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崔琴;马效东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和阴道镜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765例患者进行TCT检测,阳性结果患者在阴道镜指导下活检,将细胞学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评价TCT及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765例 TCT检测结果中,阳性219例,检出率为7.92%,包括ASCUS 101例 (46.1%)、AGCUS 4例(1.1%)、ASC-H 20例(9.1%)、LSIL 52例(23.7%)、HSIL 40例(18.2%)、SCC 2例(0.9%).结论 TCT技术应用于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配合阴道镜下活检是筛查和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可靠手段.
作者:李红;钟夏莲;欧阳秋茹;王雪梅;袁小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妇科手术虽然多限于盆腔,但经腹部的手术必然对肠管有刺激,胃肠道不可避免地受到干扰和损伤,加之麻醉药物的暂时抑制,术后出现一过性胃肠蠕动减慢甚至消失而发生肠麻痹.为使妇科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早期排气,早期正常进食,促进机体康复,进行足部保健护理指导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者:刘迎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耳鼻喉科治疗范围较广,手术种类较多,如何针对不同类型手术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对患者康复意义重大.1 术前护理1.1 各项实验室检查 (1)局麻者做血常规、血型、出凝血酶、乙肝全项和梅毒、艾滋病检查;(2)全麻者则除以上3项检查外,再加上生化全项和尿常规检查;(3)如有特殊病人,如血压高者必须请心内科会诊,待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再行手术治疗.
作者:温娴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自拟冠心通脉汤加用常规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在海港开发区和平安社区随机抽取各6个村,对村中17393例村民进行缺血性心脏病的筛查,共筛查出60岁以上的病人184例,并随机抽取100例分成两组,海港开发区50例作为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冠心通脉汤口服;平安社区5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心功能、心电图、血脂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0%、72%;对照组为72%、68%、5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自拟冠心通脉汤加用常规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美红;张志华;俞均英;陈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重症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6例重症频发TIA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连续5~7d.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h 内及72h 内TIA 发作控制率分别为75%和91.66%,均高于常规组18.18%和50%;尿激酶治疗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纤维蛋白原较常规组明显降低.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重症频发TIA 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能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杜延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配合食疗治疗慢性痔疮性失血所致贫血的效果,以求推广中西医结合配合食疗治疗贫血在外科中应用.方法 选用2009年1月-2010年3月本院外科门诊就诊的因痔疮失血所致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传统西药治疗;B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配合桂圆蛋方食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化验所用设备为深圳迈瑞DC-5380血液细胞分析仪,试剂与仪器配套.结果 B组较A组患者各项指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配合食疗治疗慢性痔疮失血所致贫血疗效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传统西药.
作者:李慧英;陈艳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中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纳美芬治疗.观察患者清醒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用药30min病情明显好转,病情稳定.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及后遗效应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美芬抢救早期急性乙醇中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鹏;刘识途;汪月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我科自2010年5-7月对无胎位不正,排除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自然分娩产妇,采取刺激乳头的方法,有利于加强产妇宫缩、缩短产程、促进分娩、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钳使用、催产药物使用率及剖宫产率等.此法较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或静脉滴注催产素更加经济、安全、简便,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莺;於利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利福霉素钠联合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近3年收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系用2HRZE/6HR方案化疗及胸膜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每次胸抽液后注入利福霉素钠125~250mg,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仅单纯胸腔抽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胸腔积液吸收速度及抽水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内注入利福霉素钠及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较好.
作者:胡家凯;李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疏血通具有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减少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辅助脑梗死的治疗.我科2008年7月-2010年12月间采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小松;王晓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静脉注射异搏定在院前救治中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09年7月我中心应用静脉注射异搏定治疗13例PSVT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经静注异搏定后均转复成功.结论 异搏定对终止PSVT的疗效好,转复率高,且不良反应小,是终止PSVT发作的有效药物,可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门急诊治疗PSVT发作的首选.
作者:刘佳萍;李海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7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3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78例)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利水汤剂内服治疗,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继霞;陆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判断抗抑郁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显著下降,MMSE评分显著提高,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增高.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
作者:邱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急性血管意外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处理措施和护理.结果 215例患者除25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对策,有效防治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林绚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10mg·kg-1·d-1加入5%葡萄糖50~100ml中静脉滴注,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kg-1·d-1,加入5%葡萄糖50~100ml静脉点滴,1次/d;对照组48例,每日给阿奇霉素静脉滴注.两组均以5~7d为1个疗程,同时都给予退热、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3%和8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显著,较单用阿奇霉素疗效好,疗程短.
作者:闫华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注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9年1-12月收治的3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 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憋,可伴有肺外症状,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血清MP-IgMβ检测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非典型肺炎的重要病原体,近年的感染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临床表现除呼吸道症状外,并发症较多,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安全有效.
作者:蔡茵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血是卒中严重的一种类型,半数以上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后2d[1],脑出血多为高血压所致.长期以来,对于Herbsteini提出的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形成是一短促过程的看法[2],人们一直奉若经典,但也有人通过临床观察和血管造影发现,部分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常常有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的症状持续加重期,提示存在活动性出血[3].
作者:张晓明;胡湘蜀;叶树飘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病人左室收缩功能的连续性变化对左室舒张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37例无明显瓣膜病变的慢性心房纤颤病人,连续记录40~50次 E′,用Ln回归方法测定了前1个RR间期(RR-1)与 E′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全体病人RR-1与 E′之间的斜率从-1.56~1.15不等,具有负相关性的病人较具有正相关性的病人左心房的容积是增大的[(141.5±46.0)ml与(109.3±40.4)ml,P=0.03].整体病人的RR-1与 E′之间的相关关系中,斜率和平均RR间期、左心房的容积及E/E′均呈负相关(r=-0.39,P=0.017;r=-0.46,P=0.04;r=-0.39,P=0.018).结论 心房纤颤病人不规则RR间期引起的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对舒张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RR-1与 E′之间的相关关系与平均RR间期、左心房的容积及E/E′有相关性.
作者:梁顺姬;张曙影;金哲;荣季冬;刘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很高,且复发性脑梗死有较高的致残率,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预防脑梗死复发是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很多,本研究就其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秀芬;刘文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循证护理学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将可用的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基本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方案[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坏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肿胀和局部组织坏死,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对58例PICC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密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