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伴有睡眠障碍状况的临床调查

张馨;赵威;陈秋宇;许梦雀;华建平;张秋瓒;刘艳迪;王东旭;唐艳萍;王彬;晋弘;张莉莉;赵春山;王邦茂

关键词:睡眠障碍, 焦虑, 抑郁, 功能性胃肠病, 下消化道症状
摘要:目的 分析功能性胃肠病(FGID)患者中发生睡眠障碍的状况,以及睡眠障碍与症状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1月至12月于天津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GI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症状严重程度、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心理状态(焦虑和抑郁).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 931例FGID患者中,睡眠障碍651例(69.92%),无睡眠障碍280例(30.08%).8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睡眠障碍与焦虑和抑郁并存360例(43.48%).292例IBS患者中,睡眠障碍与焦虑和抑郁并存138例(47.26%).618例FD伴睡眠障碍患者中重叠IBS者70例(11.33%),210例FD不伴睡眠障碍患者中重叠IBS者11例(5.24%),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0,P=0.01).无睡眠障碍FGID患者的下腹痛、羊粪样或硬便、用劲排便和排便不尽感所占比例分别为22.14%(62/280)、11.79%(33/280)、19.29%(54/280)、27.86%(78/280),分别低于有睡眠障碍FGID患者的36.10%(235/651)、21.20%(138/651)、32.41%(211/651)、44.39%(289/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2、11.569、16.566、22.419,P均<0.01).有睡眠障碍FGID患者的下腹痛、下腹不适(非疼痛)、羊粪样或硬便、用劲排便、排便不尽感和便急感的严重程度均高于无睡眠障碍FGI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23、-1.973、-3.360、-4.467、-4.550、-2.420,P均<0.05).结论 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在FGID患者中常同时存在.睡眠障碍与FGID患者的下消化道症状关系密切.
中华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99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是起源于十二指肠黏膜腺上皮的恶性肿瘤 ,不包括 Vater壶腹部、胆总管下段和胰头部的肿瘤.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总体患病率较低 ,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 以下 ,占全部小肠恶性肿瘤的30% ~45% ,但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 ].关于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文献报道较少 ,早期诊断困难 ,容易误诊、漏诊.目前关于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治疗方式、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的文献报道[2-3 ]不尽一致.本研究通过收集分析9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为该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史玉雪;冷霞;余祖红;焦晨阳;陈卫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视网膜黄斑变性一例

    患者男 ,20岁 ,因视力下降14年、间断牙龈出血7年、腹胀5年,加重2个月 ,于2016年1月7日入院.患者于14年前因视力下降就诊于当地医院 ,诊断为视网膜黄斑变性 ,后视力下降加重 ,仅有光感;7年前出现牙龈出血 ,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 P )、肝脾大 ,未予特殊治疗.患者5年前因腹胀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血常规 :血小板计数为66 × 109/L ,余正常 ;肝功能GG T为150 .8 U/L ,余未见异常.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原学检查未见异常 ;自身免疫等相关检查未见异常.行腹部CT检查提示肝大、脾大 ,考虑门静脉高压、腹腔积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为0 .02 ,左眼为0 .01 ,右眼压为19 mmHg (1 mmHg=0 .133 kPa) ,左眼压为19 mmHg ,双眼视盘尚清 ,色淡 ,血管略细 ,黄斑区金箔样反光 ,右眼黄斑区可见色素 ,诊断为视网膜黄斑变性.骨髓涂片提示 :骨髓取材满意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粒细胞系增生活跃 ,占50% ,各阶段粒细胞比例分叶减低 ,形态无明显改变 ;红细胞系增生活跃 ,占28% ,以中、晚红细胞为主 ,有核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无明显形态异常 ;淋巴细胞比例、形态正常 ;全片找到巨核细胞100个 ,原始巨核细胞占1% ,幼稚巨核细胞占21% ,颗粒巨核细胞占75% ,产板巨核细胞占2% ,血小板少见 ;骨髓小粒造血面积正常 ,未见异常细胞.骨髓活组织检查未见异常.请血液科会诊 ,考虑为血小板减少症 ,建议进一步查染色体.家属拒绝查染色体.临床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原因待查)、视网膜黄斑变性 ,患者家属不同意继续检查 ,后出院.2个月前患者腹胀加重 ,为明确诊断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体格检查 :体质肥胖 ,双眼眼前视力、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膨隆 ,肝脏肋下约1 cm ,左上腹轻压痛.左侧腹部可触及肿大脾脏 ,脾脏肿大平脐 ,甲乙线27 cm ,甲丙线35 cm ,丁戊线+4 cm ;脾脏表面光滑 ,叩痛阳性 ,听诊肠鸣音为4次/min ,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为1 .98 × 109/L ,红细胞计数为4 .51 × 1012/L ,血红蛋白为120 g/L ,血小板计数为51 × 109/L.肝功能未见异常.凝血常规 :凝血酶时间为18.2s,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为44.3s,PT 为15.5s,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34,凝血酶原时间比值为1.35,凝血酶原活动度为63%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原学检查阴性 ;铜蓝蛋白未见异常;自身免疫相关检查无异常.

    作者:李旭;秦俊杰;高普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炎症性肠病心理因素研究进展

    IBD是指一组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 ,包括 UC和CD两种主要疾病 ,在病理学上共同表现为肠黏膜炎症.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心理因素等有关.近年来 ,IBD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伴随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脑功能成像技术是心理研究的重要手段.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脑磁图、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功能红外线成像等技术 ,通过对人脑的电磁、新陈代谢、血流量、氧耗量、神经元活动等的测量 ,研究心理因素与 IBD相关机制的相互关系.现就 IBD与心理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作者:龚姗姗;范一宏;吕锟;吕宾;许茂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焦虑抑郁及生活事件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及生活事件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 ER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135例NERD患者(NERD组)和同期的133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健康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纳入对象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NERD组中焦虑患者占46.67%(63/135),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50%(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8,P<0.01);NERD组中抑郁患者占12.59%(17/135),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P<0.01).NERD组SAS评分为48分(45分,52分),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7分(33分,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03,P<0.01);NERD组SDS评分为46分(41分,50分),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6分(32分,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03,P<0.01).NERD组LES评分为32分(10分,45分),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分(0分,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P=0.03);NERD组LES负性事件评分为21分(3分,36分),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分(0分,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3).GerdQ评分与SAS、SDS、LES评分和LES负性事件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65、0.60、0.29、0.29,P均<0.05).结论焦虑抑郁、生活事件是NERD的影响因素.随着焦虑抑郁程度和生活事件(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程度的加深,NERD症状加重.

    作者:赵敏;杨泽奇;李秋晨;陈卫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甲状腺癌

    UC是一类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UC自身的炎症及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可能会导致患肿瘤的风险增加 ,而UC的治疗和肿瘤的复发也常相互影响 ,故此类患者的治疗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现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例 UC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病历资料 ,并探讨其治疗情况.

    作者:张慧敏;刘炜;朱庆莉;李秉璐;周炜洵;霍力;康军仁;留永健;吕红;李骥;李玥;王丽瑛;钱家鸣;杨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合并左侧门静脉高压两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以胰腺浆细胞浸润致纤维化、影像学检查示胰腺弥漫或局灶肿大和胰管不规则狭窄、血清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ulin G ,IgG)4水平增高、类固醇激素疗效显著为主要特点[1].若AIP累及胰尾压迫脾静脉引起血液回流受阻,可导致左侧门静脉高压(left-side portal hypertension ,LSPH) ,又称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 ,RPH).LSPH是一类肝外型门静脉高压,仅占门静脉高压患者的5% 左右[2] ,其病因主要分为胰源性和非胰源性病变,以胰源性病变为主.目前关于AIP引起LSPH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报道2例确诊为AIP合并LSP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刘霞;苏雅青;陈金通;刘奇才;郜峰;张天明;佘德君;范华;王承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身模式处置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合并功能症状60例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再归因认知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干预UC合并的功能症状的疗效,探讨将社会心理变量纳入临床思考和实践的心身消化病模式.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符合入选条件的U C患者60例,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口服美沙拉秦治疗,观察组进一步行心理加抗抑郁药物干预.两组在纳入研究时和治疗4周后均进行临床症状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以判定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 60例患者中,47例(78.3%)符合心身医学研究诊断标准的4个综合征,两组各综合征例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5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67,P<0.05).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分别为(54.50±6.70)和(41.07±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5,P=0.005);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54.30±6.06)和(51.90±7.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SDS评分分别为(50.63±6.29)和(34.40±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26,P=0.025);对照组SDS评分分别为(50.03±6.02)和(43.47±6.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结论 心身整体干预模式能明显改善UC合并的功能症状,将社会心理变量纳入临床思考和实践的心身消化病模式是有意义的.

    作者:任雪霞;张巧丽;曹建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心理异常对肠道症状的影响

    目的 调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分析腹泻型IBS合并心理异常的特点及其对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采用IBS症状发作规律调查表调查IBS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精神心理状态.比较合并心理异常与无心理异常患者肠道症状的差异,以及HAMA和HAMD评分与肠道症状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共纳入231例腹泻型IBS患者,其中男133例,女98例,年龄为(42.8±11.1)岁,病程为4.5年(8.0年).H A M A评分为(17.00±7.12)分,H A M D评分为(14.05±6.00)分,72.29%(167/231)的患者合并心理异常,32.90%(76/231)为中重度焦虑和(或)抑郁,以焦虑为主.合并心理异常的患者中,平时腹痛或腹部不适的比例及中重度腹痛或腹部不适的比例均高于无心理异常的患者[53.29%(89/167)比34.37%(22/64),49.44%(44/89)比18.18%(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34、7.002,P=0.010、0.009);且排便前腹痛或腹部不适每日发作比例高,在排便后难以完全缓解,更常伴发排便相关症状.HAMD评分与IBS发作的频度呈正相关(r=0.172,P=0.009),HAMA评分与排便前腹痛或腹部不适的程度呈正相关(r=0.134,P=0.042).HAMA评分、HAMD评分与患者排便后腹痛或腹部不适改善程度均呈负相关(r=-0.215,P=0.001;r=-0.251,P<0.01),与改善等待时间均呈正相关(r=0.175,P=0.008;r=0.219,P=0.001).结论 大多数腹泻型IBS患者合并心理异常,焦虑抑郁广泛影响IBS患者肠道症状.

    作者:许东;王承党;李晓青;朱丽明;史丽丽;黄丹;柯美云;方秀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应激和社会支持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应激、社会支持对U C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67例UC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Mayo评分、蒙特利尔分型等资料,心理应激评估采用压力知觉量表(PSS),社会支持评估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命质量评估采用炎症性肠病生命质量问卷(IBDQ).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结果 PSS得分为23分(19分,31分),SSRS总分为33.0分(29.0分,37.0分),IBDQ总分为168.0分(154.0分,183.0分).PSS得分与IBDQ总分呈负相关(r=-0.590,P<0.01),SSRS总分与IBDQ总分呈正相关(r=0.329,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高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缓解期或轻度活动期患者的生命质量较高(χ2=4.338、12.311、9.896、25.159,P均<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UC患者生命质量与心理应激(OR=0.871,95%CI 0.815~0.932)、医疗保险类型(OR=2.024,95%CI 1.168~3.507)、社会支持(OR=1.065,95%CI 1.002~1.132)和临床疾病活动度(OR=0.362,95%CI 0.193~0.679)相关联(P均<0.05).结论 U C患者的生命质量不仅与临床疾病病情相关,还与患者的心理应激、社会支持和医疗保险类型有关.

    作者:刘蔚;王进;吕帅;白霞;陈香宇;李建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关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疾病观念和疾病行为

    疾病观念和疾病行为是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的一个重要组分,现旨在为消化科临床医师介绍这一概念 ,以及临床评估和干预的初步方法.

    作者:史丽丽;方秀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内镜诊断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七例的价值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idiopathic mesenteric phlebosclerosis ,IMP)是一种罕见的缺血性结肠炎 ,发病率低 ,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而易被漏诊和误诊 ,临床医师需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1-5 ]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例IM P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C T和内镜检查对IM P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剑;张军;周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人格特质研究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人格特质特点.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80例FD患者,其中焦虑抑郁组40例,非焦虑抑郁组40例.另外纳入同期进行体格检查的40名健康对照者.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质4个维度进行分析,评估其人格特质.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焦虑抑郁组、非焦虑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内外向分值分别为8.18±3.80、8.65±4.16和10.95±3.40,其中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43、-2.708,P均<0.01).焦虑抑郁组、非焦虑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神经质分值分别为16.23±4.65、13.58±4.54和13.23±4.64;其中焦虑抑郁组高于非焦虑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9、2.887,P均<0.05);非焦虑抑郁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组、非焦虑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精神质分值分别为7.30±3.16、5.93±2.50和4.93±1.87;其中焦虑抑郁组高于非焦虑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8、4.086,P均<0.05);非焦虑抑郁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7,P=0.046).焦虑抑郁组、非焦虑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掩饰质分值分别为13.48±4.24、11.68±4.64和11.10±3.93,其中焦虑抑郁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8,P=0.011).焦虑抑郁组、非焦虑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内向型人格分别占30.0%(12/40)、30.0%(12/40)和7.5%(3/40),其中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均多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5.251,P=0.022).焦虑抑郁组、非焦虑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精神质型人格分别占77.5%(31/40)、65.0(26/40)和45.0%(18/40),其中焦虑抑郁组多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03).结论 FD患者具有内向、神经质、精神质的人格特点.FD患者是否伴有焦虑抑郁与神经质、精神质有关.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部分FD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吴菁;刘欣;张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一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伴有睡眠障碍状况的临床调查

    目的 分析功能性胃肠病(FGID)患者中发生睡眠障碍的状况,以及睡眠障碍与症状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1月至12月于天津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GI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症状严重程度、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心理状态(焦虑和抑郁).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 931例FGID患者中,睡眠障碍651例(69.92%),无睡眠障碍280例(30.08%).8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睡眠障碍与焦虑和抑郁并存360例(43.48%).292例IBS患者中,睡眠障碍与焦虑和抑郁并存138例(47.26%).618例FD伴睡眠障碍患者中重叠IBS者70例(11.33%),210例FD不伴睡眠障碍患者中重叠IBS者11例(5.24%),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0,P=0.01).无睡眠障碍FGID患者的下腹痛、羊粪样或硬便、用劲排便和排便不尽感所占比例分别为22.14%(62/280)、11.79%(33/280)、19.29%(54/280)、27.86%(78/280),分别低于有睡眠障碍FGID患者的36.10%(235/651)、21.20%(138/651)、32.41%(211/651)、44.39%(289/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2、11.569、16.566、22.419,P均<0.01).有睡眠障碍FGID患者的下腹痛、下腹不适(非疼痛)、羊粪样或硬便、用劲排便、排便不尽感和便急感的严重程度均高于无睡眠障碍FGI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23、-1.973、-3.360、-4.467、-4.550、-2.420,P均<0.05).结论 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在FGID患者中常同时存在.睡眠障碍与FGID患者的下消化道症状关系密切.

    作者:张馨;赵威;陈秋宇;许梦雀;华建平;张秋瓒;刘艳迪;王东旭;唐艳萍;王彬;晋弘;张莉莉;赵春山;王邦茂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下消化道出血255例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人体消化道以 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 ,下消化道出血指源自 T reitz韧带远端的出血 ,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患者出血量少时无明显症状 ,出血量较大时可有血便、周围循环系统衰竭等 ,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成人住院的下消化道出血年发病率为(21~87)/10万[1] .虽然近年来对下消化道出血的研究逐渐增加 ,但我国下消化道出血大样本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对25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作者:张静;江勇;马翠华;白露;张志广;李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