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魏枫;张伟;王龙龙;白琳
目的 通过调查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状况,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性别差异与绝经前后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从而在尿酸水平的角度对代谢综合征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北京市古城社区、金顶街社区符合要求的40岁以上人群共计10191人(男性3627人,未绝经女性726人,绝经后女性5838人)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标准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生化测定(血尿酸、血脂、肝肾功能等).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如下: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参考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标准.分析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在男性、未绝经女性和绝经后女性3组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4.4%、6.2%和11.8%,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5.2%、28.9%和46.2%.(2)分别在3组人群中校正年龄和血肌酐水平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清尿酸水平的各因素中,相关系数大的三个因素均为三酰甘油、体重指数、腰围;并且以上影响因素在女性中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男性.(3)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将各组人群分别分成Q1~Q4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以Q1组为对照,男性、未绝经女性和绝经后女性中Q4组患代谢综合征风险的OR值分别为1.404、3.538和2.088(均P<0.05);绝经后女性中,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随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女性Q4组发生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风险均大于男性Q4组.结论 中老年人群中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互联系,并且此种联系在女性中更为密切.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大,且女性的风险较男性更大,未绝经女性的风险大于绝经后女性.
作者:安平;王安平;闫文华;窦京涛;吕朝晖;母义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是一种罕见类型的低血糖症,某些中药膏方有可能诱发IAS,似与膏方内含有巯基的中药成分有关.本文引出含有巯基的中药和中药复方制剂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结合国内近30年报道的IAS探讨IAS诊治,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
作者:鲁扬;宣丽萍;姜宏伟;杨振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物,通过抑制DPP-4酶活性,提高体内内源性胰升糖素样肽1(GLP-1)水平,增强肠促胰素作用,进而发挥降糖作用.meta分析显示DPP-4抑制剂在东亚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疗效优于西方2型糖尿病患者,这种疗效上的种族差异可能与东西方糖尿病患者在肠促胰素相关基因的突变频率、β细胞功能障碍程度、GLP-1水平及碳水化合物摄入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作者:曹筱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阿巴西普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为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30只平均分为阿巴西普组、糖尿病肾病组,每组15只,另设正常对照组15只.阿巴西普组给予阿巴西普干预.阿巴西普干预8周后,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肾动脉主干血流参数、肾实质弹性、肾组织损伤情况、足细胞结构改变,以及肾实质组织中CD31、CD34、podocin、nephrin、B7-1的表达情况.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和阿巴西普组的空腹血糖、肌酐清除率、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小球肥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阿巴西普组的肌酐清除率、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小球肥大指数均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均P<0.05).肾动脉主干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平均流速,由低到高依次为糖尿病肾病组、阿巴西普组、空白对照组(均P<0.05);肾动脉主干血流收缩期加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糖尿病肾病组、阿巴西普组、空白对照组(均P<0.05).肾弹性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糖尿病肾病组、阿巴西普组、空白对照组(P<0.05).阿巴西普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大鼠肾脏实质的CD31和CD34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podocin和nephrin蛋白表达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对照组、阿巴西普组、糖尿病肾病组(均P<0.05).B7-1蛋白表达由低到高依次为正常对照组、阿巴西普组、糖尿病肾病组(P<0.05).结论 阿巴西普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损害.
作者:焦岩;李秀云;水旭娟;魏凯能;郑超;赵雅萍;邹春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持续光照对高脂饮食大鼠肥胖的影响.方法 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光照常规饮食组(A组)、持续光照常规饮食组(B组)、正常光照高脂饮食组(C组)和持续光照高脂饮食组(D组),每组8只.记录每周体重和进食量,12周时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12周末处死大鼠,比较各组间血脂、内脏脂肪、胰岛素抵抗程度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的差异,并检测附睾脂肪组织生物钟分子mRNA表达改变.结果 (1)第9周起,D组体重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2)12周时,B组、C组和D组IPGTT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A组,且D组显著高于C组(均P<0.05);(3)12周末,C组和D组脂肪组织重量、内脏脂肪重量及血总胆固醇水平、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炎症因子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且D组显著高于C组;D组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ICKI)显著低于C组(均P<0.05);(4)B组和D组其附睾脂肪组织生物钟分子clock、rorα、rev-erbα、cry1和per2的mRNA表达较A组有显著差异,D组cry1表达较C组显著增加,C组rev-erbαmRNA表达较A组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持续光照加重高脂饮食大鼠的肥胖、糖脂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岳芳芝;夏珂;刘复林;郑莹莹;侯茜;彭彩;张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评估上海某社区65岁以上老年女性的躯体能力,初步探讨不同躯体能力评估工具在老年妇女肌少症筛查中的价值.以106名65岁以上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简易机体功能评估(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包括5次坐立试验,串联站立平衡测试,2.44 m行走测试)、计时起走测试(timed get-up-and-go test,TUG)、握力、日常步速等综合躯体能力评估,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计算相对四肢骨骼肌指数(RASM).参照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106名对象中共有13例诊为肌少症,肌少症患病率为12.2%.比较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各指标,肌少症组的体重指数及握力显著低于非肌少症组(P=0.026,P=0.004),2组的年龄、SPPB评分、TUG时间、日常步速等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中体重指数(r=0.842,P<0.01)、5次坐立测试时间(r=0.203,P=0.036)、TUG时间(r=0.258,P=0.008)、握力水平(r=0.217,P=0.025)与RASM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体重指数及握力水平终进入肌少症logistic回归方程.低体重、低握力是老年女性肌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低体重伴低握力的老年女性需尽早筛查肌少症.
作者:方圆;潘凌;陈琳;陈瑾瑜;彭永德;谷文莎;游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酪氨酸3-加单氧酶/色氨酸5-加单氧酶激活蛋白(14-3-3蛋白)家族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高度保守的酸性蛋白家族,作为一种新型衔接蛋白可与细胞中多种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的多种调节过程,如细胞凋亡、代谢.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14-3-3蛋白与许多与脂代谢相关蛋白质相关联,可作为脂代谢紊乱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主要简述了14-3-3蛋白家族在脂代谢及脂代谢相关疾病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刘梦丹;祝超瑜;魏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基于达标激励的糖尿病综合管理模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上海嘉定3个社区(外冈、马陆、菊园)已建立健康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1359例,采用群随机分组,分成医生激励组(337例)、患者激励组(338例)、医患激励组(331例)和对照组(353例).建立全-专联合诊治团队,培训社区医护人员,配备必要临床药品,应用移动信息系统开展远程会诊.社区医生通过规范患者日常健康行为,设定血糖、血压等控制目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疾病管理.3个干预组分别接受不同方式的达标激励策略,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达标激励策略.结果 与基线相比,经过12个月和24个月的管理后,3个干预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HbA1C、总胆固醇、空腹血糖、HbA1C达标率、步行时间、中等运动强度时间和剧烈运动强度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HbA1C、总胆固醇、空腹血糖、HbA1C达标率和运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生激励组、患者激励组、医患激励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HbA1C、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步行时间、中等运动强度时间和剧烈运动强度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基线相比,24个月后其有效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0%、53.2%、51.8%、54.4%,P<0.05),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基线HbA1C水平、是否服用降糖药物、是否使用胰岛素对该项目的干预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依托全-专联合,通过规范患者日常健康行为,开展以达标激励的综合管理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具有一定的效果,尤其表现在患者的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上.其中患者糖尿病病程、基线HbA1C水平、是否服用降糖药物、是否使用胰岛素是其影响因素.
作者:周莹霞;袁加俊;陆骆;董斌;赵列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相关miR-191和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相关miR-494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标本、外周循环中的表达水平及差异,为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疾病的鉴别提供分子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113例甲状腺结节(恶性及可疑恶性甲状腺结节4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8例、甲状腺腺瘤27例)患者的FNAB标本及外周静脉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其中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FNAB标本及外周循环中miR-191和miR-494的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iR-191和miR-494,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1)FNAB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诊断的符合率为91.35%,FNAB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为91.7%(44/48),特异度为90.9%(30/33).(2)FNAB标本及外周循环中,甲状腺癌组miR-19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良性组,而甲状腺癌组miR-49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3)FNAB标本及外周循环中,miR-191和miR-494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均尚可(ROC曲线下面积>0.7).miR-191在FNAB标本和外周循环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9%、73.5%和61.5%、64.1%;miR-494分别为63.6%、76.5%和72.7%、84.6%.(4)在FNAB标本及外周循环中,甲状腺癌中miR-191和miR-494的相对表达量与年龄、性别、结节大小、有无钙化、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有无异常这些临床基本特征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91和miR-494可作为辅助FNAB早期诊断甲状腺癌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杨英;魏枫;张伟;王龙龙;白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西北人群中探讨SH2B衔接因子蛋白1(SH2B1)的基因多态性与超重、肥胖及相关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基于2007年至2008年陕西省糖尿病流行病调查的社区人群2920例,其中男性1210例(超重635例,肥胖167例),女性1711例(超重781例,肥胖212例).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进行位点的检测分型.校正了年龄后,SH2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359397)和男性超重及肥胖有相关性,其中超重符合显性模型(P=0.02)、超显性模型(P=0.03)和log加性模型(P=0.025);肥胖亦符合显性模型(P=0.0078)、超显性模型(P=0.0081)和log加性模型(P=0.015).该位点多态性与男性体重指数、体脂含量、空腹胰岛素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相关,与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P<0.05).在西北人群中SH2B1基因与男性超重、肥胖及相关代谢指标具有相关性.
作者:赵明伟;高彬;蔡婧;明洁;姬秋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The Acarbose Cardiovascular Evaluation ( ACE ) trial assessed whether acarbose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 ( CVE) s in Chines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 IGT)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CE differs from a previous study on IGT people, the Study to Prevent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 STOP-NIDDM) trial in terms of sample size, number of CVE, mean age, acarbose dose, and population. ACE supported STOP-NIDDM's results by showing that acarbose prevents the progression of prediabetes to diabetes in IGT people, and extended the effect to peopl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owever it did not reduce CVE incidence, probably due to the low dose used (50 mg tid). Overall, ACE is well-designed and high-powered enough to confirm that acarbose can prevent progression of prediabetes to diabetes, but is not able to reduce CVE incidence. However, in light of the fast growing prediabetic Chinese population, usage of acarbose is warranted to avert an explosion of diabetes.
作者:Chantal Mathieu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周期性库欣综合征是库欣综合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皮质醇呈周期性分泌增多.常见病因包括库欣病、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综合征及原发肾上腺疾病.皮质醇分泌周期长短不一,临床症状可自发缓解并反复发作,定性及定位诊断均较为困难.常用监测方法包括血清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醇、清晨尿皮质醇/肌酐、唾液皮质醇及头发节段皮质醇含量的测定等,无论采用哪种监测手段,动态而重复性的检测对于明确诊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详细分析1例由垂体ACTH瘤引起周期性库欣综合征的诊治过程,并总结周期性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监测手段和诊治策略.
作者:李佳;臧丽;周涛;杜锦;吕朝晖;母义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研究早发糖尿病,对于理解胰岛β细胞生长增殖、胰岛素产生和胰岛素作用机制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在1 例早发糖尿病先证者发现PAX4基因外显子5上G→A变异( R192H,杂合子);据报道该位点变异在泰国人群中引起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而在日本人群中对糖尿病发病无影响[1-2]. 为了解该家系中PAX4 R192H变异是否为致病因素,对该患者家系作遗传分析.
作者:冷斐;古丽波斯坦;陆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几乎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理论的高目标都是要使不可缺省的基本元素尽可能变得简单和精简,同时不必放弃某个单一基准的经验的适当代表.DiaTribe基金会于2017年7月21日在贝塞斯达(马里兰州,美国)召开了一个主题为超越HbA1C的血糖结果的会议,聚焦于使用连续血糖监测(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的潜在获益. 长期以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谱一直都是改善治疗方法的一个重点,并且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已经成为临床实践的有效模式. 血糖水平并不是影响HbA1C水平的唯一生物学参数;HbA1C会因贫血而有所变化,而且更加微妙的是,HbA1C还会随着红细胞转换率而有所变化,而这并不反映在正常范围以外的血红蛋白水平上.与根据患者血糖水平预测的HbA1C相比,肾脏疾病通常都会导致HbA1C更低. 此外,HbA1C水平会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并且在某些种族人群中更高;例如,与北欧血统人群相比,非洲种族人群的HbA1C水平更高. 的确,过去也争论过,尽管我们以HbA1C来衡量平均血糖,但在本质上,HbA1C并不是很精确. 总的来说,约20%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与根据平均血糖水平预测而来的数值相比显著更高,或显著更低. 如果我们能认识到HbA1C充其量只能部分衡量平均血糖暴露,那么我们也就必然会接受HbA1C并不能反映一天之中、每天之间以及每个时期之间的血糖变化. 许多降糖药物,特别是磺脲类与胰岛素,可以导致低血糖,必然会对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报告的结果造成负面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会导致体重增加以及不良的大血管结果;当然,测量HbA1C也不会发现低血糖. 基于这些因素,HbA1C的价值可能比较有限,不能将其作为公认的糖尿病合理治疗的替代指标,这导致欧洲药品管理局考虑要尽量少地依赖这一指标,在临床实践中以及在研制新药的临床试验中需要新的监测方法.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临床异质性很强的疾病,兼有妇科内分泌紊乱和代谢异常.PCOS病因和机制复杂,严重影响生殖功能,也显著增加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往往需要长期干预,且疗效不一.利用液相/气相色谱-串联质谱(LC/GC-MS/MS)等技术平台,进行蛋白质组学、脂质/代谢组学的研究,能更全面地描述不同亚型PCOS患者的代谢特点,从中发现新的发病机制和分子标记物,还可以精准评估不同表型PCOS患者的代谢特点,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伟;李圣贤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