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霉酚酸酯在皮肤科的应用

张洪明;毕志刚

关键词:霉酚酸酯, 皮肤科, 应用
摘要:对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的药理学作用(药物作用机制、药动学、效能、推荐剂量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在某些皮肤病如银屑病、异位性皮炎、红斑狼疮、大疱性皮肤病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蓝色橡皮—大疱性痣样综合征1例

    蓝色橡皮—大疱性痣样综合征(BlueRubberbleb Naevus Syndrome)为罕见综合征,1985年由Bean首次命名,又称Bean综合征,现将我院所见1例报告如下。……

    作者:林萱;林玫;孟凡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开瑞坦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我们从1999年3月~2001年9月用开瑞坦(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雷尼替丁(杭州民生药厂生产)联合治疗荨麻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病例和方法 入选病例:急性荨麻疹……

    作者:王晖;万俊增;于志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激光治疗儿童肛管内尖锐湿疣3例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2~8岁儿童CA的发病逐渐增多,损害部位以外阴及肛周常见,但儿童肛管内发生CA未见报告,现将我们发现的3例肛管内CA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郑志菊;张小华;陈琴芳;杨夕芳;曹宁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用于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的两种C-C法的比较观察

    临床资料 1994年4月~2000年12月,对我们性病中心门诊就诊者中拟诊为NGU的80例患者同时用两种免疫反应C-C法进行检测,其中女30例,男50例,年龄18~62岁。大多数男患者有尿道不适、下……

    作者:马金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38例儿童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多见于成人,儿童较少见。我们对自1992年12月~2001年12月临床诊断为带状疱疹的38例儿童进行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38例中男21例,女17例;……

    作者:揣瑞梅;吴汝英;杨延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预防尖锐湿疣激光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近半年来,我科对激光术后的40例尖锐湿疣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中外合资合肥兆峰科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尤靖安凝胶)获得满意的预防复发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敏;葛正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麻风患者NK细胞活性检测

    大量实验资料证实,麻风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正常或部分过度,但细胞免疫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原因还不太清楚,我们对麻风患者的免疫功能曾作过较全面的检测,并进行了系列报告。其结果与国内外……

    作者:李继红;崔茜;叶本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2例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rythropoietic protoporphyria, EPP)是一种遗传性卟啉代谢障碍性疾病,于1961年由Magnus首先报道。由于病程为良性经过,同时与许多光敏性疾病有相似之处,临床上容易误诊,现……

    作者:杨森;杨春俊;林达;郝莉;李卉;张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浅淡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防治工作

    本文就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防治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防治重点 麻风病“基本消灭”后,病人散在发生,临床表现不很典型。近年来发现的……

    作者:孙厚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足必康喷剂治疗浅部真菌病136例临床观察

    我所于2001年3~12月用足必康喷剂(浙江康天下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手足癣、体股癣、白色念珠菌病1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属门诊患者,……

    作者:董安保;张文平;万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霉酚酸酯在皮肤科的应用

    对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的药理学作用(药物作用机制、药动学、效能、推荐剂量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在某些皮肤病如银屑病、异位性皮炎、红斑狼疮、大疱性皮肤病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洪明;毕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呼市武警战士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调查

    为了解呼和浩特不同职业武警战士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与训练强度的关系,我们于1998~1999年对呼市某部武警战士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资料 主要来源于内蒙呼和浩特……

    作者:孙妮;牛云彤;李少平;刘雅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细胞增多13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分析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细胞增多(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 AlHE)是一类好发于头颈部位的血管增生性疾病,本病又称假性或非典型性化脓性肉芽肿,目前病因不清。临床容易误诊为血……

    作者:陈喜雪;马孝;涂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花斑癣的免疫、色素改变机理及马拉色菌菌种分布

    对马拉色菌感染所致花斑癣的发病机制,尤其与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间的关系,不同皮损色素改变的机理及患者体表马拉色菌菌种分布等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李志瑜;冉玉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2例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现将我们所见的2例女性患者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1,女,13岁,自6岁那年冬季手背出现冻疮样改变后,手背第……

    作者:杨光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多汗症的治疗进展

    多汗症目前仍是症状治疗。方法有外用制剂、系统用药、离子导入法、肉毒杆菌毒素A皮内注射和胸腔内交感神经离断术等,其中后二者近年来颇受重视。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针对不同个体慎重选择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作者:刘根起;赵天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评价泛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病程在48小时以内的初发或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病例随机分配到泛昔洛韦治疗组和阿昔洛韦对照组中。在治疗后第7天复诊作临床评价,观察不良反应和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结果:无论在初发病例还是在复发病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时间、皮损愈合时间、自觉症状消失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的不良反应相似且轻微。结论:对生殖器疱疹,泛昔洛韦的疗效和安全性与阿昔洛韦相当,但使用较方便。

    作者:赖伟红;韩国柱;龚向东;张传福;姜文华;薛华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银屑病合并病毒性肝炎22例临床分析

    我科于1999年2月~2001年12月共诊治银屑病患者600例,其中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22例,占银屑病患者的0.7%,现将2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22例患者均以皮肤出现……

    作者:孟德华;刘希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乌体林斯针治疗泛发性跖疣的疗效观察

    自1999年6月~2000年10月,我们应用乌体林斯针治疗65例泛发性跖疣,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观察对象 治疗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在12~65岁,平均32.45岁;病……

    作者:熊明弟;朱金土;余土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皮肌炎并发恶性高血压1例

    皮肌炎并发恶性高血压临床少见,现将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48岁,汉族,因面部、手指红斑3年,肌无力4月,伴心慌、呼吸困难10天入院。3年前无明诱因出现额部、上唇……

    作者:邓安文;张敏;郭在培;魏发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