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梧州地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支原体培养与药敏临床研究

吴竞林;尹承祥;左克

关键词:梧州地区, 非淋菌性尿道炎, 宫颈炎, 支原体培养, 药敏检测, 患者, 感染情况, 治疗, 阳性
摘要:为了解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宫颈炎(MPC)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并为治疗提供依据,我科对435例NGU或MPC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阳性者一并作药敏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及其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S法检测血浆PAF水平,采用硫化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并以MDA含量代表血浆LPO水平.结果:SLE组血浆PAF水平(270.69±42.6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85±32.61)ng/mL(P<0.05),活动期组(288.90±34.17)ng/mL高于非活动期组(225.17±23.73)ng/mL(P<0.05);有肾损害组血浆PAF水平(300.13±27.91)ng/mL高于无肾损害组(238.30±31.01)ng/mL(P<0.05).血浆PAF水平与血浆LPO水平呈正相关(r=0.700,P<0.01),与疾病活动性指数呈正相关(r=0.730,P<0.01),与血沉(ESR)亦呈正相关(r=0.758,P<0.01).结论:SLE患者血浆PAF水平升高,PAF与血浆LPO水平、SLE活动性相关,也与SLE肾损害有关,PAF可能参与SLE的发病机制.

    作者:徐祖森;蔡华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青岛市出国劳工AIDS相关知识培训效果分析

    出国劳工是艾滋病(AIDS)高危人群,青岛市发现的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即为出国劳工,2000年以前本市所检出的HIV感染者多为归国出国劳工.因此,做好该人群的AIDS相关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干预,对于预防本地AIDS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自1999年以来相继对4000余名出国劳工进行出国前的AIDS相关知识培训,并对其中部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培训后的效果作出分析评价.

    作者:法仆;薛海燕;吴绍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恩施自治州基本消灭麻风后流行情况调查分析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恩施自治州的麻风防治情况,省疾控中心按省卫生厅的要求,组织专家分三个小组,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复核病人等方式对8个县(市)进行了复核与调查.

    作者:刘作圣;韩子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2003年7月~2004年9月笔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治疗4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同时对3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作为对照,现将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袁星海;姚新民;王豫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角化棘皮瘤研究进展

    角化棘皮瘤被认为是一种像高度恶性肿瘤的良性肿物(假恶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一种像良性肿物的恶性肿瘤(假良性).本文综述该病在病理、病因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作者:丁海峰;赵天恩;卢宪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液氮冷冻治疗着色芽生菌病1例

    患者,女,25岁,农民.左手食指背部溃疡1年,伴有痒感.1年前,患者干农活时不慎被树枝扎破左手食指背部皮肤后长出绿豆大小红色丘疹,不痛不痒.继之感染溃破,皮损逐渐向外扩大,并伴有痒感.曾在本地医院多次就诊,给予抗生素注射和外用不见好转.因怀孕2月余,于2001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但同村有人患着色芽生菌病史.

    作者:裴振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窄谱UVB照射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白癜风是一种以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为特征的难治性疾病,病因未明,治疗效果欠佳.我们于2001年5月~2004年9月,分别采用德国沃曼公司生产的两种不同光谱的紫外线皮肤治疗仪治疗白癜风,其中窄谱UVB照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利平;袁春燕;梁燕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合并硬皮病1例

    患者,女,34岁,已婚,家庭主妇.面部萎缩4年余伴脱眉、兔眼2年余.4年前开始左侧下颌角皮肤红斑硬化、逐渐发展至额部呈刀砍状萎缩,2年前出现进行性面部肌肉萎缩,躯干部、上肢散在性色素脱失斑,眉毛脱落,眼闭合不全,头顶脱发4年余,经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明确,用药均未见好转,病情加重,曾在皮肤科门诊以疑似麻风转入我皮防所就诊.

    作者:祖庆;臧剑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频电离子治疗皮脂腺囊肿54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2004年初采用高频电离子治疗皮脂腺囊肿5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用、手术简单、复发少.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潞明;孔丽云;曾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检测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AD患者外周血DC亚群(DC1/CD11c+和DC2/CD123+),并以3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AD患者外周血CD123+DC百分率为1.18%±0.58%,比对照组0.79%±0.25%明显增高(P<0.01),CD11c+DC百分率为2.94%±1.48%,与对照组的2.36%±0.75%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D患者CD11c+DC和CD123+DC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P>0.05).结论:AD患者外周血中DC2亚群占优势,导致向Th2样免疫反应偏移,可能与AD的发病有关.

    作者:林立航;钱起丰;张明霞;吴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荨麻疹伴心绞痛样发作1例

    患者,男,37岁.因全身风团1天以急性荨麻疹入院.入院后给予静滴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药物,2天后全身风团基本消退,患者要求回家探望.突然患者自觉胸闷、心前区压痛、闷痛,后肩背部疼痛,并迅速加重,致面色苍白、前额大汗,立即给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并急请循环内科会诊.

    作者:何晓南;何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3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功能异常与CD43分子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反向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CD43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LE患者与正常人PBMC均检测到CD43基因的表达,且前者的表达水平为0.8662±0.3992,高于后者的0.3451±0.331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109,P<0.01).结论: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CD4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导致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作者:张莉;梁再赋;张士发;张恩;李莉;贾秀坤;薛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蚀丸加白癜净治疗白癜风85例疗效观察

    我站自2003年1月~2004年2月临床应用口服白蚀丸(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外用白癜净(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白癜风8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加全;刘淑梅;璩朝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花斑癣51例临床分析

    花斑癣好发于成年人的胸、背、腋下等部位,儿童少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51例儿童花斑癣,主要发生在面、颈部.曾在外院误诊为白癜风、白色糠疹,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亚莹;曹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癜风伴发寻常型银屑病1例

    白癜风、银屑病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两病同时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较少见,现将1例报道如下.

    作者:田伟;任军;张莉;金德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放射性配基结合一点分析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测定30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为3654±459结合位点/细胞,与正常对照组(4 839±575结合位点/细胞)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CD8+T细胞亦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降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免疫调节紊乱,从而参与了SLE的发病.

    作者:李久宏;李萍;李波;刘继峰;翟宁;宋方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局部PUVA治疗掌跖脓疱病8例

    我科自2002年12月~2004年5月期间,应用局部PUVA疗法治疗掌跖脓疱病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32~75岁,病程1~5年.8例患者均有掌跖脓疱病的典型表现:掌跖部红斑基础上的表皮内无菌性脓疱伴脱屑、角化、皲裂,且无全身症状.无个人及家庭银屑病史.脓疱常规培养细菌、真菌均为阴性.病变部位6例掌跖部均发病,1例仅限于跖部,1例除掌跖外,亦累及指、趾侧及屈侧.8例患者均无光疗禁忌症.

    作者:张彪;兰广萍;胡本超;时念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白癜风69例疗效分析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我们利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对69例白癜风患者按中医分型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芬;李山;王建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直肠癌术后并发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全身水疱伴瘙痒20天,加重2天,于2004年4月4日收住本科.患者20天前发现臀部出现绿豆大小散在分布的紧张性小水疱,伴瘙痒.搔抓后水疱破裂结痂.数日后在原发部位又出现新发水疱,并逐渐增大增多.水疱扩展至头皮、颈项、躯干和四肢.

    作者:刘盛秀;杨春俊;杨森;林达;胡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默默奉献的李君蒂教授

    李君蒂教授,1921年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九三学社社员.1946年上海同德医学院医疗系毕业,次年考入上海市警察医院(解放后先后改为上海市公安医院、提篮桥区中心医院、虹口区中心医院及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任内科住院医师,1952年该院建立皮肤科,他受命兼管.1957年任皮肤科主治医师;1959年任提篮桥区中心医院皮肤科副主任.1975~1976年参加上海市卫生局组织的上海市皮肤病防治调查研究组,对上海市11万人进行皮肤病调查.1978年任虹口区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1992年退休后仍应诊皮肤科专家门诊、名医门诊至2002年因年迈体弱停诊.

    作者:蔡茂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