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tat1与某些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祝守敏

关键词:JAK-STAT途径, STAT1, 免疫, 皮肤病
摘要:细胞信号传递Jak-Stat途径可与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路偶联,是细胞生长、分化乃至机体免疫反应等一系列生理反应的关键环节.Stat1作为Stats成员,可被干扰素、IL-6 、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活化.Stat1的异常活化可引起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在许多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Stat1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阿维A治疗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18个月前四肢及胸背部出现豆粒大及指甲大暗红色扁平丘疹,渐增多并扩大,双手背皮损可剥离蜡皮样薄屑.10个月前因患阑尾炎于外院手术治疗后皮损突然泛发性增多,部分皮损扩大至鸡卵大.于多家医院接受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未见明显好转,于2008年11月来我所就诊.

    作者:张晓楠;赵英杰;刘丹宏;张雷;秦忠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麻风治愈者生存质量研究

    经过50多年的积极防治,我国的麻风病人数已从上个世纪初的近50万例减少到2007年的6000多例,新病人年发现率也从高的5.56/10万(1958年)下降到0.12/10万(2007年),新发现病人数减少到2007年底的1526例,1 WHO对1985-2000年全球麻风病例发现趋势的研究表明麻风病的发现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即使是经济发达的美国,在21世纪的今天也在人群(包括本土人群)中发现麻风.

    作者:茆青松;沈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从3例患者谈麻风病诊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麻风病诊断和治疗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案,但临床上仍会遇到一些特殊问题,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讨论如下.

    作者:翁小满;石书舫;陈小华;温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念珠菌带菌状态对小鼠皮肤ABCA12表达的影响

    分别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未接种白念珠菌的正常皮肤(A1)、受损皮肤(A2)和接种白念珠菌的正常皮肤(B1)、受损皮肤(B2)的ABCA12的表达,并比较其差异.A1、A2、B1、B2各组ABCA12的转录水平分别为1.00±0.08、6.47±0.51、1.19±0.22、3.93±0.3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2、9.17±0.63、1.42±0.27、5.36±0.44,A1、B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受损皮肤ABCA12的表达较正常皮肤明显增高;白念珠菌使受损皮肤ABCA12的表达降低,但对正常皮肤ABCA12表达的影响较小.ABCA12对受损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而白念珠菌带菌状态则可降低这种作用.

    作者:李军;陈谨萍;吴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Stat1与某些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细胞信号传递Jak-Stat途径可与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路偶联,是细胞生长、分化乃至机体免疫反应等一系列生理反应的关键环节.Stat1作为Stats成员,可被干扰素、IL-6 、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活化.Stat1的异常活化可引起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在许多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Stat1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祝守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microRNA与炎症性皮肤病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蛋白质的单链小分子RNA,其参与了生物体的多种生物学过程.近来研究显示,miRNA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联.其中miR-203为表皮特异性miRNA,其在银屑病中特异性高表达;MiR-146a参与了固有免疫应答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通路的调节,其在银屑病中也呈现特异性高表达;miR-125b在TNF-α通路中也起调节作用,但其在两种疾病中都呈现低表达.

    作者:彭立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软甲症2例

    临床资料 例1女,16岁,学生.因指甲变白变软4周来诊.患者于4周前发现左手拇指和右手中指指甲根部变白,触之较软,面积渐增大,发病以来患处无自觉症状.患者平素喜欢吃零食,自述手部经常出现潮湿多汗症状.无慢性病史,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作者:杨世虎;栾怡银;宋嫦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UVB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影响

    目的:评价UVB照射对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的影响.方法:采用150 mJ/cm2 UVB照射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照射后12、24、36和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细胞中RIP-1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RIP-1蛋白水平.结果: UVB照射后,细胞活性进行性下降,RIP-1 mRNA逐渐减少,RIP-1蛋白含量逐渐升高.结论: 在UVB引起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急性损伤过程中,RIP-1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浩翔;李莉;闫言;王宝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瘤型麻风误诊为梅毒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21岁,重庆籍.2006年来我区上学.患者于2008年底右上臂伸侧出现暗红色丘疹,不痛不痒,后增多,左上肢、双下肢伸侧也出现相似皮疹,于2009年3月9日来我院就诊,当时询问病史患者半年前有过性行为史,无外生殖器溃疡史及输血史、静脉注射毒品史,梅毒血清试验TRUST、TPPA均阳性(TRUST未做出滴度),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用3周,皮疹部分消退,停药后皮疹又加重,于5月5日再次来我院就诊.

    作者:陈虎根;曹红亚;王建春;孙云如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的表达和活化

    目的:确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的表达量和活化量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和评价糖皮质激素对NF-κBp65表达和活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NF-κBp65的表达量及活化量.结果:NF-κBp65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有表达,而在非活动期SLE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仅胞浆内少量表达,细胞核内不表达.NF-κBp65表达量和活化量与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呈负相关,与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阳性率及SLE病情分级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组NF-κBp65的表达量和活化量低于糖皮质激素抵抗组(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表达量和活化量均与病情分级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NF-κBp65的表达和活化.

    作者:卢静静;曹建银;刘贞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银消汤加味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05例疗效观察

    笔者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采用袁兆庄创立的银消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新杰;贾力;袁兆庄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分子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由于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长期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发生耐药的现象逐渐增多,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主要有编码药物靶酶基因的表达增强或突变、编码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过度表达、生物膜的形成等.

    作者:王惠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微小RNA let-7a下调黑素瘤A375细胞系BRAF蛋白的表达

    目的:评价微小RNA let-7a对黑素瘤A375细胞系BRA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RAF蛋白在A375细胞及黑素细胞的表达;用微小RNA let-7a的模拟物及阴性对照分别转染A375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与黑素细胞相比,BRAF蛋白在黑素瘤A375细胞表达升高;与阴性对照相比,微小RNA let-7a的模拟物转染A375细胞后,抑制细胞增殖,BRAF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微小RNA let-7a可抑制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下调BRAF蛋白表达.

    作者:王震英;崔彬;王来城;姜祎群;曾学思;孙建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皮肤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制备条件优化及应用评价

    组织芯片(tissue chip )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TMA),是将若干石蜡包埋块上的各种典型组织或细胞转移到一个新石蜡块上重新构建微型化高通量组织阵列的方法.1

    作者:张三泉;田歆;钟道清;罗育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1家系6例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又称Hailey-Hailey病(Hailey-Hailey disease, HHD),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先证者,男,53岁.因腹股沟、肛周反复出现红斑20年、水疱11年,于2008年12月29日收入我科病房.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肛周出现黄豆至花生米大红斑,伴瘙痒,冬重夏轻,劳累后加重.

    作者:王莉;赵绘;岂红娇;赵俊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国内二期梅毒皮疹的变迁:30年回顾性分析

    检索1979-2008年国内有关二期梅毒皮疹的文献;以1994年为界分为两组进行各种疹型发生率和总的构成比的分析比较.1979-1993年与1994-2008年二期梅毒各种类型皮疹中斑疹、丘疹、斑丘疹、黏膜疹、掌跖梅毒疹及扁平湿疣的发生率前者较后者高,而脓疱疹前者的发生率较后者低,两者间脱发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979-1993年与1994-2008年皮疹类型构成比不同,但两者皮疹类型构成比由大到小的顺序相同,依次为丘疹、斑疹、扁平湿疣、斑丘疹、黏膜疹、脱发、脓疱疹. 近30年来国内二期显性梅毒各种类型皮疹的发生率和总的构成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因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润秋;凌昕;施辛;季孙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胆碱能性荨麻疹74例临床分析

    为观察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现将2006-2009年于我科就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74例病人进行整理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印道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湿疹样银屑病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16岁,学生.因右侧头枕部反复起红斑、渗出伴痒约2年,加重1个月,于2009年4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头枕部起黄豆大红斑,自觉瘙痒,搔抓后渗出,自行外用皮炎平软膏,好转,但反复发作,且面积逐渐扩大.

    作者:来学民;张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梅毒患者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山东汉族梅毒患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196例山东汉族梅毒患者与500例山东汉族正常对照的HLA-DRB1等位基因表现频率进行检测.结果: 患者组DRB1*14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DRB1*16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LA-DRB1*14等位基因可能是梅毒的易感基因.

    作者:蒋红伟;田洪青;李中伟;李娜;赵毅;刘殿昌;刘兵;初同胜;侯建玲;郑荣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泌乳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JAK/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评价泌乳素(PRL)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JAK/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PRL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5及p-STAT5的表达.结果: 高PRL水平SLE患者组STAT5及p-STAT5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PRL的SLE患者和正常人对照(P<0.05);正常PRL水平的SLE患者经重组泌乳素刺激后,STAT5及p-STAT5水平较刺激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 内、外源性PRL均可上调SLE患者PBMC中STAT5及p-STAT5的表达,并在SLE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蔡艳桃;彭学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