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86例

史华

关键词:小儿痉挛型脑瘫, 小儿瘫痪/针灸, 中药外洗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瘫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联合补肝益肾方外洗治疗,2组均治疗3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肌张力,促进大运动的发育,改善病情效果显著,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世界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自拟方复明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复明汤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共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68例患者在白内停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复明汤加减,对照组仅使用白内停滴眼液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的改变和晶状体浑浊的程度,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组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18.971,P=0.000<0.01;对照组:t=3.99,P=0.003<0.05),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7.25%)明显高于对照组(23.47%),且2组组间治疗后视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明汤配合西药可以有效治疗老年白内障,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鲍永欣;杜宗花;李悦;周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早期使用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出血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早期使用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脑组织病理形态和炎性反应递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三七总皂苷组,采用胶原酶注射尾状核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Avidinbiotincomplex-ELISA,ABC-ELISA)观察ICH大鼠血清炎性反应递质ICAM-1和TNF-α的变化.结果:HE染色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也证实了脑出血急性期炎性反应反应较剧烈,三七总皂苷显著减轻周围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现象;造模7 d时,模型组血清中的ICAM-1和TNF-α含量增加,三七总皂苷用药7 d可下调ICAM-1(P<0.05)和TNF-α.结论: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后脑组织病理形态恢复正常具有促进作用,抑制ICAM-1和TNF-α的释放,可能是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赵雪松;陈志刚;徐枝芳;高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四磨汤有效成分对慢性应激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四磨汤有效成分(槟榔碱、乌药醚内酯、橙皮苷及木香烃内酯)对慢性应激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136只),模型小鼠给予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造模21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四磨汤组及四磨汤成分组(15组)共17组;造模第15天起给药7d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胃肠运动功能.结果:模型组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与正常组及四磨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磨汤有效成分三药及四药组合组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四磨汤有效成分单药组及两两组合组的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与四磨汤组比较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槟榔碱、乌药醚内酯、橙皮苷、木香烃内酯可能为四磨汤的有效物质基础,可不同程度改善慢性应激小鼠的胃肠运动功能.

    作者:邓娜;蔺晓源;易健;刘柏炎;蔡光先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缓解期中医临床论治思路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根据慢性心衰缓解期的病因病机,总结多年来中医药临床诊治慢性心衰的经验,形成并制定了慢性心衰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治疗方案,临床应用屡获良效.

    作者:朱林平;曹旭焱;刘岩;刘长玉;杜武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黄芪多糖免疫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黄芪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其主要药效成分黄芪多糖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防治多种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药理作用.但目前对黄芪多糖的临床配伍及单体效价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故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开发黄芪多糖新的作用靶点和功效的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作者:杨志霞;王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魏军平教授治疗汗证临床经验一隅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在临床上又分自汗与盗汗.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昼时时出汗,动辄益甚者,称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一般自汗多属气虚、阳虚,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亦有不循常道者.魏军平教授从事临床20余载,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医内科各种疑难病症.

    作者:孟淑华;魏军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按摩配合放血拔火罐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按摩配合放血拔火罐治疗产后乳汁不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乳汁不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按摩法治疗,治疗组给予按摩配合放血拔火罐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5.67%优于对照组的16.67%,总有效100.00%优于对照组的80.00%.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平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同.结论:按摩配合放血拔火罐疗法可明显改善产后乳汁不行相关症状,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陈秋兰;朱社宁;佘宝钻;王俊玲;曹健;覃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钙离子拮抗剂选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伲福达)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益气活血中药组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8%.治疗组临床症状、血压控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比单用西药疗效显著.

    作者:高宏波;乔钦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单味中药成分和机制研究

    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33篇,概述了近年来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证明,许多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生物碱、皂苷、多糖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岛素拮抗物质的分泌以及促进葡萄糖降解,终达到改善IR的作用.

    作者:赵轩;高彦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银马抗病毒颗粒抗菌、抑制迟发性超敏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银马抗病毒颗粒抑菌及对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试管倍比稀释法及体内抗菌,观察银马抗病毒颗粒的抗菌作用;通过二硝基氟苯对小鼠致敏试验,观察银马抗病毒颗粒对小鼠的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作用.结果:银马抗病毒颗粒药物浓度为0.125 g·mL-1时,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链球菌、绿脓杆菌及肺炎双球菌具有抑菌作用;银马抗病毒颗粒能降低致病菌对小鼠的死亡率;银马抗病毒颗粒具有抑制小鼠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作用.结论:银马抗病毒颗粒具有体外、体内抑菌的作用,具有抑制迟发性超敏反应的作用.

    作者:张俊明;郭晟;方铝;余华;钟小群;张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杨炳奎治疗脑胶质瘤验案1例

    脑胶质细胞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由间质细胞形成的肿瘤,其发病率约占脑肿瘤的40%,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及免疫特性,而使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难以收到理想的疗效,复发率佷高,平均生存期6个月,综合治疗生存期不足2年[1].杨炳奎教授师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钱伯文教授.

    作者:张珩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期狼疮性肾炎79例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期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2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治疗B组采取抗感染、降血压或血液透析等西医对症治疗,治疗A组在治疗B组基础上加活血化瘀汤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尿蛋白量、尿红细胞、血浆蛋白及舒张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2组尿蛋白量、尿红细胞、血浆蛋白及舒张压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优于治疗B组;治疗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更优(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期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可将其推广于临床.

    作者:李思瓯;尹昌浩;张忠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妇人规》治未病思想探析

    由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方面,总结分析<妇人规>中蕴含的治未病思想,以便为指导妇科临床治疗及开展妇女身心保健提供有效对策.

    作者:张建伟;黄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运用癫狂梦醒汤治疗湿疹的体会

    笔者每用癫狂梦醒汤治疗顽固性湿疹,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例1:某,女,65岁.2012年8月23日初诊.患者主因周身起疹伴瘙痒半年来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周身起疹,伴有瘙痒,逐渐增多,经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激素类软膏及口服清热除湿类中药汤剂疗效不显来诊.诊见:口中和,性急易怒,纳可,眠差,入睡困难,大便困难,大便干,3~5日一行,小便调.查:躯干、四肢散在可见红色粟粒至小米大小丘疹,部分融合成片,未见水疱及渗液糜烂,周身可见多处条索状抓痕及散在血痂.

    作者:余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通心络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功能及肾组织MMP-9、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功能及肾组织降解酶系MMP-9、TIMP-1及细胞外基质成分FN、ColⅣ表达的影响,探讨通心络防治DN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通心络组、西药组各16只,设立C57BL/6J小鼠16只为空白组,予通心络及缬沙坦干预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含量,采用Western Blot及Realtime-PCR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Ⅳ胶原(Col-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24 h UAER、BUN、SCr、FPG、HbA1c均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TIMP-1、FN、ColⅣ表达明显升高、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通心络及缬沙坦干预后FPG及HbA1c无明显变化(P>0.05),24 h UAER、BUN、SCr显著降低,肾组织TIMP-1、FN、ColⅣ表达降低、MMP-9表达升高(P<0.05).结论:通心络可降低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尿白蛋白、保护肾功能,调控降解酶系MMP-9/TIMP-1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沉积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邹大威;高彦彬;王金羊;张娜;赵轩;朱智耀;周盛楠;李骄阳;马鸣飞;姚静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基于整体论医学的体质医学的发展走向

    体质是人体整体表现出的特征,因而只能采用整体的方法进行研究.近年来兴起的体质医学基本上都源自整体论观念下的传统医学.与世界其他传统医学相比,中医学具有可用于体质辨识和调控的完备理论体系.因此,现代医学的体质医学应当奠定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发展现代医学的体质医学,主要应着眼于以下方向:1)对基本的体质类型的进一步区分; 2)体质辨识过程中客观指标的引入; 3)由基本型体质组合成的复合型体质及调控方法的研究; 4)结合定性规则判定及定量选择的体质辨识模型的建立; 5)可用于人体功能描述、人体模型验证和人类体质辨识的计算机仿真平台的建立.

    作者:袁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进展综述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的认识,从失眠的辩证论治和基本方治疗(经方应用、经验方加减)等方面系统回顾近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对今后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提出建议.

    作者:滕飞燕;蒋钦云;黄艳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86例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瘫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联合补肝益肾方外洗治疗,2组均治疗3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肌张力,促进大运动的发育,改善病情效果显著,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作者:史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房定亚活血化瘀法治疗风湿病验案3则

    房定亚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业医近50载,擅长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风湿病,如益气活血法、行气活血法、养阴活血法、解毒活血法等,遣方用药时借鉴西医病机病理,并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相结合,屡起沉疴,体现了中西医汇通的治学特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房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风湿病的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李斌;唐今扬;周彩云;寇秋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1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8例,均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加服宣痹汤,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并对观察结果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指标均降低(t=7.7097,P<0.05;t=29.1362,P<0.05;t=10.2993,P<0.05),所有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仅有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t=24.0192,P<0.05),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1.9309,P>0.05;t=1.7380,P>0.05).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4.0915,P<0.05;Uc=2.4031,P<0.05;Uc=7.4011,P<0.05),2组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对降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更为显著.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86.5%,且治疗组治愈率、好转率均大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8,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复发率低.

    作者:蒙康龙;任惠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