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福霉素钠联合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胡家凯;李萍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注射, 利福霉素钠, 地塞米松
摘要:目的 观察利福霉素钠联合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近3年收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系用2HRZE/6HR方案化疗及胸膜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每次胸抽液后注入利福霉素钠125~250mg,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仅单纯胸腔抽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胸腔积液吸收速度及抽水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内注入利福霉素钠及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较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胸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心内科门诊、急诊常见症状之一,其病因较多且复杂,我们习惯于把胸痛分为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两大类.大部分胸痛患者可根据典型的病史、理化检查快速地做出诊断,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

    作者:王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调脂治疗及冠心病治疗,作用肯定,在其他领域亦有应用价值.不良反应以横纹肌溶解症为严重.本文综合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章和资料,介绍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方面的应用进展、调脂以外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作者:钱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高卒中高出血风险心房纤颤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心房纤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CHADS2卒中危险评分3~6分、HEMORR2HAGES评分≥2分的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为低强度华法令治疗组[1.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另一组为阿司匹林对照组.观察各组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的心房纤颤患者,低强度华法令抗凝能有效减少血栓事件发生,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李华珍;梁文武;王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强化抗血小板联合辛伐他汀对伴颈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TIA患者经头颈部CTA检查,证实颈总或内动脉>50%狭窄,且拒绝介入治疗者入选,进行常规及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脑缺血发作改善情况、检测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TIA发作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出、凝血指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TIA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张俊;朱本亮;袁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混合性脑卒中诊治分析

    目的 提高对混合性脑卒中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45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行CT检查发现:当日在不部位同时有新鲜出血和梗死病灶24例;发病3d内复查,脑出血继发梗死14例,脑梗死继发出血7例(排除梗死性出血).结论 混合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多样,在基层医院诊断主要依靠CT检查.

    作者:李继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12月-2009年12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口服,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口服氯吡格雷75mg,1次/d,术中普通低分子肝素50~70U/kg,术后低分子肝素1次/12h,皮下注射3~5d.研究组术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 3min内推注完毕,随后0.15μg/(kg·min)静脉持续24h.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血小板聚集、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研究组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改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马雪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梗死后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愈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AD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功能重组,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钱理华;李金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收集的5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加维生素B1肌肉注射,均1次/d,连续治疗4周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显效率44.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3例,显效率25.00%,总有效率79.1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红注射液配合中药熏洗治疗DPN疗效确切.

    作者:吕国英;刘慧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刺激乳头在产程中的作用研究

    我科自2010年5-7月对无胎位不正,排除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自然分娩产妇,采取刺激乳头的方法,有利于加强产妇宫缩、缩短产程、促进分娩、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钳使用、催产药物使用率及剖宫产率等.此法较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或静脉滴注催产素更加经济、安全、简便,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莺;於利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阴茎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阴茎损伤是较少见的泌尿外科急症.阴茎损伤原因多样,无论是单纯阴茎损伤或伴发于其他损伤之后,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就会增加患者许多痛苦甚至造成更严重后果.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于预防损伤后远期并发症尤为重要.本研究按照阴茎损伤是否与外界相通将其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来阐述阴茎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梅延辉;迟玉友;尹洪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祛痰镇咳、吸氧、解痉平喘、支气管舒张剂、局部或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平衡等对症综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30m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100ml中静脉点滴,2次/d,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无明显不良反应,比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荣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PICC中的应用体会

    循证护理学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将可用的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基本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方案[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坏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肿胀和局部组织坏死,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对58例PICC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诊断膜状胎盘一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3岁,孕8+月,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双顶径约72mm,符合孕28周,腹围22cm,符合孕27周,股骨长51 mm,符合孕27周,胎儿各项测值量指标均明显小于孕周,宫腔内几乎测不到羊水暗区.胎盘面积明显增大,约占宫腔2/3以上,形态失常,正常胎盘回声减少,呈间断出现,内见大片旋涡状、喷泉状流动光点状低回声,似一薄膜包裹大量流动血液形成的血袋.

    作者:孙志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疏血通具有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减少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辅助脑梗死的治疗.我科2008年7月-2010年12月间采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小松;王晓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58例住院期间确诊为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在门诊接受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常规治疗,4周后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丸,3次/d),观察4周.观察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加用麝香保心丸后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缺血发作次数,ST段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间均有所减少,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运动至ST段压低1mm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均明显增加,差异显著.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效果明显,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林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纳美芬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中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纳美芬治疗.观察患者清醒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用药30min病情明显好转,病情稳定.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及后遗效应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美芬抢救早期急性乙醇中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鹏;刘识途;汪月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出血微创术后脑梗死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术后脑梗死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进行脑出血微创手术326例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脑梗死患者中,死亡8例(GCS计分5分以下4例全部死亡),植物生存5例,重残6例,轻残4例.结论 脑出血微创术后出现脑梗死愈后较差,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及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旭;郑涛;雷琳;匡涛;黄建军;朱家伟;廖洪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分析农村社区居民的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居民的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680例完整病例,均来自我院内科门诊,制定统一纳入标准,分析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患病构成比、治疗率、控制率.结果 上述3种疾病患病率从高到低分别为高血压(71.6%)、高血脂(51.9%)、高血糖(29.6%),同时患两种疾病的比例较高(43.8%),常见合并症依次为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率.结论 内科门诊就诊的社区居民中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患者比较常见,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高血脂患者有年轻化趋势;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于德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接种儿童家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儿童家长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健康教育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后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方面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组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儿童家长进行多种形式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形成主动接种的观念和行为.

    作者:梁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4年7月-2011年1月收治的65例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5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治愈56例,死亡9例.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是减少患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段志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