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检测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

张明霞;钱起丰

关键词:应用, 三色, 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技术检测, 尖锐湿疣患者, 流式细胞仪, 淋巴细胞, 外周血
摘要:我们应用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对30例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某些中药煎剂对阿霉素抑制的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煎剂对阿霉素抑制的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通过比色分析测定吸光度值(OD),检测不同剂量(0、5、10、20)mg/L阿霉素作用24h和10mg/L阿霉素作用不同时间(4、8、12、24、48h)对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的阿霉素作用24h后猪毛囊真皮鞘细胞的凋亡率,从而找出用于以下研究中阿霉素的适浓度.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中药煎剂和10mg/L阿霉素同时给药共同作用24h以及先给予不同剂量中药煎剂作用24h,然后给予10mg/L阿霉素作用24h两种条件下对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阿霉素抑制体外培养的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其抑制效应随阿霉素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细胞凋亡率以阿霉素浓度为10mg/L时高.中药煎剂和阿霉素10mg/L同时给药条件下,前者不能有效升高OD值(P>0.05);如果先给予中药煎剂处理,后给10mg/L阿霉素,则中等剂量的中药煎剂即能有效升高OD值(P<0.001).结论:阿霉素抑制体外培养的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先给予适当剂量的中药煎剂处理细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霉素对细胞的损伤.

    作者:张兴洪;范卫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痤疮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分析

    痤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疾病.本文着重对痤疮患者人格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情绪状况与痤疮关系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张予;周秀华;彭虹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扁平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我们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并对其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以及外周血CD4、CD8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以评价免疫调节剂在扁平疣治疗中的作用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姜昱;叶楠;范会平;雷立清;张艳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爱维治和赛乐特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爱维治、赛乐特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随机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爱维治、赛乐特联用,对照组采用口服消炎痛、甲氰咪胍片.试验组治疗2周后,疼痛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仅达68%,两者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1月、3月随访,试验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爱维治、赛乐特联用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严月华;翟晓翔;吴伟伟;盛晚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顽固性荨麻疹性血管炎1例

    荨麻疹性血管炎临床并不少见,但风团样皮损持续5年多不消退临床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如下.

    作者:张志萍;郝善镇;姜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童泛发性发疹性组织细胞瘤1例

    泛发性发疹性组织细胞瘤(Generalized eruptive histiocytoma,GEH)罕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全身多发性丘疹和结节,呈无自觉症状性、播散性、有时对称分布,黑红色或褐色,有时黏膜也可受累,皮疹可自行消失或遗留褐色浅瘢或色素沉着1-3.迄今为止报道的GEH主要发生在成人1.我们遇到1例儿童GEH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柴宝;刘军;张正华;姚煦;刘维达;崔盘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无肌病性皮肌炎伴肿瘤3例

    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表现为特征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可能是皮肌炎的一个亚型,以典型的皮疹但无明显的肌肉异常为特征.本文报道无肌病性皮肌炎合并肿瘤3例,以提高对ADM的认识.

    作者:忻霞菲;张长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5例早期梅毒患者吉海反应的观察

    对35例早期梅毒患者初次治疗后观察体温、检测RPR滴度,了解早期梅毒吉海反应(J-H)与性别及中高热分布情况,探讨对发热干预治疗的必要性.结果:35例患者24例出现发热,中高热与RPR滴度呈一定相关性.J-H反应给患者带来不适,尤其是中高热,由于致热原因明确,可以给予短期干预治疗.

    作者:秦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皮肤结核误诊19例分析

    目的:分析皮肤结核的误诊原因,探讨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收治的19例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为结节病5例,孢子丝菌病4例,着色芽生菌病3例,湿疹2例,血管瘤2例,汗管瘤1例,结节性红斑1例,乳腺癌1例.误诊率52.8%.结论:皮肤结核发病率较低,皮肤损害为多样性,临床上容易误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临床特点确诊,同时结核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均能协助诊断.

    作者:李东妮;谭志建;任杰;李家文;刘凌;张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伴白癜风1例

    患者,男,32岁.因颈部色素脱失斑2个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作者:潘靖;谷雪虹;龙振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莱芜市120名基层医务工作者麻风防治知识调查

    加强麻防工作,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麻风诊疗水平,对控制麻风流行、巩固基本消灭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普及麻防知识,莱芜市皮肤病防治所,2003年3月对莱芜市基层医务工作者举办一次麻风防治培训班,并于班前采取闭卷方式调查麻风防治知识掌握情况.

    作者:沈秀中;李振洪;吕慎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中,系统性真菌感染治疗有一定难度,致死率较高.近来有毒副作用小、抗菌性强的脂质体两性霉素B、伏力康唑和卡斯波菌素等新抗真菌药问世,有效改善了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后.

    作者:周婧;栗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阴茎中线囊肿1例

    阴茎中线囊肿(median ruphe cyst of pennis)临床上较少见1,2,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久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肌肤生治疗麻风溃疡疗效观察

    麻风溃疡是麻风病常见的症状,因营养不良往往久治不愈,自1998~2001年我们应用肌肤生与常规治疗方法对照治疗麻风溃疡,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吕均香;渠鹏程;翟学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发性毛发上皮瘤一家系调查

    毛发上皮瘤皮损好发于面部,特别以鼻唇沟两侧为特征的皮肤病.近期我们见到母女同患该病,并对该家系进行随访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玉凤;王晓建;宋学美;王庆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朱氏皮炎汤治疗药物性皮炎56例临床观察

    药物性皮炎也称药疹.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及临床用药的不断更新,药疹不断增多.大多数的药疹仍是变态反应所引起的.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令病人不易接受.寻找一种疗效高、副作用低的药物很有必要.多年来,我们应用朱仁康的皮炎汤治疗药物性皮炎56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京慧;于振兰;杨洪军;马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对新版《麻风防治手册》的三点意见和联想

    由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教授主编的<麻风防治手册>(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第一次印刷),以崭新的面貌和现代化思路问世,较之以前的二个版本观点更新,其中一大批年轻的作者编写的章节脱颖而出,展示出消灭麻风病这场接力赛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格局,可喜可贺!为了爱护这一手册我们在细读学习中提出三点意见并发表一些历史回顾性联想.

    作者:潘龙;徐亚斌;包寅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观察

    梅毒是我国目前重点监测性病之一.我们对93例早期梅毒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并对每个治疗后病人进行血清学追踪随访4年以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燕春;张豁达;吴彩霞;贺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原发于腹股沟处的乳房外Paget病1例

    乳房外Paget病(EMPD)又称乳房外湿疹样癌,皮损与乳房Paget病相似,是发生于人体顶泌汗腺分布部位的皮肤恶性肿瘤.EMPD好发生于阴囊、阴茎、大小阴唇和阴道,少数见于肛周、会阴或腋窝甚至眼睑、外耳道等处1-3.但是原发于腹股沟并累及非顶泌汗腺部位皮肤者少见4,现将我科所见1例腹股沟乳房外Paget病报道如下.

    作者:钱革;张开亮;徐超广;赵亮;方方;张国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南康市101例新发现麻风病人情况分析

    南康市原是江西麻风病流行较严重的县(市)之一,至2001年底有30个乡(镇),累计发现麻风病例1 255例.自1987年全面推广应用联合化疗(MDT)以来,新发病例逐年减少,至2001年底15年间共新发现病例101例.现对1987~2001年的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张升伟;张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