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脂腺痣并发多发性基底细胞癌1例

张士发;赵丽萍;赵卓;王良民;宋丽新

关键词:皮脂腺痣, 基底细胞癌, 多发性
摘要:报道1例皮脂腺痣患者并发10余个肿瘤,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皮脂腺痣及基底细胞癌.皮脂腺痣并发多发性基底细胞癌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传染性软疣5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M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58例M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C发病男女比例约2.9∶1,多无自觉症状.皮疹成人多位于下腹部、股内侧和外生殖器部位,而儿童多在面、躯干和四肢.虽然MC为常见皮肤病,本组中发现其临床误诊率为46.6%.组织病理特征为小叶状、内生性生长的结节,角质形成细胞胞质中存在包涵体,即软疣小体,可继发感染或并发表皮囊肿等.结论:MC继发感染或并发表皮囊肿等其他皮肤损害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组织病理可确诊.

    作者:陈光斌;王明;孙兰;王翠彦;夏颖;陈思远;朱里;王椿森;黄长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弹性纤维性假黄瘤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因颈前区泛发淡黄色斑块8年来我院就诊.患者8年前颈部出现淡黄色丘疹,逐渐增多,部分融合成斑块.无自觉症状.未经治疗.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颈部皮纹增粗,泛发淡黄色斑块,沿皮纹分布,大小不等,边界尚清,部分呈菱形分布.表面光滑,触之柔软,似皱绸样,未见皮肤松弛.双侧锁骨区可见约3 cm×4 cm同样皮损(图1).嘱其眼科、心肺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吕文国;张迪展;周桂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除湿止痒软膏治疗肛周湿疹疗效观察

    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外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肛周湿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20例肛周湿疹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8~70(42.3±3.5)岁;病程7 d~12(2.6±1.2)年;急性肛周湿疹3例,亚急性肛周湿疹12例,慢性肛周湿疹45例.

    作者:丁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我院自2011年以来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取得了满意疗效,不良反应轻微,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治疗对象参照Cunliffe分级法1诊断标准,选择我院门诊中重度痤疮患者68例接受ALA-PDT治疗.皮损分布于面颈部,中度以炎性丘疹及脓疱为主,重度以结节及炎性丘疹、囊肿为主.

    作者:蒋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灰泥角化病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因双前臂、双手背、右足背疣状增生、覆鳞屑5年,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出现淡灰色斑丘疹,表面粗糙似疣状,搔抓后表面有灰白色的鳞屑脱落.以后皮损逐渐增多,无瘙痒感,冬重夏轻,未予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前臂、双手背、右足背可见散在直径3~5 mm淡灰色丘疹,表面粗糙似疣状,上覆鳞屑,鳞屑易刮除,刮除后露出正常皮肤(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无异常.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颗粒层增厚,灶性炎性细胞浸润,海绵水肿形成,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皮下组织未见异常(图2).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灰泥角化病.

    作者:田艳;刘建;李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寻常痤疮皮损炎症程度与外周血Th17细胞和IL-17的关系

    目的:确定寻常痤疮皮损炎症程度与外周血Th17细胞和IL-17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IL-17A mRNA的表达,RT-PCR法检测IL-17A mRN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轻度痤疮组3项指标显著低于中重度痤疮组(P<0.05),健康对照组和轻度痤疮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和中重度痤疮的发病和炎症性皮损的形成有关,有望通过抑制Th17细胞的作用来治疗中重度痤疮.

    作者:马新华;邵文俊;金宛宛;高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61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本文对我院检验科2012年下半年门诊611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做了变应原检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11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主要有湿疹,荨麻疹,银屑病,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皮肤科常见疾病,均符合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年龄4~83岁,男291例,女320例,成人572例,儿童39例.

    作者:周晓毅;吴丽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18~50岁,平均28.38±15.16岁;病程3个月~4.5年.

    作者:宋建波;张晓莉;马百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白癜风患者2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诱因.方法:对确诊的白癜风患者进行问卷设计和调查,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资料完整的215例白癜风患者中男98例,女117例;平均发病年龄18.76±7.43岁;常见的受累部位为上肢(54.42%);伴发疾病中以甲状腺疾病常见(5.58%);有家族史者占13.02%,有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为14.6±4.31岁,无家族史为25.09±5.45岁(P<0.001),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春夏季发病常见;25.58%的患者可发现诱因,其中常见的诱因包括精神因素 (43.64%)和皮肤损伤(56.36%).结论:本地区白癜风好发于青少年,有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早于无家族史患者,上肢为常见的好发部位,可能与精神因素和皮肤外伤、日晒伤有关.

    作者:王立群;李正;宋维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扁平疣和寻常疣的治疗

    扁平疣、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目前扁平疣和寻常疣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本文从循证医学角度对皮肤扁平疣和寻常疣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彭曦;于波;张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盐城市近10年麻风病例发现情况分析

    从2002年起,我市逐步建立了麻风病监测系统,1把麻风病例的发现、报告、治疗、管理及畸残康复等各项工作均列入监测内容,逐步实行麻风防治工作一体化,2使麻风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近5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针对流动人员增加,或者部分地县(市、区)病人增多的实际情况,每隔2、3年进行一次麻风线索调查,从而更多地发现麻风病人.为总结麻风防治经验,探讨今后的防治对策,现将我市2002-2011年发现的麻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孙开友;俞文祥;沈进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稳定期斑块状银屑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3例) 予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每周2次联合外搽卡泊三醇软膏,每日2次;对照1组(30例)外搽卡泊三醇软膏;对照2组(30例),予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方法同治疗组,2个月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91%、73.33%、63.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能更好地提高疗效.

    作者:徐雁;刘俊;张怡;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局限型线状表皮痣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外阴及左大腿内侧疣状增生物近30年.患者于5岁左右发现外阴及左股部褐色斑块,随身体及年龄增长斑块变大、延长,至成年后稳定,平素皮损无自觉不适,近2年来皮损偶有轻微瘙痒.查体:全身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大阴唇外侧、会阴部、肛周及左大腿内侧沿Blaschko线呈带状分布拇指甲大褐色疣状增生物,部分融合,皮损表面无明显脱屑、糜烂、渗出等,皮损基底不红(图1).既往体健,家族内无相似疾病.左大腿内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细胞层呈乳突状增生,真皮层有少许炎细胞浸润(图2).诊断:线状表皮痣.

    作者:陈天柱;钱兴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成人手足口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因双手、足红斑、水疱2天于我科就诊.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咽痛,后双手、足出现红斑,水疱,同时伴低热,体温38.5℃左右,乏力.患者邻居小孩患有手足口病.

    作者:袁永贵;邹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icroRNA-2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现状

    MicroRNAs是一类能够调控真核细胞生物基因表达的小RNA,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失调.MiR-21是目前研究为广泛的microRNA,几乎在所有实体肿瘤中高表达,近发现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microRNA的表达也有异常.MiR-21通过调控靶基因改变肿瘤细胞侵袭作用,其靶基因主要包括PTEN、PDCD4、RECK等.本文主要介绍了MiR-2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广维;尹新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2例并文献复习

    报道2例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并复习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分型等特点.

    作者:林燕;刘华绪;汪新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结节性痒疹发病机制及治疗的部分研究进展

    结节性痒疹(PN)是以四肢发生结节并伴严重瘙痒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治疗多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本文仅就近几年国外有关本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范国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诊疗经济学分析

    目的:评价带状疱疹临床路径的经济学价值.方法:通过比较非临床路径治疗590例和临床路径治疗603例带状疱疹病例,分析比较患者住院人次、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结果:临床路径实施后带状疱疹住院人次明显增多,特别是医保病例住院人次占带状疱疹总住院人次的88.4%,人均住院费下降7.7%;总体平均住院日缩短10%.结论:临床路径实施后带状疱疹治疗规范化,对控制卫生资源不合理增长是有益措施.

    作者:丁杨峰;涂宏钢;易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Livin和Smac在鲍恩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确定Livin和Smac在鲍恩病(BD)及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BD和32例SCC中Livin和Smac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Livin表达:BD组高于BD癌旁组织(P<0.001);BD癌旁组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CC组高于SCC癌旁组织(P<0.001);SCC癌旁组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CC组高于BD组(P<0.05).Smac表达:BD组低于BD癌旁组织(P<0.01);BD癌旁组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CC组低于SCC癌旁组织(P<0.001);SCC癌旁组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CC组低于BD组(P<0.05).Livin和Smac在BD中表达无相关性(P>0.05),在SCC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Livin的过表达和Smac的低表达可能在BD和SC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李春霞;魏红军;郜玉玲;史同新;李民;曲才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NB-UVB联合百癣夏塔热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我科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百癣夏塔热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15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来我科就诊者,均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1治疗前3个月均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且均无严重心、肝、肾等内脏器官疾病及神经系统、眼部疾病,既往无光敏史.

    作者:王彦;胡媚;杨桂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