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专家专题报告4:β细胞的电活动和细胞内胰岛素囊泡与第二信使的对话

马晓松

关键词:专家, 专题报告, β细胞分泌, 电活动, 细胞内, 胰岛素分泌, 囊泡, 第二信使, 释放, 糖尿病患者, 葡萄糖刺激, 临床研究, 技术检测, 基础研究, 分泌特性, 分泌水平, 动态过程, 胰岛β, 细胞膜, 膜片钳
摘要: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葡萄糖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呈双相分泌特性,即快速的1相分泌和持续缓慢的2相分泌。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分泌缺乏1相,且2相分泌水平也显著降低。检测胰岛素分泌的方法很多。特别是用膜片钳结合膜电容技术检测单个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囊泡出胞的动态过程。每个β细胞含有约10000~13000个胰岛素囊泡,这些囊泡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功能池:易释放池(RRP)和储存池(RP)。约1% ~5%的囊泡位于易释放池,易释放池囊泡已着位于细胞膜上,易释放池囊泡的释放是胰岛素1相分泌的基础。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相关文献
  • 利拉鲁肽对低脂联素血症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及其受体的影响

    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对低脂联素血症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糖脂代谢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GF-21)及其受体(FGFR)的影响。低脂联素血症加重了ApoE-/-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并导致了肝脏和脂肪组织FGF-21 mRNA和蛋白表达及血浆FGF-21水平明显升高,脂肪组织FGFR1和β-klotho表达降低,肝脏FGFR 1-3和β-klotho均降低。利拉鲁肽干预在改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部分逆转了FGF-21及其受体的改变。

    作者:苗宗玉;杨刚毅;李伶;孙滨;刘瑞;卢春敏;张志红;徐胜男;杜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

    概述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世界卫生组织( WHO)则将肥胖定义为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作为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早在1948年就被WHO列入疾病分类名单(ICD编码E66),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已达到流行的程度。

    作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嗜铬细胞瘤的诊治

    一例34岁男性因波动性高血压疑为嗜铬细胞瘤而转至本科就诊。该患者临床表现典型,人院查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MN)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均明显升高,CT和PET-CT检查均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术前予以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4 mg/d口服2周,血压平稳,在腹腔镜下行左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嗜铬细胞瘤,MN、NMN、血压恢复正常,症状缓解。该患者术后随访3年,血压、血浆MN、NMN水平均正常,肾上腺CT未见肿瘤复发。

    作者:袁文祺;苏颋为;王卫庆;宁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第九次会议纪要

    前言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 CGIS)第九次会议于2011年4月9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会议由CGIS主办,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独家赞助,主题为“胰岛重归主导”。6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内分泌及糖尿病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共有8名专家就其近的有关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分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了报告,而与会专家也就国内外相关领域新进展及其体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作者:宁光;贾伟平;周智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ω-3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

    本文根据国内外新文献报道,就深海鱼油的主要有效成分ω-3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进行综述,包括减轻腹型肥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紊乱、控制高血压等积极作用及不良反应。

    作者:郑郁;母义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专家专题报告8:脑功能与胰岛素的相互作用

    脑功能与胰岛素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可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能量平衡与糖代谢、胰岛素对脑的作用及摄食调节、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调控、糖尿病患者的认知障碍、调节脑功能治疗糖尿病。糖尿病致病机制中能量代谢物质及胰岛素两个因素非常重要,其通过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两个途径来调节肝脏葡萄糖产生、摄食及食欲的改变,进而影响糖尿病能量代谢。下丘脑是一个调控中心,通过调节身体各部分功能以维持佳的生存状态,包括进食、生殖、内分泌状态、水分潴留和自身神经系统功能等。

    作者:母义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糖波动研究

    选取48例糖耐量正常男性为研究对象,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3例为病例组,无脂肪肝25例为对照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显示,病例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2.17±1.13对1.45±0.42)mmol/L]和血糖标准差[SDBG,(0.88±0.45对0.61±0.21)mmol/L]均高于对照组(P<0.05)。MAGE和SDBG与体重指数、腰围和糖负荷后0.5h血糖升高值(AG30)呈正相关(均P<0.05)。以MAGE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30、腰围和年龄被引入方程(P<0.05或P<0.01)。以SDBG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G30和腰围被引入方程(P<0.05或P<0.01)。

    作者:秦春梅;陆强;冯继;尹福在;王锐;刘波;马春明;邵俊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胰升糖素和生长抑素水平的变化

    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4名正常对照者空腹及口服75 g葡萄糖2h后胰升糖素、生长抑素(SS)和C肽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空腹胰升糖素、SS及糖负荷后2 h SS明显降低(均P<0.01),空腹及2 h C肽明显升高(均P<0.01)。两组糖负荷后2 h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空腹(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胰升糖素(1.40±0.48对1.20±0.30,P<0.05)和SS(2.79±2.17对1.14±0.22,P<0.01)餐后增加倍数更高,C肽增加倍数较低(3.58±3.10对8.33±6.99,P<0.01);两组空腹胰升糖素水平与SS呈正相关(均P<0.01)。以上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β细胞功能紊乱,尚存在α、δ细胞相关激素紊乱。

    作者:马莉敏;夏芳珍;朱惠;陈奕;余娇;李影;李艳香;张惠新;乔洁;陆颖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常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以及代谢综合征合并存在,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NAFLD的患病率约20%~30%,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NAFLD患病率更高。NAFLD与心血管疾病(CVD)关系密切,NAFL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CVD。NAFLD和动脉粥样硬化(AS)关系密切,其机制可能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脂代谢紊乱、脂肪激素水平的变化和胰岛素抵抗等方面。本文就NAFLD和AS间的关系以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李小明;高鑫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关注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控制肥胖应从其源头开始

    肥胖症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往的研究重点在于肥胖发生后的干预措施,如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近来研究发现,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对儿童期或成人期肥胖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表观遗传改变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这将为早期预防肥胖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陈璐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胖和高雄激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收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01例,招募30名正常健康志愿者。根据血清雄激素水平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分层分析肥胖、高雄激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显示,101例PCOS患者中39.8%患者体重正常,24.5%超重,35.7%肥胖。将PCOS患者分为正常雄激素组(睾酮<0.51 μg/L)和高雄激素组(睾酮≥0.51 μg/L),两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OMA-IR均无统计学差异。将PCOS患者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HOMA-IR<2.29)和胰岛素抵抗组(HOMA-IR≥2.29),两组血清睾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胰岛素抵抗组的BMI、FPG、TG、TC、LDL-C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5或P<0.01),HDL-C明显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1)。HOMA-IR与BMI显著相关(P<0.01),而与血清睾酮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提示PCOS患者体重增加与HOMA-IR的相关性独立于血清睾酮水平。

    作者:李晋;徐呈;张惠杰;洪洁;宁光;李小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丙基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免疫学作用

    目的 观察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MMI)治疗Graves病(GD)患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方法 106例临床确诊的GD患者分为PTU和MMI组,每组53例,两组在治疗量期、减量期、维持期均予规律用药,共36个月。TRAb和sICAM-1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 (1)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TU组与MMI组治疗前TRAb阳性率分别为94.33%、98.1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36个月后临床缓解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83.02%对88.68%),临床治愈率MMI组明显高于PTU组(58.49%对37.74%,P<0.05)。(3)两组TRAb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30和36个月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随时间增加逐渐下降( F=275.48,P<0.01);两药物组治疗后TRAb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5.86,P<0.05)。(4)两组sICAM-1水平在用药36个月后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药物组间sICAM-1无显著差异。结论 PTU和MMI均能够改善GD患者的自身免疫状态,而MMI的免疫抑制作用较为明显。

    作者:杜晓明;方佩华;李宁;张宝泉;冯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专家专题报告3: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β细胞功能

    此处主要介绍脂肪细胞分泌的3个蛋白:二硫键形成蛋白A类似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β-arrestin2 。二硫键形成蛋白A类似蛋白是否与胰岛素分泌有关?本课题组通过基因多态性检测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测定,发现二硫键形成蛋白A类似蛋白基因的特定SNP位点和胰岛素分泌相关,与一相、二相胰岛素分泌独立相关。因此认为二硫键形成蛋白A类似蛋白可能与胰岛素分泌有关,是影响中国人一相、二相胰岛素分泌的相关因素。

    作者:贾伟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专家专题报告5:肠-胰岛轴

    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胆囊收缩素(CKK)的发现使肠道神经内分泌学成为研究热点,1995年外科医生使用胃旁路术治疗肥胖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现糖尿病的治愈率高达80%,人们就认为胃肠道的手术可能改变了胰岛的调控,提出了肠道胰岛轴的概念。

    作者:邹大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

    目的 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与醛固酮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本院诊治的216例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该人群中MS的患病情况。结果 (1)原醛症患者的MS患病率为47.69%;在MS各组分中,超重或肥胖、高甘油三酯(TG)血症、糖调节受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血症及糖尿病的检出率依次为51.13%、22.52%、19.62%、3.82%和2.94%,中重度高血压为91.87%。(2)在MS各组分中(除高血压外),位于前3位的组合依次为超重或肥胖+高TG血症、超重或肥胖+低HDL-C血症以及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35.19%、15.74%和11.57%。(3)随着血醛固酮水平的升高,超重或肥胖及糖调节受损检出率逐渐增高;高TG血症、低HDL-C血症以及MS检出率在醛固酮高水平组高于低水平组。(4)原醛症患者中MS患病率维吾尔族(64.0%)高于汉族(45.3%),哈萨克族(42.9%)则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醛症患者MS患病率高,MS及其组分患病率随醛固酮水平增加而增高。

    作者:马轩;王红梅;李娟;王新国;塔吉古丽;张丽丽;梁登攀;王梦卉;李南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冠心病严重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冠心病患者756例,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NAFLD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NAFLD、糖尿病、吸烟史及γ-谷氨酰胺转肽酶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为冠心病多支病变及闭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总胆固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为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闭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P<0.01)。NAFLD是冠心病多支病变及闭塞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NAFLD与冠心病多支病变及闭塞性病变显著相关,临床医师应重视对NAFLD的早期预防及诊治,以改善冠心病的发展及预后。

    作者:周小莉;何兰杰;毕鹏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氯化钴体外诱导低氧促进脂肪细胞炎症反应

    目的 以氯化钴体外模拟低氧,研究低氧与脂肪细胞炎症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加入氯化钴处理,体外模拟低氧状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脂肪因子、炎症因子等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变化。结果 200 μmol/L氯化钴显著上调3T3-L1脂肪细胞HIF-1α及Glut1表达,同时促进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C/EBP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的mRNA表达增加,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下降,抵抗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另外,环氧合酶2、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也明显上调,NF-κB的抑制蛋白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低氧状态可能通过激活NF-κB炎症信号通路诱导脂肪细胞产生炎症。

    作者:孟祥健;金丽娜;张志国;李博;石国军;宁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浦东新区20~80岁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特征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2008年4月至7月期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抽取20~80岁的社区居民5 584人,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修正第3次报告( NCEP-ATPⅢ)、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诊断标准计算MS各组分患病率,并比较3种标准应用的差异。结果 根据CDS的MS诊断标准,上海市浦东新区成年居民MS患病粗率为18.2%,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3.1%(男性19.1%,标化后15.6%;女性17.4%,标化后13.2%);根据NCEP-ATPⅢ的MS修订标准MS患病粗率为31.8%,世界人口标化率为24.4%(男性28.4%,标化后22.7%;女性35.1%,标化后25.0%);根据IDF的MS诊断标准MS患病粗率为21.7%,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7.0%(男性15.9%,标化后13.8%;女性26.7%,标化后19.2%)。无论何种诊断标准,MS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男性年龄别患病率在低年龄时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逐渐低于女性。按特定标准,MS患病率分别在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工作强度和休闲体力活动方面存在差异。结论浦东新区成人中有相当比例个体患有MS,并存在年轻化趋势,提示MS已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制定MS为先导的社区综合防治的卫生策略。

    作者:杨黎明;阮晓楠;白云;孙乔;傅筱瑾;张鸿;邱桦;顾建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显微CT动态评估快速诱导的兔骨质疏松模型

    目的 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显微CT(Micro-CT)动态评估快速诱导兔骨质疏松(OP)模型骨质量变化规律,明确联合应用两种影像技术的优势。方法 60只8月龄雌兔分为假手术组(A组)、卵巢去势(OVX)组(B组)及OVX+肌注甲强龙组(C组),每组20只。3组术后2、4、8、10周(各时间点兔5只)分别行腰5椎体MRS及Micro-CT扫描,检测骨髓脂肪分数(FF)和骨微结构参数。结果 B、C组骨髓FF值随时间呈渐进性增高,自第4周始C组较A组明显增高(P<0.01),B组则在第10周才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骨密度在术后第8周始明显低于A组(P<0.01),FF与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连接密度及骨小梁数目呈中度负相关,与结构模型指数及骨小梁间隙呈正相关性(均P<0.01)。结论OVX+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快速、有效的OP模型兔制作方法,MRS、Micro-CT可无创性地评价OP骨髓脂肪含量和骨微构筑,联合应用可早期、全面评价OP骨量和骨质量变化。

    作者:李冠武;汤光宇;刘勇;李宝平;张晓;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专家专题报告1: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研究进展

    β细胞占整个胰岛细胞的80%。胰岛素分泌过程经过转录、翻译、加工,成为胰岛素原转入到高尔基复合体成为分泌小泡。在这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分泌颗粒和小泡成熟时间需要2~4h,导致其呈双相分泌过程。线粒体负责细胞呼吸,若细胞呼吸链蛋白受损或产生过多活性氧分子,也会促进糖尿病发生。另外,解耦联蛋白2(UCP2)也参与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调控。

    作者:刘均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