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琴;刘腾飞;郝彦琴;王勤英
目前,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仍然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MDR TB的疗程约20个月或更长,但其治疗效果却不理想,治疗成功率仅54%,病死率达16%[1].由于MDR-TB传统治疗方案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大而使得许多患者不能按预期完成治疗.2016年,WHO推出了MDR-TB短程治疗方案,并在全球35个国家推广应用[2].MDR-TB短程治疗是指治疗时间短于1年、药物组成相对固定、标准化的治疗方案,相对于传统长疗程治疗方案,其具有疗效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治疗费用低等优点[3-5].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常蕴青;顾瑾;付亮;李亮;唐神结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线指标对替比夫定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24个月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的HBV相关ACLF患者,自愿接受替比夫定治疗24个月以上,观察患者1、3、6、12和24个月生存情况,分析基线生物化学指标、凝血功能、基线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HBV DNA载量、并发症的影响.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先行方差齐性检验(Levene检验),方差齐则采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近似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41例患者人选,3例脱落,38例完成随访进入结果分析.女3例(7.9%),男35例(2.1%),年龄(38.5土21.1)岁.1个月时生存32例,死亡6例,基线MELD评分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RR=1.864,95% CI:1.151~3.019);3个月时生存31例,死亡7例,基线MELD评分(RR=2.053,95% CI:1.163~3.625)和上消化道出血(RR=394.939,95% CI:1.880~82 948.817)为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6个月、12个月时生存均为26例,死亡12例,基线MELD评分为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RR=1.761,95% CI:1.230~2.523);24个月时生存15例,死亡23例,发生病毒学反弹6例,其中3例死亡,基线HBV DNA载量(RR=9.722,95% CI:1.607~58.821)、MELD评分(RR=1.518,95% CI:1.066~2.162)和电解质紊乱(RR=87.505,95% CI:2.263~3 384.232)是影响24个月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目前虽然替比夫定不被推荐为一线用药,但对于基线MELD评分低、HBV DNA载量低的ACLF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而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可能影响其疗效,并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高海兵;王香梅;马华皙;林升龙;张冬青;吴雯军;方建凯;林明华;郑瑞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病原体,具有典型的双相生长周期.在细胞外,衣原体以原体形式(elementarybody,EB)存在,具有传染性,但新陈代谢不活跃,而进入宿主细胞后,转化为网状体,新陈代谢活跃,具有复制性[1].衣原体的专性胞内寄生性要求其能够进出细胞,需要致病因子的作用,关于衣原体毒力因子即致病因子的研究对于理解衣原体的致病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这些毒力因子的结构、功能、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进行总结.
作者:胡春敏;孙毅娜;刘原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CHB根据HBeAg是否阳性,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CHB.相对于HBeAg阳性的CHB患者,HBeAg阴性患者往往年龄比较大,肝纤维化程度较重,大多数需要抗病毒治疗.大量研究表明,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cid) drugs,NA]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的DNA聚合酶发挥抗HBV作用,减轻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NA治疗存在停药难和停药后复发的问题,目前对治疗后HBV DNA持续阴性,生物化学指标均正常的HBeAg阴性CHB患者,是否停用药物,什么时间停用,各指南尚缺乏统一的意见[1-3],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可靠的停药指标来指导临床实践.HBsAg定量检测作为一个达到“功能性治愈”的指标,在NA治疗期间发生率极低[4-5],而过度依赖HBsAg清除来决定是否停药,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的问题.鲁凤民等[6]研究表明,HBV RNA检测可作为停药的指标,HBV RNA转阴可认为是“准临床治愈”.但检测HBV RNA在指导临床停药中的应用价值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7].
作者:邢同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患儿男,2月龄,因“发热、呻吟1d伴易惊、哭声尖直”收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患儿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呻吟、拒奶、易惊,家长自觉患儿发热(未测体温),就诊于外院,血常规检查示C反应蛋白58mg/L,白细胞计数14.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14,淋巴细胞比例0.207,体温37.9℃,未予治疗.家长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患儿体温38.7℃,仍哭声尖直,拒奶,出现嗜睡、反应弱.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79 mg/L,白细胞计数7.7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52.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5 352×106/L,多核细胞分类0.88,氯化物110.2 mmol/L,糖3.43 mmol/L,蛋白1 729 rng/L;降钙素原16.44 μg/L.
作者:张茜茜;窦珍珍;郭欣;刘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病原微生物经血行途径侵犯心内膜、心瓣膜、邻近大动脉内膜伴有赘生物形成的感染性疾病.目前IE的临床诊断多采用改良的杜克标准[1],然而临床上对IE的早期诊断依旧非常困难.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脏CT和MRI、核素显像等技术被应用到IE的诊断中,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更是将18氟-脱氧葡萄糖(18 fluoro-2-deoxyglucose-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CT纳入了IE的主要诊断标准中[2-3].然而国内对于18F-FDG PET-CT诊断IE的研究尚缺乏,本研究对16例疑诊IE并行18F-FDG PET-CT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18F-FDG PET-CT对辅助诊断IE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丽莹;岳巧艳;陶臻;罗瑞;张乐乐;许岩;张彦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患者女,27岁,因“间断发热、头痛11个月,肢体麻木、纳差1d”于2015年5月29日收治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14年5月患者因原发性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其后间断低热,8月下旬经超声检查提示死胎,即在外院行清宫术.9月下旬发热症状再次加重,在外院经抗感染治疗后一度好转.11月初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9℃左右,伴头痛、呕吐,经青霉素640万U,2次/d抗感染治疗后未见好转.反复在外院就诊,2014年11月9日行腰椎穿刺查脑脊液结果示白细胞计数55×106/L,乳酸脱氢酶35 U/L,总蛋白2 278 mg/L(表1);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阳性.
作者:谢邦瓀;张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鉴定临床尿液标本中常见真菌的方法学体系.方法 收集临床尿液样本,提取DNA,利用PCR方法结合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真菌的rDNA内转录间隔区,通过序列比对鉴定真菌种属.结果 通过PCR-焦磷酸测序与常规培养相比较,1 320例临床样本培养阳性180例,阳性率为13.6%,焦磷酸测序鉴定阳性192例,阳性率为14.5%.两种方法检测真菌阳性符合率为100.00%,阴性符合率为98.95%,总体符合率为99.09%,Kappa值为0.963,一致性较好.对13株标准菌株鉴定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结论 研究所建立的PCR-焦磷酸测序直接检测临床尿液标本真菌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高度自动化、低成本、高灵敏度、高通量(可一次性检测96个样品)等优点,无需常规培养,能在3h内一次性区分临床常见真菌,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鉴定临床标本中真菌的方法.
作者:吕江峰;周静;潘彩霞;任绪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患者男,15岁,中学生,因“间断腹痛、腹泻半个月,伴腹胀1周”于2018年2月8日收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患者于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排黄色糊样便,每天3次,未见脓血,不伴发热、盗汗,无恶心、呕吐,未予以重视,1周前出现腹胀,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腹部B型超声示:大量腹水.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2.55×109/L,HBVDNA 5×107 IU/mL,给予恩替卡韦抗HBV、利尿、保肝等治疗1周,上述症状不见好转,故转诊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一般,尿量不少.既往体健,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母亲及弟弟均有“乙型肝炎”病史.
作者:张亚琴;刘腾飞;郝彦琴;王勤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药敏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集的108例血培养CNS阳性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Etest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08例患者中男66例,女42例,年龄范围26~98岁,平均49.0岁.根据菌血症的判断标准,36例(33.3%)患者确诊为菌血症,血样污染72例(66.7%).CNS菌血症主要分布在ICU、肾病内科.其中23例(62.2%)患者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11例(29.7%)患者为透析置管相关血流感染.CNS感染发生在人院48 h内的患者占41.7%(15/36).菌血症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2.56(1.44,7.60) μg/L,血样污染患者为0.13(0.05,0.23)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097,P<0.05).菌血症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1.50±4.54)×109/L,血样污染患者为(10.61±5.00)×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5,P>0.05).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36例菌血症患者中存活26例,存活患者治疗前PCT为2.05(1.42,4.32) μg/L,治疗后为0.24(0.07,0.61) μ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57,P<0.05).28 d内死亡的10例患者治疗前PCT为4.78(1.51,19.75) μg/L,治疗后为22(6.40,55.75) μ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7,P<0.05).28 d内死亡患者PCT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00,P>0.05).28 d内死亡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1,P>0.05).病原菌与污染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结论 CNS在血培养阳性患者中的污染比例较高,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PCT对CNS菌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伍婷婷;曾吉;景小鹏;闵小春;孙睿灵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迁延性咳嗽或慢性咳嗽患儿中百日咳感染的状况.方法 以2011年至2016年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心实验室为检测中心,对北京市十余家医院符合人组条件的1 318例患儿进行百日咳相关检查,采集疑诊百日咳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及咽拭子标本及患儿咳嗽2周后血标本.多重PCR检测博德特百日咳杆菌,实时PCR检测百日咳杆菌核酸.结果 1 318例患儿中,男820例,女498例,百日咳检测阳性534例,其中百日咳杆菌阳性率为81.3%(434/534),百日咳杆菌-IgG抗体阳性率为31.8%(170/534),百日咳杆菌及百日咳杆菌-IgG抗体阳性率均为13.1%(70/534).2011年至2016年检测例数从103例增加到460例,阳性例数从29例增加到194例.阳性患儿中年龄<1岁婴儿466例,占87.3%.第一季度百日咳患儿65例,第二季度151例,第三季度205例,第四季度113例.进一步分析268例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其中90.7%为散居儿童,未进行免疫患儿185例(69.0%),部分免疫71例(26.5%),完成全程免疫12例(4.5%).百日咳住院患儿中,重症患儿占21.6%,死亡2例(0.8%),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 百日咳发病呈上升趋势,夏秋季发病为多,婴儿百日咳感染率高.百日咳杆菌是迁延性及慢性咳嗽患儿中的重要致病源.
作者:赵阳;伏瑾;肖飞;李莉;张宝元;李岩伟;韩雪莲;崔小岱;端青;米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1989年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次发现了146例HIV感染者,这一地区一直是受艾滋病影响的重灾区[1].盈江县地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西,与缅甸接壤,这一个县级行政区HIV-1感染人数甚至超过了云南省某些地州级行政区感染人数的总和,且HIV各种亚型的病毒株在这一区域内传播并再重组,形成了流行性重组(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和独特型重组(unique recombinant form,URF),目前这一地区的病毒株类型已变得非常复杂[2].现对2014至201 5年盈江县HIV-1各亚型病毒株的流行、分布和进化趋势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阐明盈江县HIV各亚型病毒株流行和变异规律.
作者:李健健;彭光辉;寸待存;杨国湘;龙茂娇;张米;李惠琴;董兴齐 刊期: 2018年第11期
HIV感染者机体免疫力随着HIV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当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到200个/μL时容易发生机会性感染,严重机会性感染是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住院治疗及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的变化及生存时间的延长,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解河南省HIV/AIDS住院患者机会性感染疾病谱的变化,本研究对2009至201 6年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孙燕;陈昭云;赵清霞;杨萱;张雪;刘春礼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载量(HBV DNA<4.3 lg IU/mL)e抗原(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ed patient,HBeAg(-)CHBI]有抗病毒适应证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9例HBeAg(-)CHBI.肝病理的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和纤维化分期(S)按Knodell HAI记分系统评价,以“HAI>3和(或)S≥3”为有治疗适应证.单变量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治疗适应证的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s,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确定预测因素的优劣.结果 HAI>3者81例(45.3%),S≥3者72例(40.22%),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患者比例为54.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γ-GT、血小板计数与血清白蛋白(Alb)与肝组织损害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密切相关(均P<0.05).年龄、血小板计数、γ-GT和Alb的AUC分别为0.655、0.657、0.726和0.65,对应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297、0.426、0.03和0.012,对预测HBeAg(-)CHBI有治疗适应证的灵敏度分别0.643、0.842、0.705和0.653.结论 54.7%的低HBV载量HBeAg(-)CHBI存在显著的肝组织学变化并有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年龄大、γ-GT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和Alb下降是低HBV载量HBeAg(-)CHBI治疗适应证的预测因素.
作者:肖丽;李阳;杨秀珍;耿爱文;何义林;叶茂聪;徐洪涛;咸建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布鲁菌病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动物及其制品、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制品及未消毒灭菌的乳制品传播[1].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多汗及关节疼痛,可累及全身多种器官,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偏爱牛、羊肉和乳制品,畜牧业较为发达.近年来布鲁菌病疫情明显回升,布鲁菌病儿童患者也有所增加,本研究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近两年收治的布鲁菌病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增强医护人员对儿童布鲁菌病特点的认识,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诊断、治疗及预防参考,对降低儿童布鲁菌病发病率提供帮助.
作者:侯尚妍;关建萍;康俊婷;张甜;黄琴;彭巧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Klebsiella pneumoniae bloodstream infection,KPBSI)的临床特点、耐药情况及预后,分析死亡危险因素和耐药危险因素.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住院的KP-BS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74例KP-BSI患者中以男性多见(67.6%),中老年患者为主(78.4%),医院感染58例(78.4%),死亡24例(32.4%).广泛分布在全院各个科室,首位为感染科(29.7%),其次为ICU(23.0%).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以肺部感染(56.8%)常见.有多重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菌株45例(60.8%),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菌株29例(39.2%).MDR和非MDR患者之间院内感染(x2=4.655,P=0.031)、深静脉置管(x2=5.432,P=0.02)、有创机械通气(x2 =7.630,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RKP和非CRKP组之间深静脉置管(x2=5.923,P=0.015)、有创机械通气(x2=16.845,P=0.000)、其他导管(x2=4.009,P=0.045)和外科手术(x2=3.910,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所有患者进行APACHE Ⅱ评分,其中生存组50例(67.6%),评分为8.74±5.32;死亡组24例(32.4%),评分为16.46±6.62,生存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1,P=0.000).APACHE Ⅱ≥15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B=-2.708,P=0.000).结论 KP-BSI耐药形势严峻,院内感染、有创机械通气和深静脉置管等倾人性操作可能是MDR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深静脉置管、有创机械通气、其他导管和有外科手术可能是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APACHE Ⅱ≥15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血流感染患者进行APACHE Ⅱ评分可以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徐水宝;杨思宇;陈晨;翁珊珊;蒋晓飞;刘红;陈澍;张文宏;金嘉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