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徐真;张路平
目的 在毕赤酵母体内构建白纹伊蚊蜕皮激素转录活化系统,建立高通量杀虫剂筛选模型,用于筛选蜕皮激素代谢途径拮抗药物.方法 人工合成果蝇蜕皮激素响应元件(EcRE)5次重复的序列,与果蝇热激蛋白基因启动子(pHSP27)序列连接,以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将EcRE-pHSP27-GFP片段亚克隆入pPIC3.5k,整合入毕赤酵母染色体构建阴性酵母A.人工合成白纹伊蚊蜕皮激素受体(EcR)及超螺旋蛋白(USP)编码序列,两个基因以双表达盒形式亚克隆入组成型表达质粒pGAPZ,整合入酵母染色体的另一位点,使EcR与USP在酵母中组成型表达,构建模型酵母B.制备蜕皮激素拮抗剂虫酰肼悬液(浓度为0.83mg/ml),分别施加于模型酵母B与阴性酵母A,荧光显微镜下目测荧光强度,与未施加药物的对照组比较.同时提取各组RNA,半定量RT-PCR检验GFP基因的转录效率.结果 模型酵母B发出绿色荧光,而阴性酵母A与空白酵母GS115未见荧光,表明在模型酵母体内表达的EcR与USP形成复合二聚体,作用于EcRE启动GFP报告基因表达荧光蛋白.施用虫酰肼,模型酵母B荧光强度明显减弱,表明GFP的表达量减少.施用虫酰肼的模型酵母B,GFP与内参灰度比值(为0.614)低于对照组(1.134),表明虫酰肼可降低模型酵母B体内GFP基因的转录水平.结论 在酵母体内建立了白纹伊蚊蜕皮激素转录活化系统,该酵母模型可用于筛选作用于蜕皮激素代谢途径的药物.
作者:顾金保;孙彦涛;彭鸿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弹性蛋白酶基因(SjCE-2b),纯化表达重组蛋白,并研究该基因在各虫期的转录情况.方法 预测SjCE-2b基因的编码序列.绘制血吸虫尾蚴弹性蛋白酶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SjCE-2b基因在日本血吸虫各期转录的差异.将RT-PCR扩增得到的SjCE-2b基因亚克隆至载体pET28b,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rSjCE-2b,用组氨酸标签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 在虫卵、子胞蚴和成虫检测到SjCE-2b基因转录本(714 bp),表达的重组蛋白rSjCE-2b,相对分子质量约为Mr31 000,与预测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相符.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SjCE-2b/pET28b,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rSjCE-2b可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兔血清识别.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虫卵、子胞蚴和成虫发现SjCE-2b基因转录本.SjCE-2b基因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候选抗原和药物及诊断靶点.
作者:黄成玉;卢艳;王玮;鞠川;冯正;杨忠;王升跃;胡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26例痰中检出蠊缨滴虫的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探讨蠊缨滴虫的致病性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气短及白色黏液丝样痰.实验室检查,痰涂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见活体蠊缨滴虫.影像学检查,双肺可见肺间质性改变及肺泡渗出,斑点状透光影及纤维条索影,肺门密度增高.甲硝唑抗虫治疗有效.
作者:石玉玲;李林海;廖扬;李新妮;黄晓燕;刘坚;王艳;曹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5年10月~2006年9月,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测定并比较金华地区哮喘患儿对户尘螨、粉尘螨及热带剥爪螨(热尘螨)等3种尘螨变应原的反应性.结果显示哮喘患儿对户尘螨、粉尘螨变应原的阳性率分别为80.6%、77.8%,其中强阳性分别占65.5%和64.3%;热尘螨的阳性率为61.1%,低于户尘螨和粉尘螨(χ=21.39,P<0.05),且几乎无强阳性者.热尘螨阳性者对户尘螨、粉尘螨变应原的阳性率分别高达100%(44/44)和95.9%(42/44);热尘螨阴性者对户尘螨、粉尘螨变应原的阳性率均为28.6%(8/28).结果表明户尘螨、粉尘螨是金华地区儿童哮喘的重要变应原,该组患儿对热尘螨的阳性率61.1%不能排除户尘螨、粉尘螨变应原交叉反应的干扰.
作者:赵仕勇;韦翊;李小兵;陈菊萍;包云光;张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口腔毛滴虫为口腔共栖性原虫,但有研究者认为与牙周炎、牙龈炎和龋齿等口腔疾患有关,很少有呼吸道感染报道[1],故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为提高对呼吸道滴虫感染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对近6年来本院求诊的8例呼吸道滴虫感染误诊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吕章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纳入WHO和我国主要疾病防治规划并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年来开展的血吸虫免疫机制和血吸虫基因组研究对血吸虫疫苗的研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血吸虫蛋白疫苗、DNA疫苗和多价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作者:闻礼永;吴观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男性,39岁,江门市区人.2006年12月7日因发热、腹痛入住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入院前7 d在缅甸曾食生蛇胆2枚,2 d后出现腹痛、发热.体检:上腹、右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无扣痛,Murphys征(-),体温39℃.血常规:白细胞12.4×109 /L,嗜酸粒细胞0.46×109 /L.考虑寄生虫感染,给予口服肠虫清400 mg/d,连用2 d.用药后腹部皮下出现一可移行条索状包块,3 d后停止移动,包块逐渐吸收.
作者:郑南才;黄宝明;许峰;陈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华支睾吸虫F0-ATP合酶b亚基(CsF0-ATP-synt_B)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方法 以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含有F0-ATP合酶b亚基基因的质粒为模板,扩增该基因(去除线粒体靶向序列的成熟肽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的纯化表达产物免疫SD大鼠,制备抗血清.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 华支睾吸虫F0-ATP合酶b亚基成熟肽基因的编码区含813个碱基,编码27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Mr)为31 171.9.经亲和层析获得的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大鼠血清识别.结论 华支睾吸虫F0-ATP合酶b亚基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高效表达.
作者:周红娟;胡旭初;胡凤玉;徐劲;马长玲;郑小凌;陈晓湘;余新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我国黄海、渤海经济鱼类感染异尖科内弯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aduncum)状况.方法 购买石岛渔港销售的鱼类93种941尾,分别解剖收集消化道内线虫,标本经乳酚酸透明,光镜下观察鉴定,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调查的93种鱼类中,有14种感染内弯宫脂线虫,占15.1%(14/93),其中感染率较高的为鮟鱇(Lophius litulon,66.7%)、鳕鱼(Gadus macrocephalus,47.5%)、马鲅(Scomberomorus niphonius,33.3%)等,首次发现内弯宫脂线虫可在软骨鱼史氏鳐(Raja smirnovi)体内寄生.此外不同宿主体内感染的内弯宫脂线虫形态特征有较大差异,如侧翼宽度以及肠盲囊的长度等有所不同.结论 黄渤海经济鱼类感染内弯宫脂线虫的情况比较严重,不同宿主鱼类体内感染的内弯宫脂线虫可能是由不同虫体组成的复合体.
作者:李亮;徐真;张路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棉子酚、吡喹酮、蒿甲醚对重组日本血吸虫乳酸脱氢酶(rSjLDH)活性的影响.方法 在已建立的rSjLDH标准酶活性测定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棉子酚(0~0.10 mmol/L)、吡喹酮(0~0.20 mmol/L)及蒿甲醚(0~0.10 mmol/L),以相应药物溶剂作对照,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对rSjLDH活性的影响.用SPSS13.0软件统计结果,计算药物对酶活性的相对抑制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04 mmol/L棉子酚对rSjLDH催化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及乳酸氧化为丙酮酸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59.1%和34.4%(P<0.01),0.10 mmol/L棉子酚分别为91.3%和89.1%(P<0.01);0.06mmol/L吡喹酮分别为5.77%和41.4%(P<0.05),0.20 mmol/L吡喹酮分别为83.8%和72.2%(P<0.01).0.10 mmol/L蒿甲醚对rSjLDH则无抑制作用(P>0.05).结论 棉子酚及吡喹酮对rSjLDH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SjLDH可能是吡喹酮的分子靶标之一.
作者:吕刚;胡旭初;黄灿;谢红艳;徐劲;陈守义;吴忠道;余新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药补骨脂(10.0 mg/kg)、鸦胆子(1.2 mg/g)及两药合剂(补骨脂5.0 mg/kg,鸦胆子0.6 mg/g)治疗PCP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大鼠.通过检测脾NK细胞活性和血清IL-2水平,探讨两药对PCP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表明,与PCP模型对照组比较,补骨脂治疗组血清IL-2诱生水平(526.1±5.5) pg/ml和脾NK细胞活性(27.1%±0.8%)均显著升高(P<0.01),两药合剂组其次[(314.7±6.7)pg/ml,(22.9%±0.9%)(P<0.05)],鸦胆子组较低[(285.4±6.1)pg/ml,(20.7%±1.0%)(P<0.05)].补骨脂和鸦胆子具有增强PCP大鼠免疫调节的作用.
作者:戴晓冬;秦元华;周长海;郑莉莉;邵伟军;陶琳;崔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裂头蚴为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引起裂头蚴病.本所于2007年3月收到会诊病理切片1张(编号为0702618),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分析,诊断为椎管内裂头蚴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俭;常正山;张永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处于红内期的疟原虫为摄取营养,在红细胞产生新的转运通路.由于其转运通路具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故既可以作为直接的药物靶点,也可以作为药物寻靶途径间接引导细胞毒药物到达细胞内的作用位点,发挥抗疟作用.研究并应用该运转通路是抗疟药的研究方向之一.
作者:徐涛;朱淮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治疗4~14 岁儿童钩虫和蛔虫感染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在海南、四川和贵州等3个临床试验中心进行三苯双脒肠溶片开放临床试验,受治者用改良加藤法(Kato-Katz)粪检确诊为钩虫、蛔虫感染,钩虫与蛔虫混合感染或合并鞭虫感染等,共收治4~14 岁儿童899例,采用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单剂口服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3~4 周用相同方法作粪检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对儿童钩虫感染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2.0%(433/528)和99.2%(524/528);对蛔虫感染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0.1%(576/639)和99.7%(637/639),而鞭虫感染治愈率仅为36.8%(112/304).儿童顿服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的不良反应轻微和短暂,总的不良反应率为1.6%(14/899),主要为头晕、恶心和呕吐等.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治疗儿童钩虫和蛔虫感染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肖树华;吴中兴;张剑辉;王善清;王世海;邱东川;王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卵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抑制作用.方法 50只6~8 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对照组、虫卵对照组、结肠炎组和虫卵免疫结肠炎组,10只/组.虫卵免疫结肠炎组以日本血吸虫卵经腹腔注射免疫小鼠4次,10 000个卵/鼠,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6 d用TNBS诱导结肠炎模型.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的体重、结肠病理改变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结肠炎组小鼠经TNBS诱导后,出现明显的粘液血便、体重下降、结肠充血水肿,肠黏膜呈现严重炎性浸润伴溃疡,IFN-γ水平为(3.47±0.87)ng/ml,IL-4水平为(146.06±45.76)pg/ml.虫卵免疫结肠炎组小鼠症状较轻,体重恢复较快,IFN-γ表达被明显抑制,其水平为(1.53±0.51)ng/ml,IL-4水平显著升高至(598.50±135.90)pg/nl.结论 日本血吸虫卵对TNBS诱导的BALB/c小鼠结肠炎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莫红梅;刘文琪;雷家慧;程喻力;王成祖;李雍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眼结膜囊内,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偶可寄生于人眼结膜囊内,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国内近年来对眼结膜吸吮线虫成虫所引起的病例报道较多[1],但对人体眼结膜吸吮线虫幼虫感染报道较少[2].现发现1例眼结膜吸吮线虫幼虫感染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用透射电镜观察8例肝脏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肝组织及6例正常肝组织的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到细粒棘球蚴囊周围肝细胞坏死、萎缩和死亡.肝细胞坏死、萎缩等是肝脏细粒棘球蚴病肝脏损伤的重要基础.
作者:张示杰;吕游;孙红;杨宏强;彭心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Ⅰ(mtDNA-CO Ⅰ)基因序列特征阐明我国大劣按蚊A、D群体的遗传差异和分化水平.方法 研究样本包括大劣按蚊A海南群体(n=13),大劣按蚊D云南江城群体(n=17)和勐腊群体(n=17),所有样本均以rDNA-ITS2序列差异为依据,进行分子鉴别确认;扩增和测定mtDNA-CO Ⅰ基因片段,用MEGA(Version2.1)、TCS(Version1.12)、ARLEQUIN(Version2.0)等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分析mtDNA-COⅠ基因中长度为959 bp的片段,显示大劣按蚊A的单倍型共3个,大劣按蚊D的单倍型共6个,均匀分布于3个群体.勐腊群体内错配平均数(7.441 2)明显大于江城群体(1.279 4)和海南群体(1.051 3),表明勐腊群体内个体间分化程度大.分步AMOVA的计算结果显示群体间基因交流有限(Fst=0.799 9),群体间变异(79.99%)明显大于群体内变异(20.01%).结论 我国大劣按蚊A、D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个体间的分化水平较高.
作者:王冬;马雅军;周红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一种能区分恶性疟的快速、简便诊断疟疾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筛选基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F4H12、G4C9和D8F7,并将其吸附于样品垫;将单克隆抗体B2G10(针对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和D6A7(只针对恶性疟原虫)分别划线包被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疫区非疟疾发热病人血样(107份)和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17份)以评价其特异性,检测确诊的疟疾患者血样(间日疟110份,恶性疟54份)以评价其敏感性.均用单盲法检测.结果 检测107份疫区非疟疾发热病人血样和17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有119份显示为阴性,特异性约为96.0%;其中17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全部为阴性.检测164份疟疾患者血样,阳性153份,敏感性为93.3%,其中间日疟检出率为92.7%(102/110),恶性疟检出率为94.4%(51/54).结论 研制出的快速诊断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作者:汪俊云;石峰;杨玥涛;高春花;包意芳;汤林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棘球蚴感染过程中,宿主的免疫应答机制十分复杂,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并存.研究肝细粒棘球蚴免疫机制,将有助于阐明肝棘球蚴病的病理机制及调整恢复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为预防和治疗肝棘球蚴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吕海龙;彭心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