珠菌占8.33%,克柔念珠菌占5.00%,其他念珠菌占3.33%.ROSCO纸片扩散法测得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73.33%和65.00%.结论:白念珠菌仍为生殖道念珠菌病主要致病菌;ROSCO纸片扩散法为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了依据.
作者:曹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明确八正散中单味中药及黄柏等7种清热利湿中药的体外抗沙眼衣原体活性.方法:应用微量McCoy细胞培养法检测八正散中单味中药及黄柏等7种清热利湿药体外抗沙眼衣原体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生大黄、黄柏在体外有较强的抗沙眼衣原体活性,两者MIC与MBC相同,分别为6.25 mg/mL和12.5 mg/mL.其余中药未检测出MIC值与MBC值,但栀子、瞿麦在大无毒浓度(TD0)时孔内沙眼衣原体包涵体数目明显减少,体积缩小.结论:生大黄、黄柏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沙眼衣原体活性,栀子、瞿麦有一定的体外抗沙眼衣原体活性.
作者:黄敏;郑和平;段行武;薛耀华;李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涉及到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炎症因子的相互作用.除了特异反应性T细胞,不依赖抗原提递细胞提呈的淋巴细胞亚群,也在皮肤变态反应的启动和快速放大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角质形成细胞、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在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钟声;宋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外阴赘生物3年.3年前患者发现右侧大阴唇一绿豆大赘生物,质软,无自觉症状.随后赘生物逐渐增大,带蒂,呈息肉状,偶有牵拉感疼痛.患者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均佳,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疾患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患者.
作者:郭生红;夏登梅;李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前胸、后背增生性斑块20余年,右腹部掌大红斑、上覆鳞屑半年,加重2周.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前胸、后背出现数个增生性肿物,前胸部呈蟹足状,后背部为椭圆型扁平隆起红色斑块,质硬,表面光滑.皮损逐年增大,伴轻度瘙痒.半年前饮酒后于右腹部出现手掌大红斑,上覆鳞屑,后渐累及全身,多硬币至掌大,且于左肩胛部增生性肿物表面出现黄豆至蚕豆大红斑、脱屑,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诊为银屑病,经中药口服,皮肤康洗液外用等治疗后,银屑病皮损改善不明显,左肩胛并发银屑病皮损的瘢痕疙瘩较前减小.
作者:潘胡丹;梁思;荆月藜;杨顶权;白彦萍;张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前国内外对银屑病患者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关注心理因素与银屑病的关系,有相当比例的银屑病是由精神紧张而触发或加重,相关调查发现40%以上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紧张与该病持续不退和恶化有关.1,2目前运用团体干预的形式对银屑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非常少,而团体心理咨询相对于个体咨询来说,有着不同的优点,并且能够更有效,更广泛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作者:樊一斌;柏涌海;杨明辉;谢宸;寿碧琪;温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明确健脾化湿方对AD小鼠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模型组、中药模型组,每组10只.特应性皮炎模型建立后,空白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模型组给予健脾湿化方灌胃,剂量为10 mL/kg,每日2次,2周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健脾化湿方对AD小鼠皮肤组织AQP3 mRNA及蛋白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空白模型组和中药模型组AQP3/β-aetin值分别为0.13±0.04,0.87±0.22和0.35±0.099.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空白模型组和中药模型组AQP3/β-actin值分别为0.374±0.075,1.285±0.135和0.720±0.077.结论:健脾化湿方可以改善皮肤组织中AQP3蛋白及AQP3 mRNA的表达,可能与促进皮肤的修复有关.
作者:周爱妍;史传奎;范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1 对全县7个乡镇63个村(居)委会652个自然村进行宣传和线索访问调查.1.1.2 对历年治愈患者、现症患者及家属进行体检、复查.1.1.3 对所提供的麻风可疑线索进行全面复查.1.2 方法1.2.1 培训 依靠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支持,每年县级召开卫生工作会、各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专干工作会议和乡村医生培训班,进行项目工作培训.
作者:戴常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报道2例角层下脓疱性皮病,男女各1例,男63岁,女34岁,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病程均为2年,无明显伴发疾病.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角层下脓疱,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及脓疱疱液细菌培养均阴性.2例患者分别给予糖皮质激素和甲砜霉素治疗,疗效好.
作者:张蕾;李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例1,男,48岁.周身红色丘疹、斑块、鳞屑30年,加重1个月,30年前,患者头皮、躯干、四肢出现绿豆至黄豆大丘疹,上覆白色鳞屑,密集分布,部分融合成甲片至钱币大红色斑块,至多家医院诊断为“银屑病”,间断口服乙双吗啉片、甲氨蝶呤片(具体量不详),应用糖皮质激素(具体不详),服药后好转,停药后复发并逐渐加重.
作者:轩俊丽;耿庆娜;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明确2007-2013年全国性病检验实验室沙眼衣原体(Ct)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效果.方法:向参加室间质评的性病检测实验室发放模拟临床Ct检测拭子的质控品,性病控制中心对汇报检测结果进行评价,评分后将结果反馈至各参评实验室.结果:参评实验室Ct检测合格率由2007年的84.93%提高到2013年的92.31%,优秀率从2007年的47.95%提高到2013年的78.85%,不合格率则从2007年的5.48%下降到2013年的0.38%.结论:经过7年严格的室间质量评价及质量管理,全国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逐年提高.
作者:钟铭英;尹跃平;魏万惠;王红春;韩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男,62岁,菏泽人.全身泛发红斑伴麻木2年.2年前患者左手背出现红斑,无痛痒,伴麻木,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过敏”,具体用药不详,效果欠佳,病情无明显改善,未再就诊.2个月前躯干、四肢出现红斑.1个月前出现头皮、手足麻木,眼睛流泪等症状,在当地某医院诊断为“皮炎”,治疗无效(具体不详).近日患者就诊于菏泽市立医院,行组织病理检查后怀疑“麻风”,转诊至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作者:初同胜;周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重症药疹病情发展快、皮损广泛,内脏可受累,目前认为是药物诱导的免疫反应.本文对重症药疹发生发展相关的免疫细胞、免疫途径、HLA基因多态易感性及病毒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丁高中;孙杰;鲁严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