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抗血小板联合辛伐他汀对伴颈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张俊;朱本亮;袁勇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强化抗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
摘要:目的 观察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TIA患者经头颈部CTA检查,证实颈总或内动脉>50%狭窄,且拒绝介入治疗者入选,进行常规及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脑缺血发作改善情况、检测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TIA发作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出、凝血指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TIA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多西他赛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小剂量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6例老年NSCLC(Ⅲ~Ⅳ期)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应用江苏恒瑞生产多西他赛(艾素)35mg/m2,1次/周,连用6周,休息两周为1周期,两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4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CR 1例,PR 11例,有效率26.0%,中位生存期8.3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7.2个月,1年生存率45.5%.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过敏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小剂量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确切,可改善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轻.

    作者:董志强;任秀梅;杜更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C反应蛋白及心电图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病人窦性心律的维持及C反应蛋白、P波离散度、P波长时限的影响.方法 选取缺血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病人76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辛伐他汀10mg/d组、辛伐他汀20mg/d组和辛伐他汀30mg/d组;观察24周内心房纤颤复发的病例数及次数、高敏C反应蛋白、P波离散度、P波长时限、LDL-C、HDL-C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组的阵发性房颤窦性维持率均增加,且随着剂量的递增而递增;与治疗前比较,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组治疗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P波离散度、P波长时限、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治疗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的降低与给予的辛伐他汀的剂量呈负相关.结论 辛伐他汀在减少房颤的发生率及增加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的同时,也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P波离散度、P波长时限、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且随着辛伐他汀剂量的递增,高敏C反应蛋白也相应递减.

    作者:罗廷福;文琼秀;游建林;龚武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参冻干粉治疗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应用丹参冻干粉治疗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泽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及早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及早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2009年9月住院治疗行急诊溶栓成功的72例患者.治疗组(3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4h内加服阿托伐他汀80mg,1次/晚,用药12个月;对照组(35例)按急性STEMI常规溶栓、抗栓、抗缺血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和随访1年的临床情况,包括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用药治疗4个月,治疗组血脂、hs-CRP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 1 年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及早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且用药较安全、不良反应少,未增加溶栓后的并发症.

    作者:李水亮;罗怡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臀部等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研究分析我院2008-2010年接诊的89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指导今后预防保健工作.

    作者:张建华;陈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收集的5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加维生素B1肌肉注射,均1次/d,连续治疗4周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显效率44.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3例,显效率25.00%,总有效率79.1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红注射液配合中药熏洗治疗DPN疗效确切.

    作者:吕国英;刘慧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同期心内科50例非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设为观察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组和对照组肥胖状况.结果 两组肥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8,P=0.000)结论肥胖与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值得引起重视.

    作者:齐晓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度饮酒对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重度饮酒对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重度饮酒的脑出血患者46例(研究组)和与之临床相匹配非饮酒的脑出血患者46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在相同医疗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血肿扩大、术后再出血、脑水肿、并发症的情况和疗效.结果 研究组4周内血肿扩大发生率、血肿增大量、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再出血量、脑水肿体积、并发症发生率等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显效率、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重度饮酒是直接影响脑出血患者近期转归和恶化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杜福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泮托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观察组静脉注射泮托拉唑40mg,1次/d,对照组静脉注射西咪替丁400mg,1次/6h,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防止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现应激性溃疡3例,发生率为6.00%,对照组出现应激性溃疡12例,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发生应激性溃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泮托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俊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肺部感染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经手术治疗,开颅术后≤24h行气管切开患者52例,另急诊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未行气管切开或切开时间>24h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以三代头孢及半合成青霉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出现肺部感染者均行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 65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26例,有18例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4~12d;对照组39例,有24例控制,感染控制时间9.6~26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未行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而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未早期切开者.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

    作者:陈春林;康晓明;陈力行;王耀兵;唐怡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肠道益生菌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观察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近年发生率逐年增加,6~12个月婴儿湿疹发生率约为75.7%[1].反复发作的皮肤损害、瘙痒和继发感染等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湿疹多合并消化系统症状,其发病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本研究应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商品名:爽舒宝)联合外用药物治疗湿疹,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周蓉;崔琴;马效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对不同出血量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组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量出血组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小量出血组;与心肌酶正常组比较,心肌酶水平增高患者ADL 1~2级的比率明显降低,ADL 5级明显增高.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其程度与脑出血量有关.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郑艳斌;邓懋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加用常规治疗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患者76例随机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期前收缩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评定指标包括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症状改善程度、总体改善率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50026)治疗期前收缩疗效满意,是临床治疗期前收缩治疗首选中药制剂.

    作者:范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与食管溃疡的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与食管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与400例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与食管溃疡的检出情况及Hp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消化性溃疡和食管溃疡的总检出率(25.7%)高于对照组总检出率(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程高血压患者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随血压升高溃疡发生率有增加趋势,高血压病程长短与溃疡发生无关,强调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控制血压在接近正常值范围内,减少溃疡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秀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60例患者有43例判定为血管再通,再通率为71.7%,其中6h内再通率占总数的88.4%.本组出现皮下出血点3例,血尿1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6.7%.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结合其病史,依据心电图动态观察和心肌酶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争取治疗时间,早期行静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该方法疗效显著,简单易行,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小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妇科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

    妇科手术虽然多限于盆腔,但经腹部的手术必然对肠管有刺激,胃肠道不可避免地受到干扰和损伤,加之麻醉药物的暂时抑制,术后出现一过性胃肠蠕动减慢甚至消失而发生肠麻痹.为使妇科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早期排气,早期正常进食,促进机体康复,进行足部保健护理指导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者:刘迎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随机分为A、B、C 3组,3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常规治疗.A组患者用丹红注射液滴注,同时给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点滴;B组仅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方法剂量同A 组;C组患者用曲克芦丁静脉点滴.结果 3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舒血宁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王庆玉;张焕芳;杨顺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医用腕带的临床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院在临床上应用了移动护理工作站和医用腕带,在临床应用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就我院医用腕带的临床应用实践做了如下总结.腕带主要是医院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标识的有效工具.我院应用的是一次性防水纸类腕带,卫生简洁,扣子牢固,不易脱落.通过PDA对患者腕带上的条形码进行有效扫码,可以获得患者住院号、病区、床号、姓名、年龄、临床诊断、等级护理、主治医师、长期及临时医嘱、检验结果、生命体征等所有住院信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有效的防止了各种护理差错的发生[1].

    作者:哈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心房纤颤病人RR间期和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速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病人左室收缩功能的连续性变化对左室舒张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37例无明显瓣膜病变的慢性心房纤颤病人,连续记录40~50次 E′,用Ln回归方法测定了前1个RR间期(RR-1)与 E′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全体病人RR-1与 E′之间的斜率从-1.56~1.15不等,具有负相关性的病人较具有正相关性的病人左心房的容积是增大的[(141.5±46.0)ml与(109.3±40.4)ml,P=0.03].整体病人的RR-1与 E′之间的相关关系中,斜率和平均RR间期、左心房的容积及E/E′均呈负相关(r=-0.39,P=0.017;r=-0.46,P=0.04;r=-0.39,P=0.018).结论 心房纤颤病人不规则RR间期引起的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对舒张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RR-1与 E′之间的相关关系与平均RR间期、左心房的容积及E/E′有相关性.

    作者:梁顺姬;张曙影;金哲;荣季冬;刘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