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检测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

张明霞;钱起丰

关键词:应用, 三色, 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技术检测, 尖锐湿疣患者, 流式细胞仪, 淋巴细胞, 外周血
摘要:我们应用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对30例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德高望重为人师表--记著名皮肤性病专家罗汉超教授

    罗汉超教授1927年出生于四川省汉源县,1952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华西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1960~1984年任皮肤科主任.曾兼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及成都市医学会理事及皮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皮肤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编委、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等职.现仍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四川省性学会顾问、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及四川医学等期刊的编委或特约编委.

    作者:郭在培;冉玉平;李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药疹25例回顾性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特将十多年来经住院治疗的25例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锦辉;黄和文;黄文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隐球菌病是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病.易发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就隐球菌病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

    作者:许金国;丁海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遵医行为对性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我院自1999~2002年对已确诊的部分性病患者进行遵医行为的调查研究.现将被调查的360例资料齐全的性病患者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铭玉;张勤;余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重度皮肤反应1例

    患者,女,36岁.因发现左乳肿物3天,行左侧乳腺癌扩大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内切缘及外下切缘旁组织查见癌细胞.

    作者:薛洪范;杨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爱维治和赛乐特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爱维治、赛乐特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随机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爱维治、赛乐特联用,对照组采用口服消炎痛、甲氰咪胍片.试验组治疗2周后,疼痛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仅达68%,两者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1月、3月随访,试验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爱维治、赛乐特联用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严月华;翟晓翔;吴伟伟;盛晚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用糖皮质激素导致股癣加重70例分析

    股癣是一种皮肤浅部真菌病,皮疹特点显著,明确诊断及正确选用药物对皮肤科医生来说不困难.然而临床工作中却经常遇到股癣患者误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皮炎平霜、肤轻松软膏等)造成皮损加重,或由此引起副作用.笔者整理了1998~2003年70例使用皮炎平霜等导致股癣加重者的资料,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甘才斌;王丽霞;李万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基因工程人抗角蛋白抗体在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反应定位

    目的:探索一株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在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反应定位.方法:利用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的特异表达抗角蛋白Fab片段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出Fab抗体,纯化鉴定后将该抗体作用于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在不同浓度和不同的作用时间应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该抗体在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反应定位,同时以基因工程抗HBsAg人Fab和1%BSA为对照.结果: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呈明显的绿色荧光,着色均匀,细胞核未见着色,两种对照均未见着色.结论: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可与培养状态下的角质形成细胞胞浆中其特异性的抗原相结合,这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卢宁;王刚;刘玉峰;李承新;李巍;张海龙;赵小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职业性黑变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因面部出现灰褐色斑1年余,于2002年1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年前从事加油工作,1年后前额、下颌等处出现皮肤红斑,伴轻度瘙痒,未做处理,红斑渐变为褐色,并逐渐扩展至整个面部、耳后.

    作者:孙在红;朱春玉;马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以风团为首发症状的梅毒1例

    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近我们遇到1例以风团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乐栋;刁友涛;曾抗;唐春燕;林子刚;周再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郯城县近10年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郯城县1994年4月实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为掌握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的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我们对1994~2003年新发现的29例麻风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前科;李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18例红皮病型及脓疱型银屑病诱发因素分析

    我们对118例红皮病型及脓疱型银屑病的诱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铀;杨雪琴;张力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无肌病性皮肌炎伴肿瘤3例

    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表现为特征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可能是皮肌炎的一个亚型,以典型的皮疹但无明显的肌肉异常为特征.本文报道无肌病性皮肌炎合并肿瘤3例,以提高对ADM的认识.

    作者:忻霞菲;张长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HIV/AIDS皮肤表现及诊疗体会

    收集本院皮肤科门诊及河南省爱滋病高发村卫生所有典型皮肤黏膜损害的HIV/AIDS患者18例,对其皮肤科诊疗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会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伴白癜风1例

    患者,男,32岁.因颈部色素脱失斑2个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作者:潘靖;谷雪虹;龙振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消痤凝胶治疗痤疮临床研究

    我们于2002年7月~2004年7月应用本院制剂室提供的消痤凝胶治疗面部痤疮1,并与痤疮王软膏进行了对照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安进军;刘莉;刘岁元;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颜面再发性皮炎特异性脱敏治疗临床观察

    我们自1997年以来对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逐一进行了变应原皮肤试验,采用特异性脱敏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爱娜;牛永利;曹广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989~2003年梅毒患病率的分析和防治措施

    梅毒在社会上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将我院1989~2003年STD门诊梅毒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梅毒的防治措施.

    作者:龚匡隆;尤永燕;沙仲;张津萍;孙厚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基本消灭麻风后新发现病人的情况分析

    本院麻风专业防治区21个县(市)中高流行县3个,中流行县3个及低流行县(市)15个.历经50年的综合防治,于2003年10月已先后全部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并经省级考核验收.兹将达标后的发现病人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邹小琴;张学德;田耀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南康市101例新发现麻风病人情况分析

    南康市原是江西麻风病流行较严重的县(市)之一,至2001年底有30个乡(镇),累计发现麻风病例1 255例.自1987年全面推广应用联合化疗(MDT)以来,新发病例逐年减少,至2001年底15年间共新发现病例101例.现对1987~2001年的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张升伟;张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