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航;钱起丰;张明霞;吴志华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占我国上报8种性病的首位.我科从2002年6月开始,应用甲砜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14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化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手掌足跖皮肤黄染1个月,于2004年3月28日就诊我院门诊皮肤科.患者自幼喜吃桔子,近1~2月贪食柑桔尤甚,每日能食柑桔15~20个(大约5斤),30多天共食柑桔150~180斤,并发现双手掌、足趾皮肤黄染1个月.无纳呆、乏力、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症状.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急慢性肝炎、胆道病史,近无服阿的平等用药史.
作者:方华;陈进木;王代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白癜风、银屑病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两病同时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较少见,现将1例报道如下.
作者:田伟;任军;张莉;金德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扁平疣是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易诊难治的皮肤病,自2001~2004年5月我们应用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64例扁平疣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国强;褚学森;冯佃芹;郑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科的常见病.近年来,本病有上升趋势.我科于2002年2月~2004年2月共诊治接触性皮炎患者186例,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和总结,我们就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等方面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宇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44岁,农民.2年前无明显诱因手背、肘关节、膝关节出现橘黄色丘疹,逐渐增多,扩展至躯干、四肢,无自觉症状,遂来我院就诊.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未见角膜环,眼底正常.皮肤科情况:背部、四肢伸侧散在分布米粒至黄豆大小黄色坚实丘疹和结节,表面光滑、有光泽,质韧,推之不移动.双足背、手背、肘关节、膝关节部位皮疹尤多,部分皮疹融合成斑块,或簇集呈花瓣样排列(图1).
作者:杨斌;王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者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属Ⅱ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我科于2000年8月~2002年8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75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33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分析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2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22例,给予阿维A胶囊口服,联合穿琥宁800 mg或强力宁60~100 mL静脉滴注.阿维A剂量开始为0.5~1.0 mg/(kg·d),起效后逐渐减量,维持量为10~30 mg/d.脓疱型银屑病及红皮病型银屑病总有效率分别为85%、81.9%.阿维A联合其它药物治疗脓疱型及红皮病型银屑病疗效显著.
作者:刘宏新;李红文;李冬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扁平苔藓的病因不明,治疗较难.长期以来已经形成和发展了多种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免疫抑制剂、PUVA等,近年使用新的方法如抗微生物剂、维生素D3类、新型免疫抑制剂、抗凝剂、窄谱中波紫外线、准分子激光、UVA1和光动力疗法等.本文将它们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应用方法、疗效和副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范宏生;张学军;杨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科自2002年12月~2004年5月期间,应用局部PUVA疗法治疗掌跖脓疱病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32~75岁,病程1~5年.8例患者均有掌跖脓疱病的典型表现:掌跖部红斑基础上的表皮内无菌性脓疱伴脱屑、角化、皲裂,且无全身症状.无个人及家庭银屑病史.脓疱常规培养细菌、真菌均为阴性.病变部位6例掌跖部均发病,1例仅限于跖部,1例除掌跖外,亦累及指、趾侧及屈侧.8例患者均无光疗禁忌症.
作者:张彪;兰广萍;胡本超;时念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已成为皮肤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外用糖皮质激素所致不良反应的病例剧增1.为了探索对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2月采用火把花根片(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制药厂生产)合用刻免胶囊(香港联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48例,取得确切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全身水疱伴瘙痒20天,加重2天,于2004年4月4日收住本科.患者20天前发现臀部出现绿豆大小散在分布的紧张性小水疱,伴瘙痒.搔抓后水疱破裂结痂.数日后在原发部位又出现新发水疱,并逐渐增大增多.水疱扩展至头皮、颈项、躯干和四肢.
作者:刘盛秀;杨春俊;杨森;林达;胡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银屑病原因未明,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为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湿、热、燥等六淫之邪,蕴结入里,相兼为病;七情内伤,五毒化火,或因其他刺激性因素等均可导致风盛化燥或者血热内蕴,郁久化毒,外蕴于肌肤而患本病.为探讨一种有良好疗效且方便实用的中药制剂,近3年来我们用微米化中药加味温清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一些研究资料进行总结.
作者:崔荣;冯捷;徐汉卿;张忠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C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CA复发情况.激光去除疣体后给予乌体林斯肌注为CA实验组(Ⅰ组),CA对照组(Ⅱ组)给予白介素-2肌注,C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CD8+明显升高(P<0.01);Ⅰ组治疗后CD3+无明显变化,CD4+、CD4+/CD8+明显升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1).Ⅰ组与Ⅱ组治疗后Ⅰ组CA患者CD4+及CD4+/CD8+均较Ⅱ组升高(P<0.05),CD8+无明显差异;随访3个月,Ⅰ组的复发率低于Ⅱ组复发率(P<0.05);未复发的45例和复发的15例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作者:张莉敏;孙颖;贾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皮肤结核病临床上少见,病程慢性,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总结诊治经验,现将我院1994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24例皮肤结核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瞿锐;唐吉云;钟文俊;吴蕊;田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37岁.因全身风团1天以急性荨麻疹入院.入院后给予静滴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药物,2天后全身风团基本消退,患者要求回家探望.突然患者自觉胸闷、心前区压痛、闷痛,后肩背部疼痛,并迅速加重,致面色苍白、前额大汗,立即给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并急请循环内科会诊.
作者:何晓南;何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流行乡村(同烘和南丘)麻风病患者、家内接触者及普通人群麻风菌感染的检测,评估实验流行病学对预测麻风病传播的意义.方法:采用酚糖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GL-ELISA)和检测鼻携带麻风菌的PCR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麻风病家内接触者的酚糖酯-免疫球蛋白M(PGL-IgM)阳性率和PCR检测的麻风菌鼻携带率分别为30.4%和23.1%;但PGL抗体阳性率在家内接触者和普通村民之间却无显著性差异.(2)两村普通村民的PGL-IgM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然而,在<20岁的年龄组中,同烘村的PGL-IgM阳性率却显著高于南丘村.无论同烘或南丘村,PGL-IgM阳性率高峰均在<20岁的年龄组.随年龄的增加,阳性率逐渐下降.此外,女性的PGL-IgM阳性率高于男性.结论:两村的新发现病人主要为年轻人,这与两村PGL-IgM阳性高峰位于<20岁年龄组相关.在<20岁的年龄组中,同烘村的PGL-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南丘村,除与同烘村患病率和发现率均高于南丘村相关,也与消除麻风病运动(LEC)后,同烘村仍有新病人出现有关.这一现象似乎支持麻风患病率与PGL-IgM阳性率相关.为评价麻风病的传播是否得到控制,以PGL的血清学仍是一种有用的方法.
作者:翁小满;温艳;袁联潮;杨荣德;龙恒;卢少峰;张远文;洪炳和;王耀辉;赵雪松;郭耀辉;杨光荣;李桓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浙江省兰溪市1999年8月~2000年10月对性病综合防治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碧忠;颜家树;陈晋强;何素韵;姚建军;许亚平;骆驰;沈云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爱维治是小牛血清中提取的去蛋白血液透析物,我科于2000年2月~2003年3月用爱维治针剂治疗顽固性阴囊湿疹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毅;蔡剑峰;李秉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S法检测血浆PAF水平,采用硫化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并以MDA含量代表血浆LPO水平.结果:SLE组血浆PAF水平(270.69±42.6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85±32.61)ng/mL(P<0.05),活动期组(288.90±34.17)ng/mL高于非活动期组(225.17±23.73)ng/mL(P<0.05);有肾损害组血浆PAF水平(300.13±27.91)ng/mL高于无肾损害组(238.30±31.01)ng/mL(P<0.05).血浆PAF水平与血浆LPO水平呈正相关(r=0.700,P<0.01),与疾病活动性指数呈正相关(r=0.730,P<0.01),与血沉(ESR)亦呈正相关(r=0.758,P<0.01).结论:SLE患者血浆PAF水平升高,PAF与血浆LPO水平、SLE活动性相关,也与SLE肾损害有关,PAF可能参与SLE的发病机制.
作者:徐祖森;蔡华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