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天;李新功
目的:检测TGF-β受体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ABC过氧化物酶技术检测2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TGF-β受体Ⅰ、Ⅱ、Ⅲ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TGF-β受体RⅠ,RⅡ和RⅢ表达于基底和基底上层角质形成细胞(KC),与正常表皮相比明显减弱;TGF-βRⅠ和RⅢ的表达明显弱于RⅡ.进展期皮损(17例)TGF-β受体的表达弱于静止期皮损(4例).结论: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受体在皮损处的表达降低,对银屑病表皮KC失去部分抑制作用,致使KC过度增殖,形成银屑病的临床病理表现.
作者:刘悦;赵玉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复杂,治疗也比较棘手.治疗的原则应先寻找病因并加以祛除.而方法简便,痛苦小,尤其是年龄小的婴幼儿容易承受的体外检测是近年来国际变态反应学界广泛采用的诊断方法.
作者:蔡秀玲;李安生;仇宁;冯素英;余美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方法:选取斑贴试验确证镍为主要过敏原的ACD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Treg.结果:ACD患者外周血Treg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Treg的百分比下降,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有重要影响.
作者:罗育武;李嘉彦;黄振明;黄茂芳;钟道清;龚业青;朱慧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检测云南省丘北县水、土壤中是否存在麻风杆菌,探究水、土壤是否充当麻风杆菌病原库.方法:从麻风病不同流行程度的村庄采集水、土壤,从中分离出微生物、提取DNA;Nested-PCR扩增后直接测序,用基本局域线性搜索工具(BLAST)与NCBI 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较,以确认PCR产物是否为麻风杆菌.结果:从36个采样点采集的59份水样中,有29份PCR阳性,其中18份标本测序后能确认为麻风杆菌.从7个采样点采集的11份土样中有7份PCR阳性,其中3份标本测序后能确认为麻风杆菌.结论:麻风病流行村庄水、土壤中存在的麻风杆菌可能是麻风病的传染源.
作者:邢燕;刘建;温艳;翁小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脓癣是一种由亲动物的小孢子菌属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近年来随着饲养宠物的家庭增多,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们发现的由犬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头部脓癣1例报道如下.
作者:尹兴平;张海平;杨莉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0和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采取NB-UVB照射治疗,以PASI评价疗效,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光疗前后患者及正常人PBMC中CD40和CD40L进行检测.结果: 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有效率为90%;光疗前患者PBMC中CD40和CD40L阳性细胞数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光疗后患者PBMC中CD40和CD40L阳性细胞数较光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下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0和CD40L表达可能是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滕蔚;赵旭传;尉莉;李敬华;李春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表皮囊肿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209例表皮囊肿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1.9:1;发病年龄以20~50岁多见,占69.4%;除5例为多发外,均为单发皮下结节,病理上囊肿的囊壁由上皮细胞构成,囊腔内均可见层状角化物.临床正确诊断率为22.5%.结论:表皮囊肿是好发于青中年男性的良性病变,临床误诊率高(77.5%),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
作者:杨凌云;张晶;李艳秋;刘珺;刘业强;邹凌云;李家文;王椿森;涂亚庭;黄长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儿男,9岁.全身起水疱伴瘙痒10天,于2007年6月17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丁惠玲;魏淑相;于维恒;周江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16岁.因双下肢反复出现红斑丘疹、瘀点、瘀斑、溃疡,伴痒痛3年于2007年12月来我院就诊.
作者:徐俊涛;刘文韬;刘菡;王红;李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胸腺肽肠溶片治疗多发性斑秃4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建华;乔少华;耿文军;付吉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因双手掌及手背小关节胀痛,双足底红斑伴剧痒、低热1年,于2008年2月5日到我科就诊.
作者:谢开春;傅菊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对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进行系统鉴定后,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及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29株淋球菌中检出PPNG阳性59株(11.15%),TRNG阳性304株(57.47%),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41%、0.38%和0;耐药相关性表明,TRNG阳性率和CIP耐药率呈正相关,CRO耐药的2株菌均为TRNG阳性菌株,多重耐药菌株比例相当高,占55.01%.在南宁地区,环丙沙星、青霉素和四环素已不适用于治疗淋病,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仍是首选.
作者:朱邦勇;李伟;黄培勇;赵秀梅;陆健群;黄耿;覃善列;甘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将9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丹脂消白饮联合窄谱UVB(NB-UVB)照射治疗;对照1组(30例)单纯NB-UVB照射;对照2组(30例),单用中药丹脂消白饮.3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P<0.05).
作者:栾红;张梅红;路云环;张晓敏;王英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皮肤与皮下脂肪萎缩,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现报道1例具有典型皮损的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
作者:王守忠;刘立倩;赵爱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检测Th2类细胞因子在天疱疮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选用单克隆抗体CD4,CD8,CD25,CD54和CD124等,对40例天疱疮患者的皮损及皮损周围皮肤标本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同时以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为对照.结果: CD4+和CD8+的T细胞见于全部标本真皮浸润的单一核细胞内,且以CD4+的T细胞为主(P<0.01),在表皮CD8+的T细胞在寻常型天疱疮和红斑型天疱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7例病人显示CD25染色阳性,与皮损周围相比CD54在皮损处表达增多(P<0.05).某些CD124阳性细胞见于表皮及真皮.对照组中CD4+和CD8+T细胞稀少,CD4/CD8比值为1.4,在皮损及皮损周围的皮肤中CD25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角质形成细胞不表达CD25.CD54的表达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和真皮血管周围的单一核细胞,与皮损周围相比,皮损处CD54+增加(P<0.05).结论:细胞免疫在天疱疮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月眉;马烈;栗玉珍;周航;付冬然;于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们于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联合应用阿维A胶囊和NB-UVB治疗43例寻常型银屑病,并与单独应用NB-UVB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欣;王启华;王丽萍;曹广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因躯干、四肢出现淡褐色斑3年,于2006年7月15日来我科就诊.
作者:王乖娟;陈洪晓;荆鲁华;解放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998年5月至2007年5月,我科共诊治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83例,并对其中的51例作了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文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银屑病目前存在的临床难点之一,就是缺乏对其病情严重度和疾病活动度的评价指标,这导致我们难以把握治疗干预力度和掌握治疗周期.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外文献中以银屑病患者血液,皮损以及尿液为标本的实验研究结果及评价,希望为今后评价银屑病严重度和疗效判定提供参考.
作者:董晶;李东升;周飞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为分析过敏性皮肤病致病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对16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刘爱英;袁玲玲;张文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