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郁;母义明
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胆囊收缩素(CKK)的发现使肠道神经内分泌学成为研究热点,1995年外科医生使用胃旁路术治疗肥胖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现糖尿病的治愈率高达80%,人们就认为胃肠道的手术可能改变了胰岛的调控,提出了肠道胰岛轴的概念。
作者:邹大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此处主要介绍脂肪细胞分泌的3个蛋白:二硫键形成蛋白A类似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β-arrestin2 。二硫键形成蛋白A类似蛋白是否与胰岛素分泌有关?本课题组通过基因多态性检测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测定,发现二硫键形成蛋白A类似蛋白基因的特定SNP位点和胰岛素分泌相关,与一相、二相胰岛素分泌独立相关。因此认为二硫键形成蛋白A类似蛋白可能与胰岛素分泌有关,是影响中国人一相、二相胰岛素分泌的相关因素。
作者:贾伟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神经纤维瘤病1型( NF1)伴嗜铬细胞瘤较罕见,国内报道很少[1,2]。国内尚未见NF1伴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报道,本院2010年收治1例,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40岁,未婚,汉族,因发现血压升高7年、腰痛1周,于2010年10月16日入院,7年前体检发现血压升高,因无不适未重视,半年前因反复发作性头痛就诊,血压180/110mm Hg(1 mm Hg=0.133 kPa),无心慌和出汗,CT显示左肾上腺区近10 cm占位,血浆肾上腺素(E) 99.33 pg/ml(正常值<100 pg/ml,下同)、去甲肾上腺素(NE)3 606.67 pg/ml <600)、多巴胺370.00 pg/ml<100)。于本院泌尿外科拟诊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术中未发现肿瘤浸润邻近组织器官,周围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作者:韦玉和;罗春媛;徐瑞君;董茹;冯小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评估应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近日推荐的HbA1C标准对早期探查肥胖儿童糖代谢紊乱的作用。293名肥胖儿童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其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空腹血糖(FPG)和HbA1C探查糖耐量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基于传统的血糖标准,本组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8%、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6.0%。加入HbA1C标准后有4.1%的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25.6%的患者可列入糖尿病高风险人群。以OGTT为金标准,HbA1C识别糖耐量异常的能力明显强于FPG,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和0.713( P<0.01)。采用ADA推荐的HbA1C≥5.7%、FPG≥5.6mmol/L的切点识别糖耐量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5%和86.8%、30.5%和94.0%。
作者:郑荣秀;刘戈力;鲍鹏丽;杨箐岩;魏莹;姜丽红;张姗姗;于阿莉;高芳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β细胞占整个胰岛细胞的80%。胰岛素分泌过程经过转录、翻译、加工,成为胰岛素原转入到高尔基复合体成为分泌小泡。在这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分泌颗粒和小泡成熟时间需要2~4h,导致其呈双相分泌过程。线粒体负责细胞呼吸,若细胞呼吸链蛋白受损或产生过多活性氧分子,也会促进糖尿病发生。另外,解耦联蛋白2(UCP2)也参与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调控。
作者:刘均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成年期追赶生长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应激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胰岛素抵抗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7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6组(共2个时间点),即4周时间点2组:热卡限制4周组(R4),正常饮食4周组(NC4)作为R4组对照;8周时间点4组:正常饮食追赶生长组(RN4)、高脂饮食追赶生长组(RH4)、持续高脂饮食8周组(HF8)、持续正常饮食8周组(NC8)。通过先热卡限制后恢复饮食的方法建立追赶生长大鼠模型。检测大鼠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过程中葡萄糖输注率和骨骼肌2-脱氧葡萄糖摄取、胰岛素刺激后的骨骼肌胰岛素信号通路、血皮质酮、骨骼肌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表达水平。结果 热卡限制4周时,R4组大鼠血皮质酮和骨骼肌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C4组(P<0.05),骨骼肌蛋白激酶B( Akt) Ser473磷酸化和糖摄取与NC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热卡限制后恢复饮食4周时,血皮质酮和骨骼肌11β-HSD1表达水平RN4组明显高于NC8组,RH4组明显高于NC8和HF8组,而骨骼肌Akt磷酸化和糖摄取RN4组明显低于NC8组,RH4组明显低于NC8组、HF8组和RN4组(均P<0.05)。结论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追赶生长大鼠均可导致整体和骨骼肌应激水平上调及胰岛素抵抗,尤以高脂饮食追赶生长大鼠更为明显。应激和饮食状况的交互作用可能是追赶生长胰岛素抵抗形成的重要原因。
作者:胡祥;陈璐璐;郑涓;张好好;孔雯;曾天舒;张皎月;黎慧清;邓秀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葡萄糖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呈双相分泌特性,即快速的1相分泌和持续缓慢的2相分泌。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分泌缺乏1相,且2相分泌水平也显著降低。检测胰岛素分泌的方法很多。特别是用膜片钳结合膜电容技术检测单个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囊泡出胞的动态过程。每个β细胞含有约10000~13000个胰岛素囊泡,这些囊泡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功能池:易释放池(RRP)和储存池(RP)。约1% ~5%的囊泡位于易释放池,易释放池囊泡已着位于细胞膜上,易释放池囊泡的释放是胰岛素1相分泌的基础。
作者:马晓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人胰岛细胞结构的特点为:(1)小胰岛,β细胞胞浆突伸入α细胞之间,直达岛幔。(2)中或大胰岛,岛内有单个或多个空区,α细胞总是紧贴血管。(3)细胞排列呈三层板式,外两层为α细胞,β细胞夹于中央。但也可见β细胞将α细胞包围,呈β/α异群接触。而分离纯化、体外培养的胰岛因酶消化及试剂处理等,基质及血管受损,上述结构的完整性破坏,可能改变了活体胰岛的生物学行为,成为胰岛移植面临的一大挑战。
作者:李秀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对低脂联素血症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糖脂代谢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GF-21)及其受体(FGFR)的影响。低脂联素血症加重了ApoE-/-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并导致了肝脏和脂肪组织FGF-21 mRNA和蛋白表达及血浆FGF-21水平明显升高,脂肪组织FGFR1和β-klotho表达降低,肝脏FGFR 1-3和β-klotho均降低。利拉鲁肽干预在改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部分逆转了FGF-21及其受体的改变。
作者:苗宗玉;杨刚毅;李伶;孙滨;刘瑞;卢春敏;张志红;徐胜男;杜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肥胖症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往的研究重点在于肥胖发生后的干预措施,如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近来研究发现,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对儿童期或成人期肥胖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表观遗传改变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这将为早期预防肥胖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陈璐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回顾性分析330例确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330例PA患者均有高血压,其中3.64%的患者为1级高血压,20.91%为2级,75.45%为3级;PA患者青中年的比例为89.09%,超重肥胖者的比例为81.82%,与正常体重的PA患者相比,超重肥胖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低钾血症发生率32.12%,偏相关分析显示血钾水平与病程无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醛固酮水平是PA患者发生低血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79.09%的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12 ng/dl且肾素活性<1 ng·ml-1 h-1,而94.24%的患者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20。
作者:李南方;李红建;王红梅;王新玲;祖菲亚;张德莲;常桂娟;努尔古丽;周克明;骆琴;王梦卉;胡君丽;王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4名正常对照者空腹及口服75 g葡萄糖2h后胰升糖素、生长抑素(SS)和C肽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空腹胰升糖素、SS及糖负荷后2 h SS明显降低(均P<0.01),空腹及2 h C肽明显升高(均P<0.01)。两组糖负荷后2 h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空腹(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胰升糖素(1.40±0.48对1.20±0.30,P<0.05)和SS(2.79±2.17对1.14±0.22,P<0.01)餐后增加倍数更高,C肽增加倍数较低(3.58±3.10对8.33±6.99,P<0.01);两组空腹胰升糖素水平与SS呈正相关(均P<0.01)。以上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β细胞功能紊乱,尚存在α、δ细胞相关激素紊乱。
作者:马莉敏;夏芳珍;朱惠;陈奕;余娇;李影;李艳香;张惠新;乔洁;陆颖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以氯化钴体外模拟低氧,研究低氧与脂肪细胞炎症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加入氯化钴处理,体外模拟低氧状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脂肪因子、炎症因子等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变化。结果 200 μmol/L氯化钴显著上调3T3-L1脂肪细胞HIF-1α及Glut1表达,同时促进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C/EBP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的mRNA表达增加,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下降,抵抗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另外,环氧合酶2、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也明显上调,NF-κB的抑制蛋白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低氧状态可能通过激活NF-κB炎症信号通路诱导脂肪细胞产生炎症。
作者:孟祥健;金丽娜;张志国;李博;石国军;宁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MMI)治疗Graves病(GD)患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方法 106例临床确诊的GD患者分为PTU和MMI组,每组53例,两组在治疗量期、减量期、维持期均予规律用药,共36个月。TRAb和sICAM-1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 (1)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TU组与MMI组治疗前TRAb阳性率分别为94.33%、98.1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36个月后临床缓解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83.02%对88.68%),临床治愈率MMI组明显高于PTU组(58.49%对37.74%,P<0.05)。(3)两组TRAb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30和36个月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随时间增加逐渐下降( F=275.48,P<0.01);两药物组治疗后TRAb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5.86,P<0.05)。(4)两组sICAM-1水平在用药36个月后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药物组间sICAM-1无显著差异。结论 PTU和MMI均能够改善GD患者的自身免疫状态,而MMI的免疫抑制作用较为明显。
作者:杜晓明;方佩华;李宁;张宝泉;冯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概述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世界卫生组织( WHO)则将肥胖定义为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作为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早在1948年就被WHO列入疾病分类名单(ICD编码E66),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已达到流行的程度。
作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一例34岁男性因波动性高血压疑为嗜铬细胞瘤而转至本科就诊。该患者临床表现典型,人院查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MN)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均明显升高,CT和PET-CT检查均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术前予以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4 mg/d口服2周,血压平稳,在腹腔镜下行左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嗜铬细胞瘤,MN、NMN、血压恢复正常,症状缓解。该患者术后随访3年,血压、血浆MN、NMN水平均正常,肾上腺CT未见肿瘤复发。
作者:袁文祺;苏颋为;王卫庆;宁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例特点及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分析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7例。收集首发症状、病程、既往史、骨及关节平片、骨密度、骨SPECT、血常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超声或甲状旁腺CT、甲状旁腺锝99显像和甲状旁腺病理等资料。结果 骨骼疼痛为首发症状6例,其中1例伴多饮,骨折1例。既往患胆囊结石或泌尿系结石4例,骨及关节平片和骨密度提示骨质疏松4例,其中2例发生骨折。7例患者血钙和PTH水平均升高,6例血磷降低,6例碱性磷酸酶升高。彩超或CT提示甲状旁腺增生5例,锝99显像提示甲状旁腺增生伴高功能结节3例。手术后甲状旁腺病理提示甲状旁腺腺瘤5例,甲状旁腺腺癌1例,1例未手术。手术后6例患者血钙降低,补钙10~15d后恢复正常,PTH恢复正常。结论有骨痛、骨质疏松、骨折等症状,既往有结石病史,同时伴有高血钙、高PTH水平者应考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可能。明确诊断依靠病理结果。
作者:杜娟;宋怡;王立群;魏丽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选取48例糖耐量正常男性为研究对象,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3例为病例组,无脂肪肝25例为对照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显示,病例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2.17±1.13对1.45±0.42)mmol/L]和血糖标准差[SDBG,(0.88±0.45对0.61±0.21)mmol/L]均高于对照组(P<0.05)。MAGE和SDBG与体重指数、腰围和糖负荷后0.5h血糖升高值(AG30)呈正相关(均P<0.05)。以MAGE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30、腰围和年龄被引入方程(P<0.05或P<0.01)。以SDBG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G30和腰围被引入方程(P<0.05或P<0.01)。
作者:秦春梅;陆强;冯继;尹福在;王锐;刘波;马春明;邵俊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收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01例,招募30名正常健康志愿者。根据血清雄激素水平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分层分析肥胖、高雄激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显示,101例PCOS患者中39.8%患者体重正常,24.5%超重,35.7%肥胖。将PCOS患者分为正常雄激素组(睾酮<0.51 μg/L)和高雄激素组(睾酮≥0.51 μg/L),两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OMA-IR均无统计学差异。将PCOS患者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HOMA-IR<2.29)和胰岛素抵抗组(HOMA-IR≥2.29),两组血清睾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胰岛素抵抗组的BMI、FPG、TG、TC、LDL-C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5或P<0.01),HDL-C明显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1)。HOMA-IR与BMI显著相关(P<0.01),而与血清睾酮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提示PCOS患者体重增加与HOMA-IR的相关性独立于血清睾酮水平。
作者:李晋;徐呈;张惠杰;洪洁;宁光;李小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脑功能与胰岛素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可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能量平衡与糖代谢、胰岛素对脑的作用及摄食调节、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调控、糖尿病患者的认知障碍、调节脑功能治疗糖尿病。糖尿病致病机制中能量代谢物质及胰岛素两个因素非常重要,其通过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两个途径来调节肝脏葡萄糖产生、摄食及食欲的改变,进而影响糖尿病能量代谢。下丘脑是一个调控中心,通过调节身体各部分功能以维持佳的生存状态,包括进食、生殖、内分泌状态、水分潴留和自身神经系统功能等。
作者:母义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