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英;林其昌;陈力舟;李树奇;赵建铭;陈华
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CD4+T细胞亚型.该细胞能产生以IL-17为主的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的发病关系密切.本文综述Th17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在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陈鹏远;朱可建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初步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心血管疾病(CVD)中的意义.方法 单纯鼾症组15例、单纯OSAHS组42例及OSAHS合并CVD组37例.行睡眠呼吸监测,检测血浆HCY、血脂.OSAHS组30例、OSAHS+CVD组24例进行nCPAP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紊乱、HCY水平变化.结果 ①单纯鼾症组、OSAHS组、OSAHS+CVD组HCY值渐升高,P<0.05.各组间TC、TG、VLDL水平不同,但两两比较差异不全有意义.②相关分析显示AHI及RIT与HCY关系密切,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9、0.835.③经nCPAP治疗后,OSAHS组、OSAHS+CVD组睡眠呼吸紊乱得到改善,血浆HCY浓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 OSAHS患者HCY水平升高,HCY可能进一步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nCPAP治疗可降低HCY水平.
作者:张宏英;林其昌;陈力舟;李树奇;赵建铭;陈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volumetric capnography,Vcap)参数在组胺激发试验中的反应性变化并与肺通气测定法做比较.方法 对60例门诊慢性咳嗽,疑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实验,于基础状态、每次吸入组胺后,及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先进行Vcap测定,再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使用Vcap来评价气道反应性.结果 60例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阳性率为50%.激发试验阳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用力呼气峰流量(PEF)及Vcap参数Threshold死腔(VDT)、Fowler死腔(VDF)、Wolff死腔(VDW)、Ⅲ期斜率(dC3/DV)在基础值和激发后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发后和舒张后值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FEV1、PEF在基础值和激发后值之间、激发后和舒张后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T、VDF、VDW激发后和舒张后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基础值、激发后、舒张后数据,FEV1均与PEF、Vcap各参数(除dC2/DV、dC3/DV、SR23外)呈显著直线相关(P<0.05).激发试验过程中各死腔参数的下降提前于FEV1和PEF的下降.激发试验终止时,ROC曲线提示VDT、VDF为敏感指标,VDT较基础值增加28%、VDF较基础值增加20%,可作为Vcap气道高反应性阳性判断标准.结论 Vcap是一种定量评估支气管阻塞严重性的有效方法,可应用于气道反应性测定.
作者:孙晓丽;刘锦铭;杨文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趋化因子受体3是CXC趋化因子亚家族的受体之一,存在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在T细胞向炎症部位募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目前认为它可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症过程中发挥功能,本文就趋化因子受体3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杨晓霞;高兴林 刊期: 2010年第13期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禁止使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近年研究发现,使用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长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曾葭;白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氧化/抗氧化失衡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因子3/转录激活因子4在氧化应激条件下能与核因子相关因子-2相互作用,调节抗氧化酶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在氧化应激中的表达、作用及机制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晓燕;王梅芳;李洁;戴爱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沙美特罗替卡松(50/500 μg)干粉吸人剂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65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戒烟、氧疗、营养支持、肺功能康复等基础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胺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疗程12个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肺功能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改善,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12个月后肺功能虽下降,但下降速率较对照组减慢;治疗组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减少.结论 在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早期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长期可降低肺功能下降速率并减少COPD急性加重次数.
作者:安福成;谢永强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多项研究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激、氧化应激、系统性炎症、代谢紊乱、睡眠结构改变及遗传易感性等多种机制可能参与阻塞性睡眠低通气综合征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向永红;苏晓丽;胡成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机械通气撤机目前仍然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其中膈肌功能障碍是导致困难撤机或延长撤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评估并调整膈肌功能状态可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并发症,减少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现象.
作者:郭伟光;邱晓华;郭凤梅;邱海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以睡眠过程中反复的上气道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导致频繁发生呼吸暂停为特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该疾病与白天嗜睡、肥胖、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均有明显的相关性.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是新近发现的信号系统,由内源性大麻素(endogenous cannabinoids,EC),大麻素受体CB1、CB2及合成、降解EC的酶类共同组成.在体内,ECS有广泛的生理学作用.
作者:郭超花;王蓓;王强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介绍BODE指数的形成与完善过程及其临床应用,着重介绍BODE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领域的应用,如监测疾病进展、判断疾病预后、评价生活质量、评估心理健康和评价干预效果等,为评估疾病进展、判断预后和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
作者:潘颖超;王燕芳;李建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非肾七腺素能非碱胆能神经在冷刺激豚鼠食道诱导气道血浆渗出中的作用.方法 豚鼠麻醉后,食管上下端插管,食管灌注4℃生理盐水.根据分组需要静脉注射阿托品及心得安阻断胆碱能及肾上腺素能通路,观察气管、主支气管、细支气管中微血管血浆渗出情况,以及SP受体拮抗剂FK888干预或预先切断迷走神经对微血管血浆渗出的影响.气道血浆渗出采用伊文思蓝法.结果 冷刺激豚鼠食道显著增加气管、主支气管、细支气管的血浆渗出(P<0.01).SP受体拮抗剂FK888显著抑制冷刺激诱导的气管和主支气管血浆渗出(P<0.05).双侧迷走神经切除后,冷刺激豚鼠食道引起的气管、主支气管血浆渗出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 冷刺激食道可以诱导气道血浆渗出,其机制可能与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通路有关.
作者:肖焕;赖克方;郑燕冰;陈如冲;杨业 刊期: 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