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酮治疗痤疮48例疗效观察

陈海亭;赵晔;巴东霞

关键词:丹参酮胶囊, 治疗, 痤疮, 现报告如下, 连续用药, 四环素, 对照组, 应用, 药业, 药物, 生产, 方法, 材料, 病人
摘要:我们应用丹参酮治疗52例痤疮病人,其中48例按观察要求连续用药6周,同时和四环素对照组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药物:丹参酮胶囊250mg/粒,为希力药业公司生产,ZZ-5116-……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缅怀我国著名的皮肤性病学专家戴骥盈教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特比萘芬超声透入治疗头癣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特比萘芬超声透入治疗头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头癣治疗新方法。方法:按标准选取头癣患者45例。皮损处及其周围1cm范围剃发,用1%特比萘芬霜均匀涂抹,用超声治疗仪透入治疗,超声频率800kHz,声强0.75W/cm~2,移动法,15分钟,每周两次,共4周。于0、2、4、8周末进行临床评分和真菌学检查,于8周末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我们1999年做的口服特比萘芬4周治疗头癣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例患者按要求完成试验,病原菌包括犬小孢子菌29株(80.6%),须癣毛癣菌7株(19.4%)。4周末超声组与口服组治愈率分别为33.3%和51.9%,γ~2=2.18,P>0.05;8周末超声组与口服组治愈率分别为63.9%和88.9%,χ~2=5.08,P<0.05。超声透入治疗未见副作用发生,而口服组2例发生轻度副作用。结论:特比萘芬超声透入疗法治疗头癣有较好的疗效和很好的安全性,但比口服特比萘芬的疗效稍差,超声透入疗法的适条件、疗程和操作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于长平;史本青;邱勇;邢国芹;吴梅;施仲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皮肤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银屑病

    对神经生长因子(NGP)的生物学作用,以及NGF的两种受体,即高亲和性P140受体和低亲和性P75受体的性质、生物学作用,以及它们与NGP的相互作用和在皮肤病尤其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何荣国;张锡宝;吴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合并心肌炎1例

    患者,男,13岁。因发热3天,全身红斑、丘疹、水疱2天,于2001年6月10日入院。入院前3天,无明显原因突然发热,体温39℃,伴臀部肌肉疼痛、鼻衄。无鼻塞、流涕、畏光及流泪等。1天后腕部皮肤出……

    作者:宋卫珍;范向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孢子丝菌病25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近年临床积累的孢子丝菌病例进行临床治疗总结分析。探讨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门诊疑为皮肤孢子丝菌病的患者进行真菌学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对确诊病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经临床和真菌学检查共25例皮肤孢子丝菌病,病理上按炎性浸润类型的不同,分4型。所有患者确诊后口服10%碘化钾溶液10ml每日3次,大多病例2至2.5个月治愈。结论:本病淋巴管型临床诊断不难,固定型因皮疹形似其他皮肤病易误诊,因此对慢性顽固难治的溃疡及可疑病例应作深部真菌检查培养及时明确诊断。该病治疗首选碘化钾,如单独口服碘化钾效果不明显或皮损面积较大者可考虑联合应用其他抗真菌药物及局部治疗或手术切除。

    作者:王金燕;徐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黔南州吸毒人群艾滋病和梅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我州近年随着吸毒人员不断增加,艾滋病感染者不断被发现。为进一步了解我州吸毒人群性病、艾滋病感染及其流行趋势,我们对州戒毒所内1999年276名强制戒毒的吸毒人员进行了梅毒及艾滋病感染……

    作者:张永革;赵金玮;苏晓敏;付士英;赵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伴有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报告

    目的:报告1例伴有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副肿瘤性天疱疮。方法:对副肿瘤性天疱疮并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的临床表现进行表述,并检查了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结果: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结论:副肿瘤性天疱疮不但与内脏肿瘤有关,也可伴发皮肤肿瘤。

    作者:竺璐;洪微;温海;廖万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949~2001年甘肃省儿童麻风发病分析

    甘肃省1949~2001年我省累计发现麻风患者4801例,其中儿童麻风(≤14岁)为518例,占10.79%,研究儿童麻风发病有助于了解麻风流行特征,为我省麻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就我省儿童麻风发病分析如下。……

    作者:徐春茂;邱耀文;白莉;穆洮俊;戚汝英;李志城;张宏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花斑癣的免疫、色素改变机理及马拉色菌菌种分布

    对马拉色菌感染所致花斑癣的发病机制,尤其与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间的关系,不同皮损色素改变的机理及患者体表马拉色菌菌种分布等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李志瑜;冉玉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随着近年来对AD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田美华;毕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白塞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叠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因口腔、外阴反复起溃疡伴关节疼痛30余年,全身多关节肿胀、变形及功能障碍9年,全身反复起皮疹2年加重3个月,于2001年5月16日入院治疗。30多年前因寒冷季节下水……

    作者:张珺;何焱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梅毒病程中宿主的体液免疫学变化探讨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P)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TP侵入人体后,临床上表现出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出现的复杂过程,宿主对TP的免……

    作者:陈宏翔;盛晚香;宋继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霉酚酸酯在皮肤科的应用

    对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的药理学作用(药物作用机制、药动学、效能、推荐剂量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在某些皮肤病如银屑病、异位性皮炎、红斑狼疮、大疱性皮肤病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洪明;毕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38例儿童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多见于成人,儿童较少见。我们对自1992年12月~2001年12月临床诊断为带状疱疹的38例儿童进行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38例中男21例,女17例;……

    作者:揣瑞梅;吴汝英;杨延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带状疱疹伴排尿困难误诊1例

    带状疱疹一般以单侧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为特征,诊断并不困难。但带状疱疹伴发排尿困难者极易误诊,我院2000年8月27日接诊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例急性发疹性脓疱病的护理

    2000年6月我所收治1例由磺胺药过敏引起的急性发疹性脓疱病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护理体会如下。 病例简介 患儿,男,4.5岁,因全身弥漫性红斑、脓疱伴发热6天,眼睑浮肿3……

    作者:丁安萍;李文娟;张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广西博白县近10年新发麻风病例分析

    从1992~2001年,我县麻风病发现(发病)率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10年共发现病人31例,均为新发病病人,现将其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流行资料 疫点区流行情况:31例新……

    作者:邹异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阴茎龟头部位皮损105例分析

    我们对105例阴茎龟头部位皮疹的病人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0年12月~2001年10月本科门诊初诊病人,以阴茎龟头部位皮损为主诉共计105例。……

    作者:陈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并发急性肾炎1例

    患者,男,11岁。因全身散在角化性红斑1月余,高热、面部浮肿10天,于1998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于9月中旬全身出现零星红斑,以双手足指趾端为重,且沿背侧向上发展,掌跖皮肤触之较硬。10月1……

    作者:马超;吴玉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多汗症的治疗进展

    多汗症目前仍是症状治疗。方法有外用制剂、系统用药、离子导入法、肉毒杆菌毒素A皮内注射和胸腔内交感神经离断术等,其中后二者近年来颇受重视。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针对不同个体慎重选择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作者:刘根起;赵天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