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道春
检索1979-2008年国内有关二期梅毒皮疹的文献;以1994年为界分为两组进行各种疹型发生率和总的构成比的分析比较.1979-1993年与1994-2008年二期梅毒各种类型皮疹中斑疹、丘疹、斑丘疹、黏膜疹、掌跖梅毒疹及扁平湿疣的发生率前者较后者高,而脓疱疹前者的发生率较后者低,两者间脱发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979-1993年与1994-2008年皮疹类型构成比不同,但两者皮疹类型构成比由大到小的顺序相同,依次为丘疹、斑疹、扁平湿疣、斑丘疹、黏膜疹、脱发、脓疱疹. 近30年来国内二期显性梅毒各种类型皮疹的发生率和总的构成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因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润秋;凌昕;施辛;季孙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检测健康对照、阿维A治疗前、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Th1细胞(CD3+IFN-γ+)和Th17细胞(CD3+IL-17+)的数量变化.阿维A治疗前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浅层T细胞数量、Th1细胞数量、Th17细胞数量较健康对照组T细胞、Th1细胞、Th17细胞明显增多(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皮损真皮浅层T细胞、Th1细胞、Th17细胞数明显下降(P<0.01).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可能涉及到其对Th1和Th17细胞的影响;同Th1细胞一样,Th17细胞可能是寻常型银屑病病情演变过程中关键的T细胞亚群之一.
作者:曹伟;牛新武;冯捷;马慧群;袁景奕;陈庆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组织芯片(tissue chip )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TMA),是将若干石蜡包埋块上的各种典型组织或细胞转移到一个新石蜡块上重新构建微型化高通量组织阵列的方法.1
作者:张三泉;田歆;钟道清;罗育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笔者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采用袁兆庄创立的银消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新杰;贾力;袁兆庄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因躯干、头面部散在黄豆粒至鸽卵大结节2个月,于2009年3月来我科就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黄豆粒大隆起的结节,呈淡红色,界限清楚,质软,无痛、痒,本人未在意.结节逐渐增多、增大,大者如鸽卵大,很快波及头面部及背部.发病以来无发热、恶心、呕吐,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作者:牟妍;夏建新;梅向林;巫毅;刘卫卫;樊莎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山东汉族梅毒患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196例山东汉族梅毒患者与500例山东汉族正常对照的HLA-DRB1等位基因表现频率进行检测.结果: 患者组DRB1*14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DRB1*16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LA-DRB1*14等位基因可能是梅毒的易感基因.
作者:蒋红伟;田洪青;李中伟;李娜;赵毅;刘殿昌;刘兵;初同胜;侯建玲;郑荣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经过50多年的积极防治,我国的麻风病人数已从上个世纪初的近50万例减少到2007年的6000多例,新病人年发现率也从高的5.56/10万(1958年)下降到0.12/10万(2007年),新发现病人数减少到2007年底的1526例,1 WHO对1985-2000年全球麻风病例发现趋势的研究表明麻风病的发现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即使是经济发达的美国,在21世纪的今天也在人群(包括本土人群)中发现麻风.
作者:茆青松;沈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以四甲基偶氮唑(MTT)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田积颗粒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田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DNA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浓度的增加,DNA含量亦随之降低,表明田积颗粒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作者:席建元;禤国维;韩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18个月前四肢及胸背部出现豆粒大及指甲大暗红色扁平丘疹,渐增多并扩大,双手背皮损可剥离蜡皮样薄屑.10个月前因患阑尾炎于外院手术治疗后皮损突然泛发性增多,部分皮损扩大至鸡卵大.于多家医院接受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未见明显好转,于2008年11月来我所就诊.
作者:张晓楠;赵英杰;刘丹宏;张雷;秦忠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细胞信号传递Jak-Stat途径可与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路偶联,是细胞生长、分化乃至机体免疫反应等一系列生理反应的关键环节.Stat1作为Stats成员,可被干扰素、IL-6 、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活化.Stat1的异常活化可引起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在许多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Stat1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祝守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我们观察了曼迪森(MDC-500)半导体激光辅助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有典型的带状疱疹的皮肤损害和神经痛,年龄在50岁以上,发病5天内就诊,发病部位以胸背部、腰腹部和四肢为主,无大疱、血疱,水疱无破溃、糜烂和感染,皮损面积<体表面积的10%,除外有严重的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胰岛素依赖型重度糖尿病,除外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病史,除外1个月内系统用过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以及对伐昔洛韦过敏者.
作者:戴迅毅;尹兴平;姜娟;杨莉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临床资料 例1女,16岁,学生.因指甲变白变软4周来诊.患者于4周前发现左手拇指和右手中指指甲根部变白,触之较软,面积渐增大,发病以来患处无自觉症状.患者平素喜欢吃零食,自述手部经常出现潮湿多汗症状.无慢性病史,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作者:杨世虎;栾怡银;宋嫦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调查白癜风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分析与抑郁相关的危险因素.212例白癜风患者,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评分,标准分≥53诊断为抑郁.同时采集皮损分布、皮损面积、发病年龄、治疗方法、治疗次数、分型、婚姻、文化程度、家族史、病情稳定性等.计算抑郁的患病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抑郁的危险因素. 212例白癜风患者中患抑郁者43例.白癜风抑郁的患病率为20.3%,性别、病程、病情稳定性、皮损分布是白癜风合并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皮损面积、治疗次数是次要危险因素.
作者:赵颖;李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蛋白质的单链小分子RNA,其参与了生物体的多种生物学过程.近来研究显示,miRNA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联.其中miR-203为表皮特异性miRNA,其在银屑病中特异性高表达;MiR-146a参与了固有免疫应答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通路的调节,其在银屑病中也呈现特异性高表达;miR-125b在TNF-α通路中也起调节作用,但其在两种疾病中都呈现低表达.
作者:彭立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为观察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现将2006-2009年于我科就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74例病人进行整理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印道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我们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商品名:艾洛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外用治疗扁平苔藓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晓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随着近年男男性接触人群(MSM)的增多,淋病口腔受累逐渐增多.本文对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笔者调查、收集的MSM人群中口腔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伟元;彭韬;赵克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泌乳素(PRL)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JAK/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PRL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5及p-STAT5的表达.结果: 高PRL水平SLE患者组STAT5及p-STAT5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PRL的SLE患者和正常人对照(P<0.05);正常PRL水平的SLE患者经重组泌乳素刺激后,STAT5及p-STAT5水平较刺激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 内、外源性PRL均可上调SLE患者PBMC中STAT5及p-STAT5的表达,并在SLE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蔡艳桃;彭学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又称Hailey-Hailey病(Hailey-Hailey disease, HHD),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先证者,男,53岁.因腹股沟、肛周反复出现红斑20年、水疱11年,于2008年12月29日收入我科病房.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肛周出现黄豆至花生米大红斑,伴瘙痒,冬重夏轻,劳累后加重.
作者:王莉;赵绘;岂红娇;赵俊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有研究发现在非肿瘤住院患者中,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0.22%,而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9%.1现对我院血液科2004年9月至2009年4月间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仲春红;侯建玲;祝筠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