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制备条件优化及应用评价

张三泉;田歆;钟道清;罗育武

关键词:皮肤, 石蜡包埋, 包埋标本, 组织微阵列, 芯片制备, 条件优化, Microarray, 组织阵列, 组织芯片, 重新构建, 细胞转移, 微型化, 高通量, 蜡块, 方法, 典型, Chip, TMA
摘要:组织芯片(tissue chip )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TMA),是将若干石蜡包埋块上的各种典型组织或细胞转移到一个新石蜡块上重新构建微型化高通量组织阵列的方法.1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胆碱能性荨麻疹74例临床分析

    为观察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现将2006-2009年于我科就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74例病人进行整理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印道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特异性免疫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血清IgE和HA变化

    I型变态反应是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特异性免疫治疗广泛应用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我们用该方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并研究其分子机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洪波;鲁英;孟祖东;王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和皮肌炎重叠综合征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以面、四肢等处皮肤发紧、硬,伴手足发凉5年来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指、足趾遇冷后青紫、痛,随即出现丘疹、破溃、结痂,并逐渐加重.3年前患者出现面部皮肤发紧、僵硬,眼周皮肤红肿,眼睑外翻,伴手部关节疼痛,无发热.

    作者:高广程;王增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药物治疗麻风性结节性红斑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评价

    按照CONSORT声明及Jadad积分法评估随机临床试验的质量.按照Moher报告的系统评价流程实施研究.利用国际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方法(Rewman软件),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以及科学的统计学分析.纳入文献11篇(296例患者),文献质量均较差,没有无异质性的文献可以合并治疗结果.疗效有显著差异者:沙利度胺、氯法齐明均优于泼尼松.疗效无显著差异者:己酮可可碱与沙利度胺,吲哚美辛与阿司匹林、氯喹,左旋咪唑与安慰剂.目前较可靠证据显示沙利度胺为治疗麻风性结节性红斑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晓东;贾洪;闫军;史克实;于德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的表达和活化

    目的:确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的表达量和活化量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和评价糖皮质激素对NF-κBp65表达和活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NF-κBp65的表达量及活化量.结果:NF-κBp65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有表达,而在非活动期SLE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仅胞浆内少量表达,细胞核内不表达.NF-κBp65表达量和活化量与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呈负相关,与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阳性率及SLE病情分级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组NF-κBp65的表达量和活化量低于糖皮质激素抵抗组(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表达量和活化量均与病情分级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NF-κBp65的表达和活化.

    作者:卢静静;曹建银;刘贞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UVB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影响

    目的:评价UVB照射对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的影响.方法:采用150 mJ/cm2 UVB照射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照射后12、24、36和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细胞中RIP-1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RIP-1蛋白水平.结果: UVB照射后,细胞活性进行性下降,RIP-1 mRNA逐渐减少,RIP-1蛋白含量逐渐升高.结论: 在UVB引起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急性损伤过程中,RIP-1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浩翔;李莉;闫言;王宝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阿维A治疗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18个月前四肢及胸背部出现豆粒大及指甲大暗红色扁平丘疹,渐增多并扩大,双手背皮损可剥离蜡皮样薄屑.10个月前因患阑尾炎于外院手术治疗后皮损突然泛发性增多,部分皮损扩大至鸡卵大.于多家医院接受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未见明显好转,于2008年11月来我所就诊.

    作者:张晓楠;赵英杰;刘丹宏;张雷;秦忠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泌乳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JAK/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评价泌乳素(PRL)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JAK/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PRL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5及p-STAT5的表达.结果: 高PRL水平SLE患者组STAT5及p-STAT5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PRL的SLE患者和正常人对照(P<0.05);正常PRL水平的SLE患者经重组泌乳素刺激后,STAT5及p-STAT5水平较刺激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 内、外源性PRL均可上调SLE患者PBMC中STAT5及p-STAT5的表达,并在SLE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蔡艳桃;彭学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泛发性毛囊角化病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因全身角化性丘疹20年,于2008年7月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8岁时无明显诱因耳后出现细小坚实丘疹,无痛痒,皮疹逐渐泛发全身,并有部分融合,呈轻度的疣状增生,夏季加重.

    作者:陈梅;王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银屑病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

    观察银屑病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选取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40例,口服测试液50 mL(含乳果糖10 g、甘露醇5 g),留取6 h全部尿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乳果糖(L)与甘露醇(M)浓度,计算二者的比值(L/M),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银屑病患者L/M比值为:0.070±0.02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29±0.006)(P<0.05).结论: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肠黏膜通透性较正常人增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作者:苏湘川;赵治华;杜华;何晓英;王荣;鞠英;罗洋;张燕玲;赵秋玲;杨桂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念珠菌带菌状态对小鼠皮肤ABCA12表达的影响

    分别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未接种白念珠菌的正常皮肤(A1)、受损皮肤(A2)和接种白念珠菌的正常皮肤(B1)、受损皮肤(B2)的ABCA12的表达,并比较其差异.A1、A2、B1、B2各组ABCA12的转录水平分别为1.00±0.08、6.47±0.51、1.19±0.22、3.93±0.3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2、9.17±0.63、1.42±0.27、5.36±0.44,A1、B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受损皮肤ABCA12的表达较正常皮肤明显增高;白念珠菌使受损皮肤ABCA12的表达降低,但对正常皮肤ABCA12表达的影响较小.ABCA12对受损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而白念珠菌带菌状态则可降低这种作用.

    作者:李军;陈谨萍;吴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软甲症2例

    临床资料 例1女,16岁,学生.因指甲变白变软4周来诊.患者于4周前发现左手拇指和右手中指指甲根部变白,触之较软,面积渐增大,发病以来患处无自觉症状.患者平素喜欢吃零食,自述手部经常出现潮湿多汗症状.无慢性病史,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作者:杨世虎;栾怡银;宋嫦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治疗第1、2、4周总有效率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我们于2008年7~11月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120例,并与酮康唑乳膏(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玉平;赵文;王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男男性接触人群口腔淋病32例临床分析

    随着近年男男性接触人群(MSM)的增多,淋病口腔受累逐渐增多.本文对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笔者调查、收集的MSM人群中口腔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伟元;彭韬;赵克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1例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又称痘疮样型副银屑病,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半月前旅途疲劳之后,躯干出现散在的红色丘疹,粟粒至绿豆大,质硬.自觉瘙痒.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青霉素80万U静滴,2天后,皮损基本消退,部分皮损留有色素沉着.

    作者:邢晓婧;宋秋荷;阎衡;叶庆佾;郝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因躯干、头面部散在黄豆粒至鸽卵大结节2个月,于2009年3月来我科就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黄豆粒大隆起的结节,呈淡红色,界限清楚,质软,无痛、痒,本人未在意.结节逐渐增多、增大,大者如鸽卵大,很快波及头面部及背部.发病以来无发热、恶心、呕吐,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作者:牟妍;夏建新;梅向林;巫毅;刘卫卫;樊莎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围刺加闪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观察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主要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皮肤麻木、刺痛、板滞、蚁行感、发凉等感觉异常,行走或站立过久时加剧,该区域皮肤浅感觉减退或消失.笔者用围刺加闪罐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晓燕;郑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笔者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101例斑块状静止期银屑病1患者为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皮肤科门诊患者,均无其它免疫性疾病史.自愿参加本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分子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由于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长期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发生耐药的现象逐渐增多,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主要有编码药物靶酶基因的表达增强或突变、编码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过度表达、生物膜的形成等.

    作者:王惠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伐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我们观察了曼迪森(MDC-500)半导体激光辅助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有典型的带状疱疹的皮肤损害和神经痛,年龄在50岁以上,发病5天内就诊,发病部位以胸背部、腰腹部和四肢为主,无大疱、血疱,水疱无破溃、糜烂和感染,皮损面积<体表面积的10%,除外有严重的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胰岛素依赖型重度糖尿病,除外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病史,除外1个月内系统用过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以及对伐昔洛韦过敏者.

    作者:戴迅毅;尹兴平;姜娟;杨莉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