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义明
肥胖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用影像学技术有助于诊断内脏脂肪型肥胖。虽然大量研究证实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高度相关,但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则与肥胖程度存在矛盾现象,体重指数或脂肪比例过高或过低均增加死亡风险。脂肪的功能和类型决定其对心血管的效应及转归,保持合适的体重指数和脂肪比例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肥胖的干预目标,除减肥及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外,尚需改善脂肪本身的病变。
作者:祝之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与醛固酮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本院诊治的216例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该人群中MS的患病情况。结果 (1)原醛症患者的MS患病率为47.69%;在MS各组分中,超重或肥胖、高甘油三酯(TG)血症、糖调节受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血症及糖尿病的检出率依次为51.13%、22.52%、19.62%、3.82%和2.94%,中重度高血压为91.87%。(2)在MS各组分中(除高血压外),位于前3位的组合依次为超重或肥胖+高TG血症、超重或肥胖+低HDL-C血症以及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35.19%、15.74%和11.57%。(3)随着血醛固酮水平的升高,超重或肥胖及糖调节受损检出率逐渐增高;高TG血症、低HDL-C血症以及MS检出率在醛固酮高水平组高于低水平组。(4)原醛症患者中MS患病率维吾尔族(64.0%)高于汉族(45.3%),哈萨克族(42.9%)则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醛症患者MS患病率高,MS及其组分患病率随醛固酮水平增加而增高。
作者:马轩;王红梅;李娟;王新国;塔吉古丽;张丽丽;梁登攀;王梦卉;李南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选取48例糖耐量正常男性为研究对象,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3例为病例组,无脂肪肝25例为对照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显示,病例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2.17±1.13对1.45±0.42)mmol/L]和血糖标准差[SDBG,(0.88±0.45对0.61±0.21)mmol/L]均高于对照组(P<0.05)。MAGE和SDBG与体重指数、腰围和糖负荷后0.5h血糖升高值(AG30)呈正相关(均P<0.05)。以MAGE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30、腰围和年龄被引入方程(P<0.05或P<0.01)。以SDBG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G30和腰围被引入方程(P<0.05或P<0.01)。
作者:秦春梅;陆强;冯继;尹福在;王锐;刘波;马春明;邵俊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神经纤维瘤病1型( NF1)伴嗜铬细胞瘤较罕见,国内报道很少[1,2]。国内尚未见NF1伴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报道,本院2010年收治1例,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40岁,未婚,汉族,因发现血压升高7年、腰痛1周,于2010年10月16日入院,7年前体检发现血压升高,因无不适未重视,半年前因反复发作性头痛就诊,血压180/110mm Hg(1 mm Hg=0.133 kPa),无心慌和出汗,CT显示左肾上腺区近10 cm占位,血浆肾上腺素(E) 99.33 pg/ml(正常值<100 pg/ml,下同)、去甲肾上腺素(NE)3 606.67 pg/ml <600)、多巴胺370.00 pg/ml<100)。于本院泌尿外科拟诊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术中未发现肿瘤浸润邻近组织器官,周围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作者:韦玉和;罗春媛;徐瑞君;董茹;冯小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2008年4月至7月期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抽取20~80岁的社区居民5 584人,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修正第3次报告( NCEP-ATPⅢ)、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诊断标准计算MS各组分患病率,并比较3种标准应用的差异。结果 根据CDS的MS诊断标准,上海市浦东新区成年居民MS患病粗率为18.2%,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3.1%(男性19.1%,标化后15.6%;女性17.4%,标化后13.2%);根据NCEP-ATPⅢ的MS修订标准MS患病粗率为31.8%,世界人口标化率为24.4%(男性28.4%,标化后22.7%;女性35.1%,标化后25.0%);根据IDF的MS诊断标准MS患病粗率为21.7%,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7.0%(男性15.9%,标化后13.8%;女性26.7%,标化后19.2%)。无论何种诊断标准,MS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男性年龄别患病率在低年龄时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逐渐低于女性。按特定标准,MS患病率分别在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工作强度和休闲体力活动方面存在差异。结论浦东新区成人中有相当比例个体患有MS,并存在年轻化趋势,提示MS已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制定MS为先导的社区综合防治的卫生策略。
作者:杨黎明;阮晓楠;白云;孙乔;傅筱瑾;张鸿;邱桦;顾建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前糖尿病治疗面临的困境:(1)血糖控制的重要障碍—低血糖;(2)糖尿病强化治疗的重要不良反应—体重增加;(3)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希望找到一种理想的降糖药物符合以下条件:能够持续有效地控制血糖、较低的低血糖风险、不增加或降低体重、改善β细胞功能并延缓疾病进程。
作者:宁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例特点及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分析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7例。收集首发症状、病程、既往史、骨及关节平片、骨密度、骨SPECT、血常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超声或甲状旁腺CT、甲状旁腺锝99显像和甲状旁腺病理等资料。结果 骨骼疼痛为首发症状6例,其中1例伴多饮,骨折1例。既往患胆囊结石或泌尿系结石4例,骨及关节平片和骨密度提示骨质疏松4例,其中2例发生骨折。7例患者血钙和PTH水平均升高,6例血磷降低,6例碱性磷酸酶升高。彩超或CT提示甲状旁腺增生5例,锝99显像提示甲状旁腺增生伴高功能结节3例。手术后甲状旁腺病理提示甲状旁腺腺瘤5例,甲状旁腺腺癌1例,1例未手术。手术后6例患者血钙降低,补钙10~15d后恢复正常,PTH恢复正常。结论有骨痛、骨质疏松、骨折等症状,既往有结石病史,同时伴有高血钙、高PTH水平者应考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可能。明确诊断依靠病理结果。
作者:杜娟;宋怡;王立群;魏丽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从临床医生角度,治疗1型糖尿病的理想目标是重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功能性胰岛β细胞总量。目前胰岛细胞再生的3种途径包括:胰腺移植、胰岛移植、干细胞移植。其中,前两者由于供体及免疫排斥等原因难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和推广,因此促使学者们将研究重点转向寻求具有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潜能的干细胞,作为胰岛β细胞替代治疗的细胞来源。
作者:朱大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以氯化钴体外模拟低氧,研究低氧与脂肪细胞炎症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加入氯化钴处理,体外模拟低氧状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脂肪因子、炎症因子等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变化。结果 200 μmol/L氯化钴显著上调3T3-L1脂肪细胞HIF-1α及Glut1表达,同时促进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C/EBP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的mRNA表达增加,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下降,抵抗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另外,环氧合酶2、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也明显上调,NF-κB的抑制蛋白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低氧状态可能通过激活NF-κB炎症信号通路诱导脂肪细胞产生炎症。
作者:孟祥健;金丽娜;张志国;李博;石国军;宁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概述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世界卫生组织( WHO)则将肥胖定义为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作为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早在1948年就被WHO列入疾病分类名单(ICD编码E66),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已达到流行的程度。
作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收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01例,招募30名正常健康志愿者。根据血清雄激素水平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分层分析肥胖、高雄激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显示,101例PCOS患者中39.8%患者体重正常,24.5%超重,35.7%肥胖。将PCOS患者分为正常雄激素组(睾酮<0.51 μg/L)和高雄激素组(睾酮≥0.51 μg/L),两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OMA-IR均无统计学差异。将PCOS患者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HOMA-IR<2.29)和胰岛素抵抗组(HOMA-IR≥2.29),两组血清睾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胰岛素抵抗组的BMI、FPG、TG、TC、LDL-C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5或P<0.01),HDL-C明显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1)。HOMA-IR与BMI显著相关(P<0.01),而与血清睾酮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提示PCOS患者体重增加与HOMA-IR的相关性独立于血清睾酮水平。
作者:李晋;徐呈;张惠杰;洪洁;宁光;李小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显微CT(Micro-CT)动态评估快速诱导兔骨质疏松(OP)模型骨质量变化规律,明确联合应用两种影像技术的优势。方法 60只8月龄雌兔分为假手术组(A组)、卵巢去势(OVX)组(B组)及OVX+肌注甲强龙组(C组),每组20只。3组术后2、4、8、10周(各时间点兔5只)分别行腰5椎体MRS及Micro-CT扫描,检测骨髓脂肪分数(FF)和骨微结构参数。结果 B、C组骨髓FF值随时间呈渐进性增高,自第4周始C组较A组明显增高(P<0.01),B组则在第10周才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骨密度在术后第8周始明显低于A组(P<0.01),FF与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连接密度及骨小梁数目呈中度负相关,与结构模型指数及骨小梁间隙呈正相关性(均P<0.01)。结论OVX+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快速、有效的OP模型兔制作方法,MRS、Micro-CT可无创性地评价OP骨髓脂肪含量和骨微构筑,联合应用可早期、全面评价OP骨量和骨质量变化。
作者:李冠武;汤光宇;刘勇;李宝平;张晓;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葡萄糖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呈双相分泌特性,即快速的1相分泌和持续缓慢的2相分泌。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分泌缺乏1相,且2相分泌水平也显著降低。检测胰岛素分泌的方法很多。特别是用膜片钳结合膜电容技术检测单个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囊泡出胞的动态过程。每个β细胞含有约10000~13000个胰岛素囊泡,这些囊泡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功能池:易释放池(RRP)和储存池(RP)。约1% ~5%的囊泡位于易释放池,易释放池囊泡已着位于细胞膜上,易释放池囊泡的释放是胰岛素1相分泌的基础。
作者:马晓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成年期追赶生长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应激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胰岛素抵抗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7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6组(共2个时间点),即4周时间点2组:热卡限制4周组(R4),正常饮食4周组(NC4)作为R4组对照;8周时间点4组:正常饮食追赶生长组(RN4)、高脂饮食追赶生长组(RH4)、持续高脂饮食8周组(HF8)、持续正常饮食8周组(NC8)。通过先热卡限制后恢复饮食的方法建立追赶生长大鼠模型。检测大鼠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过程中葡萄糖输注率和骨骼肌2-脱氧葡萄糖摄取、胰岛素刺激后的骨骼肌胰岛素信号通路、血皮质酮、骨骼肌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表达水平。结果 热卡限制4周时,R4组大鼠血皮质酮和骨骼肌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C4组(P<0.05),骨骼肌蛋白激酶B( Akt) Ser473磷酸化和糖摄取与NC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热卡限制后恢复饮食4周时,血皮质酮和骨骼肌11β-HSD1表达水平RN4组明显高于NC8组,RH4组明显高于NC8和HF8组,而骨骼肌Akt磷酸化和糖摄取RN4组明显低于NC8组,RH4组明显低于NC8组、HF8组和RN4组(均P<0.05)。结论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追赶生长大鼠均可导致整体和骨骼肌应激水平上调及胰岛素抵抗,尤以高脂饮食追赶生长大鼠更为明显。应激和饮食状况的交互作用可能是追赶生长胰岛素抵抗形成的重要原因。
作者:胡祥;陈璐璐;郑涓;张好好;孔雯;曾天舒;张皎月;黎慧清;邓秀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前言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 CGIS)第九次会议于2011年4月9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会议由CGIS主办,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独家赞助,主题为“胰岛重归主导”。6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内分泌及糖尿病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共有8名专家就其近的有关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分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了报告,而与会专家也就国内外相关领域新进展及其体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作者:宁光;贾伟平;周智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人胰岛细胞结构的特点为:(1)小胰岛,β细胞胞浆突伸入α细胞之间,直达岛幔。(2)中或大胰岛,岛内有单个或多个空区,α细胞总是紧贴血管。(3)细胞排列呈三层板式,外两层为α细胞,β细胞夹于中央。但也可见β细胞将α细胞包围,呈β/α异群接触。而分离纯化、体外培养的胰岛因酶消化及试剂处理等,基质及血管受损,上述结构的完整性破坏,可能改变了活体胰岛的生物学行为,成为胰岛移植面临的一大挑战。
作者:李秀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肥胖症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往的研究重点在于肥胖发生后的干预措施,如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近来研究发现,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对儿童期或成人期肥胖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表观遗传改变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这将为早期预防肥胖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陈璐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根据国内外新文献报道,就深海鱼油的主要有效成分ω-3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进行综述,包括减轻腹型肥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紊乱、控制高血压等积极作用及不良反应。
作者:郑郁;母义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β细胞占整个胰岛细胞的80%。胰岛素分泌过程经过转录、翻译、加工,成为胰岛素原转入到高尔基复合体成为分泌小泡。在这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分泌颗粒和小泡成熟时间需要2~4h,导致其呈双相分泌过程。线粒体负责细胞呼吸,若细胞呼吸链蛋白受损或产生过多活性氧分子,也会促进糖尿病发生。另外,解耦联蛋白2(UCP2)也参与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调控。
作者:刘均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脑功能与胰岛素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可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能量平衡与糖代谢、胰岛素对脑的作用及摄食调节、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调控、糖尿病患者的认知障碍、调节脑功能治疗糖尿病。糖尿病致病机制中能量代谢物质及胰岛素两个因素非常重要,其通过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两个途径来调节肝脏葡萄糖产生、摄食及食欲的改变,进而影响糖尿病能量代谢。下丘脑是一个调控中心,通过调节身体各部分功能以维持佳的生存状态,包括进食、生殖、内分泌状态、水分潴留和自身神经系统功能等。
作者:母义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