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艺渊;王珮华;许晨婕
鼻骨骨折大部分合并外伤性鼻中隔偏曲,造成复合外伤,致鼻外形及功能的双重影响.采用鼻内镜下成形术治疗近期鼻骨与鼻中隔复合外伤,鼻内镜明视下找到骨折线进行鼻骨复位,同时注重微创原则,在改善通气的基础上尽量多保留组织,尽可能少去除鼻中隔的骨及软骨组织,以大限度保护鼻中隔对外鼻的支撑作用,兼顾了外形要求与功能恢复.
作者:朱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食管异物的处理取决于异物的嵌顿位置、性质、时间等多个因素,稍有不慎可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制定安全、有效的方案是处理该类急症的关键.2017年5月23日,我科收治1例吞食瓷片造成食管穿孔、颈部气肿、纵膈气肿的复杂食管异物患者,现将处理方法报道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罗铮铮;杜宝文;徐志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SCNEC)在临床上较少见,而原发于鼻部的更为罕见.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鼻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曹慧玲;窦鑫;高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随着鼻整形手术技术的发展,对填充材料的使用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理解.近年来,我国整形外科的专家们,针对汉族女性鼻部的美学特征,以及不同填充材料的应用特点,设计了一系列更精确的手术方式,使鼻整形手术更趋完善.结合汉族女性的鼻部特点,对鼻背部整形、鼻尖部整形、鼻整形术后并发症及鼻整形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华骋;陈振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期翼管神经切断术被国内外广泛用于治疗顽固性血管运动性鼻炎以及难治性变应性鼻炎,但是因为其严重的并发症而逐渐被弃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鼻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疗法的兴起,使得内科治疗成为主流,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内科治疗逐渐显示出局限性,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因其优越性被越来越多实践于临床,并发展出诸多不同术式,现就近年来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相关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李松;王宗贵;杨景朴;张竹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局部组织瓣在喉切除术后一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2 年至2011 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对因喉恶性肿瘤住院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并应用胸骨舌骨肌瓣?接力肌瓣?会厌瓣?颈前皮瓣?胸大肌肌皮瓣于喉切除后一期重建喉腔及喉功能.结果 随访喉癌患者共计658 例,均行气管切开术,一期手术均成功保留喉功能.应用胸骨舌骨肌瓣546 例?接力肌瓣45 例?会厌瓣39 例?颈前皮瓣28 例?胸大肌肌皮瓣1 例.结论 局部组织瓣具备取材丰富?制备简单?方式多样?血运良好的特点,可极大程度满足大多数喉腔术后一期重建的要求,在喉恶性肿瘤的喉功能保留手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林云;潘新良;刘大昱;孙睿杰;李学新;姜震;岳建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软骨扩展移植物在鼻阀功能不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软骨扩展移植物治疗的两例鼻阀功能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简述该疾病的进展.结果 两例患者均以鼻塞为主要症状,术前平静呼吸时鼻侧壁塌陷,采用软骨扩展移植物治疗后,鼻塞症状完全消失,用力吸气时,鼻侧壁塌陷消失.结论 软骨扩展移植物是治疗鼻侧壁软骨塌陷导致鼻阀功能不良的有效手段,其长期有效性值得期待.
作者:陈晓萌;周鹏;方佳;张维天;苏开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体位滴鼻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予布地奈德体位滴鼻,对照组行等待观察,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有效率为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体位滴鼻在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中疗效显著,局部应用不良反应小.
作者:谢日林;张志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鼻整形按照手术目的可以分为美容性鼻整形和功能性鼻整形.功能性鼻整形是通过调整鼻部框架结构来改善鼻子的通气功能,手术过程中,外观也会发生改变.常见的功能性鼻整形病种有歪鼻、尾段鼻中隔偏曲、陈旧性鼻骨骨折、鼻软骨畸形、内外鼻瓣的塌陷和狭窄等.现将对功能性鼻整形的解剖学基础与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功能性鼻整形的认识.
作者:周鹏;苏开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带蒂组织瓣在咽?食管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2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对因头颈部恶性肿瘤住院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单独或联合应用胸大肌肌皮瓣?舌瓣?喉气管瓣?胃代食管术?结肠上徙术整复咽部及食管的术后缺损,共计186 例,对此类患者进行随访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喉癌4 例,喉癌术后复发14 例,喉癌术后咽瘘4 例,喉癌术后咽狭窄1 例,下咽癌87 例,下咽癌术后咽瘘11 例,甲状腺癌5 例,扁桃体癌2 例,颈段食管癌38 例.应用胸大肌肌皮瓣共71 例;舌瓣联合喉气管瓣?胸大肌肌皮瓣运用2 例,术后均拔除鼻饲管;喉气管瓣40 例;胃代食管术58例,55 例恢复吞咽功能,喉功能保留率53.4%;结肠上徙术共15 例,13 例恢复吞咽功能,喉功能保留率93.3%.结论 带蒂组织瓣因其血供良好,制备简单,技术成熟,无需特殊手术技巧的优势,可满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术后修复与重建的要求,在头颈一期整复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学新;姜震;岳建林;林云;孙睿杰;刘大昱;潘新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神经纤维瘤病为原发于神经施万细胞及神经内、外束膜细胞的良性肿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机制与等位基因突变、缺失、肿瘤微环境及生长因子作用有关[1].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将其分为2种类型:I型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其病变范围广,好发于头颈及四肢屈侧面,颈部的神经纤维瘤大多数来源于迷走神经和颈神经根,肿瘤可延伸至颅内及纵隔内,多表现为面颈部畸形、功能障碍、咽部不适、呼吸困难、吞咽障碍、咽异物感及声嘶等[2];II型以多发性颅内、脊髓及全身神经纤维瘤为主要表现[3].其中以I型为常见,约占神经纤维瘤病的90%[4].根据病理类型,I型神经纤维瘤病包括局限型、弥漫型、丛状型,其中丛状神经纤维瘤占30%[5],但发生于头颈部且累及纵膈的丛状神经纤维瘤病较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累及纵膈的丛状I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吕丹;李明霞;马兰枝;张馨元;肖浩;陈飞;刘均;李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鼻整形重建手术中常需要自体软骨移植以进行结构及外观之改变,肋软骨以其可提供大量材料且可提供鼻组织的结构支撑而为重要之自体软骨移植物,但肋软骨有其优缺点,耳鼻喉科医师需要熟练其技术方能顺利运用并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作者:涂智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位于颈根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选择较佳的手术方案,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结果确诊,其中颈段食管癌56例、胸骨后甲状腺50例、气管肿瘤9例、神经纤维鞘瘤18例、神经纤维瘤9例、淋巴导管囊肿5例.146例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1例淋巴管囊肿因粘连严重未能全部切除.24例(16.33%)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随访3年,恶性肿瘤患者3年存活率35.62%,良性病变均无瘤生存(除1例未完整切除患者).结论 颈根部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案以手术佳,颈根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
作者:姜震;雷大鹏;刘大昱;孙睿杰;于学民;李学新;林云;潘新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外鼻隆起于面部中央,是人类外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显赫的地位.外鼻由骨与软骨像房顶和外墙一样搭建起房屋,而鼻腔便是屋内的结构.外鼻和鼻腔有机组合在一起,不光在面部形态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发挥重要的通气功能.
作者:李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中隔软骨移植物在外伤后鼻背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43例鼻外伤后鼻背畸形患者实施了鼻中隔软骨移植物的植入修复.外伤后鼻部骨性及软骨性鼻锥塌陷、变宽呈鞍型.根据鼻背凹陷的程度,选择没有破碎的鼻中隔软骨,按照鼻背凹陷的形态,修剪缝合成型,经由鼻翼缘切口置入软骨移植物矫正外伤后鼻背畸形塌陷.结果 随访1~3年,9例患者因鼻部外观欠佳,实施二次鼻畸形修复手术,取得较好的鼻背外观.结论 鼻中隔软骨移植物在外伤后鼻背畸形手术矫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对骨性和软骨性鼻锥的凹陷起到填充作用,使骨性和软骨性鼻锥保持连续性.但术后也存在软骨局部吸收变形、外观轮廓欠佳等不足,需通过填充材料的改进来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孙艺渊;王珮华;许晨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导航系统在鼻眶筛复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寻求导航系统的介入对鼻眶筛复合骨折手术复位精准性的帮助及导航系统手术的优势.方法 62例鼻眶筛复合骨折的患者被纳入试验中.在采集并导入DICOM格式的CT影像学数据后,术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复合面部对称性的鼻眶筛复合骨折复位方案,术中在导航系统的指导下完成鼻眶筛复合骨折的复位手术,并实时验证复位后位置与术前设计方案的匹配程度.结果 在导航系统通过注册后,术中的骨折及解剖位置与CT影像学数据精准吻合,计算机的系统误差控制在1 mm之内.所有的手术都在实时导航下顺利完成,术中根据术前的复位方案精准复位,利用导航系统判断复位后骨质与设计方案的匹配程度.患者术后面部外形改善明显,所有纳入的患者对手术复位结果满意.结论 在计算机辅助下,通过术前测量、模拟、设计,导航技术有利于提高鼻眶筛复合骨折术中复位的精准性、减少手术风险、降低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恢复面部对称性.
作者:许晨婕;陈东;王珮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纤维喉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OSAHS患者70例,将其分为纤维喉镜组和麻醉视频喉镜组,每组35例,观察2个组于纤维喉镜或麻醉视频喉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插管成功的例数、插管所用时间以及咽部损伤出血、咽后壁损伤、术中鼻腔活动性出血、术后鼻腔粘连、鼻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纤维喉镜组全部气管导管一次插管成功,平均所用时间(32.34±6.13)s,位置正确,麻醉全程无需调整.麻醉视频喉镜组5例患者有不同原因需要重新插管,均2次成功,平均所用时间(56.54±23.75)s,失败率14%(5/35).纤维喉镜组插管所用时间明显优于麻醉视频喉镜组(P<0.05).纤维喉镜组无1例出现鼻腔、咽喉黏膜损伤,术后患者插管侧鼻腔无鼻塞加重症状出现.麻醉视频喉镜组插管后鼻腔活动性出血3例,术后鼻腔粘连3例,咽后壁损伤3例.结论 纤维喉镜引导气管插管可作为OSAHS患者困难气管插管首选,方式安全高效.
作者:张剑伟;倪泽;唐东亮;徐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手术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NOSE量表对100例需要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患者行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鼻腔通气情况的主观性评估.结果 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NOSE量表评估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0±17.1 vs 6.2±10.9,t=3.766,P=0.001).结论 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对患者鼻腔通气方面的生活质量无不良影响,部分原有鼻炎患者鼻塞症状得到了改善.
作者:王钟颖;王珮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闭角型青光眼(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人工晶体测算公式预测术后屈光度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行白内障手术的房角关闭≤180°的ACG并白内障患者46例(46眼)术前、术后3个月的视力,眼压、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术前SRK-T与Haigis公式各自预测术后屈光度数、术后实际屈光度数,预期术后屈光度数与术后等效球镜差值的绝对值记为绝对屈光误差值(ME),比较两种公式ME.结果 术后3个月46眼与术前相比视力及佳矫正视力提高,眼压下降,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8~-10.14,P≤0.01).受检眼术后残余屈光度为-0.79±0.45 D,SRK-T公式术前预期屈光度为-0.89±0.17 D,其ME为0.34±0.27 D;Haigis公式术前预期屈光度为-1.01±1.04 D,其ME为0.65±0.48 D.两组间M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P<0.05).AL与SRK-T公式ME呈显著负相关性(r=-0.64,P≤0.01),而与Haigis公式ME无显著相关性(r=-0.09,P>0.05).结论 对于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此类患者选择SRK-T人工晶体测算公式术后屈光度准确性可能更高.
作者:高雪;郝琳琳;刘少华;张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鼻高反应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包括变态反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目前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症状可以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持续存在或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尝试通过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疗效、评价标准、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作者:李超;曹永华;张艳廷;程冯丽;任建军;赵长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