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检测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

张明霞;钱起丰

关键词:应用, 三色, 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技术检测, 尖锐湿疣患者, 流式细胞仪, 淋巴细胞, 外周血
摘要:我们应用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对30例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职业性黑变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因面部出现灰褐色斑1年余,于2002年1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年前从事加油工作,1年后前额、下颌等处出现皮肤红斑,伴轻度瘙痒,未做处理,红斑渐变为褐色,并逐渐扩展至整个面部、耳后.

    作者:孙在红;朱春玉;马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ANA、抗dsDNA、ANCA、抗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价值

    为探讨ANA、抗dsDNA、ANCA、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价值.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抗dsDNA、ANCA,采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抗ENA多肽抗体.结果:检测170例SLE患者ANA阳性率为88.2%,抗dsDNA阳性率为66.5%,ANCA阳性率为55.2%,抗ENA多肽抗体阳性率为73.5%.SLE患者组ANA、dsDNA、抗ENA多肽抗体、ANCA4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NA、抗dsDNA、ANC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并能提高对SLE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对SLE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炳华;刘玉琴;普雄明;吴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干扰素致寻常型银屑病1例

    患者,男,38岁.因全身出现红丘疹、脱屑伴瘙痒1个月于2004年1月2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003年10月在常规查体中发现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11月25日起应用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注射液,瑞士巴塞尔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生产)180 μg每周1次上臂外侧皮下注射.患者在注射第1、2、3针后感针刺处瘙痒,搔抓后针眼处出现一米粒大小红丘疹,逐渐扩大,表面有白色脱屑.

    作者:赵庆利;王南;史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原发于腹股沟处的乳房外Paget病1例

    乳房外Paget病(EMPD)又称乳房外湿疹样癌,皮损与乳房Paget病相似,是发生于人体顶泌汗腺分布部位的皮肤恶性肿瘤.EMPD好发生于阴囊、阴茎、大小阴唇和阴道,少数见于肛周、会阴或腋窝甚至眼睑、外耳道等处1-3.但是原发于腹股沟并累及非顶泌汗腺部位皮肤者少见4,现将我科所见1例腹股沟乳房外Paget病报道如下.

    作者:钱革;张开亮;徐超广;赵亮;方方;张国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消痤凝胶治疗痤疮临床研究

    我们于2002年7月~2004年7月应用本院制剂室提供的消痤凝胶治疗面部痤疮1,并与痤疮王软膏进行了对照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安进军;刘莉;刘岁元;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烧伤后皮肤瘢痕继发角化病1例

    烧伤后皮肤瘢痕继发皮肤角化病者临床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萍;李久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肌肤生治疗麻风溃疡疗效观察

    麻风溃疡是麻风病常见的症状,因营养不良往往久治不愈,自1998~2001年我们应用肌肤生与常规治疗方法对照治疗麻风溃疡,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吕均香;渠鹏程;翟学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北方汉族寻常型银屑病与HLA-DRB1及DQ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HLA-DRB1及DQB1等位基因与北方汉族寻常型银屑病相关性.方法:利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6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02例健康人的HLA-DRB1及DQ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1)HLA-DRB1*070x、DRB1*1001及DQB1*020x等位基因与北方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呈正相关(P分别为0.001,0.005,0.009);HLA-DRB1*120x等位基因与北方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呈负相关(P=0.007).(2)HLA-DRB1*070x及DQB1*020x等位基因仅与家族史阳性的早发型(Ⅰ型)银屑病发病相关(P<0.001).(3)HLA-DRB1*1001等位基因频率在Ⅰ型及无家族史的晚发型(Ⅱ型)银屑病均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1)HLA-DRB1*070x、DRB1*1001及DQB1*020x等位基因可能是北方汉族寻常型银屑病的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HLA-DRB1*120x等位基因可能是阻止北方汉族人发生银屑病的保护基因.(2)Ⅰ型及Ⅱ型银屑病的遗传背景存在差异.

    作者:王岩;赵玉铭;宋芳吉;肖毅;王珺;尚英彬;陈洪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白念珠菌对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和甘露聚糖对人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白念活菌和甘露聚糖分别刺激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24h,然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TLR2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2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有TLR2mRNA和蛋白表达,白念珠菌和甘露聚糖刺激角质形成细胞24h后,TLR2表达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角质形成细胞有TLR2mRNA和蛋白水平的组成性表达,白念珠菌和甘露聚糖对TLR2表达均无明显影响,推测角质形成细胞表面可能存在多个识别念珠菌及其产物甘露聚糖的受体,TLR2只是其中之一.

    作者:段德鉴;冉玉平;蒋献;李福民;吴琦;周光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发性毛发上皮瘤一家系调查

    毛发上皮瘤皮损好发于面部,特别以鼻唇沟两侧为特征的皮肤病.近期我们见到母女同患该病,并对该家系进行随访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玉凤;王晓建;宋学美;王庆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伴白癜风1例

    患者,男,32岁.因颈部色素脱失斑2个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作者:潘靖;谷雪虹;龙振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麻风愈后发生巩膜炎2例

    麻风愈后发生巩膜炎少见报道,笔者近来见到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景权;王江南;谭又吉;姚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定量PCR对生殖器疱疹患者尿道隐性HSV排毒研究

    目的:研究GH发作期和间歇期患者泌尿生殖道隐性HSV-2排毒情况和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阴性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HSV-2感染情况.方法:发作期GH患者分别取皮疹和尿道拭子标本;间歇期GH患者每周1次取尿道拭子共4次,正常对照组及Ct、Uu阴性的NGU患者取尿道拭子标本,用定量PCR法检测标本中的HSV-2DNA.结果:GH、NGU患者及正常组之间尿道HSV-2隐性排毒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GH患者尿道HSV-2总阳性率为(22%),明显高于NGU组(9.8%)及正常组(3.3%);现症发作期GH患者尿道HSV-2阳性率(21.7%)与复发间歇期患者尿道HSV-2阳性率(23%)无显著差异(P>0.05).每年复发6次以上的GH患者尿道HSV-2阳性率(27.4%)明显高于复发6次以下者(15%),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H患者发作期及间歇期尿道均有HSV-2隐性排毒.年复发频率在6次以上的GH患者HSV-2隐性排毒多于年复发频率6次以下者.病程3年以内者尿道隐性排毒较3年以上者高;Ct、Uu阴性的NGU患者部分可由HSV-2感染所致.

    作者:叶兴东;颜景兰;朱慧兰;张莉;佟菊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痤疮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分析

    痤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疾病.本文着重对痤疮患者人格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情绪状况与痤疮关系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张予;周秀华;彭虹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中,系统性真菌感染治疗有一定难度,致死率较高.近来有毒副作用小、抗菌性强的脂质体两性霉素B、伏力康唑和卡斯波菌素等新抗真菌药问世,有效改善了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后.

    作者:周婧;栗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无肌病性皮肌炎伴肿瘤3例

    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表现为特征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可能是皮肌炎的一个亚型,以典型的皮疹但无明显的肌肉异常为特征.本文报道无肌病性皮肌炎合并肿瘤3例,以提高对ADM的认识.

    作者:忻霞菲;张长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莱芜市120名基层医务工作者麻风防治知识调查

    加强麻防工作,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麻风诊疗水平,对控制麻风流行、巩固基本消灭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普及麻防知识,莱芜市皮肤病防治所,2003年3月对莱芜市基层医务工作者举办一次麻风防治培训班,并于班前采取闭卷方式调查麻风防治知识掌握情况.

    作者:沈秀中;李振洪;吕慎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用糖皮质激素导致股癣加重70例分析

    股癣是一种皮肤浅部真菌病,皮疹特点显著,明确诊断及正确选用药物对皮肤科医生来说不困难.然而临床工作中却经常遇到股癣患者误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皮炎平霜、肤轻松软膏等)造成皮损加重,或由此引起副作用.笔者整理了1998~2003年70例使用皮炎平霜等导致股癣加重者的资料,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甘才斌;王丽霞;李万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麻风病的血清学

    麻风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ML)是麻风病的病原体,麻风病是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已为我们所悉知.但至今全世界每年仍有70万现症麻风病人.即使采用了有效地联合化疗(MDT),依然有数以百万计的治愈病人由于麻风病所致神经损伤而造成畸残.

    作者:吴勤学;王洪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南康市101例新发现麻风病人情况分析

    南康市原是江西麻风病流行较严重的县(市)之一,至2001年底有30个乡(镇),累计发现麻风病例1 255例.自1987年全面推广应用联合化疗(MDT)以来,新发病例逐年减少,至2001年底15年间共新发现病例101例.现对1987~2001年的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张升伟;张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