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程德云
趋化因子CX3C-Fractalkine具有不同于其它趋化因子的特性,参与了细胞生长调节、血管生成、细胞间的黏附、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CX3C Fractalkine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关键;程德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Toll样受体是一组Ⅰ型跨膜受体,通过识别入侵病原微生物的配体,激发天然免疫应答,启动促炎症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Toll样受体在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MyD88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蛋白.通过对Toll样受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宿主的免疫反应.
作者:谢艳萍;王建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U-Ⅱ)初被证明是一种具有血管活性的神经环肽,存在于鱼类,目前已从人体中克隆出来.初步研究表明它参与肺血管张力调节和促进细胞增殖,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体内强的血管收缩肽.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工作,对UⅡ在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所起的病理生理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伯英;于忠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肺动脉高压以肺血管床的进行性闭塞为主要特征,是临床上一个常见却治疗困难的疾病,针对细胞增生、血管重塑的治疗--前列环素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改善了原发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预后.一些临床试验证实了它们的疗效.
作者:费允云;徐凯峰;蔡柏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前普遍认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同一疾病,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hoembolism,VTE).研究发现,多种遗传缺陷可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度,这些遗传缺陷包括凝血因子V(factor V,FV)基因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基因突变、蛋白C(protein C,PC)和蛋白S(protein S,PS)基因突变,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纤溶系统遗传缺陷等.因此PE和DVT属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本文主要就引起VTE的遗传性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王美堂;李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是发现于硬骨鱼尾部下垂体的活性肽.目前,从人体中已克隆出UⅡ,并发现其受体GPR14分布于人体的多个部位,U-Ⅱ与GPR14结合后,参与许多生物学效应,如舒缩血管、收缩气道及促细胞增殖等.
作者:彭公永;冉丕鑫;钟南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肾上腺素质素(Adm)作为一种新的循环激素和局部激素,通过旁分泌、自分泌和胞内分泌的方式,直接与间接地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的调节.该文对Adm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肺内分布与代谢及其在肺循环病理生理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杜军英;狄柯坪;凌亦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肺栓塞在我国是较常见的临床疾病,但许多患者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影响了治疗和预后.近几年,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无论在病因学、流行病学还是在诊断学和治疗学方面,都有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肺栓塞诊断进展,探讨了临床评估、D-二聚体检测、通气/灌注显像、肺血管造影、螺旋CT等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并对正在研究的放射性核素血栓显像剂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顺东;王兆钺;阮长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综述近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就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预防与转归等方面进行阐述,初步总结了SARS的潜伏期、性别、年龄、职业分布、传染情况、病死率、并发症、传染性、临床症状、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变化、血液学改变、尸检病理改变、胸片、胸部CT改变、激素、抗生素、抗病毒剂、及综合治疗、复发及其预后判断概况.
作者:刘为民;李绍旦;胡镜清;姚乃礼;刘保延;谢雁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至肺心病的重要病理环节.本文从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
作者:刘芳;林琳;吴银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在真核细胞中,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介导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与细胞的分裂、运动、黏附密切相关.Rho GTP酶家族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一种重要蛋白,它参与调控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形态改变.近年来RhoGTP酶与细胞骨架蛋白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提示:RhoGTP酶可能在介导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致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通透性增高的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信号传导作用.
作者:张效林;韩雅玲;康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